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少年張家城:不喜歡「獨臂」那兩個字

2020-12-17 剝洋蔥people

張家城希望生活回歸平靜,沒有媒體採訪,沒有人跟拍,他能自在地和小夥伴練球,球場外的觀眾偶爾會給他們幾聲歡呼。周末的時候買點涼粉回家,煮給同學吃。

張家城在家裡二樓練球。新京報記者王金淼 攝

文 | 新京報記者 肖薇薇

編輯 | 胡杰 校對 | 趙琳

本文約6160字,閱讀全文約需12分

這是一場特別的籃球單挑。張家城左手掂著籃球,緊盯著高出一個頭的防守球員,從三分線外一個單手背後運球,虛晃向左跨步,轉身後仰跳投籃,他右臂半截空蕩蕩的黑色衣袖隨身體揚起擺動,球中了。

張家城是廣東雲浮高村鎮中學的一名初一學生。5月30日,他應邀去珠海觀看一場籃球賽。比賽間隙,幾位球員邀請他單挑。這段視頻被現場觀眾傳上網,經庫裡、利拉德、塔克、易建聯等球星轉發後,瀏覽量超過千萬,引發了網友對「獨臂籃球少年」的圍觀。

隨之而來的媒體、球館和網紅公司打破了這家人平靜的生活。張家城收到了球鞋、籤名籃球,參觀了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註冊成為了廣東省青少年運動員,他似乎離自己的籃球夢想「靠近了一點」。

但這一周裡,密集的採訪卻讓這個13歲的少年一度崩潰「哭了」。他每天上課和固定的練球時間被採訪侵佔,練球時也被打擾,有人甚至走到籃板下,湊近猛拍正和同學打球的他。

帶上「獨臂籃球少年」標籤的視頻和文章熱度居高不下。但張家城更希望被稱作「籃球少年」,「不喜歡『獨臂』那兩個字」。

「我只想證明我跟別人沒有不一樣,我會努力地練籃球,生活中的事情都會去努力做好。」

對話獨臂籃球少年張家城:希望成為籃球運動員 打更多的比賽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猝不及防走紅

5月30日,張家城受邀去珠海一家球館觀看籃球賽。去年,他打球的視頻曾在當地電視節目上播出,在當地籃球圈小有名氣。

接觸籃球的兩年裡,他在手機上看了不計其數的籃球賽視頻,現場看球賽還是頭一遭,熱烈的氣氛讓他感覺很不一樣,「很興奮」。

球賽間隙,球員下場邀請他單挑幾局。防守隊員站在面前,塊頭比他大得多,他感覺有點緊張,「他們蠻厲害的。」

他失誤了幾個球,運球時掉球和投籃沒進的情況都有。直到找到了運球的感覺,他的緊張心情才消失了,「不用怕他們」。

觀眾拍下了他表現最好的幾個球傳上網。43秒的視頻裡,他熟練地單手完成了多種胯下運球和背後運球疊加動作,突進上籃,最快能在5秒內得分。有球員跑過來擁抱了他,他才反應過來自己贏了,「贏了當然開心」。

張家城在操場上打球。新京報記者王金淼 攝

他轉了其中一段視頻到自己的抖音和快手裡,寫道,「要更加地努力」。

5月31日,常和他打球的同班同學黃景昊,跑去他家找他一起練球,黃景昊說,「家城你好厲害哦,成網紅了。」

在張家城看來,網紅代表著有很多粉絲的意思,他嘴角上揚,「會有點開心」。

走在廣東雲浮的小鎮街上,認識他的人越來越多。提起張家城,大家總會接上一句,「籃球打得很好的那個男孩」,他走在路上,會收到陌生路人的一句「加油」「打球挺不錯的」。

NBA球星庫裡在社交平臺轉發了張家城在珠海打球的視頻,「這個孩子是誰?請幫我找到他!繼續努力吧,別讓任何人對你說不行。」

NBA球星塔克也在社交平臺發聲:「感謝這位中國少年的堅強,希望你能每天堅持訓練,說不定會成為一位很好的運動員。」還給他抖音留言:給我你的碼數,我送一雙籤名球鞋給你,希望你繼續加油!

