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這十年: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新希望的高端之戰

2020-12-14 百家號

導讀

十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節點,如人、如企、如行業。

歌手陳奕迅的歌曲十年,唱出了愛人間的情感之變;詞人納蘭性德的一句十年蹤跡十年心,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之變;國民狂歡節「雙11」的十年,則見證了淘寶、京東、蘇寧等企業的巨頭之變......

那麼,三聚氰胺事件十年後的中國乳業,又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作者:秣馬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國民狂歡節「雙11」,熱火上演。除了再創新高的成交金額,電商節的十年曆程也引發了媒體、專家的更深層思考。無論是十年之癢,抑或十年之機,還是十年之利,強烈的話題感無疑愉悅了中國網友和背後一幹大佬。

乳業十年巨變

相比之下,同樣站在三聚氰胺的十年節點,中國乳業的話題感就厚重、深刻了許多。從巨痛、到迷茫、到反思、到奮起、到上升、到振興.....,諸多關鍵詞更替的背後,折射出中國產業化發展、消費升級的變遷之路。

這十年,中國乳業、國產乳企發生了哪些改變?在這個漫長的時空維度中,銠財試圖將宏觀的產業視角具象到一個個單一的企業身上,感受細微腳步的同時,這個寬泛話題或許也可以鮮活許多。

2017年中國乳業市場總銷售額3753億元,是2007年的3.7倍。大幅超出同期GDP增長彰顯出中國乳業的強大市場活力。同時,國產乳企實力也不斷提升,在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新希望乳業、三元等一批優秀企業的帶領下,市場話語權加強。比如國產奶粉的整體市場佔有率達到了65%,基本恢復到2008年前的水平。

這些可喜變化,離不開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也離不開乳業整個產品品質的提升。停止「名牌產品」、「免檢產品」、制定奶粉審查標準、實行奶粉配方註冊制。一系列動作將國家的監管體系上升到全產業鏈層面,在保證乳品質量的同時,也堅定了市場、消費者的信心。

信心分化冷思考

只是這份信心之下,分化的態勢仍然值得思考。

比如國產奶粉整體市場佔有率65%的光鮮下,一二線城市的佔有率只有20%,80%的市場份額仍牢握在進口乳業手中。同時,2017年,我國進口嬰幼兒奶粉量為29.6萬噸,相比2008年的4萬噸,漲幅超過了7倍。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表示:目前中國奶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進口衝擊,而是我國國民乳製品消費水平的不足和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

刺眼數據、專家評語,折射出國產乳企的最大短板: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高端消費者對國產乳品的信心依然不足。由於消費能力更強,對品質要求相對較高,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高端購買力旺盛。換言之,國產奶粉在高端產品方面的缺乏,讓進口奶粉有了可乘之機。

業內人士指出,一定意義上說,這種行業集體尷尬是三聚氰胺事件的間接產物。當年,國產奶粉的一夜敗退給了進口乳業進擊機會。一路攻城奪寨,迅速佔領了大部分市場。國產乳業痛病思痛,用價格戰守住了三、四線市場,成功阻止進口乳業的同時,也丟失了一二線市場。這也是國產乳業與國外乳企,經過十年競爭後產生的競合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國產乳業產品真的就不如進口產品嗎?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農業部、食藥監等部門對國產奶粉抽檢數十萬次,合格率均接近100%。以最為敏感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抽檢結果顯示,國產奶粉合格率不斷提升,2017年更是達到99.5%。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美滋新加坡的阪崎腸桿菌、愛它美的英國嬰兒嘔吐等負面事件,讓進口奶粉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可以說,國產產品不輸甚至還優於進口產品。但部分消費者還是對洋品牌趨之若鶩,一波波熱度不減的代購潮就是最好的例證。

這提醒著國產乳企,振興之路依然漫長。站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國人對高端奶粉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時,中低端奶粉的競爭力會趨於弱化。顯然,經過十年交手,現在的國產進口之爭到了最關鍵的階段,高端化市場的爭奪是主戰場。

實際上,一批領軍的優秀乳企早已先知先覺,高端化大戰已進局中,甚至是處於膠著狀態。這時,飛鶴乳業的嬰幼兒奶粉銷售額突破百億元大關的消息,無疑成了大戰階段化成果的代表,也似乎為這場大戰定下基調。

