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打價格戰迎中秋 部分牛奶重回一元時代

2020-12-22 環球網

「奶牛養殖虧損面超過50%。」這就是當前我國乳業的真實寫照,奶業被銀行列入「高危」行業的名單,而乳製品價格戰似乎成為一種常態。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山東濰坊銀座超市,乳製品的陳列佔據食品飲料的大部分位置。為迎戰中秋消費旺季,乳企紛紛打出促銷廣告:半價銷售、買就送。

對此,消費者雖然樂在其中,但是對於乳企業來說,價格戰的背後只剩下虧損和無奈。

部分牛奶重回一元時代

一邊是高價收購國外原奶,另一邊卻是乳製品市場銷售疲軟。很難想像,在一個相對缺奶的國家裡,乳業也像鋼鐵業一樣,迎來產能過剩的時代。

據《證券日報》記者調查顯示,在銀座超市,所有乳企都參與了中秋打折銷售活動。其中,三元股份的所有產品都在打折銷售,三元全脂純牛奶原價78元/箱,促銷價52元/箱,一箱降價26元;三元營養舒釋牛奶原價62.04元/箱,現在賣39元/箱;三元綠荷牛奶原價68元/箱,現價33.9元/箱,每箱降價一半。

另外,輝山乳業的沃靈卡俄式風味發酵乳原價66元/箱,現價33元/箱,對半銷售;12盒輝山250毫升的純牛奶僅賣16.9元,平均每盒1.4元,甚至不及普通純淨水售價高。

為了促銷,商家可以說用盡心機。伊利某一貨架上打出了「搶槍搶」的字樣,16盒240毫升的伊利純牛奶僅賣29.76元。在夢牛專區,蒙牛的新養道原價57元/箱,現價39.9元/箱;買一箱特侖蘇立減10元;夢牛精選純牛奶買一箱立減20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袋裝奶又回到了一元時代:伊利紙質包裝的純牛奶1.86元/袋、塑膠袋裝的純牛奶1.6元/袋。同樣,蒙牛袋裝純牛奶零售價為1.69元/袋。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這次價格戰中,進口乳製品也未能獨善其身。新加坡Greenfields綠田源純牛奶售價66元/箱,還另送老年手機;紐仕蘭10盒250毫升的純牛奶僅售29.9元,也就說,一盒漂洋過海來中國的進口純牛奶只有2.99元。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12盒200毫升的德亞低脂純牛奶售價39.9元;愛氏晨曦全脂牛奶原價17.8元/盒,現價10.9元/盒;原價23.8元/盒的捷森全脂牛奶現價13.9元/盒。

此外,常溫液態奶、乳飲料產品、低溫巴氏奶降價促銷的情況也比比皆是。例如,君樂寶買兩瓶送一瓶;三元DIY酸奶,第一瓶9.8元,第二瓶1元。

價格戰雖然瘋狂,銷售業績卻不盡如人意。《證券日報》記者在超市觀察了近2個小時,購買者寥寥無幾。

「現在過節送禮可選的品類很多,消費者並不一定要買奶。」銷售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現在的銷售情況就可見一斑,中秋節前購買力也鮮有提升,因為很少有人送禮是臨時起意的。

這充分反映出當前國內乳企之間的競爭激烈。在業內人士看來,自去年開始,國內乳企的價格戰就已經打響,但是,價格戰並沒有如期帶動銷量。與此同時,養殖企業往往會將擠壓過的原奶加工,低價銷售,從而使得蒙牛、伊利、三元等乳企被動跟隨打價格戰。

乳業資深人士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日走訪泰安市市場,乳製品的價格戰同樣激烈。說明今年消費非常乏力,對於乳企來說產品積壓嚴重,「買贈」營銷一般都是當期產品加贈幾個月前的產品,企業不斷去庫存。」而乳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走流量,賺的都是微利。」

奶農:最近三個月交奶很順暢

那麼,奶農的日子是否同樣舉步維艱?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山東濰坊的奶農和河北地區的奶農,對方均表示,最近3個月的奶比較好賣,企業不再拒收。