張北海卻對兒子的走紅感到有些猝不及防。平時沉寂的手機,從6月1日開始不停振動,大多是全國各地的媒體來電尋求採訪,最多時一天能有四五十個電話,「接不過來」。

張家城一家平靜的生活從此被打破。一波又一波媒體、球館和網紅公司找了過來。張北海在鎮上開了一間石材店,除了石板和機器,狹窄的過道坐滿了人。張北海沒法出門工作,夫妻倆不善言辭,燒了一壺又一壺水,招待來訪者,隔一會兒說一句,「喝茶,喝茶,天氣太熱了。」

張家城放學回到家,倒上一杯茶水,用粵語問爸媽什麼情況。有人用普通話喊他,他微微點點頭,沒什麼表情,右臂夾起籃球,左手端上茶杯,往二樓走。

路過的鄰居們起初都好奇地站在門口路邊瞧,問幾句情況。一位鄰居說,從沒看到這麼熱鬧的情況。「最多的一天中午過來吃飯的有兩個包間,一間七八個人。」一位開餐館的鄰居說。

出名後的一周裡,張家城和學校的籃球隊友會在上課時間被安排一場「友誼賽」。「有時是語文課,有時是數學課。」一位同學記得,他問過張家城覺得採訪煩不煩,他沒說話。

「訓練的時間比以前少了,學習沒有以前那麼集中注意力,會想著打球的事情。」張家城坦言。

幾個跟拍的人直接闖進球場三分線內,緊跟著張家城拍攝。無人機飛在操場上空,課間的四層教學樓走廊站滿了圍觀的同學。

張家城在操場投籃。新京報記者王金淼 攝

鏡頭一路跟拍,張家城走進教室,他走出教室;他走過小鎮商鋪,門口站著圍觀的居民;他步子越走越快,右臂袖子甩得飛快;他回到家顧不上摸摸趴在門口的狗狗,跑上二樓客廳準備關門練球。

往常父母和弟弟很少上去打攪,「一上去他就馬上會停下來練球」,張北海說,但這次,帶著攝像機的人跟著衝了上去。

「有天晚上他在房間裡哭了。」張北海說,密集的採訪讓張家城一度情緒低落,張北海夫妻才發現,「他的心理壓力這麼大。」

「會有點枯燥,不會辛苦,就練、練」

張家城是在5歲時失去了右手臂。當時他剛在雲浮市區上完幼兒園小班,到外婆家過暑假。外婆家在鎮上開著一間榨油坊,榨油的機器一整天都開著,大人忙活的時間,他把右手伸進了機器裡。

母親譚妙玲記得,兒子幾乎沒有哭,大人在他面前流淚,他還小大人似的說,「不要哭,我的手會長出來的。」

將近一個月時間,張家城都住在醫院,右手臂被包住。譚妙玲給他拿來筆和紙,等大家離開病房了,他才用左手拿筆畫畫,畫完了就藏起來不給別人看。譚妙玲偷偷看到,他畫了花、動畫片裡的動物。他之前就愛畫畫,也是畫這些,只不過是用右手執筆。

5歲的張家城變得不愛說話,譚妙玲只能待在家裡多陪陪他。他不適應用左手吃飯,五個手指握住勺柄才能舀起來。譚妙玲說,「一般事都讓他自己學,我們不怎麼幫他,遲早他都要習慣的。你不可能一天到晚跟著他,他會長大,他會出去。」

對張家城而言,出意外時他還太小,他在記憶的開始就失去了右手。夏天都穿著長袖,他接受了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右手成了這一家人都不會談及的話題。

五年級時,張家城和來自各個村小的同學到高村鎮中學讀書。新同學會好奇,他們直接問,「你的右手怎麼了?」張家城總沉默,很久不發一語。有同學看他背書包吃力,會上前幫他拉一把,他都會馬上走開,自己慢慢背上,他幾乎從不向別人求助。

