曾是酸奶第一品牌,一年賣出60億,如今被伊利蒙牛甩在後面

2020-12-19 專注財經論談

近兩年來常溫酸奶異軍突起。這種隨處可買的常溫酸奶,逐漸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主流之選。說到中國的第一款常溫酸奶,2009年由光明乳業推出的莫斯利安常溫酸奶,創國產之先河。常溫酸奶比傳統酸奶保質期更長,口感又比純奶更好,再加上在當時市面上沒有品牌的同類產品可以與之抗衡,莫斯利安一經推出就在市場獲得了不錯反向。

這也使得莫斯利安在2012年到2014年這3年間實現了107億的銷售額,在2014年巔峰時期年銷售額達到了60億。憑藉這一單品,光明乳業的營業額也在2014年登上巔峰,然而這一切都在2015年戛然而止。

在莫斯利安獨佔常溫酸奶這塊蛋糕的時候,各大乳品企業也跟著推出自己的常溫酸奶產品。其中為代表的就是2013年上市的伊利安慕希和蒙牛純甄。這兩個品牌雖然進入市場的時間都比莫斯利安晚4年,但是上市之後迅速崛起並奮起直追,使得莫斯利安失去了先機。如今常溫酸奶領域由安慕希、莫斯利安、純甄三家獨大,佔據近市場80%的份額。2015年莫斯利安以58億的年銷售額再次蟬聯國酸奶品牌第一的位置,然而就是在這一年,莫斯利安的銷售額出現了首次下滑,在這之後銷售額開始逐年下跌,被安慕希和純甄后來居上,常溫酸奶第一的位置也被安慕希拿下。

2018年安慕希年銷售額達到了170億,佔據伊利總營收790億的21%,而蒙牛緊追其後,總營收比伊利少100億,純甄的銷售額也實現了破百億。而光明乳業在旗下明星產品莫斯利安失去市場後的總營收僅為209.86億元,與伊利和蒙牛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僅如此,安慕希雖然進入市場的時間晚,但只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就從特侖蘇手中奪走了「中國乳業最大單品」桂冠。

莫斯利安作為首創品牌,是如何從行業第一跌到行業第三的呢?首先在市場渠道來看,在這個渠道為王的時代,光明乳業本身主要的戰場就在華東和華南地區,跟全國性企業伊利和蒙牛相比,光明的市場覆蓋度不夠。所以在安慕希和純甄上市後,給了這些品牌增長的空間和機會。

而在推廣方式上,莫斯利安只是採取快消行業傳統的推廣方式,如路演、試吃、買贈等。而安慕希的營銷方式則更多豐富,無論是線上線下,還是熱門綜藝,影視劇植入等方面都有涉及,給消費者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在產品定位上,莫斯利安一直堅持宣傳著「長壽」概念,頗有點保健品的感覺,而安慕希和純甄上市後就與莫斯利安進行差異化形象構造,在宣傳上分別以濃鬱、無添加為賣點,這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

最重要的是當在莫斯利處於領先者的時候,它在快速迭代上的動作實在太慢,一直以來對產品都沒有什麼創新和突破。本來可以利用這個窗口期與對手拉大距離的光明,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墨守成規,最終導致被超越的結局,實在是可惜。

