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你得吃「煎堆」

2020-11-28 SZNEWS

◎廖虹雷

深圳有句俗語:「年晚煎堆,人有我有。」意思是說過年時節的「煎堆」,你家有我家有,家家必備。

既然家家有、村村又有,「煎堆」是一種什麼樣的小食?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當地非常流行的賀年食品,說是煎堆卻不「煎」,而用油炸。

深圳中西部羅湖、福田、南山、寶安、光明一帶廣府人的「煎堆」,專在春節前的臘月廿五六做,一直吃到過了年,元宵節再不做這種食品了。廣府人的煎堆,有軟皮、脆皮和化皮三種,個型像鉛球般大小,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加糖和水搓成空心球般,經油炸而成。煎堆又分有餡和無餡兩款。有餡的,是在粉團裡放有炒熟的香花生米碎、黃豆末粒或者豆沙、麻茸、麥芽糖做餡的煎堆;這種有餡的煎堆,公明和沙井一帶叫做「碌堆鵝」。另一款沒有內餡的,是用帶糖的粉團搓成瓶子形狀,再通過瓶口往裡吹氣,然後快速封口下油鍋炸,這種油炸出來的煎堆又叫「碌堆」。無論是有餡還是沒有餡的煎堆,煎堆粉團的表皮上都沾上白芝麻,放進油鍋裡炸成金黃色的「小圓氣球」,形狀圓圓的布滿黃白黃白的芝麻,既好看又好吃。

煎堆的糯軟或酥脆,全憑糯米粉與粘米粉的搭配比例。想吃糯軟的則糯米粉多一點,需要酥脆的則粘米粉多一點。首先,將糯米粉(有的摻上粘米粉)取出一半,用水拌勻放在盤裡蒸熟(有的搓成拳頭大粉團直接用水煮熟),這叫做「米粢」。「米粢」攤涼後,加入另一半糯米粘米粉和糖漿(或麥芽糖)搓揉,做成有餡的或空心的圓粉團放進油鑊裡炸。炸煎堆最講究的是選油和油炸時火候的掌握。油最好是椰子油或者花生油。油炸時,邊炸邊不停地翻動,使其炸出的色澤一致,個圓勻稱,幾分鐘後撈起,攤涼一會再繼續炸,如此操作三四次,直到表皮呈金燦燦的,散發香味。金黃色的煎堆,有「煎堆碌碌,金銀滿屋」之意,深港地區常用作它為饋贈親友的賀年禮品。早時的煎堆形似蟠桃仙果,故所以是過年祭祀的必備供品。如今想吃煎堆不用再等到過年,平時在粵式茶樓飲早茶就有軟皮的煎堆供應,吃時讓服務員用剪刀剪成一小塊一小塊,入口香甜軟糯,別有一番風味。

深圳中東部的石巖、龍華、觀瀾、布吉、橫崗、龍崗、坪山的客家人,不叫煎堆,叫「碌堆」或者「爆米碌」。「爆米碌」,俗稱「爆米花」,是用糯谷在鑊灶中加熱爆成一粒粒的米花,然後加上炒香的花生、芝麻、松仁,摻糖漿揑成鉛球形狀,既香甜,又笑口常開。花生象徵生生不息,爆谷象徵花開富貴,芝麻意指多子多福,小小的食品,寓示和寄託人們的美好願望。

民間對煎堆的沿革有個說法,相傳玉皇大帝的女婿灶王爺每逢小年都要與灶君奶奶一起上天朝見玉帝老爺,各家各戶藉機油炸煎果交由灶王爺帶去獻給玉帝。這種煎果,人們叫它做「煎堆」。

