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汪老故鄉夢,人間溫暖永留存:跟著汪曾祺嘗遍「蘇心遊」生活百味

2020-12-14 湘湘愛旅行

「老頭兒」是兒女們於家中對他的尊稱,他善吃、善飲、善寫、善畫;可親、可愛、可尊、可敬;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卻於名利間有些「糊塗」;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嘗盡生活百味。

幼時少孤,大學時入西南聯大中文系學習,其過人才學曾得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三位教授的一致認可。他編過雜誌、寫過話劇、直至六十歲後才真正成了一個作家。賈平凹先生曾言他「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這位「成了精」的老頭兒,便是汪曾祺。來跟著蘇心遊,一起感受汪老的精氣神吧!

01

汪曾祺紀念館

百年汪老故鄉夢,人間溫暖永留存。

2020年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

鋅灰色的牆體似一本本浸染了歲月光華的手稿,隨手一翻便是《受戒》、《大淖記事》、《我的家鄉》……

汪先生筆下的人間百態呀,穿過城市曲折的街巷,跨過連綿充盈的水旁,隨著那搖擼飄啊蕩啊晃進了故鄉……

紀念館錯動的形態形成了兩個庭院,江淮的雨水順著起翹的屋頂匯入中央的「水院」,也流入汪迷們的心田,讓日常的天井有了靜默的紀念性;喃喃的風聲略過南側汪老書吧的「樹院」,也拂過院中汪老的坐像,讓書吧中的讀者能隔窗與汪老展開心靈對話。

紀念館與周圍保留建築之間的留白區域被設計成「汪園」,將紀念性庭院外化為日常性百姓遊憩空間,鑿池引水,置石擬山,以自然山水庭院的開放姿態串聯起街區內建築,尺度親切,空間溫馨,讓周圍居民能在輕鬆愜意之中體會汪老文字中對於生活之美的感悟。

02

祺菜

食中有性情,味中有人生。

愛汪先生文字的人們是這樣評價其文字的:

汪曾祺的文字乾淨而傳神,既沒有結構上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淡泊通透,如話家常。如是,汪先生誇美食的詞也乾淨得很:四川人用白蘿蔔燉牛肉,甚佳。揚州人、廣東人制蘿蔔絲餅,極妙。於是各拿一塊啃起來。甜,脆,多汁,難可名狀。二尺多長的活治整鱖魚入大鍋滾油幹炸,蘸椒鹽,吃了令人咋舌。至今思之,只能如張岱所說:「酒醉飯飽,慚愧慚愧!」

「拔後的豆腐片細絲入沸水中煮兩三開,撈出,瀝去水,置淺湯碗中。青蒜切寸段,略焯,蝦米發透,並堆置豆腐絲上。五香花生米搓去皮膜,撒在周圍。好醬油、小磨香油,醋(少量), 淋入,拌勻。」

節選《乾絲》 —— 汪曾祺

鱖魚有些地方叫做「鯚花魚」, 如松花江畔的哈爾濱和我的家鄉高郵......鱖魚是非常好吃的。魚裡頭,最好吃的我以為是鱖魚。刀魚刺多,鰣魚一年裡只有那麼幾天可以捕到......鱖魚刺少,肉厚。蒜瓣肉。肉細,嫩,鮮。清蒸、幹燒、糖醋、做松鼠魚,皆妙!

節選《鱖魚》—— 汪曾祺

圖/@沈小兔同學

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節選《異秉》—— 汪曾祺

鹽水鵝肉是金黃色的,一碟碟排著,光豔照人,肉與皮與滷汁渾然一體,吃到口中,與舌頭接觸的一瞬間,松、鮮、嫩、香,其他如滷爪翅、滷鵝頭也是妙物,食之趣味無窮。炎炎夏日時,傍晚時分,坐在風口處,吃一口鵝頭,喝一口生啤,簡直就是人生至境。

節選《鵝,鵝,鵝》—— 汪曾祺

圖/@_鉛筆小鑫

親們,最近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不再是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推送文章。如果您沒有把我們設為星標,可能再也看不到我們的推送了。為了不與大家失聯,請隨手點文末的「在看」,並將我們設為星標微信號哦!謝謝大家!