其中,山東濰坊某牧場養殖企業負責人王維(化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奶價是3.9元/公斤,上半年平均價格約為3.8元/公斤,這個價格對於我們養殖企業來說是賺錢的。現在乳企都是按照奶的質量給出奶價,原奶質量高價格就高,一般遭遇拒收的都是不達標的奶。」

「養牛是精細活,你付出的多,奶牛單產就會提高,奶的質量也有保障,所得收益也大。有的養殖企業貸款養牛,一旦奶牛生病原奶不達標,養殖戶的日子肯定不好過。」王維表示。把所有成本因素都考慮進去,原奶3.1元/公斤就能保本,現在的價格到了3.9元/公斤左右,養殖戶肯定有錢賺。最近3個月以來,社會奶的價格也賣的挺高的,說明現在的奶價開始回升,社會上的進口大包粉消化的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在河北某牧場,侯先生的養殖場大約有1600多頭奶牛,每天的產奶量是16噸左右,他將所有原奶均賣給了君樂寶,價格約為3.4元/公斤。

侯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奶農三個月前的日子不太好過,企業收奶的標準提高,如果養殖戶奶不達標,企業會拒收,現在企業一般都會照單全收。

雖然奶價一直不升反降,但是,在侯先生看來,目前這個價格對於他來說尚可盈利。

不過,河北另外一名養殖戶李先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李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養殖500多頭奶牛,今年春天企業拒收,當時也是奶牛產奶最多的時候,因此其不得不殺掉了50多頭奶牛。而產奶量也從年初的6.5噸降至4.8噸。「從7月份開始,合作企業三元就不再限量了,但是價格並不高,約為3.2元/公斤。」

由於之前改造養殖環境,李先生投資了上百萬元,所以即使虧損但也要硬著頭皮幹下去。「去年以來,每個月都在虧損,最多的時候月虧3萬元,現在也在賠錢。但是還是要挺著幹,如果不幹了以前的投資就徹底賠了。」

從河北兩家牧場負責人的處境來看,有貸款壓力的牧場,在當前乳業環境下,日子就是比較艱難,但是,只要奶牛產奶質量高,奶農尚可盈利。

在乳業專家看來,為了保證產業鏈的穩定性,未來幾年內,乳企與奶農籤訂長期的收購合同,收奶噴粉儲存,加工成產品低價促銷,將成為行業常態。

宋亮表示:「輝山、聖牧高科、現代牧業等奶牛養殖企業把原奶加工成產品低價銷售,其目的是消化奶源庫存。正因為此,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品牌也被迫加入價格戰行列。目前來看,伊利做的比較好,所贈產品日期也是當期的,而蒙牛的壓力較大。」

那麼,乳企這樣激烈的價格血拼,何時才能結束?

對此,宋亮表示,這種局面要持續到2018年,隨著經濟環境變好,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得到改善,乳品消費才能回暖,「國內三線、四線地區消費屬於偶發性消費,一般都是禮品消費、三公消費等,消費者沒有形成穩固的消費訴求。」