幾乎所有的任課老師見到這個內向的「獨臂少年」,都會給予特別的關注和照顧。體育老師劉炳蘭回想,當時的「特殊照顧」似乎反而適得其反。

在五年級的體育課上,同學們跳繩時,劉炳蘭考慮他做不了,主動說讓他可以在旁邊先觀察一下,以後做一些腿部練習,「他站在邊上低著頭,不吭聲,可能會有點自卑,別人都能做,他做不了。」

兩年前的暑假,張家城第一次接觸籃球,是在鎮上一場公益籃球培訓上。他和黃景昊等幾個同學都報了名,才回家告訴了母親譚妙玲。

暑假培訓前,譚妙玲給組織培訓的政府部門和教練都打了電話,擔心兒子不能打籃球,「如果去培訓時才發現不能打,被教練喊回家,這樣更受傷害。」說明兒子右手的情況後,「都說沒問題,可以打籃球」。

當時的籃球教練潘偉焜調整了訓練計劃,由他帶著張家城練。他把必須要雙手完成的籃球動作都取消了,能用一隻手完成的才保留下來。

2018年暑假,剛接觸籃球時的張家城,教練在教他動作。受訪者供圖

譚妙玲起初還是不太放心,偷偷去學校看過幾次。見他們練一會兒後幾個夥伴會湊在一起玩,她才放心。有幾天天氣太熱,她問要不要今天不去練球,張家城搖頭。

潘偉焜記得剛見到張家城時,20多個同學跑完步回到球場,五年級的他站在最邊上,「眼神怯怯的,也不講話,挺膽小和內向的」。

一開始練的是球感,單手拋一下球,接住,單手拿著球繞一下腿,再學一下投籃。球一拋上去,「它走哪裡我都不知道,很難把它控制好。」張家城回憶,他拋出的每個球掉下來,幾乎都會跑遠,他得全場跑來跑去撿球。有時撿得煩躁了,就在太陽下呆站著過了幾秒,看著一旁的同學練習下一個項目。

「你不練,你就會更差,別人就會看不起你。只要練就不用害怕被人看不起。」張家城告訴記者,當時他對籃球還沒有這麼熱愛,他只是在重複做那些做不好的動作。

十幾天的訓練結束,譚妙玲給兒子買了個二三十元的籃球。張家城很開心,晚上都要抱著籃球睡覺,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摸籃球。

在之後的一年裡,他一直在練運球、投球。和同學打比賽間隙,他會在兩個球場中間的位置,來回練習運球的幾套動作,除了喝水,幾乎沒有離開過籃球。班主任黃柳紅記得,放學後同學們練完球休息了,他一個人還在籃板下練球,「他很刻苦」。

球場上運球要能過人成功,控球得穩,運球速度得快。潘偉焜說,對於只用單手運球的張家城,速度得練到是其他球員的兩倍,才可能實現差不多的效果。

缺失的右手臂給他帶來了諸多不便,投籃時,翻飛的半截袖子甚至會把球打偏方向。他的左手手指因練得太猛,時常會磨損出血,結成一個個厚繭。「會有點枯燥,不會辛苦,就練,練。」張家城說。

劉炳蘭再次在體育課上遇到張家城時,他上七年級了,變得開朗多了。她組織同學們做伏地挺身,正考慮要不要讓他在一旁學習,他主動提出,他能夠用單手完成伏地挺身。「他做得很標準,一看動作肯定有認真練過。」劉炳蘭說,「他的心態是比較好了,不會去在意這些東西。」

