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節,品鮮百變青團、清明螺

2020-12-26 金臺資訊

我們如今所過的清明節是與寒食節、上巳節「三節合一」的清明,在掃墓祭祖之外,其食俗也愈加豐富,成為清明的一抹亮色

百變青團。「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地方的食材和當地的烹飪愛好讓「青團」有了各種演繹,清明粿、艾葉粑粑、菠菠粿、艾粄、艾草糕、暖菇包、茨殼粿、清明糰子……並非簡單的鹹甜之爭,餡料百變,千姿百態,就連外皮的綠都來源於不同的應季野生植物,吃起來皆糯韌綿軟,清香適口。

清明螺。「清明螺,賽只鵝」。清明期間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的螺螄還未繁殖,殼薄、粒兒大,螺肉正是一年中最為爽甜飽滿的時候。

樸籽粿。在盛行吃粿的潮汕,每年清明期間,都有一道稱霸的「粿品」——樸籽粿。清明節前夕,樸籽樹發新芽,收集好嫩葉子搗爛,同粳米舂製成粉末,而後發酵加入白糖倒入模具中蒸熟,蒸到個個都「咧嘴笑」即可食用。樸籽粿,也被稱作潮汕人的「抹茶蛋糕」。

子推饃。在陝北和山西地區,清明節前捏蒸出一籠籠「子推饃」,是當地人的拿手好戲。這是為紀念晉國賢臣介子推而命名的「子推饃」。

炸油饊子。這是一種環狀的油炸食品,吃起來焦香酥脆,是大多北方孩子春天的必備零食。(袁文)