相關焦點

  • 乳企價格戰,鮮牛奶比水還便宜?
    在頭條熱榜中,乳企價格戰,鮮奶比水還便宜引起了市場熱議,隨著大家對健康飲食關注,牛奶飲品的行業競爭在加大,價格戰有什麼利弊呢?而隨著我們居民收入提高,在衣食住行的消費上也多樣化起來,牛奶消費也成了普通家庭的標配,而我們乳企也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期,出現了很多全國性的國產大品牌,還有一些地方特殊的牛奶企業,解決了居民的龐大的牛奶消費需求,我們的日常消費牛奶飲品,也變得多樣化起來,常溫牛,低溫奶,各種基於牛奶衍生產品也很多比如酸奶等。
  • 各大乳企上演價格戰 一袋牛奶價格不如一瓶礦泉水
    牛奶價格戰何時了?作為一個缺奶的國家,乳企們的價格戰卻愈演愈烈。在這個炎熱的夏季,乳製品價格戰打得格外激烈。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多地大型連鎖超市發現,此輪價格戰中,高端乳製品也參與其中。「蒙牛特侖蘇環球精選牛牛奶從87.1元降價至49.5元,伊利舒化高鈣低脂牛奶從52.8元降價至39.8元,蒙牛純牛奶從65.6元降價至39.9元,三元極致低脂純牛奶原價79元/箱,現價58元/箱。。。。。。」乳企們的價格戰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從各大超市的促銷情況來看,蒙牛、伊利、三元等各大品牌的常溫牛奶中,最低的折扣可達到5折左右。
  • 1升牛奶不到5塊錢?鮮奶開啟「價格戰」?你敢放心買嗎?
    不僅是線下的各家超市的牛奶在瘋狂打折,線上也不例外地在進行「骨折」促銷,在盒馬鮮生還有京東超市這些線上超市上,牛奶也在各種搞活動,「買一送一」、「滿100減30」等促銷手段層出不窮,平時十幾塊錢的牛奶現在到手也只需5塊錢左右。這究竟發生了什麼?
  • 鮮奶價格監控:5元一升低過水價,巨頭價格戰如何收尾?
    最近,奶業巨頭們的價格戰打得不亦樂乎。鮮奶的「瘋狂」促銷力度還大到上了頭條的熱榜。在線下商超,大部分鮮奶都推出「骨折」促銷,過去一升裝鮮奶價格普遍在20元左右,現在都只需10元左右,最低時還與純淨水的價格持平。
  • 國產奶靠價格戰打天下進口奶遭冷遇
    今年,在價格戰下,各大乳企的常溫奶表現並不理想。國產常溫奶日子不好過,進口常溫奶的日子過得也同樣艱難。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大型連鎖超市發現,與進口奶粉備受追捧不同,進口常溫純牛奶似乎並未受到消費者的垂青。
  • 鮮奶比農夫山泉便宜,乳企競爭的背後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快消」(ID:fbc180),作者 司馬一,36氪經授權發布。 商業環境裡,商戰是無法避免的,就像常溫奶之後的鮮奶,遲早都會開戰。雖然,企業間早有布局,但競爭在部分空間裡變得激烈起來。如果你恰好參與其中,歡迎與快消君(微信:18622159398)分享。
  • 蒙牛等乳企涉嫌欺騙消費者:調製乳當牛奶賣
    「打假紅人」葉光稱「調製乳」不能當「牛奶」賣  葉光對記者表示,其目的是還「調製乳」本來面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目前已經有龍頭乳企主動來溝通,承認錯誤進行整改  近日,有關調製乳標識一事在乳製品行業內掀起不小波瀾
  • 2019年蝦苗價格戰或會愈演愈烈
    圖片來源網絡    時光如流雲不凝,2018年的南美白對蝦種苗市場已經定格,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價格戰」和變相的促銷,使得南方的苗價重回「百元時代」,甚至更低。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就像傳導效應,苗企紛紛加入,有的人打了場勝仗,有的卻輸得很慘……    另外,環保督察、種蝦選擇、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也將嚴重影響未來南美白對蝦種苗市場的格局,種苗行業的經營模式也將發生質的變化。    「明年北方的蝦苗定價大家都還沒有出來,但肯定高不了哪裡去。南方市場競爭激烈,還會延續今年的低價策略。」
  • 瘋狂的鮮奶價格戰!一升只要五塊錢
    近幾日,10元左右可以買到一升鮮奶,一些鮮奶的促銷價格最低時則幾乎與純淨水持平。 鮮奶打起價格戰 一升只要5塊錢 6月底,光明新鮮牧場鮮牛奶(950毫升)在京東上發起買一贈一活動,下單6瓶到手12瓶,實際支付55.52元,平均每瓶僅4.63元,相當於一升鮮奶約5塊錢。
  • 蒙牛等乳企涉嫌欺騙消費者:調製乳不是牛奶
    葉光對記者表示,其目的是還「調製乳」本來面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目前已經有龍頭乳企主動來溝通,承認錯誤進行整改  近日,有關調製乳標識一事在乳製品行業內掀起不小波瀾。乳企忙著更換標識,消費者則一頭霧水,調製乳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質量會低於純牛奶嗎?