夏日周末的下午,張家城幾乎總是到球場最早的一個。他在家練球到2點就會出門,到太陽炙烤著的球場上,他把保溫杯和毛巾放在一旁,球場開始響起「砰砰砰」聲。

抱著籃球的同學陸續加入,轉球分隊時,大家都想跟他一隊,他在隊伍裡打控衛,「家城太強了,他速度快,攔的時候我們不小心都會動作過大摔倒,做隊友就不用去攔截他。」

有時候,學校的男老師也會換上球服,加入他們。張家城踏著夕陽到家時,難掩興奮地告訴爸爸,「本來打完了,老師來喊我們打球,和他們打到這麼晚。」

「和比我厲害的人打才能進步。」他說。

「這個球就是他的命」

「砰、砰、砰」,籃球拍在地板上的聲音傳下來。

往常,這個聲音在中午和晚間都會持續一兩個小時,張家城在家裡二樓的客廳裡做運球和體能訓練。

張家城在家裡二樓的客廳裡做運球和體能訓練,滿臉是汗新京報記者王金淼 攝

「他練球時都要鎖門,只有一起打球的幾個朋友可以進去,他說我們看著他,他不知道怎麼學動作。」母親譚妙玲解釋。

「他很愛練球,這個球就是他的命,一天沒有練球都不行。」譚妙玲說,只要兒子自己決定去做的事情,他都會用心去學。有時帶著他去親戚家做客,他都急著要回來練球。

去年春天開始,因為鎮上的兩個球場常常沒位置,張家城的同學就騎車載著他去3公裡遠的老家村裡籃球場,在家時他就在客廳練球。

家裡二樓的客廳並不是一個練籃球的好場地。客廳不大,靠牆的兩排木質沙發隔出一米多寬的走道,牆上掛著電視,角落擺著冰箱和風扇。

起初籃球滿房間飛,「水桶、垃圾桶爛了好幾個」。父母有些反對,總念叨,「你這樣鄰居要投訴你的,別把電視冰箱也砸了。」

樓板傳來的砰砰聲,幾乎從未間斷過一天。譚妙玲給他買了第一雙球鞋,花了五六百,叮囑他,「這麼貴的鞋,你一定要穿到過年。」過幾個月,那雙鞋磨得不成樣子,他沒敢和爸媽提,「我們看到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爸就說省吃儉用也給你再買一雙。」

到六年級的暑假,張家城的籃球不再滿屋亂飛。他能在左手發球後,迅速到達球落地彈起的位置,接住球運往下一個點位。

要控住球,他得首先把左手的手臂力量練起來。他上網搜索訓練的視頻,照著練單手的伏地挺身和平板支撐,手機開著秒表擱在地上,大滴的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在地板上,形成一小灘水漬,橙色的長袖T恤被汗溼成深棕色,黏在身上。

張家城在家裡做單手平板支撐。新京報記者王金淼 攝

他跳起身,一把撈過搭在沙發上的毛巾,從額頭上下左右來回擦到脖頸,然後靠牆半蹲開始練習腿部力量。

休息時,他也會刷刷手機。他不自覺地會在搜索欄打出「庫裡」,詞條關聯出「尋找獨臂籃球少年」,他眉頭皺了皺,退出來又去庫裡微博,看了幾眼下面的評論,才又退出來點開視頻平臺刷起來,平臺推送的都是與籃球相關的短視頻。

他把手機放在窗臺立著,拍下自己練球、打球的視頻。晚上練完球他會剪輯一下,看到做得不夠標準的動作細節,會繼續做一遍,再配上一句「籃球不是練一天兩天就可以變強的」、「初心不變,努力訓練」等文字,傳到視頻平臺。這些話大多是他從網上看到記下,用以鼓勵自己,他也時常說給黃景昊鼓勵他練球。

他在快手、抖音兩個短視頻平臺上有了近100萬粉絲。一開始收到的評論都是鼓勵的話,他「會有點開心,認識的人更多了」。慢慢他視頻下的評論裡也常有「獨臂」「一隻手也能打球?」之類的語句。「不喜歡『獨臂』那兩個字。」他直言,「繼續努力,讓他們更加看得起自己。」

