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滿洲的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旗主又是怎麼更迭的?

2020-12-10 騰訊網

滿洲八旗的旗主都由愛新覺羅氏掌握。具體來說,就是由努爾哈赤和其弟舒爾哈齊的後裔來掌控。有些人特意強調,八旗分為滿蒙漢,總計二十四旗。但蒙八旗和漢八旗是沒有獨立旗主的,蒙漢八旗也歸滿旗旗主進行統領。

旗主到底有什麼特權,使其竟如此囂張呢?

滿族人建立起的大清帝國算是中國史上的一個奇蹟,但中原向來是漢族人統治,行漢族禮儀文化,由漢族制度統治。對於滿族人來說要想讓這樣一個數字龐大的人群,井然有序的遵守滿清制度而被滿清帝國所用,就必須要有一個嚴格的制度,這便有了滿清八旗。

八旗最初是用於滿洲(女真)人狩獵組織時創立的,後來演變為滿清的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於1615年正式創建。最初其實只有一旗,即努爾哈赤用來統帥滿清軍隊的黑旗,但由於黑旗在夜晚不好辨別便改為了藍旗。

八旗在清初有顯赫地位,各級首領都由貴族擔任。清朝的建立不得不說除了旗主的正確領導之外,還要有八旗子弟的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的努力。

彪悍的八旗子弟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八旗子弟不僅僅只有滿族人,還有漢人和蒙古人。為什麼滿族攻打的是漢族統治的王朝,漢族子弟還要充當滿族的八旗子弟呢?

其實成為八旗子弟待遇是很高的,他們不僅可以賺錢養家餬口,而且就算自己犯罪被剝奪了八旗子弟的身份權利,你的後代也不會受影響,任然可以成為八旗子弟。這種不連罪的制度在古代是很少見的,就顯得非常誘人,所以漢族子弟也就紛紛加入。但對於八旗子弟是有要求的,旗主和八旗子弟之間必須保持著上下級或者說主奴之間的關係。

至於八旗旗主具體是怎麼更迭的?

兩旗時代

最早的八旗制度,沒有後來那麼複雜,只有旗主和佐領兩級。並且也沒有八個旗,只有一個旗。後來他消滅了鄰近的一大批部落,組成一支新旗,於是,努爾哈赤就將自己原有的黑旗交給了親弟弟舒爾哈齊,然後他自己統帥新建紅旗。後來改紅旗為黃旗。

於是,最早的八旗雛形就出現了。一共只有兩個旗,兩個旗主,即清太祖努爾哈赤和他的同母弟舒爾哈齊。兩人在當時被時人並稱為「二酋」。

三旗時代

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徵服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達部。他把哈達部的人丁編為一個旗,讓自己的長子褚英和哈達部的首領吳爾古代(哈達納拉氏)共同管理。這個哈達部的旗,旗色為白色。這便是正白旗的由來。不久後,褚英廢除吳爾古代的首領地位,他自己獨自成為旗主。同時,舒爾哈齊的正藍旗得到了進一步擴充,這些藍旗新歸附的人丁,被封給了太祖的次子代善。所以這一時期,代善是正藍旗裡的「小旗主」。

這個時期的三旗旗主分別是:

正黃旗——努爾哈赤;

正藍旗——舒爾哈齊,代善(小旗主);

正白旗——褚英

四旗時代

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正藍旗旗主舒爾哈齊被努爾哈赤幽禁。正藍旗的格局就因此發生了變化。注意了,下面的內容很重要。在正藍旗中,原屬於舒爾哈齊的佐領,一多半被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繼承。剩下的原屬舒爾哈齊,但沒有劃歸給阿敏的佐領,則劃歸到了代善的名下。代善之前在正藍旗中的原班人馬,加上新劃給他的人馬,一起脫離出正藍旗,獨立為一個新旗,旗色為紅旗。後來屹立二十多年不倒的正紅旗也就是這麼來的。

正紅旗成立後,也就有了四旗。這個時候的四旗旗主分別是:

正藍旗——阿敏;

正白旗——褚英;

正紅旗——代善;

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1年),努爾哈赤將自己的長子、正白旗的旗主褚英幽禁,所以正白旗也發生了變化。正白旗大部分佐領被封給了皇太極。而剩下的一部分佐領,被褚英的長子杜度繼承。於是皇太極就成了正白旗的旗主,而杜度則是正白旗的「小旗主」。