深圳早期的煎堆,也是源自中原先民祭灶時敬奉玉皇大帝的仙果,後來由南遷的移民帶入廣東南雄珠璣巷。據說一千年前事起宋代胡妃逃難一案,當時殃及當地58個村莊33個姓氏居民,他們在匆忙逃走時無法製作乾糧,只好把神臺供奉的仙果臨時帶上,一路上竟然逢兇化吉。逃難途中,煎堆既能充飢,又增添對故鄉的懷念。33姓居民散落在珠三角一帶,煎堆便一直流傳至今。

時至今日,深圳除了廣府人的「煎堆」和客家人的「爆米碌」外,公明、沙井、西鄉幾地的人們在拜神祭祖時,還特意做幾個稱之為「貴仔」的小煎堆。這「貴仔」與煎堆的食材和製作方法一樣,只不過是在皮餡外形上捏成「三個小角尖」,然後才油炸。這「三角尖」象形茶壺把,比喻小男孩的性特徵。油炸「貴仔」直白的「小把把」,表達鄉民祈求添丁傳宗、家道興旺的願望。沙井街道的「貴仔」又不同於公明一帶,中間是空的,沒有花生、爆谷餡,取聰明伶俐之意。

(作者為深圳本土文化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民俗學者)

相關焦點

  • 過年煎堆 你有我有
    過年煎堆你有我有  嶺南風物  繆浩然  時近歲晚,在飯後家人閒聊時,九十餘歲的老父親總不忘記叮囑我們要炸煎堆過大年,他說:「過年煎堆,你家有我家有,家家金堆滿屋。」讀初中的孫兒好奇地問曾祖父:「太公,『過年煎堆,你有我有』系點解嘅(怎麼解)?」
  • 廣東經典過年小吃「煎堆」,外脆裡嫩,好吃而不膩,你吃過嗎?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這是廣東人過年的溫暖記憶之一。煎堆,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內餡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富有富足的寓意,就和蜜柚給人的感覺一樣。
  • 北方有餃子湛江有煎堆煎堆「達人」教你做煎堆
    「煎堆在湛江就像餃子在北方,是過年必備的傳統年貨,所以每逢過年我的生意就特別好。」昨日早上,在北橋附近開檔口的李大姐見到記者時如是說。無論對只買幾個當糕點的「散客」,還是早早預訂上百個煎堆的「貴客」,她都十分熱情。
  • 在興梅客鄉,煎堆是過年必備的一款重要食品
    文/蘇音【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如今過年,時常感嘆說不知吃什麼好;可少幼時代總是期盼著過年,那時過年的主要祈盼就是有好吃的東西,能放開肚皮解饞。前些日有老鄉來訪,帶來了一袋手信,客家煎堆,他近期回鄉探家去來。看見這故鄉的特產,不由便感到了一種濃濃的鄉情。客家人大多知道煎堆,在興梅客鄉的大部地方,煎堆是過年必備的一款重要食品,節前家家戶戶做煎堆,是一道不變的風景。以前,什麼糖果呀、幹殼堅果、小食等都是稀罕物,這煎堆就是新年頭最佳的待客食品了。
  • 廣東經典過年小食 紅豆煎堆的做法
  • 廣州人過年必備年貨有三樣:煎堆、蛋散、油角
    從「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到「油角彎彎,家財百萬」,小小的餅食一直凝聚著濃濃的鄰裡情和真摯的家國心;從過去廣州人家家戶戶在年末「開油鑊」,到如今傳統廣式食品店賓客如雲、遊人如織,不變的始終都是廣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你還記得小時候家裡長輩給你嘗過的年貨小吃的味道嗎?這些廣式年貨都有什麼獨特寓意?關於這些賀年食物,又有什麼溫情的故事?
  • 煎堆香,年味濃,甘香酥脆的九江煎堆,是佛山人春節必備的年貨!
    而說起年俗,在春節前起油鑊,炸煎堆、油角等好意頭食物,是廣東人迎新年必備的。每逢過年過節,大家都喜歡起油鍋炸煎堆的。起油鑊,圖的是來年「油水」多的意頭。廣東人喜歡用「煎堆」作為賀年佳品,皆因煎堆渾圓飽滿,餡料充足,滾滾芝麻,財寶貼身,高溫油炸,通體金黃,寓意著荷包脹滿、富貴如意、日子甜蜜。千百年來,酥化爽脆的煎堆已成為中國人味覺標籤,融入人們樸素而溫暖的過年回憶。
  • 厲害了,我的龍江煎堆!
