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拆遷前的精武路,是「精武鴨脖」的發源地 (資料圖片)
楚天金報訊 周黑鴨 150餘家店
絕味 90多家店
精武系鴨脖 品牌20餘個
文圖/本報記者嚴華
20年前,一個球迷靈機一動,讓武漢有了「精武鴨脖」這一名動全國的新一代名小吃。20年後,這根鴨脖在零售市場備受歡迎,撬動了每年380億元銷售額的大生意,僅在武漢,其所創造的年產值即高達數十億元。
20年間,在鴨脖市場,眾商家激烈競爭,猶如「春秋戰國」;20年後,鴨脖市場天下三分,而最先做鴨脖的,卻沒能成為市場的老大……
【商家】創始人趕個晚集 後來者「三分天下」
來漢工作多年的張麗敏是個嘴巴閒不住的吃貨。說起鴨脖,她如數家珍,比一些老武漢還要熟悉。「叫精武的最多,漢口精武、精武、可可精武、九九精武、精武人家、王松林精武、飄飄精武、漢埠精武、老字號精武、楚龍精武……不叫精武的也不少,比如說周黑鴨、絕味、漢口人家、可可、老巷口、久久丫、湯老頭、周鴻鴨、楚街坊等等,我都吃過,每一種的味道我都有發言權。」張麗敏說。「吃得最多的還是周黑鴨和絕味,一是味道不錯,二是這兩家的店鋪最多,買起來也最方便。精武也不是不好吃,關鍵是店鋪形象不如人家統一,太多了,都分不清了。」張麗敏接著說:其實這些鴨脖系列產品的味道都大同小異,多吃幾口,嘴巴麻木了就難得分出好壞了。所以,第一口的味道才是最關鍵的。
30多歲的張麗敏告訴記者,她身邊也有一群武漢鴨脖的擁躉,一些年輕的小姐妹「三天不吃鴨脖,心裡就像貓抓一樣」,她們對鴨脖的評價也比較一致:首選周黑鴨和絕味,其次就是精武、可可精武和漢口精武,別的牌子吃得少些;還有就是:要吃都吃散裝現賣的,味道更地道。
張麗敏的分析,基本反映出武漢鴨脖市場的現狀。記者在新華路、光谷、武昌站等繁華商圈調查發現,相鄰幾家鴨脖店,周黑鴨門前總是顧客盈門,其他品牌則顯得冷清。三鎮街面上,最常見的鴨脖店就是周黑鴨和絕味,其次便是精武、漢口精武,其它品牌的鴨脖店則不多見,見也僅見於一些老街。
武漢鴨脖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武漢現有的鴨脖及滷鴨市場已是三分天下。周黑鴨一支獨秀,在武漢市場佔據了半壁江山,開店已達150餘家;外來的絕味後來居上,已在武漢開店90多家;剩下的市場份額,被本地各種精武系鴨脖佔據,該系列現有品牌20餘個,但開店最多的精武、可可精武、漢口精武、飄飄精武等也不過二三十家店鋪,其他多是幾家店面的經營規模。
最讓人感慨的是,精武鴨脖的創始人「九九精武」如今只有一家店鋪在經營。十多年前在精武路上一同打天下的原生態精武系鴨脖品牌,如今做得最好的也不過是擁有幾家店鋪,更多的則早已從市場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