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光明巴氏奶全線促銷 你會pick誰?

2020-12-10 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隨著伊利、蒙牛、光明等幾大巨頭布局的加深,巴氏奶(低溫鮮奶)市場越來越熱鬧。近日,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巴氏奶迎來了一波打折促銷的浪潮,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品牌幾乎全線「參戰」,他們為何在此時展開競爭?幾大龍頭的巴氏奶你又會pick(選擇)誰?

北京市西城區一家超市裡消費者正在選購奶製品 中國商報記者 周子荑/攝

巴氏奶迎來打折促銷季

上一輪常溫奶的打折促銷尚未結束,新一輪巴氏奶的促銷浪潮已經到來。近日,中國商報記者在京東平臺「一小時到家」欄目裡搜索關鍵詞「低溫鮮奶」發現,包括蒙牛鮮牛奶、光明新鮮牧場牛乳、蒙牛每日鮮語鮮牛奶等多產品都在降價促銷。中國商報記者隨後在北京市西城區一家超市走訪時發現,三元極致鮮牛奶也推出了「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

而在盒馬App上,中國商報記者發現,包括盒馬屋型鮮牛奶、盒馬日日鮮鮮牛奶、蒙牛每日鮮語鮮牛奶等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此外,在抖音平臺,有關新乳業天香鮮牛奶第二瓶1元等活動也正在進行。

在雪球投資平臺,中國商報記者發現,很多消費者留言,光明新鮮牧場牛乳的打折力度很大,接近半價,還有很多消費者發配圖留言伊利金典鮮牛奶「買一贈一」。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此輪巴氏奶促銷是之前蒙牛特侖蘇、伊利經典等高端常溫奶大規模、長時間促銷帶動的。他認為,目前消費者對巴氏奶和常溫奶的區別尚不清晰,每次常溫奶促銷會導致巴氏奶增長放緩,企業不得不將巴氏奶加入促銷行列,但巴氏奶的促銷力度比常溫奶要小。

中國商報記者在北京市西城區一家超市發現,伊利經典、蒙牛特侖蘇、三元極致等常溫奶促銷場面可謂「壯觀」,大橫幅上寫著「伊利金典純牛奶禮盒兩提65元」,與之相比,巴氏奶的促銷力度較小。

北京市西城區一家超市的常溫奶展區

龍頭乳企「搶灘登陸」

促銷背後是幾大龍頭乳企在巴氏奶領域的不斷加碼。據悉,過去很長時間,巴氏奶都是光明、三元等區域型龍頭乳企的「專長」。利用自身牧場、渠道等優勢,光明、三元等企業在巴氏奶領域深耕多年。而2018年以來,隨著常溫奶業務增長觸頂以及生鮮電商等物流體系的崛起,伊利、蒙牛開始把目光投向毛利率較高的巴氏奶領域。

2018年1月,蒙牛正式入局巴氏奶,一年內推出了17款巴氏奶單品。2019年上半年,蒙牛位於廣東省清遠市和天津市的工廠正式投產。2019年底,阿里巴巴入股蒙牛訂奶平臺「天鮮配」,服務支持蒙牛巴氏奶的入戶冷鏈配送。今年4月,可口可樂中國與蒙牛新設合營企業落定,雙方將共同生產和銷售巴氏奶。

而伊利也不甘落後。2018年1月,伊利推出巴氏奶產品「百格特」,採用訂奶入戶模式,主要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運營。2019年底,伊利又發布了三款巴氏奶新品。

而「先行者」光明、三元、新乳業等也在巴氏奶領域進一步加碼。尤其是巴氏奶行業的「龍頭老大」光明於2019年底斥資7.5億元拍下輝山乳業在江蘇的基地項目,不久前又聯手寶銀集團成立了光明銀寶乳業工廠、銀寶光明牧業牧場。

此外,去年年初剛上市的新乳業一年多以來已經收購或入股了三家乳企,以擴大巴氏奶業務,包括福州澳牛、現代牧業、夏進乳業。三元則在2017年9月低調收購了加拿大有機巴氏奶企業AVALON。此外,外資巨頭恆天然也與盒馬、每日優鮮聯合推出了「日日鮮鮮牛奶」和「一隻誠實的牛」等產品。

巨頭紛紛「搶灘登陸」無疑是看重巴氏奶市場的發展。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巴氏奶市場規模約為343億元,同比增長11.6%,而高溫殺菌的常溫奶銷售規模約為942億元,同比僅增長1.7%。

消費者會pick誰

眾多龍頭的入局讓巴氏奶市場異常熱鬧。宋亮表示,具體哪個品牌銷售更好、哪個品牌促銷力度大恐怕要看具體的區域,畢竟各大乳企在不同地區的市場策略不同。他認為,巴氏奶市場的「新老隊員」各有優勢,光明作為巴氏奶行業的「龍頭老大」,擁有成熟的渠道和市場基礎;而伊利蒙牛作為全國性乳企優勢在於體量更大,布局範圍更廣,且其供應鏈體系也在不斷完善。