    >    今日小編在順德城網上看到新聞說,明年元宵節期間,CCTV9將在《中國微名片·餐桌上的節日》節目中播出龍江煎堆,讓小編不禁驚嘆「厲害了,我的龍江煎堆!」。    其實我們大順德的龍江煎堆不是現在才「崛起」的,龍江煎堆已經在「廣東煎堆界」聞名了好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種眾多,有中山石岐煎堆、南海九江煎堆、順德龍江煎堆等,但當以龍江煎堆為上品。「煎堆轆轆,金銀滿屋」,過年總得吃上個煎堆,寓意著明年有富足。
  • 中山特色賀年美食「煎堆」,皮薄酥脆,你吃過嗎?
    進入臘月後,春節也在盼望中,煎堆也可以吃起來了。在廣東中山,煎堆品種繁多,有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當然還有石岐煎堆。「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煎堆被人們賜予了富含吉祥的意義。每到春節,煎堆作為傳統的應節食品,出現在各家各戶的餐桌之上。
  •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南海這種扁煎堆,酥香甘脆
    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南海各地的民俗搞起來!即日起,南海發布微信將陸續推出南海新春的吃喝玩樂攻略,還有瘋狂福利派送,各位市民記得關注哦。新年快來了,你家開油鑊了嗎?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在南海九江,有一種年味叫九江煎堆↓↓↓千百年來,酥化爽脆的煎堆已成為中國人味覺標籤,融入人們樸素而溫暖的過年回憶。豬年將至,吃煎堆的時候又到了。
  • 順德年味:沒有煎堆油角的新年是不完整
    編者按:記得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春節,每逢過年媽媽都會備各種好吃的,將家裡布置一番以迎接春節的到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人都感慨年味變淡,但怎麼樣,過年總離不開個「吃」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相信每個人的味蕾裡,總有那麼一樣食物能夠勾起你的回憶。
  • 廣東人的年味是吃煎堆,哪種食物又是你的年味呢?
    過年,是中國五千年來不變的傳統。在廣東,過年就是逛花市、走老爺,家家戶戶掛春聯。而在這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年貨。年貨「油角彎彎,家財百萬」,作為廣州傳統的賀年小吃,油角是很多老廣們過年的記憶九江煎堆是煎堆中的佼佼者,這種全國唯一的扁煎堆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 原來南海的煎堆分那麼多種!你吃過哪些?
    年晚炸煎堆,是很多南海人童年的美好回憶,以前在年廿四,很多主婦就會開油鑊、炸煎堆。南海煎堆中,一般常見的是裹滿芝麻,裡面是爆谷的爆谷煎堆,但在丹灶羅行,一種空心球形煎堆同樣聞名,而到了九江,煎堆竟然變成了圓圓扁扁的形狀,究竟誰才是正宗?南海煎堆為什麼有圓有扁呢?
  • 過年孩子最愛吃的紅豆沙煎堆仔來啦,做法簡單易懂,孩子超愛吃!
    hello大家好呀,這裡是美食小常識,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紅豆沙煎堆仔」的做法,希望大家喜歡,進來了就點個關注吧,每天都會有更新的哦!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們都很喜歡吃紅豆沙煎堆仔,甜甜的,口感超級棒。紅豆沙煎堆仔是海南特有的風味小吃,在南方它還有個名字叫「炸糯米球」,這麼聽起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每逢過年過節,不管是在家吃,還是出門吃宴席,餐桌上總會有這道菜。在海南當地,紅豆沙煎堆仔多作為逢年過節的禮品贈送,並不作商品銷售。其外皮酥脆和內裡香甜軟糯的口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今天,就給大家帶來紅豆沙煎堆仔的做法。