正白旗——皇太極,杜度(小旗主);

八旗時代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將四旗擴充為八旗。他自己的黃旗分為正黃、鑲黃兩旗,均由他親自統領。代善的紅旗,也分成正紅、鑲紅兩旗,由代善和代善的兒子們統領(代善的兒子嶽託和碩託均是鑲紅旗的小旗主)。原藍旗的旗主阿敏,成為鑲藍旗旗主,屬人沒有變化。正藍旗的旗主則由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擔任。另外,莽古爾泰的親弟弟德格類擔任小旗主。正白旗旗主不變,仍由皇太極擔任。鑲白旗旗主由原正白旗小旗主杜度擔任,同時努爾哈赤把自己的第七子阿巴泰也塞進了鑲白旗,與杜度共同組成了鑲白旗(阿巴泰是小旗主)。

這裡額外插一句,當時的八旗的旗子,應該是沒有圖案的,也就是一面只有顏色的旗幟。四鑲旗是在旗子中間加一條龍。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種八旗旗子的樣式,是公元1622年之後才確定的樣式。

這個時期的八旗旗主分別是:

兩黃旗——努爾哈赤;

兩紅旗——代善,嶽託、碩託(小旗主);

正白旗——皇太極;

鑲白旗——杜度,阿巴泰(小旗主);

正藍旗——莽古爾泰,德格類(小旗主);

鑲藍旗——阿敏;

努爾哈赤晚期的八旗變動

後金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努爾哈赤按照女真人「嫡長子繼承皇位,嫡幼子繼承財產」的傳統。將自己的三個嫡幼子:18歲的阿濟格、11歲的多爾袞、9歲的多鐸,納入自己親

自統領的兩黃旗,並將兩黃旗拆分,分別封給他們,使他們成為小旗主。當時努爾哈赤的兩黃旗一共有60個佐領,他把正黃旗的15個佐領封給阿濟格,另外15個佐領封給多爾袞。再從鑲黃旗分出15個佐領封給幼子多鐸,剩下的15個鑲黃旗佐領由他親自統領。然後努爾哈赤立下遺囑,等他去世後,他自己統領的15個鑲黃旗佐領,也交給多鐸繼承。相當於就是說,阿濟格為正黃旗旗主,多鐸為鑲黃旗旗主;多爾袞沒有位置,於是努爾哈赤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好讓多爾袞繼承鑲白旗。結果這次調動還沒有完成,努爾哈赤就突然死了。皇太極瞅準機會,迅速讓兒子豪格搶佔了沒有旗主的鑲白旗。這一下,皇太極父子就搶到了兩白旗。

這裡額外插一句,這次分封后,由於正黃旗分給了阿濟格和多爾袞,鑲黃旗成了努爾哈赤唯一親領的旗。因此鑲黃旗就變成了八旗的頭旗。很多人經常問,八旗之首是哪個旗?看到這裡應該就知道了——是鑲黃旗。