籃球夢想

張家城接觸籃球的這兩年,身邊人感受到,「他改變非常大」。

上學期,他主動舉手競選班長,也當了體育委員。這是他第一次擔任班幹部。班主任黃柳紅老師說,「我從來不覺得他膽小,他比以前更自信了,與同學們的相處也更好,很多同學看他打籃球,都很佩服,他號召力也會增強。」

「他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了,眼神很自信,可以打敗全世界的那個眼神。」潘偉焜教練看到張家城的視頻時,他翻出了兩年前的照片,「現在曬黑了,變瘦了,壯實了,能感覺到他對籃球的熱愛。」

張家城有了一群因球結緣的好朋友,「有不開心的事情,打球打著打著就開心了」。他們會互相切磋球技。他會主動向投籃好的同學請教,在視頻刷到「飄逸」的運球技巧時,他會馬上拿起籃球練起來,等第二天去球場和球友實戰時,會展示給他們看。

張家城和小夥伴一起打球。新京報記者王金淼 攝

「據我觀察,同學們就是把他當成一個正常人來看待,可能這樣子,也是對他的一種尊重。」體育老師劉炳蘭說。周末和張家城打籃球的老師也說,「我們都得全力防守他,經常還防不住,和他對抗時,他左手能把我們大個子推開。」

張家城出名後,有鄰居會調侃,「可以讓家城賺錢了。」「他這麼小的年紀不是賺錢的時候,」張北海回道,「他好好讀書就行了,喜歡打球就打球了。」

父母對張家城最常說的,便是「你首先不要學壞,學習成績我們不會期望很高,只要一步步來。」譚妙玲說,「去年他成績進步了,還可以了,我們都比較滿意。」

6月4日,張家城完成2020年廣東省青少年運動員註冊工作,雲浮市中心體校也邀請他參加系統訓練。黃柳紅說,「我們和家長都有在幫他分析,他上體校接受正規的體育培訓,可能對他比較好,這也是他的愛好。」

體育老師劉炳蘭有不同的建議,「如果去普通高中的話,可能籃球提高會很慢,但興趣一直在,如果走職業化的道路,不一定能走下去。先把學習學好,以後才能有更多的選擇。」她強調,畢竟他才是個13歲的少年,未來的事情沒有人說得準,「先把這些東西暫時忘掉,做一個高村中學的普通的學生」。

潘偉焜教練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單手打正式比賽會吃虧很多。「你防守時,他們專門進攻你沒手的地方;你跳起來接球,單手也很難接到,差別很大。」而當前提供給殘疾運動員的籃球賽項目,只有輪椅籃球和聾人籃球,這兩項張家城並不適合。

張家城尚未想清楚要怎麼選擇。但他的生活似乎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見到了自己的籃球偶像易建聯,在廣東宏遠隊體驗了一把職業籃球運動員的訓練,還與宏遠新銳徐傑現場「一對一單挑」。他感覺離自己「成為職業籃球運動員」的夢想「更靠近了一點」。

張家城和朋友們一起打球。新京報記者王金淼 攝

但他尚未參加過任何專業比賽。他覺得自己「水平蠻菜的,訓練強度也不夠,會想到自己要更加地努力才行。」他希望能和自己的另一位偶像,NBA球星歐文一樣,控球練得更好,走出雲浮,「可以跟更厲害的人打更多的比賽」。

張家城也希望生活回歸平靜,沒有媒體採訪,沒有人跟拍,他能自在地和小夥伴練球,球場外的觀眾偶爾會給他們幾聲歡呼。周末的時候買點涼粉回家,煮給同學吃。

有時,他會刷出其他獨臂籃球愛好者的視頻。他會看看他們打得怎麼樣,點讚道,「有些蠻厲害的。」他在評論裡寫,「加油,一起努力。」

洋蔥話題

你有沒有為了什麼事拼命努力過?

