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福島核洩漏:還能去日本嗎?日本食物還能吃嗎?

2020-12-19 騰訊網

較真鑑定:

1.福島核反應堆共有3道屏障,其中第二道屏障已經失守,第三道屏障為熔融的核燃料兜了底。第三道屏障包含有鋼襯裡和混凝土層,在設計時便考慮了堆芯熔融這一情況。其耐用性是有車諾比可以參考的,後者的石棺正是由混凝土構成。但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2.最近曝出的「能讓人瞬間死亡」的「530希沃特」、「650希沃特」是在第三道屏障以內觀察到的輻射值,對外界幾乎沒有影響。現有的報導和證據也不能說明核洩漏的狀況在惡化。

3.反應堆廠區外的土壤和空氣的汙染已基本治理完畢。目前日本文科省公布的日本全國空氣品質除福島縣外已恢復至災前水平。而福島的輻照本底為其他地區的2~3倍,屬於極低的水平。

4.放射性廢水的問題仍受到關注。福島港灣的海水輻射汙染依然存在,但比起事故初期,已經接近正常水平。

5.外交部的確對近日關於福島核洩漏的新聞做出了回應,但相關旅遊提示和產品進口禁令並沒有進行調整。目前,福島縣近海的部分水產如石斑魚等存在著放射性核素富集的情況,個人不建議大家食用。至於網傳的美國FDA對日本進口農產品的禁令「變嚴」,則是徹頭徹尾的謠言,FDA實際上是在不斷放寬對日本食品的禁令。

查證者:倪凱軍(核電工程師)

1、 福島核事故中的反應堆到底發生了什麼?

答:出現了「堆芯熔化」,而且比較嚴重,三道屏障中的第二道已確定失守。

以東京電力公司核能災害對策手冊的判斷標準:堆芯損傷比例超過5%即為堆芯熔化,東電承認在事故發生第4天即2011年3月14日就已經判斷出堆芯熔化了。另有探測手段顯示2號機組的堆芯損傷率率超過了70%,1、3號機組的情況類似,問題在於這些熔融的核燃料所在的位置暫時還無法被視頻監控。

所謂「堆芯熔化」,就像一根燒紅的鐵棒化成了一灘鐵水,鐵水燒穿了茶壺底,往下流的過程。看一下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結構圖:核燃料在正中心,被製成的細長的棒束,棒束被三層屏障包住,第一層是貼身的鋯合金外殼,第二層是圓柱狀的鋼製壓力容器,第三層是鴨梨形的乾井(第一安全殼),採用鋼內襯外包1米多厚的鋼筋混凝土。

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廠房內部示意圖,編號1、2、3的黑框分別為三道屏障

研究堆熔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推理過程,因為堆芯極強的輻射讓科學家無法接近。 當核燃料元件失去水的冷卻,溫度就會迅速上升,它的主要成份二氧化鈾熔點為2878℃,高於燃料包殼和鋼製壓力容器的熔點,所以事故發生後,第一、二道屏障很大概率會被損壞。 地震後,幾臺機組相繼發生了氫氣爆炸,氫氣的來源是燃料包殼發生的鋯水反應,這個反應需要900℃以上的高溫作為啟動條件,本身又是一個放熱反應,而包殼的熔點是1200℃,已經可以宣告第一道屏障失守了。 此後幾天,工作人員給各機組續上了冷卻水,大家期望第二、三道屏障能依然保持完整,但洩露到廠房地面的汙水量以及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不支持這個結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官方對外公布了第二道屏障失守的判斷。2015年9月,名古屋大學的專家使用μ介子探測器,第一次通過圖像給出了2號機組內70%以上的核燃料已經不在壓力容器的判斷,也是第二道屏障破損的有力證據。

福島的2號機/5號機的μ介子成像對比,虛線方框為燃料在堆芯所處的位置,紅色代表此處存在大量物質,藍色代表存在少量物質

2、「堆芯熔化」現在到了什麼程度?