相關焦點

  • 廣州駐防八旗滿洲姓氏
    最近,本人閱讀此書,發現記載的內容有的內容比駐粵八旗志和駐防廣州事宜都詳細,比如廣州八旗滿洲姓氏,只有此書記載。有個託霍羅氏不知道後代是姓啥,此外未見愛新覺羅氏出現在八旗滿洲姓氏中,嘉慶十四年,滿洲男婦4470口,漢軍男婦14553口。道光十六年統計,廣州駐防八旗的滿洲戶口5072口,漢軍15985口,共有136個,漢軍姓氏也不少,有172個。
  • 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此文為第三部分,介紹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通譜》中所記載的滿洲924個姓氏,5391人,幾乎是均勻的分布在滿洲八旗之中。屬於「上三旗」者為1800人,「下五旗」者為2864人。人數最多的為正白旗743人,最少的是正紅旗508人。包衣旗分中屬於「內務府三旗」之人為331人,屬於下五旗包衣旗之人為396人;人數最眾的是正白旗包衣138人,最少的為正紅旗包衣34人。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就這樣形成了滿洲八旗的雛形,每個旗都是對應的軍隊,因此努爾哈赤將這八個旗的軍隊組合在一起出徵,稱為八旗兵,這些最開始的八旗兵都是陪努爾哈赤打下天下的功臣,因此在後來八旗子弟們通常都能夠憑藉自己所在旗地位的高低獲得相應的禮遇。
  • 滿清最尊貴的十大姓氏,清朝滅亡後,他們都改成了什么姓氏?
    而滿清最為尊貴的十大姓氏,他們在清朝滅亡以後,亦是失去了昔日的榮光,也都紛紛改了姓氏。一起來看看滿清的十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了什么姓氏吧?愛新覺羅氏相信這個姓氏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它是清朝皇室姓氏,雖然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只是個小姓,並不在滿族八大姓氏之列。
  • 滿洲八旗姓氏,如今演變成什么姓氏?很多明星都是滿洲後代
    其實在每一個姓氏的後面,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現在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複姓的名字,還有八旗姓後來演變過去的姓。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的人建立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滿族人的姓氏。 我們先來看一下,他們是出自什麼地方的,他們使用的姓氏與我們漢族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滿族有非常多的姓。根據統計,在滿族大概有六百多個姓,在六百多個姓裡,大家用的最多的有這八個分別是富察氏,鈕枯祿氏,瓜爾佳氏,馬佳氏,那拉氏,索綽羅氏,佟佳氏,赫舍裡氏這個八姓。
  • 清朝八旗的尊卑排序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
  • 「清朝八旗」是指哪八旗?排名第一的不是正黃旗!
    「清朝八旗」是指哪八旗?排名第一的不是正黃旗!在中國的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等級制度。例如清朝的滿族八旗,大多都為皇親國戚。可關於滿族八旗的信息,大家也只是在網絡上或者是電視劇中看過,並沒有很多的了解。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清朝的八旗制度,起源於金代女真人時期的「猛安謀克」制度,通過此將所轄部眾的生產生活與軍事戰爭有效的組織結合起來,以此進行統一的領導,所有部眾同生活,共生產,拿起武器一起上戰場打仗,放下武器一同捕獵生活。這樣一套軍事和社會組織相結合的制度,被譽為清朝能夠定鼎中原、一統天下的重要基石,同時也為後來大清王朝從興盛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滿清的一項根本制度,貫穿於清朝始終。硬邦邦的八旗,其實也是極有趣有料的。皇帝最早打黑旗黃色向來是皇家的御用顏色,是九五至尊的標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滿清王室最初卻是扛著黑旗起家的。1589年,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滿族)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實力及人口大幅攀升,一旗顯然不夠了,於是又組建了紅旗軍,努爾哈赤這一次由黑轉紅,但還沒有黃。後來努爾哈赤所率領的建州女真逐漸統一了遼東女真各部。作為眾女真部落大汗的努爾哈赤家族還統領過白旗。
  • 滿洲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哪一旗?慈禧此舉給出答案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清朝的建立是一個非常「勵志」的過程,從努爾哈赤13副盔甲起兵,到順治入關、康熙統一全國,絕對是史詩級的過程。清朝能夠發家,「八旗制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早期努爾哈赤建旗時,只設立了正黃、正紅、正白和正藍四旗,而鑲黃、鑲紅、鑲白和鑲藍四旗是時隔15年之後才增設的。
  • 清朝滅亡,滿族貴族都改成了什麼漢族姓氏,滿洲八大姓還存在嗎
    滿族有哪「八大姓」,有著不同的說法;這些姓氏為什麼被稱作「大姓」,可能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為地位顯赫,另一個是因為人口眾多。滿清官方為了傳承滿人的文化,編纂了許多記錄滿人傳統的書目,雍正年間開始編纂,完成與乾隆年間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就是其中一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裡記載了「滿洲著姓」,正好有八個,也就成為了所謂的「滿洲八大姓」的一說。這個「著」字,就包括了人口眾多或者地位顯赫,或者兩者皆有的因素在。