相關焦點

  • 獨臂籃球少年張家城,心永遠都會是身體裡最強壯的部位
    一位獨臂籃球少年打籃球的視頻近日火爆網絡,速率極快的單手運球,胯下、體前、背後、轉身一系列運球動作行雲流水,運球過人上籃一氣呵成,甚至還用單手展現了高難度的急停後仰跳投,在實戰中不僅在同齡小孩裡難逢對手,甚至面對比自己高一頭的成年人也絲毫不落下風。
  • 為什麼張家城獨臂籃球男孩受歡迎?真正的原因可能是這個
    獨臂少年張家城成了網絡上的熱點,一段張家城籃球單打的視頻引起了廣大群眾的關注。不僅是人民日報為張家城出戰call,而且大量籃球明星都受到了張家城精彩表現的讚譽。現在張家城不僅得到朱芳雨、易建聯的認可,而且受到NBA籃球巨星圖書館的鼓勵。
  • NBA球星庫裡微博尋找廣東獨臂籃球少年:堅持做你自己
    最近一段廣東獨臂少年打籃球的視頻在網上走紅,除了單臂運球上籃的技術令人敬佩外,他內心的運動精神更令許多網友紛紛點讚。NBA球星庫裡看到這段視頻後,今天在微博上發起尋人:「這個孩子是誰?幫我找到他!堅持做你自己,不要讓任何人說你不行。」
  • 13歲獨臂籃球少年回應庫裡微博!他的父親卻這樣說…
    13歲獨臂籃球少年回應庫裡微博!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廣東雲浮13歲獨臂少年
  • 獨臂少年張家城爆紅這一周:我只想好好打球
    來源:時代周報獨臂少年張家城爆紅這一周:我只想好好打球時代周報記者 陳佳慧 潘展虹 發自雲浮「興奮!開心!激動!」6月7日晚,13歲獨臂籃球少年張家城對時代周報記者形容這趟「宏遠俱樂部」之旅。短短一周,這位來自雲浮,剛讀初一的13歲獨臂少年,走出大山,來到你我他的面前,眼裡帶光、毫不膽怯地說出:「籃球運動員,這是我的夢想。」成名後的一周6月5日下午4點,張家城在家裡準備啟程去廣州。
  • 獨臂少年絢爛的籃球夢吊打原生家庭教育之殤的小金絲雀們
    心,永遠是身體裡最強壯的部位——易建聯點評獨臂少年籃球夢。著名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和前國家隊三分神射手朱芳雨對一位獨臂少年青睞有加,不吝讚美,這位獨臂少年一時風靡網絡。一段1V1籃球的火爆視頻中,視頻中獨臂少年迅若霹靂的運球、令人眼花繚亂的胯下拉球和各種運球變向令對手猝不及防。他的每一個進球都得到了對手和觀眾的由衷讚嘆。他就是張家城,一位14歲的獨臂少年,5歲時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一隻手臂。在一般人看來,失去一隻手臂的人是不幸的,生活中會有諸多不便,但張家城是怎麼練得一身過硬的籃球技巧的?
  • 抖音獲贊百萬的獨臂籃球少年:家中牆紙做籃筐,摸到球就不想放下
    抖音獲贊百萬的獨臂籃球少年:家中牆紙做籃筐,摸到球就不想放下 ​一隻手也能靈活地打籃球嗎? 如果瀏覽過張家城的抖音,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一隻手自如地操控著籃球,另一隻空袖管上下翻飛。他訓練場地大多是在家裡,在潔白的牆面上貼上一張紅紙,便是獨臂少年想像中的籃筐了。對著牆面上的紅紙練習投籃,在家裡逼仄空間裡熟練地運球、上籃,和鎮上健全孩子們下場比賽,仿佛少年世界裡只有籃球。  鎮上的夥伴們說,每個可以打球的地方,都有他練習的身影。「要麼努力,要麼放棄」。也是這位熱血少年的人生座右銘。
  • 雲浮「張家城現象」觀察(上)| 人們為什麼喜歡張家城?
    為深入了解「籃球少年」這一熱點現象的「網前網後」故事,雲浮日報記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採訪。今天特推出「雲浮『張家城現象』觀察」系列報導,敬請讀者關注。(雲浮融媒中心出品)「嗨,籃球少年!」「你看,那個就是籃球打得靚的男孩!」「家城,加油!」
  • 剛送獨臂少年籤名鞋!塔克又猛贊大魔王,周琦:我請你吃雞蛋灌餅