答:目前來看,第三道屏障為大部分堆芯熔融物兜了個底。

沒有正式的報告對3臺機組的乾井底部做出說明,但這一說法得到了多數核電專家的認可,同時有非常多可查的監測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三臺機組在乾井和壓力容器內外設置了很多溫度測點,這些測點的監測結果顯示:1.注入堆芯的冷卻水受到了明顯的加熱,即存在放熱源(熔融物);2.某些機組壓力容器的壁溫高於乾井的壁溫,這說明可能仍有燃料殘留在壓力容器表面;3.近幾年所有測點的溫度都穩定在30℃以下,不存在繼續熔融的基礎

近期的一次注水流量調整試驗,圖表顯示壓力容器底部各測點溫度顯著高於注水溫度

乾井內的輻射水平、氫濃度也受到了實時監控,這些數據能直觀的反映出是否還有燃料碎片正處在熔融活躍的狀態:

目前三臺機組乾井內的氫氣含量處在極低的水平

在2013年底,工作人員還使用了遙控船拍攝乾井外表面,只發現了乾井側面的接管處(比較薄弱的地方)存在漏點,這些漏點距離熔融物墜落的位置較遠。

但是,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導致冷卻水再次喪失,這些熔融物會有重返臨界的可能。所謂重返臨界,是指反應堆重新發生鏈式反應,會放出大量熱量,高度殺傷力的中子與伽瑪射線大量釋出。這是一個不小的風險。此外,最近一次的觀測結果顯示,乾井中部存在著一些高於環境劑量的熱點,無論它們是活化產物(反應堆的一些材料在中子的照射下被活化,能產生一些放射性的元素)還是堆芯殘渣,都會增加了當前工作的難度。

3、最近曝出的「能讓人瞬間死亡」的「530希沃特」、「650希沃特」輻射值說明了什麼? 核洩漏的狀況是否在惡化?

答:這是在第三道屏障以內觀測到的數值,數值很高,但現有報導和證據不能說明核洩漏的狀況在惡化。

2月9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向福島第1核電站2號機組的安全殼內部投入了去除堆積物的機器人,結果因強烈的輻射影響暫停了作業。在作業途中,攝像頭發生故障。通過圖像分析,2號機組局部空間的輻射量可能高達每小時650希沃特,攝像頭難以承受如此高的輻射量。這一數字高於此前一次作業推算出的每小時530希沃特。由於這個數值能讓機器損壞,人類更是會「瞬間死亡」,因此引發關注。

的確,這是個相當高的輻射量,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極高的數值是在安全殼內(即第三道屏障內)被觀測到的。而如前所述,核燃料在熔穿第二道屏障後經過了這個位置,這附近就會有熔融物殘留。之所以近期曝出這個新聞,既不是因為「長期監測的數值突然變高」,也不是因為「被隱瞞的數值洩露出來」,而是因為東電的工作人員最近才有辦法用機器人裝置去進行觀測。所以,近期的新聞並不能說明核洩漏的狀況在惡化。

事實上,由於核心區域的放射性極高,福島的工作人員只能從內部溫度、氣體排放、水體監測等多方面監控這些危險物體,確保它們還老實的呆在原地。過去五年的情況比較穩定,目前除了持續冷卻,乾井還保持著氮氣覆蓋,降低了爆炸的可能。從長遠來看,東京電力公司計劃用20~30年的時間取出這些碎片,只要燃料還沒有被取出,未知的情況就會存在。所以下一個階段的「小目標」,應該是儘快觀察到主要熔融物的所在位置,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安全對策以降低不確定性。

如果你特別擔心,有兩點可以和大家分享: 1)福島的第三道屏障包含有鋼襯裡和混凝土層,在設計時便考慮了堆芯熔融這一情況,其耐用性是有車諾比可以參考的,後者的石棺正是由混凝土構成;2)核心區域的輻射是極高的,這提高了廢爐工作的難度,但對外界幾乎沒有影響,福島縣的環境劑量已經恢復或接近災前水平。

4、福島核洩漏目前給土壤和大氣造成了怎樣的汙染?