【來源:江蘇微旅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這裡有汪老的「詩與故鄉」
    很多高郵市民聞訊而來,走進汪老的「詩與故鄉」。老來文思憶舊情十一展廳現汪老進入汪曾祺紀念館,一幅巨大的汪老照片映入眼帘,黑色底色,神情肅穆,目光中似乎交織著無盡的鄉愁。整座紀念館共分兩層,分為11個展廳,由「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學世界」等部分組成,每一個篇章連接在一起,構成了汪老的人生軌跡,以及他筆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
  • 汪曾祺:嘗遍千滋百味,人間至味是家常
    在大約一百年以後,江南地區又走出了個美食大家,寫了一篇文章,承包我們初中語文課最好吃的回憶——《端午的鴨蛋》,他是汪曾祺。在汪老的身上,似乎沒有什麼文人、精英的架子,更多的是對市井生活的熱愛,他也因此得了個「市井裡的小清新」的名頭。汪老的「可愛」,最直觀的是他把平淡的生活過得好玩、有趣。今日與大家分享汪曾祺的一篇文章,讓我們跟著汪老去發現生活之美。
  • 汪曾祺:食客執筆人間,曾嘗百味,其心恬淡
    文集的封面上,有一句導語,描述甚是貼切,叫做「一支淡筆抒寫出留存心底的人間至味」。他對吃的描寫,不像當今社會上的吃播那樣誇張露骨,而是三言兩語,看似平淡,實則精妙。就像古時武林中的大師,沒有花裡胡哨的招式,有的是實打實的功夫和點到為止的善意。
  • 3.5紀念美學生活家「汪曾祺」:人間至味是清歡,一定要愛著些什麼
    ——汪曾祺汪曾祺是一個十分可愛的老頭,是美文家中的美食家,他寫過了很多談吃的文章,也親身體驗著「吃」。不過相比於以往中國人講究精緻的吃,汪老是個另類。他筆中的吃,都是滿是煙火味的家常之物,他所喜的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吃。
  • 汪曾祺《人間之味》:願我們都能成為有趣的人
    收錄汪曾祺經典散文名篇《人間草木》《草木春秋》《故鄉的食物》《五味》《吃食和文學》《草巷口》《昆明的雨》《多年父子成兄弟》《隨遇而安》等。汪曾祺的文章,總是貼近生活,不炫技,不做作,淡而不俗,讀其文章總是被汪老的淳樸、自在、溫潤、通透快樂的情緒所感染,不由得就想多熱愛生活一分,原來生活可以這麼有趣兒。
  • 汪曾祺:貪四方美食,享人間之樂,誰說人間不值得?
    難怪有人說:「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他或許會是《舌尖上的中國》最好的製作人。」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如果你被生活打壓,被工作困擾,累了,倦了,不妨走入汪曾祺筆下的凡塵世界。那裡有平凡生活,也有人間滋味,讓你始終相信,人間值得!
  • 汪曾祺《萬事有心,人間有味》: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應該詩意盎然
    本書如書名,描寫了生活的各個側面,衣食住行,花鳥草木,有趣的東西,難忘的人……真是人生百態活的各有滋味,讓我看到了汪老的萬事有心,看到眾人物人間有味地活著。味,當然是食物的滋味,還有人生的滋味。心,是一顆不畏生活艱難的心,一顆童心,一顆幽默心,一顆坦然心。
  • 相看兩不厭,唯有汪曾祺;萬事生情味,人間太值得
    這本《自得其樂,隨遇而安》是我看過多部懸疑小說後用來調劑心情的散文集,其中收錄汪老平生數篇文學作品,看他的作品總能讓人於喧囂中歸於平靜,可以讓我們於平淡含蓄的敘述中重溫曾經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散文的魅力。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人深思。
  • 人間至味是家的味道——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部散文集是從《汪曾祺全集》中節選出來的汪老的日常生活,尤其還增加了汪老子女寫的回憶性文章三篇,整合起來:輯一「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從汪曾祺的童年開始「,汪曾祺老爺子的家、家鄉,家人等等。輯二「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跟隨汪老走街串巷,觀人間樂事。
  • 汪曾祺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汪老愛做菜,首先是愛逛菜市場,每次必親力而為,在兜兜轉轉中感受最質樸、自然、新鮮的人間煙火之味:我是很愛逛菜市場的。我的菜端上來之後,我只是每樣嘗兩筷,然後就坐著抽菸、喝茶、喝酒。從這點說起來,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汪曾祺《家人閒坐 燈火可親》
    在寫美食的作家當中,汪老絕對是箇中翹楚。市面上關於汪老的著作有很多,單是散文集就有許多版本,我卻對文通新版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情有獨鍾。這本散文集是文通天下為了汪老的百年誕辰所出的特別紀念版本,從書的紙質、內外封、裝禎、文章的編排都可以看出用心之深。這本散文集既是汪曾祺寫給大家的美而幸福「活法」,也是文通送給每一個讀者的一份美好祝福——願你有家可回,有人等。