  • 清朝滅亡後,滿洲八旗姓氏全改為漢姓,如今都不多見
    雖然國內歷史上出現過的姓氏多達成千上萬個,但是能夠被世人記得住的姓氏或者說保留至今的姓氏並不多。有些姓氏或許在歷史上有過非常輝煌的時代,甚至是代表著一個王朝中的最高權力,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也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否則就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
  • 此人一手創建八旗制度,滿洲八旗是如何排名的?此旗最厲害
    大家都知道,最後滿族人確實推翻了明建立起清政權,而大清不同於其他朝代的最明顯特徵便是其特有的八旗制度,看過清宮劇的都聽說過入宮的嬪妃們也都是八旗後人。那八旗到底是什麼,為何八旗後人地位那麼高?下面筆者給大家普及下。八旗制度由清太祖努爾哈赤一手創辦,起初只有二旗,努爾哈赤親率黃旗,其弟舒爾哈齊領黑旗,但由於黑旗在黑夜無辨識度,就改為藍旗。
  • 清朝八旗的地位排名,最尊貴的不是正黃旗
    相信很多人對清朝時期的八旗並不陌生,因為現在很多清宮劇裡面關於八旗子弟的情節很多,但是很多人對八旗的排名卻不大清楚,有些人認為正黃旗在八旗中排名首位,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八旗的排名以及哪旗最尊貴,且聽我慢慢道來。
  • 清朝八旗中,哪一旗的地位最高,為何有上三旗與下五旗之分
    ▲八旗旗幟在清朝入關之前,努爾哈赤直管兩黃旗,其他六旗由努爾哈赤的子侄兄弟擔任旗主。此時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兩黃旗。這時的鑲黃旗成為八旗之首,並迅速發展壯大,與其他各旗拉開差距。畢竟清朝皇帝以黃色為尊,看他們的龍袍顏色就知道了。然後用各種手段控制了兩藍旗之後,又將正藍旗拆分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以便擴充自己的實力。再把原來的鑲黃旗又變成了正藍旗,讓自己的兒子豪格接管。中間的微操更是不得了,怎麼折騰怎麼來。
  • 八旗的旗主王爺,權力到底有多大,為何能對抗軍機大臣?
    八旗之制是清朝的基礎性制度,在初期為女真(滿人)奪取天下發揮了關鍵作用,入關之後,在統治中原、維護皇權中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八旗制度也經歷了多次變革。萬曆四十二年(1614),又增設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八旗制度正式建立。到了皇太極時,又創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滿蒙漢八旗共二十四旗構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體,但是滿八旗地位最為崇高。早期,滿八旗的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擔任,各旗旗主憑藉其身份地位不同而權力有所不同。
  • 滿族八大姓氏,最後都改成什麼漢姓?這8個漢姓氏中有你嗎?
    作為掌握滿清八旗上三旗的皇帝,其姓氏本應該影響最大,成為滿洲第一大姓。為什麼我們在定義滿洲八大姓氏時,卻沒有「愛新覺羅」的一席之地?所以我們能看見,「佟佳氏」才是努爾哈赤的真正姓氏。佟佳氏作為滿洲最大姓氏,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和努爾哈赤相關聯。最終,愛新覺羅的族人都改姓為「肇」或者「金」姓,直到上世紀末才又陸續恢復原姓氏。(貳)滿族八大姓氏最後都改成什麼?
  • 瓜爾佳氏是什麼旗 關曉彤是滿族什麼旗家庭背景揭秘
    瓜爾佳氏是什麼旗瓜爾佳氏改漢姓為關,同樣也是中國姓氏之一。該氏族部落祖居東北牙爾虎地區(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是古老的女真族的氏族部落,歷來被稱作「滿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首位。公元十六世紀末,牙爾虎女真族族始祖瓜爾佳·松阿力之子瓜爾佳·噶哈為薩爾滸城酋長,後歸附於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並與愛新覺羅氏家族聯姻,成為佟·努爾哈赤創建後金基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曾協助佟·努爾哈赤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勝利。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鐵騎,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土地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甚至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在冷兵器對抗上也絕對是堪稱一流勁旅。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包括明朝的正規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朝鮮的軍隊,以及同樣精通騎射的蒙古部落軍隊,都不是清朝八旗鐵騎的對手,並且往往是一觸即潰,從而也留下了那句經典的「滿萬不可敵」。
  • 這些當紅明星原來都是滿洲八大姓氏的後代
    馬佳氏在當代小編還沒發現什麼名人(臺灣男演員馬景濤有傳是滿族馬佳氏,但未得到本人證實),如果有滿洲馬佳氏或馬氏的小夥伴讀到這篇文章,那親要加油了哦!馬佳氏發揚光大就靠你了。▲馬景濤4索綽羅氏索綽羅氏。《皇朝通志 氏族略·滿洲八旗姓》。「索綽羅(滿文轉寫:soqoro),地名,今地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