相關焦點

  • 清明「食」節丨祭祖金豬、花樣青團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食」節記憶中,清明時節餐桌上少不了金豬和青團的影子祭祖金豬 888元/只*需提前兩天預定食軟糯青團時令之味晉文公重耳火燒綿山於是,青團憑藉「能事前準備、可以保留數天冷食」的優勢橫空出世。煙花三月,舌尖「嘗春」。碧綠如玉,糯韌綿軟的青團,看之心喜,食則生香。青團入口,軟糯筋道的糯米皮裡,包裹著各式餡料,唇齒之間,清新充盈口腔又透著絲絲微甜。
  • 清明螺,抵只鵝,清明吃它最肥美,又鮮又嫩又多汁
    清明螺,抵只鵝,清明吃它最肥美,又鮮又嫩又多汁今日清明,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舉國深切哀悼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英雄和逝去的同胞,共悼逝者,銘記英雄,緬懷同胞。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致敬,抗疫英雄!
  • 「清明螺,抵只鵝」,清明怎麼能不吃螺螄呢?醬爆螺螄做法分享!
    「清明螺,抵只鵝」,清明怎麼能不吃螺螄呢?醬爆螺螄做法分享!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一般清明節的時候都要吃青團,青團的做法比較複雜,很多人都選擇直接從網上購買青團了,價格也不貴。但是在南方水鄉除了吃青團還有一種食物也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必須要吃的,你知道是什麼嗎?這種食物就是螺螄。都說「清明螺,抵只鵝」,因為清明節的螺螄還沒有完全張開,所以肉質非常鮮美,很多人都會在清明節這一天抓螺螄來吃,那今天小編就教大家一道醬爆螺螄,清明節要到了,趕緊學起來做給家人吃吧!
  • 清明未至,青團先行,沒有青團的春天是不完整的
    如果你要問我,只能選一種食物代表春天,那必須是青團。如果一年的春天不吃青團,總會感覺一整年都少了點什麼。吃青團有非常強的時節性,也就清明前後十來天,為什麼春天要吃青團呢? 我想正如梁實秋所說的:「大抵好吃的東西都有個季節,逢時按節地享受一番,會因自然調節而不逾矩。」
  • 今年清明如何祭祀?
    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 清明美食話青團
    此時,最應景的糕點當屬青團了。上海糕團店門口,顧客盈門,青團淡淡的清香,瀰漫到蒙濛霧氣中。青團,在我兒時印象裡,不是美食,而是寒食節的祭品。春雨淅瀝的江南早春。穿著雨鞋,撐著小傘與爸爸和伯伯走在去墓區的田埂上,給祖父和先輩的祭品裡一定有青團。我們在青松翠柏掩映的墳冢前鞠躬叩拜,念念有詞,回程途中大人會讓我把青團吃掉,說祖先會保佑我。
  • 清明時節雨紛紛,唯有「青團」解憂思
    一連幾天,細雨綿綿,加之抗「疫」時期,每個人都自覺避開多人聚集,這個清明真真應了杜牧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踏青郊遊是不可能了,掃墓祭祖也少了往日的熱鬧,今年的清明節也格外「清明」了,即便如此,清明特有的吃食「青團」卻是萬萬不可少!
  • 《小當家Onweb》網談清明之殤食
    所以清明時間,吃不下飯,飲食生物鐘不規律,或者吃得太飽,對胃來說,會造成「殤食」,小心胃病喲!《中華小當家Onweb》中式菜,多種多種,烹、炒、煎、炸,南北菜系全包括!http://s10.dj.weelaa.com!雖然清明被我們當作哀傷的節日,其實「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是春天真正到來的象徵!
  • 南通人嘴邊清明時節的飲食文化
    最近恰逢清明時節,除去了那三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的天氣,剩下的就是我們心心念的清明假期和美食了。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南通,在清明時節也是有著醇厚的飲食文化的。各種時令吃食,從兒時起,就印在我們的腦海裡,另我們至今印象深刻。一、青團
  • 清明不只有青團,還有這5種傳統美食,保證你們都沒吃過!
    清明節,據傳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的名字源於我國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即冬至後的第105天,所以清明這一節氣前後長達半個月時間。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盛行的祭祖的節日,與中元節、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統稱為中國祭祖的三大節。清明祭祖掃墓,是我們行孝品德的表現,按照傳統習俗,需要攜帶紙錢元寶、酒食果品等去祭拜祖先和掃墓。我國清明節放假最新通知已公布,安排4月4日(星期六)至6日(星期一)放假調休,共3天。
  • 除了青團,清明節還有這些美味[圖]-螺螄,糯米,桃花,冰糖,蓮藕,藕...
    原標題:【滋味】清明寒食的美味,除了青團還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到清明時節,人們要忙著掃墓,拜祭祖先,追憶先人,又要換上春裝,折柳踏青。  然而,每一個時令的到來,更是大自然向人們發出的一次訊號,這又是一個好吃的季節!千萬不能錯過!
  • 春日青團迎清明,餑餑守護好「食」光|復甦的城市
    本周末就是清明了,今年,寒食節和清明毗鄰,「寒食」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酒香留客在,鶯語和人詩。」 在唐朝青團就是受人喜愛的美食。寒食節春風拂煙柳、鶯語和鳴的美景裡縱享青團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 清明為什麼要吃青團?
    為什麼清明要吃青團?因為這個男人?青團是採用青艾(有的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滿足人們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因為清明和寒食節只相差一天,所以時間日久,大家也把清明節吃青團當成了一種習俗。
  • 青團,清明應節的網紅食品
    一年四季,能吃到青團的時間也就那麼一點,清明過後,可以吃到青團的日子更是短暫。從小就聽父母說,人只有跟著時令吃,才能更好地體會來自當下的美味。就像只有在夏天才需要西瓜消暑,在冬天才需要蘿蔔溫潤。當寒冬過去,下過幾場淅瀝的春雨後,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味蕾開始和大地一同甦醒,也就到吃青團的時候了。網紅小糰子的由來作為一種清明時節的傳統食品,青團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杭叫青糰子,南京叫春團或清明團,溫州喚做清明餅兒,紹興則叫清明粿。
  • 問答|為什麼清明要吃青團?
    青團又叫清明糰子,是清明節的特色的美食,也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團因色如碧玉,口感糯韌綿軟、肥而不腴而深受人們的喜愛。青團的來歷清明前後吃青團的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青團是採用青艾(有的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滿足人們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團流傳到了現代,人們食用青團更多的是應令嘗鮮,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青團的做法傳統青團的做法是先制青汁,有的是用嫩艾、有的是用麥漿草、還有的是採用青菜。
  • 清明將至,嘗嘗青團的歷史與文化
    古為祭祀用品  起源於唐代流傳千餘年  早在3月初頭,離清明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寧波的一些超市的糕點貨架前,青團就已亮相了。不少市民在購物籃裡放上一盒嘗鮮,當做茶餘飯後的點心。青團,又叫艾糰子,舊時也稱「粉團」,因其色澤碧綠、生青,故名青團。
  • 「不時不食」,太倉春天的味道你都嘗過了嗎?
    何謂「不時不食」?此語出自孔子《論語·鄉黨第十》中「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 清明時節話青團
    清明已至,煙雨朦朧,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青團淡淡的青草香氣。青團是清明時節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 清明——邂逅四月的青團
    清明時節 艾草飄香 雖然今年的清明是在特殊時期 但小伊有辦法讓同學們 在家也能度過一個別樣的清明~ 今天的主角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