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熱榜中,乳企價格戰,鮮奶比水還便宜引起了市場熱議,隨著大家對健康飲食關注,牛奶飲品的行業競爭在加大,價格戰有什麼利弊呢?
在我們日常喝的牛奶品牌中,有全國有名的國產牛奶品牌,伊利,蒙牛,光明等,也有一些地方性的接地氣的乳企品牌,比如燕塘,三元等本地鮮奶企業。匹配了不同消費群體對於牛奶飲品的不同需求層次。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從解決溫飽到走向健康飲食的階段,大家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高了,消費需求也不只是產品數量,更加看重產品質量和安全。
在乳企價格戰爭背後,我們簡單做個商業分析:
1 鮮奶比水還便宜,是行業競爭的結果,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事
在過去,我們還處於溫飽階段的時候,喝一瓶鮮奶那不是普通家庭喝得起的,那時候的牛奶飲品還是少數家庭的福利,喝牛奶也是傳統的少量配送模式,保鮮時間有限,所以區域限制也很明顯。
而隨著我們居民收入提高,在衣食住行的消費上也多樣化起來,牛奶消費也成了普通家庭的標配,而我們乳企也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期,出現了很多全國性的國產大品牌,還有一些地方特殊的牛奶企業,解決了居民的龐大的牛奶消費需求,我們的日常消費牛奶飲品,也變得多樣化起來,常溫牛,低溫奶,各種基於牛奶衍生產品也很多比如酸奶等。
曾經有一段時間,國產牛奶問題讓消費者偏好洋牛奶,國產牛奶企業經歷了一個陣痛期,開始重視更好的質量和口碑,而洋牛奶的頻繁質量問題,也讓國內消費者不再迷信國外牛奶品牌。
國產乳企的價格戰,讓鮮牛奶比水便宜背後,意味著我們的國產牛奶競爭越來越充分,更加有利於牛奶產品的優化,並且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牛奶產品,同時也是對消費者的讓利,讓我們喝上一口物美價廉的牛奶,充分的業態競爭,有利於降低行業成本,並且有利於消費者。
2 乳企行業發展還沒有達到足夠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無法完全解決消費者的牛奶需求
很多人都說國外牛奶便宜,國內牛奶貴其實,這是不同國家產業發展階段不同,我們的乳業還處於上升發展期,而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到了一個成熟期,價格自然會不同。我們需要給自己的過程牛奶一些時間,只要不過分壟斷,保持充分競爭,就能逐步降低價格。
我們的人均需求龐大,畢竟龐大的人口基數在這裡,現在的乳企供應是無法完全解決我們的消費需求的。
對於牛奶行業發展來說,要解決龐大的需求,而且還能降低消費者成本,那就需要這類傳統消費行業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才能把邊際成本將到最低,最終實現整體價格下降,這樣才能實現需求充分解決,物美價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