飛鶴輕鬆破百億的背後

《蜀道難》有云:「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意為西邊的太白山,唯有飛鳥才能飛過,直到峨眉之巔。而細分市場的百億銷售額對國產乳企來說,也確實是一座峨眉巔,飛鶴也是目前唯一一隻飛鳥。

飛鶴乳業總裁蔡方良在朋友圈裡透露,飛鶴於2018年11月7日突破100億。

這是國內嬰幼兒奶粉領域,首家突破百億元的奶粉企業。支撐這座百億山峰的無數磐石中,高端產品星飛帆是最重要的一塊。

此言並非空穴來風,從其2017年的數據便可看出端倪。飛鶴官方曾披露,其2017年營收整體增長60%,高端奶粉營收增長230%。星飛帆作為飛鶴的明星款,起著支柱的力量,幾乎佔到飛鶴銷售額的一半。

今年1至4月,飛鶴加速勢頭依舊,總體增長近60%。不但繼續穩坐中國奶粉品牌第一位置,而且已有逼近,甚至超過前惠氏等三大外資巨頭之勢。

業內預測,飛鶴配方奶粉突破100億規模後,星飛帆將會超過40億,向50億邁進。

可見,高端奶粉對飛鶴完成百億目標起到了決定作用。

那麼,為何高端產品星飛帆能力壓洋品牌,在市場上獲得認可呢?

飛鶴相關負責人向銠財表示,專注嬰幼兒奶粉領域,潛心科技研發是最主要的原因。除了重視前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配方研發,還藉助後端大量嚴謹科學的臨床餵養試驗,來保證星飛帆的高端品質。

今年9月,飛鶴乳業召開發布會,公布了國內第一個新鮮標準體系。用標準驅動品質的發展理念,為行業提供了一條塑造高端產品的參考路徑。

而飛鶴更新鮮、更適合的產品定位,是其打造高端的又一秘密武器。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指出,憑藉「更新鮮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高質量奶粉,飛鶴實現了在新競爭格局中的爆發。

在銠財看來,如何保持更新鮮,飛鶴的全產業鏈打造功不可沒。飛鶴掌門人冷友斌很早就意識到,嬰幼兒奶粉行業沒有捷徑,要做到高品質,源頭把關、全產業鏈支撐必不可少。體現在具體路徑上,就是專注打造開放協同的生態產業鏈平臺,用標準化來制定上遊農場牧場,將最專業機構放到產業鏈最合適的部位。通過協同整合,實現效率最大化、價值最大化。同時,飛鶴通過不斷創新、整合優勢資源在配方研發、智能生產及營銷層面發力,牢牢掌控了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具體到產品上,既是依託全產業鏈構建2小時生態圈,保證100%牧場新鮮生牛乳一次成粉,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的營養價值,並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了最快9-28天內即可從擠奶到送達消費者手中。產品更安全、新鮮、有營養,也就自然滿足了消費者更高品質的追求。

業內人士指出,全產業鏈很美也很沉,曾拖垮了輝山乳業、現代牧業等知名乳企。由於資產過重,國內外許多乳企都對全產業鏈十分謹慎。但乳企只要扛過去,包袱就變成了水和乾糧,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和競爭壁壘。飛鶴顯然做到了,新鮮與適合,是飛鶴打造高端產品的奧秘所在,也是國內乳企打造高端產品的突破口。

君樂寶會是下一個?

藉助全產業鏈發力高端市場的企業,不只是飛鶴,君樂寶的身影同樣注目。

奶粉銷量從零到40億,君樂寶只用了短短4年時間。而一個月前,君樂寶旗幟嬰幼兒奶粉的正式亮相,打開了高端市場的想像空間。

專家指出,君樂寶旗幟嬰幼兒奶粉的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有兩層內涵:一是自己養牛、自己擠奶、自己加工,沒有中間交易環節,確保嬰幼兒奶粉更加安全;二是優質的生鮮牛乳從擠奶到加工不到2小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乳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質。這一革命性的生產模式,從本質上改變了全球奶粉業存在的養殖、加工「兩層皮」的產業短板,代表國產奶粉在全球奶粉業率先開創「鮮活」奶粉品類。