  • 原來南海的煎堆分那麼多種!你吃過哪些?附做法!
    南海煎堆中,一般常見的是裹滿芝麻,裡面是爆谷的爆谷煎堆,但在丹灶羅行,一種空心球形煎堆同樣聞名,而到了九江,煎堆竟然變成了圓圓扁扁的形狀,究竟誰才是正宗?南海煎堆為什麼有圓有扁呢?九江煎堆與其它地方的圓形煎堆不一樣,是呈扁圓狀。下面南海君帶各位街坊傳授兩種南海煎堆的獨家做法!過年開灶來啦餵~在南海,傳統的煎堆俗稱「地雷煎堆」,主要的餡料是爆谷,也叫爆谷煎堆。
  •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 」廣式煎堆
    哈嘍大家好啊,歡迎來和小編一起品嘗美食,分享沒事,學習美食的新做法,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廣式煎堆,廣式煎堆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廣東的小吃,它外酥裡嫩、軟糯香甜,逢年過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美食,特別是廣東人過年要吃煎堆,意味著煎堆碌碌,金銀滿屋。
  •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南海九江煎堆登陸央視獲推介
    有一種食物,伴隨著小編的成長,也是每年過年一定會有的小吃,那就是煎堆。但廣東有個地方,把煎堆最出名氣來了,漸漸旳名揚海外,不只是中國港澳,一些東南亞的國家都很喜歡!那就是廣東南海的九江煎堆!其實煎堆可能在很多地方都有,可能只是名字的不一樣,小編也在其他的地方吃過,但大多數的煎堆都是以圓形為主,炸得像個小球一樣,包括小七的家鄉也是以圓形的為主,但廣東佛山南海的九江煎堆卻是與眾不同,是扁扁的,至於味道吧,小編也不知道有什麼太過特別的,不得不承認,的確是香,可能是加了不少小編最愛的芝麻香?
  • 漫畫看順德年俗:年二十九,一起炸煎堆
    編者按:春節即將到來,人們以各種方式歡度這個屬於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順德的過年習俗你還知道多少?這些年的過年,節目豐富,多姿多彩,那麼那些年順德又是怎樣過新年的呢?好吧,憑著一點零碎的記憶,用漫畫帶大家穿越那些順德的過年年俗吧!  要過個熱鬧的春節,首先要做足年前的功夫。順德人過年當然就少不了炸煎堆、炸角子等傳統食物。那些年,炸煎堆可是一件大事情,正所謂: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過年前幾天,家人老早就把炸煎堆所需的爆米花,糯米粉,砂糖等材料準備好,然後還得選個吉日。
  • 包油角堆煎堆,現在還有誰家節前"開油鑊"?
    舊傳統  過年「開油鑊」 但求油潤年   按照廣州人的傳統,在過年前的幾天,家家戶戶都會忙到「氹氹轉」,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貼對聯,年三十吃團年飯……而在這些傳統習俗裡面,還有重要一步——「開油鑊」,就是在春節前的某一天,一家人或一班親戚朋友圍在一起做煎堆、油角、蛋散、炒米餅等賀年食品,
  • 煎堆香,年味濃!旺足百年的九江煎堆原來有這麼多美味「密碼」……
    金黃的煎堆象徵喜慶和財富,是其中一種過年不可或缺的食品。作為省級非遺項目的九江煎堆自然是多個煎堆流派中的佼佼者。它的外形別樹一格,唯一以「扁狀」獨闖江湖,內裡餡料豐富,甘香酥化。那麼最正宗的九江煎堆何處尋?今日,九姑娘帶大家聞香識煎堆。(點此文末閱讀原文,帶你揭秘九江煎堆製作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