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7月9日電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各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各行業都在經歷「寒冬」。但危機中往往孕育著機遇,每個群體都在竭力調整、奮力反擊,與疫情積極博弈。隨著疫情逐步常態化,那些在海外抗擊疫情的華僑華人、留學生們都怎麼樣了?
僑胞:守望相助 躬身抗疫
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海外僑胞積極抗疫,為當地捐贈防疫物資,得到政府部門和有關人士的積極評價。
如今,他們依舊踐行著「病毒不分國界」的本心,積極幫助當地有需要的人,尤其是弱勢群體。
不少華人表示,即使是疫情常態化的今天,弱勢群體的防疫物資仍非常匱乏,因為他們最容易被忽視。
美國逐步「解封」後,不少地區疫情出現反彈。
洛杉磯中國城老人公寓的一些老人,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居然兩個星期都沒有換口罩,醫療物資匱乏。
當洛杉磯華人華僑聯誼會創會主席馬樹榮得知後,立刻與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聯合向老人們再次捐贈防疫物資,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如今澳大利亞已漸入冬季,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寒冷的雙重打擊下,部分澳人面臨著食不果腹、身無分文的日子。
澳大利亞華人群體挺身而出,為抗擊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華人創辦的「300 Blankets」和墨爾本冰雪基金會合作開展「ice-olation」援助計劃,為那些無家可歸者和弱勢群體提供食品,幫助弱勢群體扛過疫情下的冬季。
到目前為止,他們已向84個生活困難的個人和家庭提供了新鮮事物和基本主食,志願者平均每周發放25個愛心包。
抗疫不分年齡,也不限於形式。
新加坡華僑中學二年級學生黃聖峰憑精湛棋藝,參與一項名為「#棋藝抗疫」的線上西洋棋慈善競賽,為因疫情陷入困境的弱勢群體籌款。
目前,「#棋藝抗疫」已舉辦多輪,共籌集約8.4萬新加坡元,善款用來幫助因疫情陷入困境的家庭。
除此以外,納米比亞華商自6月陸續向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弱勢群體捐贈1410個「愛心糧食包」、300條棉被;約翰尼斯堡華人向約堡地區3個社區的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難的貧困家庭捐贈價值10萬蘭特的食品包和生活物資;新加坡華助會撥款資助受疫情影響的弱勢家庭....。。
華商:轉「危」為「機」 疫中求新
隨著多地「解封」,華商逐步復產復工,但疫情對各國經濟造成不少衝擊,導致不少華人店鋪停止營業。
喬維諾槍店是紐約華埠歷史最長的槍店,疫情期間,高額的房租讓他入不敷出,最終讓這個百年槍店摘牌熄燈。
拉斯維加斯華商的情況也並不樂觀,很多商家門前冷落。
劉澄宇是一家足浴用品批發公司負責人,在當地經營服務了17年。
復工後,由於沒有生意付不起房租,無奈退出當地市場。
義大利華商的境況也差強人意,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基本處於「半復工」狀態。
困境之下,華商如何實現轉「危」為「機」,開拓創新,是後疫情時代需要思索的重點。
疫情衝擊可能改變消費者餐飲和娛樂習慣,對此,許多美國華商已經開始改變。
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有一家老字號餐廳「九龍」,餐廳老闆把停車場改為露天汽車電影院,並提供「送餐到汽車」的服務。
紐約市府與市交通局推出「戶外餐廳」計劃,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中餐廳。
華埠中餐館「武昌好味道」的老闆王曉東申請加入這項計劃,把桌子擺在餐廳門口,以此來打打廣告、聚攏人氣。
此外,還有其他國家的華商「疫」中求新,澳大利亞墨爾本華人餐廳老闆3周更新一次菜單,努力維持營生;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一中餐館老闆在多個網絡媒體線上平臺進行宣傳,讓酒店的中式美食以接地氣的形象亮相……
危機當前,海外各行各業也紛紛選擇網絡營銷,依賴網絡科技與社交媒體。
義大利服裝廠老闆陳正溪將利用「網際網路+」的平臺,通過發展微商與原創設計,與淘寶、抖音等電商或直播平臺合作,實現後疫情時代華人企業的轉型升級。
在瑞典從事旅遊業的華人倪東,採取的復工方式則是轉型,他嘗試做直播購物,主要賣一些北歐的保健品。
在他看來,這種「線下轉線上」的復工方式不僅在華人群體中,也將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
留學生:「雲」端百態
疫情來勢洶洶,從上課到求職,不少海外中國留學生紛紛開啟「雲」端生活。
因為疫情,留學生們無法到校上課,各大高校開啟線上學習,學生可以「停課不停學」,網課成了傳授知識的有效手段。
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交換生楊海霞,每次都會按照老師提前錄製網課的課程表和學習計劃進行學習。
西班牙馬德裡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新聞系的小夏在疫情期間,留守馬德裡「遠程學習」本學期課業。
疫情當前,有的企業為了減少運營成本大量裁員,這對於那些即將畢業的留學生而言,十分不利。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屆畢業生薑穎曾在線參與一些筆試與面試,但結果並不理想。
她表示,對於海歸來說,今年要拿出比往年更有競爭力的求職表現,才能獲得心儀的職位。
身在美國的留學生李婧雨表示,近幾個月瘋狂參加網絡面試,目的是為明年畢業提前拿到靠譜的工作機會。
不過,在疫情仍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即使通過了面試,也不知道能否順利去上班。
後疫情時代,對於海外留學生而言,雖然宅在家中,卻依然可以藉助科技的力量,努力獲取新知、尋找機遇。
目前,多國出現疫情「反彈」的情況,在此,提醒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生們,抗疫是場持續戰,切不可鬆懈,堅持做好自我防護工作,不讓病毒有機可乘。(於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