無疑,這種特色產業鏈模式,保證了君樂寶旗幟的高端競爭性。在傳統的奶粉生產模式中,原奶擠出後要經過存儲、收集、運輸、收奶等多個中間環節才能進入加工。以日加工350噸鮮奶計算,在歐洲、澳洲需要100多個牧場供應,從收奶到加工需要花費36至48個小時以上。而君樂寶旗幟首創養殖加工一體化模式,鮮奶擠出後通過全封閉低溫管道直達生產車間,從擠奶到加工只有不到2小時。

除了奶粉,在酸奶方面一直處於優勢地位的君樂寶,去年又推出「漲芝士啦」的高端酸奶。全年銷量突破2億包,今年內或將達到4億包,零售終端銷售額將會突破10億大關。在同類產品中佔有82%市場份額。

好產品市場會說話。良好的市場表現證明了君樂寶掌門人魏立華戰略布局的正確性。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僅用4年便突破40億大關的君樂寶,距離突破百億大關還有多久呢?

2018年上半年嬰幼兒奶粉增長5%,高端奶粉增長30%,有機奶粉增長60%。高端奶粉市場高增長趨勢依然值得期待。

由此預測,旗幟作為君樂寶高端布局的代表,在其奶粉業務中的佔比會越來越高,並為推進實現下一銷量目標起到關鍵作用。

產品線的集體共振

專家表示,乳業絕非單一產業,奶粉也絕非單一產品。國產乳企發力高端奶粉不可能脫離乳業整體環境。紐西蘭、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家能誕生出愛他美、惠氏、雅培等多個高端奶粉品牌,是其乳業水平整體較高的成果。同時,高端奶粉也會促進原奶、酸奶以及整個乳業水平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在這場高端之戰中,不只奶粉需要高端,產品線的集體共振,才能讓國產乳業真正振興,成為真正乳業強國。

在這一點上,作為我國第一乳企的伊利便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在所有乳品品類上,伊利幾乎都有高端產品布局。

牛奶方面,伊利的金典系列是當之無愧的國產高端代表,旗下分別擁有四支產品:金典有機純牛奶、金典純牛奶、金典低脂純牛奶和金典進口純牛奶。

由於有機奶的生產認證嚴格、投入巨大,對奶牛養殖環境、加工工藝都有著極為複雜的要求,金典嚴格按照國際有機標準打造了一條完整的有機牛奶生產鏈。伊利舒化系列,更是國內第一款可有效解決「乳糖不耐症」或乳糖酶缺乏問題的「低乳糖奶」,也是首款水解率高達90%以上的高水解率低乳糖牛奶。可以讓不能喝奶的人喝上牛奶,讓能喝牛奶的人獲得更好的營養吸收,高端性不言而喻。

在酸奶方面,安慕希目前是常溫酸奶銷量冠軍,比普通酸奶高35%蛋白質營養 安慕希希臘酸奶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1g,比普通酸奶多35%,也是當之無愧的高端產品。

在奶粉方面,也有金領冠珍護、金領冠箐護等暢銷品牌。

業內人士指出,伊利高端產品矩陣布局,同樣離不開全產業鏈與全球化創新支撐。

乳業作為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涉及養殖、研發、生產、流通、消費以及服務等各個方面。在產業鏈上遊,伊利開創「田間學校」模式培訓,引進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部及國外專家,提升奶牛產奶量及奶質;在中遊工廠端,伊利通過打造智能工廠;在下遊,伊利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進行強力支撐。

伊利股份副總裁張軼鵬指出,乳業產業鏈長,隨著乳業現代化創新加速和產業鏈的融合發展,乳業和資本的關係越發緊密。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6月,伊利已為近4000戶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累計提供了206億元的金融支持。

通過資本助力全產業鏈,通過全產業鏈提高產品品質,打造高端產品;通過高端產品重拾國產乳品市場消費信心,從而推動「振興乳業」目標實現。不得不承認,伊利這盤棋下的很大。

發力高端全產品線的,還有並為國產乳企雙雄的蒙牛。其通過分別收購現代牧業、雅士利,在產業鏈與高端奶粉方面發力。

而放眼區域市場,特色性乳企在高端方面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我國區域性乳企代表——新希望乳業。