相關焦點

  • 中國「鮮奶大王」,份額超過蒙牛、伊利,每年還從海外賺回40億
    而提起中國乳製品企業,就繞不開伊利、蒙牛,論知名度,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他們二位都無疑是曝光度最高的,可能中國每一個喝牛奶的人都知道;論經營業績,2018年伊利營收近800億,蒙牛營收近700億,是中國僅有的兩家銷售收入過500億的乳企;論身價,伊利市值1800億,蒙牛1000億,在上市乳企中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 百年老品牌,曾是乳製品行業冠軍,如今卻只能排在伊利和蒙牛之後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於吃喝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果腹,而是更加注重飲食的營養價值。牛奶就是大家公認的營養價值較高的飲品,成為了人們生活中補充營養的重要產品,而乳製品企業也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加,開始不斷的崛起壯大。如今市面上,銷量較好的乳製品品牌主要有兩個:蒙牛和伊利。
  • 2017年中國酸奶品牌排行榜:蒙牛、伊利最受大眾喜愛
    據數據統計, 從品牌力指數檢測情況來看我國酸奶行業中蒙牛、伊利和光明品牌的酸奶分別以519.1、512.4和414.4的品牌力指數成為最熱銷的三大品牌酸奶。總體來看,蒙牛和伊利品牌的認知度比較高。2017年度中國酸奶品牌排行榜具體排名如下:數據來源:中國食品報蒙牛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
  • 酸奶隱形王者!在中國一天賣出750萬瓶,低調打敗蒙牛、伊利
    現如今,人們對飲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不僅要好喝還要好喝又健康。而且酸奶和乳酸菌類的飲品正是被大家公認的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飲品。在我們國加,像伊利和蒙牛這些大企業都已經投身於乳酸菌行列,可是它們的銷量並不是特別理想,還遠遠比不上一個日本的品牌,它就是養樂多。
  • 60歲重新創業,曾放豪言三年超過蒙牛伊利,卻鋃鐺入獄
    說到牛奶,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蒙牛」、「伊利」或者是「光明」。這三個品牌在我國銷量領軍長達十幾年,然而十三年前曾經有個品牌放話要在一年內趕超光明,三年內趕超伊利、蒙牛。然而一場三聚氰胺的風波讓該品牌深陷泥潭,一場豪賭讓創始人鋃鐺入獄。這就是太子奶的創始人——李途純。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可口可樂對乳製品領域早已蓄勢待發,今年1月已同意全面收購美國乳製品飲料品牌Fairlife。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 中國乳業20年:蒙牛伊利成「雙寡頭」,新品牌的機會在哪兒?
    巨頭成長錄:雙雄交替發展從 1999 年蒙牛創立以來,伊利和蒙牛的競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99 年~2006 年,伊利領先階段伊利 1993 年改制,1996 年 A 股上市,長期是內蒙第一乳業品牌,藉助常溫奶把銷售範圍擴張到全國,取代光明成為全國乳業龍頭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光明的併購成功,讓躍躍欲試的蒙牛有了學習的目標。對於在當地基礎穩固、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本土牛奶品牌與生產商,蒙牛十分豪氣的「化敵為友」:「打不過?沒關係!我買!」2013年,達能與蒙牛成立合資公司,利用達能在酸奶技術、菌種等方面的優勢,共同開拓低溫酸奶市場。
  • 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還光明嗎?
    在中國的牛奶品牌中,蒙牛和伊利的品牌名聲最響亮,兩家公司也總是被人做比較。其實,中國還有一個牛奶品牌很出名,那就是光明。可是,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看似不太光明了。光明乳業,在過去可以說前景光明。
  • 中國雪糕品牌的巨頭,一年賣出1個億,讓哈根達斯「自愧不如」
    中國雪糕品牌的巨頭,一年賣出1個億,讓哈根達斯「自愧不如」隨著夏季的到來,我們國內市場上的「降暑法寶」的發展又將迎來一波熱潮期。而這其中最值得一說的便是雪糕市場。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在去年,國內雪糕的總規模近1380億元,排在全球第一。同時,預計在明年,達到總規模1600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稱號。可謂是讓哈根達斯「自愧不如」啊。國內雪糕市場品牌分布在我們國內,目前的雪糕市場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雀巢、哈根達斯等代表的外國品牌。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僅用了2年就實現了60億營收。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
  • 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廣告,蒙牛伊利投得起全國性的廣告。最近五年的電視節目,一大半都是蒙牛伊利冠名的,兩家公司堪稱廣告王。
  • 一包芝士酸奶撕開伊利蒙牛的防線,讓君樂寶重回視線贏得乳業人尊
    諸多乳製品產業鏈看到了酸奶銷售市場的市場前景,競相投入資本角逐酸奶銷售市場,不斷湧現了多種多樣知名品牌,在其中蒙牛、伊利以雙寡頭壟斷市場之勢自始至終在酸奶銷售市場攻佔數一數二的部位,君樂寶精確定位朝陽行業,憑著芝士酸奶一個品類撕掉伊利蒙牛的防禦,以優秀品質好口感為根基,根據線上與線下全覆蓋營銷推廣快速走紅變成網絡紅人爆款,變成芝士酸奶第一品牌,變成乳製品行業驚世逆轉的成功案例。
  • 在伊利年,營收為,超過了蒙牛,後者輸在哪裡?
    伊利發布了年度報告和第一季度報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實現淨利潤70億元,同比增長7.73%。蒙牛也發布了的財報。根據財報,蒙牛營業收入將達到790億元,同比增長14.6%;利潤將達到41億元,同比增長34.9%。
  • 伊利、娃哈哈搶購美國酸奶巨頭
    美國有機酸奶第一品牌可能要姓「中」了。 5月10日晚,中國乳業「大哥」伊利股份公告稱,擬斥資8.5億美元收購達能旗下的美國高端有機酸奶公司Stonyfield。 無獨有偶,食品巨頭娃哈哈集團似乎也對高端酸奶市場情有獨鍾。
  • 30億吃下妙可藍多,蒙牛能彌補與伊利的百億差距嗎?|深度
    12月13日晚間,連續停牌5日之久的妙可藍多總算敲定最新定增方案,公司擬以29.71元/股的價格向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總數不超過1.01億股的股票,合計金額不超過30億元,且全部由蒙牛以現金方式認購。
  • 蒙牛伊利光明液態奶檢出三聚氰胺
    此次專項檢查重點抽查檢驗了產品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業生產的液態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數據來源:www.cctv.com)上海反映滬上連夜撤櫃問題品牌液態奶早報記者 肖蓓 俞凱吳潔瑾 顧文劍 昨晚,記者在第一時間連線採訪了滬上多家大型連鎖超市和賣場,發現各大城市已連夜展開行動,核查所售產品批次,被嚗光的三大品牌相關批次的「問題液態奶
  • 「綁架」伊利蒙牛的包裝巨頭利樂,正在「被替代」,原因有3個
    話說「中國乳都」是利樂在中國的發家之地,20年前伊利蒙牛你追我趕、拼命全國化的時候,利樂憑藉「免費送設備、包材賺利潤」這一經典套路,坐收漁翁之利,賺得盆滿缽滿。20年後,利樂再到呼市建廠,大有東山再起、重新起航的寓意。
  • 伊利拿下長富獨家代理加工權 蒙牛撤出另謀出路
    據了解,長富本是中國乳業的一匹黑馬,創建於1998年,隨後快速成為福建區域最強勢的乳品品牌,曾在華南市場颳起一股強勁的長富旋風。長富乳業基本面良好,營銷能力也是相當突出的,但由於貿然進軍全國,因資本實力不足,反而發展受阻。  伊利集團總裁助理張劍秋透露,伊利集團馬上會為長富乳業全方位提供資金、管理、技術、裝備支持,幫助長富補上原來的短板,實現共贏。
  • 學點知識 | 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廣告,蒙牛伊利投得起全國性的廣告。最近五年的電視節目,一大半都是蒙牛伊利冠名的,兩家公司堪稱廣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