答:福島核事故中出現了氫氣爆炸,一時間釋放出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給土壤和大氣造成了嚴重汙染,好在目前周邊環境已大為改善。

聯合國直屬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顯示:至 2011年10月(事故後六個月),福島縣仍有部分地區空氣中的放射性銫含量高達5000kBq/m2,這一數字嚴重超出周邊正常區域。其後幾年,福島核電站逐步完成了廠房修繕,空氣中的放射性塵埃、氣溶膠也因降雨等原因不斷沉降稀釋。目前日本文科省公布的日本全國空氣品質除福島縣外已恢復至災前水平,而福島的輻照本底為其他地區的2~3倍,和世界上某些地區的天然本底輻照(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輻射量)相當,屬於極低的水平。

放射性物質沉降至地表,給地表土壤造成了二次汙染。清潔人員需要將這些地表土逐一收集並分類裝袋,根據報導,其中的一部分監測合格的低放射性廢土最終被用來修築堤壩和道路。 可以說廠區外的土壤和空氣的汙染已基本治理完畢,但放射性廢水的問題仍受到關注。

5、放射性廢水造成的水體汙染嚴重嗎?

答:汙染最嚴重的福島港灣,銫-137活度也降低到了2Bq/L以內,比起事故初期好了很多。

放射性廢水的來源有兩條線:冷卻堆芯熔融物時產生的廢水,以及與地下水交叉汙染產生的廢水。廢水造成的汙染嚴重程度如何,是福島核洩漏最被質疑的部分之一。福島的環境監測由東電牽頭,日本文科省、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IAEA、美國核管會、英國核電公司等國際組織監督完成。我們可以質疑公開數據的真實性,但是不拿數據談影響,那就是耍流氓。源頭上,目前福島核電站單機組的冷卻水注水量大約在3.5立方米/小時,一天產生的總量為250噸,比前幾年的400噸降低了37%左右。汙染最嚴重的區域是核電站的港灣內,海水的標誌性核素銫-137的活度(相當於危險性),從2011年4月份的10000Bq/L很快降低到了2012年的100Bq/L左右。後者是日本政府設定的限制量,但這一濃度對當地水產業的危害依然是巨大的,所以我們會經常聽到水產業起訴東京電力的消息。 在擋水牆、凍土牆、暗渠完成之後,港灣內的銫-137活度降低到了2Bq/L以內。這個值到底可不可以被接受,每個人的評判不同,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我國國標,據《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銫-137的活度不應超過0.7Bq/L。可以說,福島港灣的海水輻射汙染依然存在,但比起事故初期,已經接近正常水平。

6、如何看待外交部近日關於福島核洩漏的回應? 還能去日本旅遊嗎? 日本的農產品還能吃嗎?

答:外交部的確對近日關於福島核洩漏的新聞做出了回應,但相關旅遊提示和產品進口禁令並沒有進行調整。

福島核洩漏的近況引發關注後,不少人舉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月6日的講話,來表明核洩漏有多嚴重。陸慷當時表示「中方一向高度關注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產生的影響,我們也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及時做好有關處置,同時也做好事故的後續處理工作……我們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就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核洩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作出負責任的說明……外交部已經發布了相關的安全提醒,我們相信中國公民會妥善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切實做好安全防護。」

這個發言說明外交部確實很重視相關事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是記者提問後發言人的回應,從內容來看,其實顯得頗為公式化。外交部發布的有關旅遊提醒,自2011年4月29日以來就沒有變更過,依然是「請中國公民和團組謹慎前往福島等重災區;擬前往日本其他地區的中國公民和團組,請注意了解有關衛生常識及日本有關當局發布的信息。」同樣,關於日本的農產品進口,目前執行的依然是2011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的禁令,即禁止福島等12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升級或變更。至於網傳的美國FDA對日本進口農產品的禁令「變嚴」,則是徹頭徹尾的謠言,FDA實際上是在不斷放寬對日本食品的禁令。

責任編輯:丁陽 王月兵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版權內容,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查看更多內容,請關注較真微信公眾號:Fact_Check)