確實,紮根大本營上海的光明對上海市場依賴很大。金融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萬得數據顯示,2019年光明上海地區毛利在公司大盤中的佔比約為34.15%。市場數據顯示,光明在上海地區共有14個牧場。

而布局巴氏奶積極性最高的蒙牛收穫頗豐。今年5月,蒙牛總裁盧敏放對外表示,蒙牛鮮奶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0%,市場份額已突破兩位數。據悉,前些年因利潤水平較高的奶粉業務發展受阻,蒙牛的毛利率水平明顯低於伊利,這使得蒙牛急於尋找新的高毛利產品進行突破。近兩年,蒙牛加碼巴氏奶業務使其毛利率水平明顯提升。萬得數據顯示,2016-2019年,蒙牛毛利率分別為32.79%、35.21%、37.38%、37.55%。

巴氏奶「江湖」吸引了眾多龍頭乳企「跑馬圈地」,新老入局者各有優勢,你會pick誰?

相關焦點

  • 巴氏奶混戰,誰是贏家?
    隨著巴氏奶在市場上「逐年升溫」,無論是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還是新希望、光明等區域性企業,或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紛紛布局巴氏奶市場,一時間巴氏奶領域硝煙四起。1、乳企巨頭髮力巴氏奶除了推出名目繁多,讓消費者挑花了眼的產品之外,部分品牌已經開始打起了低價促銷的主意。在北京的商超中,消費者時不時就能遇到「買一送一」「八折促銷」「1元買450ml鮮奶」的活動。如今,巴氏奶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品牌企圖利用自身優勢彎道超車。但是,想要在現有的加工技術和冷鏈條件下,從巴氏奶品類中跑出個蒙牛、伊利一樣的巨頭,恐怕有點難。
  • 蒙牛伊利光明液態奶檢出三聚氰胺
    此次專項檢查重點抽查檢驗了產品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業生產的液態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股份有限公司 高鈣低脂牛奶 243ml(250g)/袋 蒙牛 20080908/C206/GAfb 4.2 蒙牛 10 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 蒙牛大粒果實酸牛奶 160克/盒 蒙牛 M20080903 6.8(A樣) 蒙牛 11 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 蒙牛大粒果實酸牛奶 160克/盒 蒙牛 M20080903 7(B樣) 伊利 1 濟南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 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廣告,蒙牛伊利投得起全國性的廣告。最近五年的電視節目,一大半都是蒙牛伊利冠名的,兩家公司堪稱廣告王。
  • 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還光明嗎?
    在中國的牛奶品牌中,蒙牛和伊利的品牌名聲最響亮,兩家公司也總是被人做比較。其實,中國還有一個牛奶品牌很出名,那就是光明。可是,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看似不太光明了。光明乳業,在過去可以說前景光明。
  • 乳業巨頭關於巴氏奶的戰爭,誰是贏家?
    巴氏奶在市場上「逐年升溫」,無論是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還是新希望、光明等區域性企業,或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紛紛布局巴氏奶市場。「子彈財經」撰文解讀了這場巴氏奶戰爭。光明、三元這些傳統巴氏乳企巨頭也積極應對,又是收購又是推新品。外資巨頭以及電商也紛紛入局鮮奶市場。對於消費者來說,超市裡的鮮奶折扣應接不暇。誰能從鮮奶戰中突圍?事實上,巴氏乳一直是全國性乳企巨頭的「軟肋」。在奶源的數量上,伊利和蒙牛的確有競爭力,但其奶源位置卻離鮮奶市場的中心很遠。
  • 巴氏奶巨頭沉默抵抗禁鮮令 蒙牛、伊利棄「鮮」
    因涵蓋「禁鮮令」飽受爭議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已經在本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然而記者在黃金周期間走訪了北京的一些超市發現,光明、三元等品牌的屋頂盒巴氏奶外包裝上仍然醒目地標註著「鮮」字,而大部分利樂枕、百利包等常溫奶產品則已取消了「純鮮牛奶」的品名,轉而在包裝上突出「純」字作為賣點。
  • 常溫奶失寵,蒙牛伊利光明血拼鮮奶,一升5塊錢,水比奶都貴了?
    華商韜略 | 文 Bonnie當一盒950ml的鮮奶從日常的12.8元/ 盒,驟降到5.5元時,我想注重健康和養生的你,沒有不買的理由。在京東上下單,6瓶到手12瓶,實際支付55.52元,平均每瓶僅4.63元,相當於一升鮮奶約5塊錢。5元錢可以在超市買到兩瓶500毫升裝的純淨水,可謂是水比奶貴。
  • 百億市場規模,乳企巨頭紛紛入局,巴氏奶之爭誰是贏家?
