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掌握了中餐家常菜的基礎上製作出西餐?只需三步,速成西餐

2020-08-03 西廚小吉姆

相信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在家做飯的經驗,掌握了最基本的家庭烹飪技巧,做出一桌豐盛的飯菜並不是難事。那麼我們如何能夠在此基礎上做出西餐的效果呢?這就帶大家來看看做出西餐的妙招!

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這裡的西餐指的是歐美地區的家常菜。按照他們的生活習慣,除去節假日等特殊日期,西餐裡的早餐和午餐一般都比較簡單。常見的早餐,一般是牛奶麵包麥片、雞蛋培根,以及窩夫餅配上果醬蜂蜜等。午餐則是自帶的三文治,或是工作場所附近的餐廳快餐。

如何在掌握了中餐家常菜的基礎上製作出西餐?只需三步,速成西餐

這些西餐都比較簡單,大家只要按照菜譜的步驟,購買到對應的食材就可以成功了。我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正餐的製作,也就是晚餐。

由於西餐跟中餐是不同的體系,因此會有很多不同點。而且,光是西餐和中餐這兩大類細分起來又很複雜,做法也不盡相同。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只從實際效果出發,並不會詳細介紹具體菜餚的做法。後面的其他文章會逐步給大家介紹具體菜餚的製作方法。

快速的做出西餐,只需要三步。我們從擺盤、烹飪方法以及調料這三方面對中餐進行改變,你就會很容易的得到一盤西餐菜餚。

首先,我們來看擺盤。由於中餐的特性,一般是幾盤菜在餐桌上共享。我們這裡改為分餐制,一個盤中裝幾個菜,每人一份,然後再配上刀叉。另外在菜餚的搭配上,我們將主食米飯換成土豆、紅薯泥、薯條、烤土豆或者麵包,蔬菜選擇生菜、番茄沙拉或者水煮西藍花、蘆筍等。這一步比較簡單,主要是從外觀上給人西餐的感覺。無論味道如何,吃東西的第一步都是先看一下食物。因此我們不要小看了視覺給食物帶來的改變。


如何在掌握了中餐家常菜的基礎上製作出西餐?只需三步,速成西餐

第二步,烹飪技巧。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做法區別在於醬汁。中餐的醬汁一般是與食材一同炒制。西餐的醬汁多是單獨調配的。這一步很重要,直接影響到味道。舉例說明,我們用中餐的黑椒牛柳和西餐的黑椒牛排來對比。中餐是將黑胡椒、鹽糖等調料下鍋與牛肉一同炒制。西餐則是先煎牛肉,然後用牛肉和油的湯汁添加黑胡椒、鹽糖等調味料。這兩道菜都有給醬汁共同的增稠方法,添加澱粉類食材。中餐是選擇生粉勾芡,西餐則是加麵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餐和西餐也有共通之處。即使是完全相同的調料,我們只需要稍微改變一下烹飪的方式。中餐就變成了西餐,並沒有什麼特別神奇的地方。

如何在掌握了中餐家常菜的基礎上製作出西餐?只需三步,速成西餐

第三步,調料的選擇。這一步其實很有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實踐。除了中餐和西餐都會用到的調料,還有很多比較特殊的香料和香草,而正是這些調料決定了菜餚的定位。比較常見的去腥調料,中餐使用的料酒或花雕酒等,西餐則選用了幹紅和幹白這些葡萄酒。中餐常用的蔥姜蒜,西餐一般只會用到細香蔥和蒜,代替的香草有迷迭香、小茴香等。此外中餐常用的有醬油,西餐常用的則是黑胡椒。另外,中餐和西餐都有高湯,但是高湯的熬製方法就很不一樣了。中餐的高湯講究輔料,西餐則會添加蔬菜提升口感。

如何在掌握了中餐家常菜的基礎上製作出西餐?只需三步,速成西餐

最後著重說一下第三步,調料的選擇。這也是比較矛盾的地方,因為我們日常吃飯,主要都是追求口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味道好吃。但是,如果想做出真正的西餐,那麼必定要犧牲掉中餐的口味。因此,很有可能做出的西餐確實是正宗西餐,但是味道並不符合口味。我這裡建議大家不要捨本逐末,為了追求所謂的正宗,做出些自己都喜歡的菜餚,畢竟是自己在家做來吃的,沒有必要追求這些正宗味道。如果沒有嘗試過西餐中的香料,第三步的調料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中餐調料就可以了。當然啦,如果只想追求原汁原味的話,按照傳統菜譜做就可以了。如果是這樣,我會建議從歷史文獻中尋找菜譜,畢竟菜餚都是有傳承的,對比現在的菜,你就能了解到哪些是改良的,哪些是正宗的,做菜一定要有自己獨到的想法,要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如何在掌握了中餐家常菜的基礎上製作出西餐?只需三步,速成西餐