今年10月28日,歷經嚴格的專業檢測,新希望白帝乳業正式通過優質乳工程驗收。至此,新希望乳業在我國華東大區的雙峰、雙喜、白帝三大工廠均通過了驗收。

新希望在高端產品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績,奠定了其在我國巴氏奶領域的優勢地位。早前推出的業內收款以時間定義新鮮的產品「黃金24小時」,是行業公認的標杆之作。

這在新希望南山「優質乳鮮牛奶」中體現明顯。數據顯示,其乳鐵蛋白含量達到普通牛奶的3倍,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也將達到普通牛奶的3倍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大化保留活性營養」的鮮奶產品。

在「國家優質乳工程」項目中,新希望提出以擁有「優質奶源」和「巴氏保鮮工藝」兩大絕對優勢的「巴氏鮮奶」作為戰略方向;以實現牛奶天然活性營養的保存為核心標準,最終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國民消費信心提升、中國奶業全面振興的總體目標。高端產品支撐下的市場信心可見一斑。

與上述企業的集體高端發力相比,還有一些乳企的腳步明顯有些遲緩。從企業自身來說,若缺乏高端產品,則只能「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曾經乳業第一梯隊的光明,便是一例。

有業內人士指出,光明乳業如今的發展困境,不僅僅是因為領導層的人事動蕩,企業核心競爭力下滑,導致業績疲軟,才是根本原因。

11月7日,光明乳業公司市值為97.96億元,而伊利股份市值高達1392.58億元,蒙牛乳業市值為879.69億元。

曾經的乳業老大,如今不足百億市值,僅為伊利股份市值的7.03%,蒙牛乳業市值的11.14%。令人唏噓不已。

對於光明的下滑困境,有媒體將原因歸於過度依賴高端產品。在銠財看來,依賴高端產品無問題,問題是光明的高端產品還不夠多。長期依靠莫斯利安,新品太稀少。隨著伊利與蒙牛分別推出安慕希與純甄,光明在高端市場的話語權不斷減弱。

光明也承認自己在高端乳品市場乏力,並也開始布局。其曾在上半年表示,下半年會繼續聚焦重點優質產品,還將通過莫斯利安新品的鋪市,重新定位,擴大常溫酸奶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與高端產品的開發遲緩相對應的,是光明全產業鏈的打造也略顯遲鈍。直到去年,光明乳業才發布五年戰略規劃,開啟乳業、牧業、冷鏈物流「1+2」全產業鏈布局。相比以上幾家乳企數年的耕耘,光明的步伐有點慢。