    隨著巴氏奶在市場上「逐年升溫」,無論是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還是新希望、光明等區域性企業,或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紛紛布局巴氏奶市場,一時間巴氏奶領域硝煙四起。1、乳企巨頭髮力巴氏奶巴氏奶行業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
  • 伊利蒙牛銷售旺季低價「火拼」
    日前,南都記者走訪了廣州各大賣場,發現蒙牛、伊利兩大企業促銷力度尤其大。業內分析,兩大龍頭企業大打價格戰除了衝銷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聯手擠壓地方市場。各品牌純牛奶集中參與促銷南都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內的沃爾瑪、廣百百貨、華潤萬家等相關超市,看到參與促銷的多是光明、風行、伊利、蒙牛等品牌,其中,又是這些品牌旗下的純牛奶集中參與促銷。記者粗略統計,這些產品促銷力度從9%到40%多不等。
  • 學點知識 | 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廣告,蒙牛伊利投得起全國性的廣告。最近五年的電視節目,一大半都是蒙牛伊利冠名的,兩家公司堪稱廣告王。
  • 「乳業江湖」戰火升級:蒙牛伊利南下殺進鮮奶市場,光明衛崗接招應戰
    南方派主打巴氏鮮奶,如上海光明、南京衛崗、北京三元、江西陽光。他們多據守在南方城市,以發達的地方消費需求謀生。 北方派則主打常溫奶,保質期較長,能配送到全國範圍。其代表便是「內蒙古雙雄」伊利和蒙牛。 事實上,江湖中最早的乳業龍頭是上海光明。
  • 乳協引發的血案:從乳業之爭看伊利、蒙牛的「原罪」
    要說這事兒的起源,其實是一段言論:至於「個別大企業」是誰,又是如何「綁架」行業標準的,這位王理事長沒說。演化到「六宗罪」裡,直接安到了蒙牛、伊利頭上。所謂綁架說,是王丁棉提出來的,可是除了那句話,我們沒看到任何細節和佐證,王本人的說的也很含糊,甚至沒有提蒙牛、伊利的名字。很多人將「大企業綁架行業標準」引申為巴氏奶與常溫奶之爭,那麼現實中巴氏奶的領軍企業光明也在其中,十年前的光明,還是有實力和蒙牛、伊利掰一掰手腕的,豈是那麼容易叫別人一手遮天的?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牛奶漲價潮來襲?
    原標題:伊利蒙牛打響頭炮,牛奶漲價潮來襲?   元旦後的這幾個交易日,A股乳業股迎來一波行情,多家頭部企業漲停。
  • 雪糕界的「死對頭」,蒙牛和伊利誰冒充了誰?答案太尷尬
    雪糕界的「死對頭」,蒙牛和伊利誰冒充了誰?答案太尷尬!一到夏天,大家隔三差五就會買上幾塊雪糕吃。在我們中國的雪糕界裡邊,有兩個牌子一直都是老對手了,它就是伊利和蒙牛。如果大家經常吃伊利和蒙牛的雪糕話,你會發現只要伊利有的雪糕,蒙牛一定會有同款的,而且包裝極為相似,只是牌子不一樣!
  • 蒙牛轉型常溫奶巨頭涉足巴氏奶勝算幾何?
    據悉,普通常溫奶的利潤已經低至近乎「賤賣」,乳企除了扎堆發力高端市場以外,還將目光投向近年增勢喜人的巴氏奶。巴氏奶有望成為中國乳業「新十年」的主戰場。近兩年,蒙牛、伊利進軍巴氏奶的消息不絕於耳,但兩公司每次都予以否認。直到今年初,蒙牛在杭州一口氣推出三個鮮奶子品牌,正式宣布入局,但這一切都進行得十分低調。
  • 低溫巴氏奶將成為大中型乳企標配:繼光明之後 蒙牛和君樂寶入局
    11月15日,君樂寶乳業宣布首次推出鮮奶產品「悅鮮活」,並在全國範圍鋪設渠道,而在此之前,蒙牛乳業也推出了鮮奶產品「每日鮮語」。業界預測,未來幾年,低溫巴氏奶將會成為大中型乳企的標配。「隨著奶牛飼養的均衡發展,運輸條件的改善,冷鏈條件的普及,低溫巴氏奶將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 光明乳業「新鮮業務」受挑戰 巴氏奶面臨白熱化競爭
    這對以低溫巴氏奶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光明乳業是急需解決的問題。2019年上半年,光明乳業「新鮮產品」貢獻了液態奶六成以上營收。業內專家分析指出,疫情對於乳品當中的巴氏奶影響最大,尤其對於中小型乳企將是致命的打擊。生乳前低後高,上半年需求萎縮,下半年價格大概率上漲,對於區域性企業來說,將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
  • 「原創」巴氏鮮奶臨全國性競爭格局 光明「華東奶霸」地位或將不保?
    然而,「莫斯利安」卻在之後的一年走了下坡路:隨著伊利和蒙牛攜「安慕希」、「純甄」進入常溫酸奶市場,光明的市場份額受到強大的衝擊。據尼爾森監測數字,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這段期間內,伊利安慕希連續3個月銷售額超過了光明莫斯利安。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牛奶漲價潮來襲
    究其原因,市場傳出伊利、蒙牛旗下牛奶產品提價風聲,行業性漲價或一觸即發。  乳業雙雄小幅提價  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去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  這是一次久違的提價,伊利上一次直接提價,還要追溯至2013年。據了解,本次提價的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僅用了2年就實現了60億營收。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