卡漢姆,法國現代美食之父,著有多篇烹飪藝術相關的論文以及製作方法,獨創裝置點心菜式,調料的分類方法等

當然,如果你想做出下面這張圖的效果,需要不少的經驗和技巧學習。今後會跟大家逐步分享我的經驗。順便提一句,大家所看到的美食圖片並不一定都是用來吃的。很多精美的圖片都是廚師和攝影師通過特殊處理,只能夠用來觀賞和拍照片用的,不要被雙眼騙了哦!不然拼盡全力也永遠複製不出圖片中的效果。

如何在掌握了中餐家常菜的基礎上製作出西餐?只需三步,速成西餐

相關焦點

  • 最簡單的西餐 心得
    書中的菜譜,只需2-6種食材,步驟文字也只有幾行而已,加上一目了然的排版,簡單到飛起來。它推崇的,是「如宜家家居的組裝一般簡單的烹飪理念,因為即使再簡單的食材,只要巧妙地搭配,不用花費多少時間,也完全可以做出幾道非常可口的簡易西餐」。其二,因為我愛吃西餐,也愛做西餐。我對西餐的愛之深,就像我對中餐的愛如海。
  • 學廚師如何選專業?學中餐還是西餐?
    「民以食為天」學廚成為當前職校備受青睞的選擇想要學廚到底是學中餐好還是學西餐好呢從專業上來說>中餐和西餐這兩個廚師專業各有所長,行業發展都不錯。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未來職業規劃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學中餐還是學西餐。
  • 中餐和西餐的本質區別?
    中餐和西餐有五種區別,主要是在原料選擇,食物分量,烹飪方式和廚房廚具及食物,刀工上的不同。總體來說中餐在這五個方面都西餐豐富。①在原料選擇上,中餐的原料,食材豐富,飛鳥遊魚,各種動植物,主食也是以米飯和麵食為主。但是西餐一般就選用牛,羊,蛋,奶類的為主,主食為西點。②中餐的份量一般是多人份的大家一起共享。但是西餐的份量就是一人份,享受自我的氣氛。
  • 中餐和西餐的禮儀差別
    中餐和西餐的禮儀差別2.中餐和西餐的禮儀差別4. 避免嘴裡塞滿東西講話。中餐和西餐的禮儀差別5.中餐和西餐的禮儀差別7.中餐和西餐的禮儀差別
  • 西餐比中餐高檔?
    吃西餐的目的是什麼?喜歡吃,喜歡氛圍和環境,這只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需求。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時尚女郎一個人去麻辣燙,甚至在路邊吃,但是能看到多少人一個人吃西餐呢?吃西餐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社交、炫耀需求。不是今天才這樣,就是在清朝時候西餐進入上海的時候,吃番菜也是這個需求。
  • 紅燒三文魚排,使用西餐主食材的中餐傳統做法,搭配米飯麵條都是很...
    紅燒三文魚排使用西餐主食材的中餐傳統做法,搭配米飯麵條都是很贊的!一鍋到底的做法也是簡單方便!原料:大西洋三文魚、蔥末、蒜瓣、番茄醬、醬油、辣醬、水、芝麻。做法步驟:第1步、將三文魚排兩面抹點鹽第2步、熱鍋後加入少許食用油,加入蒜瓣,蔥白烤香後,三文魚進燒烤平底鍋每面中火各煎2分鐘後加入番茄醬,醬油。 稍微炒香番茄醬後加水後燒開,每面三文魚各燒2分鐘,不需要勾芡,湯汁會自然濃稠。
  • 讓老外難解的困惑,中餐烹飪無比複雜,為何上菜速度卻比西餐快?
    也是他們至今為止難以解決的困惑,那就是明明中餐的烹飪方式無比複雜,可是上菜速度卻比西餐快了很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裡面的原因吧。首先第一點原因,與西餐想必我們的中餐更加注重實用,不是將所有的精力花在了裝盤上面的。相信吃過西餐的朋友都知道,我們之所以一直以來對西餐充滿了嚮往,其實裡面的原因很簡單,那即是它非常的精緻。
  • 劉志琴:晚清西餐的傳入與中餐的發展
    然而以中式宴飲為交往方式,除了三、二知己小酌以外,大宴賓客都是群體性的活動,尊卑有序的程式,拘守進退的禮儀,並不便於賓客的自由交往,有什麼私密話也很難避開別人的耳目,而西式冷餐會、自助餐比傳統中餐的宴請提供了自由寬鬆的氣氛,更便於交談,增進聯絡。晚清以來社會交往擴大,外事活動增多,吃西餐成為待客的新方式。
  • 為什麼西餐喜歡擺盤,中餐卻很少見?網友:中餐擺盤怕你吃不起!
    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也是有所不同的,隨著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越來越密切,現在有很多西餐都傳入到我們的國家,吃過西餐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現在市面上不僅有普通的牛排,還有一些法式大餐,或是簡簡單單的一餐,這些都價格不菲,其實去吃過的小夥伴都知道,每次去吃西餐的時候,他們的擺盤都是非常精緻的。於是有人就問了,為什麼西餐這麼注重擺盤呢?
  • 學中餐還是西餐,這裡給你答案!
    說到中餐與西餐,簡單地說也只是筷子文化和刀叉文化的不同吧,筷子有它的熱情之處,刀叉也有其優雅魅力。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它的飲食文化與烹飪技藝是它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晶。西餐的準確稱呼應為歐洲美食,或歐式餐飲。大多為主食搭配上一些番茄、西蘭花等蔬菜,再加上一些調味醬料。其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等。