對此,銠君向光明乳業提出「有媒體質疑貴方在高端產品方面布局不足,貴方有何回應等問題。截至目前,未收到光明方面相關回應。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說,中國乳企要形成國內本土競爭優勢,發展優質乳產品,走差異化競爭之路。要把有限的資源轉化成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是中國乳業振興的必選之路,也是國產乳業彎道超車的必須之路。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高端乳品消費超過1200億元,佔全部乳品消費的兩成以上,增速約30%。隨著消費升級的大勢所趨,人們對消費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品質消費的發展潛力巨大。海量市場面前,國產乳業高端市場的集體發力是必須之舉。但在銠財看來,成績面前,依然要保持清晰頭腦。與雀巢、達能等全球巨頭相比,國產乳企在技術、人才、標準、資本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振興乳業,做強國產乳企的道路依然漫長。這其中,領頭雁的突破作用是重中之重。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新希望等頭部乳企將如何持續發力,國產乳企的高端化之路又將如何前行,銠財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雀巢,達能,貝因美,恆天然,新乳業……本周...
    伊利、蒙牛、光明…乳業成股市領漲熱點 在剛過去的6月份,伊利股份月度漲幅達15.14%,光明乳業上漲3.23%;港股上市的蒙牛漲幅7.56% ,飛鶴漲幅12.24%,領漲趨勢明顯。
  • 國產奶粉霸屏靠什麼 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誰是王者 誰在拖隊
    飛鶴聯合中國奶業協會等發起的「5.28中國寶寶日」;君樂寶2018年挑戰吉尼斯紀的「鮮活」奶粉嘗鮮計劃,三元食品借勢《上新了故宮》、《超級新發布》等文化IP,都是針對85、90後新生代「圈層營銷」的典範。顯然,這卡準了戰略C位。伴隨中國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民族消費自信感日盛。新一代消費者,日益理性成熟。
  • 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於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併購上遊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最雄厚的上遊奶源資源。
  • 中國乳企市值超5000億,伊利、飛鶴、蒙牛、健合、澳優等位居前列
    19家乳企總市值超5000億,伊利飛鶴蒙牛位居三甲作為奶粉產業專業新媒體,奶粉圈聚焦產業、品牌、渠道、營銷和數據,給用戶帶來最高效的內容,我們在3月10日率先發布了「飛鶴市值超越蒙牛,躋身中國第二大市值乳企」的資訊!
  • 一文讀懂國內奶源勢力現狀:蒙牛伊利約佔四層,新希望黑馬突進
    而主要依靠自建牧場解決奶源的,有光明、飛鶴和燕塘等下遊企業。光明乳業一直在投資新建規模化大型牧場,截止2016年,光明乳業旗下擁有自營的現代化牧場30個,存欄數量為9萬頭。此外,有志於作中國奶粉第一品牌的飛鶴乳業,也在牧草種植、規模化奶牛飼養(大牧場)等上遊環節加大建設力度。
  • 飛鶴和君樂寶要PK上市?
    君樂寶分手蒙牛謀上市,飛鶴同期啟動上市,兩大國粉意在PK啥?君樂寶分手蒙牛是為預謀上市?根據公告顯示:6月30日,蒙牛與鵬海基金及君乾管理籤訂轉讓協議,蒙牛同意以45.79億元(總代價為40.11億元+蒙牛獲特別股息為5.68億元)的價格向鵬海基金及君乾管理出售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下稱「君樂寶」)51%的註冊資本。該交易完成後,蒙牛不再擁有任何君樂寶的股權,君樂寶也不再為蒙牛旗下子公司。
  • 2019消費者信賴的十大乳業品牌出爐 飛鶴、伊利、君樂寶等入選
    他們分別是:華為CEO任正非、騰訊董事長馬化騰、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君樂寶乳業董事長魏立華、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拼多多董事長黃崢、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良品鋪子董事長楊紅春、土巴兔董事長王國彬、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
  • 光明、三元和新希望把持的低溫奶賽道,伊利蒙牛就是擠不進去?
    文/Kinki來源/熔財經談及中國牛奶,兩家乳業品牌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伊利和蒙牛。兩家企業均從90年代開始起家,兩者「相愛相殺」20餘年,如今都已是千億市值的企業了。目前,中國常溫奶市場當中,「蒙伊」兩企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達45%之多,其餘46%是各區域的地產奶品牌,剩下的10%,由光明、君樂寶和新希望三家乳業集團瓜分。
  • 貝因美,君樂寶,雀巢,恆天然,伊利,蒙牛,新希望,達能,光明,三元...
