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漸凍女孩「晨曦」:命運的大手扼我之喉,那我就帶著呼吸機做黏土
在江蘇無錫,有一個女孩「晨曦」,在鏡頭下有一雙巧奪天工的手,捏出栩栩如生的黏土,從動漫人物到自創角色,每一個都讓人不得不稱讚「簡直美爆了」,更有人說:我想要這些黏土娃娃,我更想要那雙捏出這麼好看粘土娃娃的手。
不,你不想,這世界上沒有人想要它們,因為這雙手的主人在8歲的時候就被命運判了死刑。
在「晨曦」8歲的時候,她被查出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主要表現為肌肉萎縮、肌無力和運動障礙,影響運動神經系統、視覺、中樞神經、心血管和消化系統。這種病目前並無特效藥,只能做延緩病情的治療。
她如今27歲,也就是說,她背著這張命運判決書生活了近20年。
儘管命途多舛,「晨曦」卻樂觀開朗,堅持學習手工黏土,用這些黏土娃娃來治癒自己,同時也激勵著別人。
從去年開始,「晨曦」在網上開辦了手工黏土學院,由於身體虛弱,呼吸困難,在鏡頭中,她帶著呼吸機在線直播教學。
她如今已經是260個學生的手工黏土老師了,其中還有20餘位殘疾人是免費教學,以及銷售。
儘管「晨曦」平時需要戴15-18個小時的呼吸機,但她仍然用自己的樂觀堅強給這個世界帶來光亮。
命運的大手扼我之喉,我就戴著呼吸機做黏土!
二、獨臂少年張家成:命運的刀鋒斷我一臂,我就用單手帶球得分
在廣東雲浮,有一個叫張家成的男孩,他今年13歲,他在球場上「運球帷幄」,叱吒球場,就連NBA球星史蒂芬·庫裡都在個人微博轉發了他打籃球的視頻,並且配文「繼續努力吧,別讓任何人說你不行!」
好多人看到張家成在球場上矯健的身姿,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那個獨臂少年,他竟然在打籃球啊!
在張家成5歲那年,他遭遇了一場事故,在這場事故中,他失去了一條右臂。只有一條手臂的小男孩,能幹好什麼?答案是打籃球。
2018年,張家成第一次接觸籃球,他深深地愛上了那種在球場上肆意揮灑汗水、帶球衝鋒陷陣的感覺,於是他把熱愛給了這顆籃球。
從那時開始,張家成開始了嚴苛的訓練,練就了一手單手運球的獨門絕技。張家成單手打籃球的視頻走紅網絡後,激勵了眾人,他的球技也得到專業球員的認可:不但庫裡轉發了他打球的視頻,中國男籃主帥杜鋒、球星易建聯等也關注到他,並且認為他打籃球的技術熟練,肯定是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才能達到的。
然而對於眾人投來的關注目光,張家成只有短短的七個字:我會更加努力的。
命運的刀鋒奪我一臂,那我就用單手帶球得分。
三、抗癌鬥士賀明:命運之枷鎖封我之生門,我便在門縫裡跑馬拉松
在安徽淮南,有一個叫賀明的大哥,他是近年來活躍在國內馬拉松賽場上的公益明星跑友,受了他的影響,許多人開始調整生活作息,努力健身跑步,把運動健身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賀明大哥身材瘦削,眼神堅毅,身上肌肉堅實有力,他跑起來呼吸綿長,這是一個優秀馬拉松跑者的標誌。然而在他的手裡,有一面白底紅字的小旗幟,上面印著16個字:肺癌晚期、跑馬抗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原來就在2016年,賀明大哥被查出肺癌晚期,並被醫生告知,他的生存期可能僅存3個月。就像一首生命的樂章突然被畫下一個休止符,人生,休矣?
然而賀明大哥並沒有自暴自棄,相反地,他從那個時候起就有了運動抗癌的想法,他努力做放療、化療,並開始慢跑、爬山,鍛鍊身體。2017年,他第一次參加了舜耕山環跑挑戰賽,這第一跑,賀明大哥跑了2小時19分鐘。
接下來,賀明大哥從半程開始跑起,開啟了他的跑馬抗癌之路。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要跑一百場馬拉松。
眾所周知,肺癌是一種很痛苦的絕症,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症狀。通常一場馬拉松下來,健康人都很吃不消,更何況身體孱弱、呼吸困難的肺癌晚期患者。
可是,抗癌鬥士賀明大哥堅持下來了,他用兩年時間跑了60場馬拉松賽。在2020年1月5日,賀明大哥跑完了廈門馬拉松,即他的第61場馬拉松後,賀明大哥病情突然惡化。2020年6月5日,賀明大哥病逝,享年57歲。
縱然賀明大哥沒有完成他的百馬之夢,但是他堅強不屈的抗癌精神,在現代英雄譜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命運之枷鎖封我之生門,我卻在門縫裡跑馬拉松。賀明大哥,一路走好!
四、老弱病殘者自強不息,四肢健全卻以喪為榮
不論是「晨曦」、張家成還是已逝的賀明大哥,他們帶給我們的除了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還為自己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讚歌。
但反觀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健全人,他們無災無病,四肢健全,身體康健,可是他們卻意志消沉,甚至創造了紅極一時的「喪」文化。
打開百科,對「喪文化」的解釋如下:
喪文化,指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生活、學習、事業、情感等的不順,在網絡上、生活中表達或表現出自己的沮喪,以形成的一種文化趨勢。
什麼時候連沮喪、絕望都能形成一種文化了?萬物皆向上生長,即使再貧瘠的土地上,上面也會有努力向上的雜草啊,更何況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呢?
命運之手牽著你朝前奔跑,你卻坐在地上撒潑打滾玩喪,就是大羅金仙下凡,要想逆天改命也不可能啊。
當我們對「正能量」嗤之以鼻時,那是多少人正在身體力行的人生?當我們對奮鬥視而不見時,那是多少人向上攀爬的藤繩。還玩兒喪,朋友,你醒醒吧,這個年頭要奮鬥、要努力啊。
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不是因為他勵志,不是因為他熱血,而是因為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使再平凡的普通人,只要他努力向上,他就不會一隻只會「葛優癱」的臭蟲。
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說的這段話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我把它放在末尾,以求大家共勉:
「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沒有腳的人都在疾步如風,沒有鞋的你我又如何能不埋頭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