  • 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
    而承載著記憶的「家味」,會在某些疲憊、脆弱的瞬間,穿心而過,治癒我們的鄉愁。年關將至,離家在外的你,距離歸期還有多久?記憶中的家味還清晰嗎?這個冬天,我們邀請了三位朋友,記錄屬於他們的「家味」故事。三位神秘大廚,三記溫暖暴擊,若歸期未至,不妨讓思念先上路。「你心中最想念的家味是?「「這道「家味」承載了哪些暖心記憶?」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 汪曾祺《人間滋味》:嘗遍酸甜苦辣鹹,依然留戀這世間
    那是一個混亂而汙濁的時代,學生生活又貧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卻能自許清高,鄙視庸俗,並能保持綠意蔥蘢的幽默感,用來對付惡濁與窮困,並不頹心喪氣,這跟泡茶館是有些關係的。」這道理,是汪曾祺先生從食物中領悟到的。他先前不吃苦瓜,後來也能接受了,因為他覺得酸甜苦辣鹹都是食物的本味。他沒喝過豆汁,但是朋友請他喝,他也願意去嘗試。他對食物,是有一種尊重和包容心的。而對於文學創作,這種尊重和包容就更為重要了。
  • 汪曾祺的福建美食地圖
    汪曾祺的福建美食地圖  今年春天,是汪曾祺先生一百周年誕辰的日子。汪老這一生,走到哪,吃到哪,寫到哪。他筆下的美食,不矯情,接地氣,充滿人間煙火味道。他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酸西辣,都去嘗嘗。」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汪老一生顛沛坎坷,走遍四方,在他的美食地圖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無疑是江蘇高郵和雲南昆明,前者是他的故鄉,後者是他求學之地。除此之外,福建也是讓汪老心心念念之地。畢竟,他的夫人施松卿祖籍是福建長樂。
  • 汪曾祺美食散文《人間種種清香,好想嘗嘗》:世間唯美食不可辜負
    讀汪曾祺先生的書,再次讓人領略美食之妙,激發對生活之愛,收穫閱讀之樂。愛生活會生活的汪老,把枯燥的日子過成了暖暖的隨著四季流淌的散文詩。本書寫家常小菜、地方風味和民間小食,不僅談吃,也談風俗、禮儀,談情懷。
  • 「天真的生活家」汪曾祺:食事,文事,隨遇而安,便是人間快意事
    最近讀到汪曾祺的散文集《萬事有心,人間有味》,書中精選了40餘篇經典散文,《端午的鹹鴨蛋》《北京的秋花》等都收錄其中,涉及的主題有四方食事、人間草木,也有生活中的人情雜記。這些文章的篇幅不長,很適合閒暇時隨手翻開一篇,沉浸在汪老恬淡悠遠的文字世界中,體悟世間的萬般滋味。
  • 汪曾祺《受戒》:溫情脈脈,明亮舒暢,萬事有心,人間有味
    汪曾祺寫的書,一字一句裡都帶著溫暖。本書收錄了汪曾祺的小說代表作,如《大淖紀事》《受戒》《復仇》《異秉》《羊舍一夕》《歲寒三友》等人們熟知的篇目。汪曾祺的小說,圓融通透,自然慧黠。這部小說,熔鑄了汪曾祺的生活經驗,同時又賦予了小說以美和自由的意義,並將老莊哲學融會貫通,讓人在和諧、自由中感受到生命的溫暖。全書每個小故事都有很精彩獨到的描寫.,有的美,有的傳神,有的影射。幾乎所有的故事,不管怎麼曲折,都有個好結局。
  • 汪曾祺百年誕辰舉行100周年座談會 汪曾祺生平簡介個人資料
    3月5日,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其家鄉高郵舉行。 陳琦 攝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為緬懷汪曾祺先生的為人為文,學習先賢、激勵後昆,當日,其家鄉高郵舉辦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當地文化學者、作家代表、汪老親屬及汪曾祺作品研究者、汪老文學愛好者等一同追憶汪老的人品文風。
  • 汪曾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這個世界先愛我的,我不能不愛它
    汪曾祺很狂,狂到在他眼中只有三個文人——「魯迅、沈從文和孫犁」,但是他在妻子面前就像一隻小貓一樣乖巧。對於施松卿來說,汪曾祺是平淡歲月的著色劑,人生因汪曾祺的出現而精彩;而對於汪曾祺來說,施松卿是顛沛流離生活的指明燈,人生因施松卿而變得溫暖。
  • 與君安坐吃擂茶——寫在汪曾祺誕辰百年的祭日
    眼下,文壇大家汪曾祺3月5日百年誕辰紀念尚此起彼伏餘熱未平,轉眼間5月16日汪老祭日又接踵而至。有報導稱,汪曾祺是現當代作品再版、版本最多的作家之一。正是他的平易近人,人間送小溫的人品和文品,滿足了當下讀者的審美和需求。再讀汪老寫給「五色土」的每篇作品,美好依舊,溫暖依舊。23年前的5月16日,我的前同事,北京市文聯駕駛員段師傅送領導去汪老家弔唁並處理後事,當晚11時給我家打電話,告知汪老突然去世的噩耗,我連夜趕寫悼文《驚別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