    (公司新聞) 蒙牛總裁盧敏放提出「奶業強國」五大倡議 10月12日,蒙牛總裁盧敏放就建設「乳業強國」提出五點倡議,一是繼承發揮「抗疫精神」,奮力奪取奶業抗疫鬥爭的全面勝利;二是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和產業鏈競爭力,將「奶瓶子」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三是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 伊利、蒙牛穩居全球乳業前十強;光明乳業計劃在安徽北部建牧場和工廠
    君樂寶乳業集團入圍「中國品牌影響力100強排行榜」企業最高獎,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入圍2020「中國品牌年度人物」最高獎。 光明乳業計劃在安徽北部建牧場和工廠 近日,光明乳業召開新聞發布會。
  • 進擊的君樂寶 | FEII Daily
    21世紀初期,光明還是行業老大,但誤判市場聚焦低溫,忽略了當時消費者意識不強,對於便利、低價需求更旺盛,同時全國冷鏈基礎、銷售條件都薄弱,加上渠道下沉能力不足,逐漸被伊利蒙牛趕超。 另一大關鍵詞為營銷。這其中,不得不提彎道超車的蒙牛。
  • 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事實上,當前中國規模奶源現代牧業和聖牧等企業幾乎都被蒙牛掌控,這也是蒙牛想要追趕伊利的戰略性措施,而伊利此前在國內奶源上的布局有所欠缺,所以今年集中性地建設布局奶源地,但蒙牛目前尚未將其轉化為市場動力。
  • 蒙牛乳業的「新戰爭」
    在這種背景下,若要實現增長突破,蒙牛該怎麼辦呢?02 衝刺低溫奶遇阻,蒙牛乳業面臨增長難題在液態奶增長趨緩的背景下,蒙牛將增長的希望寄托在低溫奶市場上。「可牛了」的經營範圍明確顯示包含生產、銷售和營銷低溫奶產品等,蒙牛乳業加碼低溫奶的雄心「呼之欲出」。然而,即便兩大巨鱷聯手,蒙牛乳業的低溫奶之戰也不容樂觀。首先,來自蒙牛老對手伊利的入局這讓蒙牛壓力倍增。就在「可牛了」成立後的兩天,伊利股份也註冊了新公司:「伊知牛」。
  • 蒙牛伊利爭建奶聯社吸納奶農 乳業復甦現分歧
    同一時候,蒙牛乳業(02319.HK)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姚海濤也對記者回答。此前,高盛剛剛將蒙牛乳業的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進」,並加入強力買入名單,原因是預計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和需求復甦將會重新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10月9日,蒙牛乳業(眉山)正式竣工投產。這是蒙牛在全國建設的第24個生產基地。
  • 「低溫奶」新賽道,出走西南的新希望,能否北上挑戰伊利蒙牛?
    目前,中國常溫奶市場當中,「蒙伊」兩企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達45%之多,其餘46%是各區域的地產奶品牌,剩下的10%,由光明、君樂寶和新希望三家乳業集團瓜分。 新希望乳業的營收和利潤數據不如理想,直接導致了公司在投入上受到制約,比如研發費用的投入。 2019年新希望乳業投入研發費用2763萬元,同比減少10.61%,相比之下,光明投入6814萬元,巨頭伊利更是投入了5.4億元。
  • 12年突圍,靠低價奶年入百億再轉高端,君樂寶撕掉三鹿標籤了嗎?
    每次出招,都將君樂寶的產品帶上一個新的價格帶,當年你愛答不理的君樂寶,如今已然高攀不起。在這些產品的帶領下,君樂寶走進了北上廣一線城市的貨架,這是它之前難以觸及的地方。此前君樂寶一直以高性價比的低溫酸奶,在乳業市場上佔據一席之位。2014年,當君樂寶決定進軍奶粉領域時,繼續走性價比路線。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飛鶴回應做空指控,蒙牛出售君樂寶...
    對此,飛鶴11月22日回應該做空指控,稱這一說法毫無依據,嚴重失實,並詳盡披露了稅務部門出具的公司納稅證明、銀行機構出具的現金狀況證明、市場佔有率證明等相關資料回應「三大質疑」。飛鶴表示,57年來深耕乳業,是國產品牌越來越受到國人的認可時代趨勢,更是飛鶴數十年來厚積薄發的成果。
  • 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這些特性非常適合我國當前粗糙的供應鏈,全國絕大部分渠道商管理水平之低,根本容不下保質期 7-21 天的低溫奶。 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
  • 25個配方空位,飛鶴、惠氏、君樂寶等大乳企推新機率有多大?
    從品牌來看,飛鶴通過3款,包括妙舒歡、淳芮、星飛帆(配方升級);合生元通過3款,包括合生元沃藍、素加、貝素貝加;君樂寶通過2款,包括君樂寶優萃和君樂寶樂星;伊利通過金領冠悠滋小羊、伊利賦能2款;惠氏通過惠氏鉑臻瑩萃和臻朗2款;聖元旗下貝登通過愛冠多、法蘭貝爾、荷慕3款;美贊臣通過鉑睿全躍1款;華羚通過唯甄1款;淮南益益通過菁能、美至嘉2款。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例如上個月引起全網熱議的「可牛了」,並非我們平時聊天脫口而出的形容詞,而是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將中國乳業品牌推出國門而共同組建的新公司名。還有伊利在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金領冠睿護奶粉,其實是來自已成立六年的大洋洲生產基地。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