相關焦點

  • 福島十日:去日本還能放心吃牛肉海鮮嗎
    融化的核燃料洩漏出了容器之外」。雖然這些傳聞最終都被證實為謠言,但是不少中國遊客都感到了擔憂——日本還能去嗎?對此,《較真鋒報》發起了一項調查。回收的3萬份問卷中,食品、空氣、飲用水成為赴日遊客最擔心的問題。而從用戶畫像上看,女性人群赴日旅遊的意向要高於男性,而她們最關注化妝品安全。與此同時,中國遊客已經成為日本觀光旅遊業的大戶。
  • 直擊日本福島核洩漏後的場景:空蕩蕩如鬼城,圖四是變異的貓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了芮氏9.0級地震。然而禍不單行,隨之而來的是因地震導致的放射性物質洩漏。建設在日本福島的全球最大核電站中的沸水堆機組震後出現異常,發生了嚴重的洩漏,損毀嚴重。事故造成周邊16萬民眾被迫撤離。
  • 日本福島核洩漏7年後:水產已經發生變異,受汙染大米被集中堆放
    (日本福島核洩漏7年後:水產已經發生變異,受汙染大米被集中堆放) (日本福島核洩漏7年後:水產已經發生變異,受汙染大米被集中堆放) 核洩漏事件發生後,在裡面居住的居民就被遷移了。
  • 福島核事故六周年,入海核輻射有多大?
    當地時間2016年2月15日,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禁區裡,標語寫著「核能——創造更好未來的能源」。(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福島核事故六周年:追蹤「指紋」的科學家——入海核輻射:「不足口腔X光1‰」 》)元旦節前,媒體稱加拿大西海岸一條三文魚檢測到福島核洩漏放射性汙染物,核汙染已自西向東,貫穿了整個太平洋。
  • 為了調查日本食品的核汙染問題,有人在福島吃了10天
    【日本核汙染去的食品是否安全,時不時就來出來刷一次屏。
  • 1月17日,日本遭遇痛心一刻,福島核電站 「凍土牆」發生洩漏
    然而,凡是都有其兩面性,核能的利用也是一樣,核能的弊端就在於一旦利用不好,發生核洩漏或者是核爆炸等事故,那其後果將會是災難性的。在此之前,日本就以一次地震,使其福島核電站的核反應推出現事故,發生核洩漏事故,一時之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座核電站面前,雖然日本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及時採取應急措施,暫時穩定了核洩漏的危險,但是,其安全隱患依舊存在,直至現在還沒有徹底解決。近日,日本遭遇痛心一刻,這座發生核洩漏的福島核電站,再次出現險情。
  • 在福島吃了10天後,對於日本食品的核汙染問題,我們這麼看 | 較真鋒報·福島十日記
    從數據上看,近幾年福島農林水產品不合格樣品的比例越來越低,安全性越來越高。不過,這整套機制也有一些瑕疵,比如採樣的數量和頻率有些低,同時可能存在人為作假的空間。2、如果你是去日本旅遊幾天,且不去福島,那麼從常識、經驗判斷,進入到流通體系中的食品,可以認為是安全的。不過,最好對生長在山上的蔬菜(日本稱「野菜」)、野菜(日本稱「山菜」)、野蘑菇以及部分河魚長個心眼。
  • 日本沿海出現「變異章魚」?福島核輻射威力仍在,會影響我們嗎?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福島核電站事故?這是一場由大地震引發的核物質洩漏事故,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環境災難。眾所周知,放射性物質對環境影響極大,而且不會立刻消失。據專家估計,這場災難對環境的影響將持續800年,完全消除則需要10萬年之久!事實證明,專家們的估算是正確的,日本沿海出現「變異章魚」?福島核輻射威力仍在,會影響我們嗎?
  • 日本福島水產核輻射物質檢測達標,真的麼?
    另據俄羅斯「z-news」新聞網站7日報導,日本科學家發現的兩種新血型與已知的人類血型完全不同,新的血型被稱為Langereis血型和Junior血型,以區別於傳統ABO血型分類,據科學家們說,這種現象與福島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質洩漏有關。報導引述醫生的話稱: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更多的變化,科學家預測未來至少會有15個人類新血型出現。
  • 安倍試吃核事故區出產柿餅,日本網友略失望:沒說「多汁」
    而在吃完柿餅後,「安倍試吃核事故區柿餅」也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吐槽安倍「好吃你就多吃點」。安倍試吃福島柿餅為國會蓄力1月3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同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一行人在首相官邸進行會面,並品嘗了內堀知事帶來的福島柿餅。
  • 日本將百萬噸核汙水倒入太平洋會發生什麼?我們中國會受影響嗎?
    而如今,日本也準備開始製造「哥斯拉」——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倒入太平洋。據日媒報導,由於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在福島儲存核汙水容量將在2022年夏天達到極限,為此日本當局基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處理後「安全」的核汙水釋放到太平洋,而最終決定最快將在本月內做出(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 日本福島核洩露後泰國成首個從該地進口魚國家,供應曼谷12家餐廳