  • 廣東乳企再掐架燕塘狀告風行侵權
    風行牛奶(左)包裝被指侵權。受訪者供圖  燕塘指風行兩款產品包裝侵權,索賠100萬元;  近期廣東乳企品牌糾紛頻發,分析稱競爭加劇導致  12月19日,燕塘乳業公司訴廣州風行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在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百年乳企旗下品牌愛賦力,開啟奶粉 「鮮活時代」
    (原標題:百年乳企旗下品牌愛賦力,開啟奶粉 「鮮活時代」) 愛賦力品牌隸屬於科蒂集團
  • 牛奶買贈促銷力度空前,乳企搶佔鮮奶市場圈地忙
    純牛奶折扣力度驚人「這是新產品,正常售價在20元左右,現在搞促銷只要11元,非常划算。」南京市某大型超市低溫奶區域,光明乳業的促銷員正在向前來選購鮮奶的顧客推銷。一盒950毫升的光明新鮮牧場11元的售價在一片產品中顯得很優惠。另一邊,伊利950毫升裝的鮮奶則推出了買一贈一的活動,15.9元可以買到兩盒。
  • 高溫傷奶牛 山東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圖)
    「最近奶原料確實很緊張,各大奶企普遍出現供貨不足的情況,伊利最近也來找我了。」張場長說,自6月份起,每噸奶原料的價格已經從4100元漲到4500元,漲幅超過9%。  日產一噸的養殖場收購商也不「放過」  2日上午,一大型中外合資知名奶企奶源採購經理正趕來大地乳業洽談奶源收購合作事宜。
  • 乳企自建牧場讓奶農散戶很受傷 "殺牛倒奶"或繼續
    據農業部監測數據表明,2014年最後兩周內,全國生鮮乳主產區的平均價格為3.81元/公斤,較年初均價下跌了9%,創下14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據了解,自11月初以來,國內多地奶價暴跌,山東、河北等地原料奶價格普遍下降。其中山東省原料奶收購價從春節前4.1元/公斤降至2.6元/公斤,而山東奶業協會統計發現,部分地區甚至出現1.5元/公斤的收購價格。
  • 區域乳企為搶「鮮」頻出招
    乳企巨頭布局低溫鮮奶領域,在推動這一品類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區域乳企若要保持低溫鮮奶的品類優勢,「新鮮」仍然是核心競爭力。隨著低溫乳製品慢慢受到重視,低溫鮮奶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基礎之上,又能儘量保留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和新鮮風味,逐漸成為了乳製品消費的熱門品類,區域乳企的鮮奶產品也實現了銷售增長。近幾年低溫鮮奶市場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但在液態奶市場中依舊佔比較低,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與常溫牛奶相比,低溫鮮奶的比重不到20%。
  • 杭州本土乳企美麗健不堪渠道費重負 退出超市
    「原先3.5元一杯,這個月開始要4元,抵兩個肉包子了!」杭州白領樂樂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光明牛奶,最近這奶製品連連「漲價」,讓她直呼吃不消。  自從上月底光明領頭漲價後,進入12月後,杭州賣場裡的蒙牛、伊利奶品全部跟進。
  • 乳企跨界分食烘焙「大蛋糕」
    日前,光明乳業首家烘焙麵包店「光明悠焙」在上海開業,這也是光明乳業繼進軍冷飲市場後,跨界的又一嘗試。此外,恆天然、新希望、蒙牛等乳企都瞄準了這一市場機遇,欲將烘焙打造成新的市場連接樞紐,助力企業發展。光明乳業牛奶棚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為表示,一方面,牛奶棚本就有烘焙產品生產線,產品直供旗下200多家牛奶棚門店,隨著牛奶棚從梅林重組到光明乳業,使光明乳業一下子具備了深厚的烘焙底蘊;另一方面,光明乳業近年來加速轉型升級,十分看重年輕消費群體,今年頻頻推出多款風味酸奶、鮮奶、純牛奶和調製乳新品。
  • 奶價已達4.09元/公斤,利好上遊布局充沛乳企的股價
    而新一輪奶價上漲周期大約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5月中旬生鮮乳價格為3.56元/公斤,到10月中旬已經上漲至3.94元/公斤,漲幅達到10.67%。據了解,在2019年之前的幾年,奶價平均在3.2-3.8元/公斤左右。
  • 蒙牛等多家乳企涉嫌欺騙消費者
    葉光對記者表示,其目的是還「調製乳」本來面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目前已經有龍頭乳企主動來溝通,承認錯誤進行整改  近日,有關調製乳標識一事在乳製品行業內掀起不小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