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今所過的清明節是與寒食節、上巳節「三節合一」的清明,在掃墓祭祖之外,其食俗也愈加豐富,成為清明的一抹亮色
百變青團。「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地方的食材和當地的烹飪愛好讓「青團」有了各種演繹,清明粿、艾葉粑粑、菠菠粿、艾粄、艾草糕、暖菇包、茨殼粿、清明糰子……並非簡單的鹹甜之爭,餡料百變,千姿百態,就連外皮的綠都來源於不同的應季野生植物,吃起來皆糯韌綿軟,清香適口。
清明螺。「清明螺,賽只鵝」。清明期間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的螺螄還未繁殖,殼薄、粒兒大,螺肉正是一年中最為爽甜飽滿的時候。
樸籽粿。在盛行吃粿的潮汕,每年清明期間,都有一道稱霸的「粿品」——樸籽粿。清明節前夕,樸籽樹發新芽,收集好嫩葉子搗爛,同粳米舂製成粉末,而後發酵加入白糖倒入模具中蒸熟,蒸到個個都「咧嘴笑」即可食用。樸籽粿,也被稱作潮汕人的「抹茶蛋糕」。
子推饃。在陝北和山西地區,清明節前捏蒸出一籠籠「子推饃」,是當地人的拿手好戲。這是為紀念晉國賢臣介子推而命名的「子推饃」。
炸油饊子。這是一種環狀的油炸食品,吃起來焦香酥脆,是大多北方孩子春天的必備零食。(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