  • 中餐與西餐禮儀在平時都有哪些區別
    國際交流文化活動的頻繁也促使了中西方餐飲文化的相互交流與融合,融合之中的陣痛也是不可避免的,中餐禮儀和西餐禮儀的差異便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大部分中餐上菜時大都按照湯、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順序,而西餐則大都按照開胃菜、色拉、湯、水果、餐酒、主食、甜點和咖啡的順序上菜。2.中餐在上菜時會一次性將所有的菜餚上完,同時擺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則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 福建中華技師學院:西餐烹調師的養成計劃
    早在大約兩百多年前,西餐就被傳入了中國。不過不同於現在的大受歡迎,那時的西餐,在中國人的眼中還是「黑暗料理」。要知道西餐與中餐在做法和食材上都有著天差地別,讓原始的「中國胃」去享用純粹的西餐,就跟強迫素食主義者去吃肉一樣,必然會產生強烈的排斥現象。
  • 中餐的色香味遠勝西餐,為什麼卻要被說沒檔次?
    在餐飲界,很多人拿中餐跟西餐比較,認為中餐沒有西餐上檔次。中餐的色香味遠勝西餐,可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覺得吃頓牛排鵝肝喝點紅酒就是比中餐高端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中餐與西餐的特色與區別。首先在烹飪上:中餐高油高鹽,即使是相對清淡的粵菜,蘇菜,浙菜,閩菜也不例外。煎炒烹炸,還是以炒為主花樣繁多,這是中餐特點。而西餐要簡單的多,sauce(醬汁)是西餐調味的靈魂。這是因為西餐的主食是麵包,要有湯汁泡著才好食用。
  • 中餐規範英文名收效如何?與西餐差在服務上
    依據《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童子雞將升格為「春雞」,「田園素小炒」將成為「讓素食主義者高興的菜」……這固然比「四喜丸子」叫「四個高興的肉團」要有文採得多,也直觀得多,可改了名,真的更有利於中餐國際化嗎?區區一個菜名,興師動眾之後,收效如何?
  • 西餐廚師為什麼沒辦法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看看我們的菜譜,太難了
    讓人奇怪的是,我們中國有廚師能到西方國家學習西餐,並且把西餐做出水平來,為什麼西餐廚師卻很少有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的呢?中餐實際上,不少西餐廚師曾經嘗試過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甚至有很多西方的廚師找中國的廚師取經,想要學到正宗中餐的做法
  • 中餐VS西餐!全方位多角度對比,或許這樣才是正確的吃法
    中餐和西餐各自代表著不同風格的飲食文化,我們中國人習慣於吃中餐,而歐美人喜歡吃西餐,其實從營養健康等全方位多角度對比,各有千秋吧,但是還是圖片的比較來的更加實際,以下是自己做的或是餐廳吃的。西式糕點這個就很明顯是西餐了,因為中國人的基本不會做的那麼細緻,這個是有一片生鮮作為主料做成的,但是他的主要的難點還是在於上面蓋的一層湯汁,這層汁才是他的精華所在。
  • 米其林星級廚師教你以西餐的標準程序做中餐
    不用大火 少放油  米其林星級廚師教你  以西餐的標準程序做中餐  文/於清 攝/朱紅欣    5月9日,德國雙立人在杭州大廈購物城慶祝成立280周年,與品牌有深度合作的米其林星級廚師斯蒂凡·斯蒂勒(Stefan Stiller)再次獻藝,現場製作了兩道菜,雖然看來並不複雜
  • 《法國藍帶 西餐烹飪寶典》
    法國藍帶《西餐烹調寶典》涵蓋了眾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學習到的烹飪技能寶庫。本書由眾多技藝精湛的大廚們通力合作而成,內容兼具家常菜的思路,使得本書成為世界烹飪中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教科書,也註定會成為烹飪界經典著作之一。
  • 為什麼中餐就用一種鹽,而西餐的鹽五光十色?技術不夠,原料來湊
    比如說最重要的一種調味料,食鹽,西餐用到的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太眼花繚亂了,紅色的、黑色的、綠色的等等,這讓我們很多中國食客感覺很神奇,為什麼做菜用的鹽,要分出這麼多顏色和種類呢?為什麼中餐就用一種鹽,而西餐的鹽五光十色?技術不夠,原料來湊。
  • 正是牛排:西餐中餐化的踐行者
    □記者 於素文    受/訪/專/家/  河南聯邦豫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文華  正是牛排創立於2006年,公司從創立開始就主要進行牛排產品的製作,方向一直很統一。公司的主要客戶是各大知名西餐五星級酒店,以及家庭牛排。正是牛排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其西餐牛排中餐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