    3月1日,日本時報報導稱,自從2001年因地震導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後,福島致力於推廣漁業和海產品,以減輕核洩露事故對當地海產品的影響,如今福島出口商開始再次將魚出口至其他國家,而泰國則成為福島魚出口的第一個國家,福島出口商向泰國出口了110公斤魚,這些魚供應到曼谷的12家餐廳。
  • 綠色和平:日本福島核洩露誰來買單?
    大河原太太的家族在福島附近經營一個有機農場,至今已有130年歷史,她和丈夫大河原伸是第六代人。核災發生後,大河原一家本來應該撤離到另一個地區,「核災發生後,我們還得等上20-30年才能讓土地復元。我已經55歲,豈不要等到75歲後才能再次耕種﹖」但大河原太太很擔心農場的情況,最後還是回到了福島市,繼續留守農場。
  • 日本沿海驚現9足章魚,專家稱可能與再生能力有關,網友質疑提到「核...
    不過,有網友也質疑,由於宮城距離福島不遠,不排除這種「變異」與福島核洩漏輻射有關。《讀賣新聞》:日本驚現9足章魚,研究人員也稱自己「第一次看到這種現象」據日本《讀賣新聞》23日報導,這隻9足章魚是由宮城當地一名漁民發現。
  • 福島核事故:核輻射變異動物外遷,對日本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到2020年,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年,據科學家對福島核汙染地區的採樣分析,很多動物都出現了變異,而且福島地區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島嶼,它與大片陸地接壤,這些動物向外遷徙,會影響全日本的物種進化嗎
  • 日本各地異臭報警,已波及俄羅斯,是大地震先兆還是核洩漏惡果?
    日本各地異臭報警,已波及俄羅斯,是大地震先兆還是核洩漏惡果? 最近,日本各地出現了令人噁心的惡臭。 而日本多地爆發的惡臭,極有可能與地殼內部洩露出來的刺激性氣體有關。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有可能是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汙染洩露的結果。 核汙水不會直接產生惡臭,但是,核汙水有可能直接殺死各種海洋生物,吃了海洋生物的其他生物也有可能在地下管道等地死亡,進而造成腐爛的臭味。 更令人擔心的事情是日本往北的俄羅斯遠東地區,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 如果日本把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打算把處理福島核洩漏的 123 萬噸核廢水排進太平洋,最快在今年 10 月內閣會議上最終敲定。面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各國的譴責,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會儘快擔負起責任敲定處置方針。」之所以要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日本表示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 日本傾倒核廢水,海鮮變異、人患癌!會流入中國嗎?
    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大海 一國犯錯,全球背鍋 按日本的意思,這是無奈之舉,因為核廢水已經多到快放不下了。 據《讀賣新聞》報導,東京電力公司現在每天新增140噸核廢水,核廢水罐已經多達1044個,廠區可用儲存空間將在2022年9月用盡。
  • 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家庭12萬 福島核汙染處理的怎麼樣了現在有...
    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家庭12萬 福島核汙染處理的怎麼樣了現在有人住嗎時間:2020-12-15 18:55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家庭12萬 福島核汙染處理的怎麼樣了現在有人住嗎 隨著時光的流逝,福島核電站的事件漸漸的被淡忘了,近日,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家庭
  • 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後,周邊沒人敢居住,現在竟成了野豬佔領區
    自2011年東日本遭受9級大地震之後,福特核電站便發生了洩露。福島核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之一,由兩個站點組成,共有十臺機組,均為沸水堆。其發生洩露,產生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旦人類接觸這些放射物,將會危及生命健康。日本原子能機構將福島核電站核事故定性為最高級7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