    在最近獨臂少年張家城刷爆國內各大網站和社媒,因為他在5歲的時候失去了自己的右臂。可這樣並沒有讓他失去打籃球的自信心,他用一隻手臂仍然將運球基本功練到化境。真可謂: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又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 張家城——利拉德點讚的籃球少年能否成為下一個扎克-霍斯金
    大表弟一句話不知道盡多少球迷心聲:他運球比我還好。雖說很多球迷應該知道他,這裡還是介紹下張家城,廣東省雲浮市雲安區高村鎮人,今年14歲,5歲那年因一場意外失去了右手,愛好籃球,他的抖音裡淨是他的訓練視頻,偶像……那個11號凱裡歐文。
  • 獨臂少年該藉此賺錢?他爸:先讀好書打好球
    北京時間6月5日,獨臂少年張家城打籃球的視頻近日在網上瘋傳,不僅引起很多籃球愛好者的關注和熱議,還引起很多媒體爭相報導,就連NBA球星史蒂芬·庫裡、達米恩·利拉德都前來圍觀,為這位追夢少年加油鼓勁。隨著張家城在網上得到超高人氣,他本人也面臨了新考驗,他是否該藉此賺錢?
  • 這才是籃球最美的樣子,單臂男孩張家城搶斷2+1,可蘭起身為他歡呼
    其中一個叫做張家誠的獨臂男孩引來了全場注意,在前段時間,有關他的一段籃球視頻火爆了網絡。視頻中遠超同齡人的籃球技術,引來了不少人的注意,於是眾多明星找上張家誠,給予幫助。這其中還包括了易建聯、塔克、庫裡等大牌球星。
  • 獨臂少年「鬥牛」籃球 大童英語「如何彎道超車」
    最近,一個13歲獨臂少年「鬥牛」籃球的視頻火遍網絡,NBA球星庫裡網絡尋人並給予「Keep doing you and 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at you can't」的評價。201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家城遇見了籃球並愛上這項運動。
  • 【深度】國足明日之星巖坎香的足球夢,民間少年的體育夢!
    在和巖坎香的交談中,他說小時候喜歡看動漫《足球小將》,特別喜歡裡面的一個人物——日向小次郎。小次郎是主角大空翼前期的對手,他的一腳「猛虎射門」驚豔全日本少年聯賽!
  • 那個被NBA和CBA尋找的中國「獨臂少年」,2年過去了,他現狀如何
    籃球一直都是很多青年們喜歡的一項運動,打籃球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高,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籃球不止是一項體育運動,更多的是一種信仰,一種愛好,是自己在苦悶無解的時候,去釋放壓力的一項體育運動。在籃球界裡,也是誕生出了許多的明星的,比如說中國的姚明還有外國的科比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最近爆紅的一個「籃球小明星」。
  • 做黏土娃娃的漸凍少女,玩轉籃球的獨臂少年,和命運搏鬥的人真颯
    一、漸凍女孩「晨曦」:命運的大手扼我之喉,那我就帶著呼吸機做黏土在江蘇無錫,有一個女孩「晨曦」,在鏡頭下有一雙巧奪天工的手,捏出栩栩如生的黏土,從動漫人物到自創角色,每一個都讓人不得不稱讚「簡直美爆了」,更有人說:我想要這些黏土娃娃,我更想要那雙捏出這麼好看粘土娃娃的手。
  • 廣東男籃邀請張家城進基地,為什麼派徐傑與他單挑?
    張家城能夠火爆網絡,並不是偶然,更多人除了欣賞他異於常人的球技之外,更佩服他身上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位來自廣東省雲浮市的單臂男孩,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就刷爆了各個網絡,每個視頻上,都能看到這位籃球男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