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去詩詞裡吃東坡肉。千年後,豬肉,把我與蘇軾連在了一起

2020-12-15 文旅視界

文:趙福治(原創)

因了喜歡蘇軾的詩詞,一直喜歡東坡肉。因了豬肉太貴,最近一直沒有吃過東坡肉。這個雙十一閒暇的上午,我把五花肉、紅糖、大料、蔥、姜、蒜一一準備齊全,準備做一道東坡肉在午間解解饞。切肉時,一不小心切破了手,不免停下刀,聯想開來。難道是菜刀也知道我買的豬肉少,切下我的一塊肉來濫竽充數嗎?

(圖片來自網絡)

也許是世間萬象的一個輪迴。2000年,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熱播後,又相繼有《福星高照豬八戒》和《喜氣洋洋豬八戒》兩部電視劇熱播,這個《西遊記》裡的二師兄可謂風生水起,炙手可熱。進入2019年下半年,繼「春光」「福星」「喜氣」熱播劇後,「二師兄的肉」豬肉又以連續「暴漲」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有人戲稱:二師兄的肉比師傅唐僧的肉都貴了。這個二師兄有何能量竟令世人對他如此折腰,哪麼?「二師兄的肉」真的比「吃一口就能長生不老」唐僧的肉都貴嗎?在古代,文人筆下的「二師兄的肉」又是怎樣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

提及豬肉,也許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宋代的大文豪蘇軾,人們熟知的「東坡肉」就是他發明製作出來的美味佳餚。為此,蘇軾還為豬肉寫下了詩詞作品《食豬肉》和《豬肉頌》,由此推測,他對豬肉可謂真是情有獨鍾,甚至鍾愛一生啊。或許,當時他也曾發出過「豬肉恆久遠,一碗永流傳」類似的感慨。借著詩詞裡的豬肉正香,我們了解一下何為豬肉。

(圖片來自網絡)

百度上說,「豬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豬科動物家豬的肉。其性味甘鹹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營養成分 。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凡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豬肉作為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特別鮮美。」

(圖片來自網絡)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人稱蘇東坡,為北宋文壇領袖、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留下了《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著作傳世。

這樣一個在今天可以稱為「文學和書畫天王」的蘇軾,為何會如此喜愛豬肉哪?這得從元豐三年(即公元1080年),他任黃州(今武漢市黃陂區)團練副使說起,他到黃州後不久就發現了這裡的豬肉,有詩詞為證:「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圖片來自網絡)

蘇軾的《食豬肉》一詩裡不但有宋朝豬肉的價格,還有豬肉的做法,還有他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碗的描述,可謂詳盡。即便如此,他還不罷手,又寫出《豬肉頌》一首詞,「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為豬肉寫起了頌歌,這豬肉頌歌裡歌頌了價錢賤得像泥土一樣的好豬肉,自己不去管富貴人家不肯吃,自己喜歡,每天早上吃上一、兩碗的灑脫。

(圖片來自網絡)

後來,正是由於蘇軾的努力,東坡肉才得以從基層走向了上層,從老百姓的菜鍋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

這個午飯,因為切破了手,沒有吃上東坡肉。罷了,罷了,在蘇軾的詩詞裡吃一碗東坡肉也是一種別樣的「美味」。這個上午,因了豬肉,在近一千年後,豬肉把我與蘇軾聯繫在了一起,亦是一種緣法。一種輪迴。

(tu'pian'lai'zi'wang'l)

相關焦點

  • 古代下等人才吃豬肉,為何蘇軾還研製出東坡肉,寫詞為豬肉鳴不平
    國畫大師張大千曾這樣教導弟子:「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他又哪裡能學好藝術呢?」提到美食,就一定會想到蘇軾。蘇軾的一生很坎坷,仕途坎坷,多次被貶,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海南),生活貧困潦倒。但他沒抱怨,將人生十分的不如意,化作自己十分的熱情,不僅走哪吃哪,還自己上手做。
  • 蘇軾的一句詩詞,竟造就一道美味東坡肉,真的很神奇!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四川的一道非常有名的名菜,我相信大家沒吃過都一定聽過這個名字,它就是東坡肉。東坡肉,東坡肉,顧名思義,是跟我們非常熟知的一個大人物有關,他就是蘇東坡先生。等待飯菜做好了端上桌,蘇東坡一看一塊豬肉跟一把稻草捆在一起就上桌了,他感到非常的好奇,也很詫異,但是又不好意思問,那孩童的父親看到蘇東坡這樣的表情便說道:剛剛本來想去問先生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菜餚,這豬肉該怎麼做比較好?
  • 蘇軾的吃貨精神研發東坡肉,為此作下打油詩一首,對後世影響深遠
    比如廣東地區的烤乳豬和豬肚雞,前者皮脆肉香後者滋補養身;浙菜中的東坡肉和梅菜扣肉,無疑是豬肉菜餚當中兼備形與味的上品;川菜裡的回鍋肉和炸酥肉,口味火爆且下飯。等等等等提起豬肉的菜系,不得不提的是東坡肉。看名字就知道這道菜與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有關。
  • 蘇軾為什麼叫蘇東坡?除「東坡肉」還創造了三種美食,你吃過嗎?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風若琉璃】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關注哦~!今天的分享的內容是——蘇軾為什麼叫蘇東坡?除「東坡肉」還創造了三種美食,你吃過嗎?北宋大文豪蘇軾大家應該不陌生,從小到大讀了他很多的詩詞,每一首都膾炙人口,每個字每個詞都可以撼動人心。但是其實蘇軾不僅僅是文學家,還是一個美食家。久負盛名的「東坡肉」可謂是頂尖美食,我們都知道蘇軾有個別名叫蘇東坡,據說「東坡肉」就是蘇軾發明的,那麼這道美食為什麼叫「東坡肉」,此外蘇軾還發明了哪些美食?且聽小編慢慢跟你道來!
  • 蘇軾東坡肉等東坡菜背後的真相,中學老師沒講過的
    蘇軾蘇大才子,小編一直把他當作是男友的最佳選擇。人家不光風流瀟灑,文採俱佳,關鍵還是有名的大吃貨、美食家。在他一生被貶發配的路上,可不像那些酸溜溜的詩人,只知道寫些懷才不遇的詩詞。人家可不,正好趁著機會到各地去品嘗美食。
  • 蘇軾:被詩詞耽誤的美食家
    要說起蘇軾,大家肯定想到的都是大詞人,隨手一寫就流傳了百千年,不得不說,他真的是天賦超人。但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作詩詞有多厲害,而是他對吃喝有多愛。除了大家知道的的東坡肘子、東坡肉之外,還有東坡丸子、東坡酥等等。還有一些美食是經由蘇軾改良創新的,比如琵琶蝦,鹽焗雞,雖然沒有他的名號,但是不妨礙它好吃啊。《東坡詩話》中記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東坡酒、東坡肉,看透宋代「吃貨」文豪蘇軾灑脫人生!
    雖然不背誦蘇軾的詩詞很多年了,但是如今回想起來,依然能朗誦得慷慨激昂,依然能背誦得朗朗上口。而說到蘇軾,又不只有詩詞。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今天,洞察君想聊一聊作為「吃貨」角色的蘇軾。
  • 藏在詩詞裡的美景,跟著文人蘇軾一起旅行!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卻是千年難遇的全才,詩詞書畫,農耕播種,挖渠修堤, 燜肉烤羊,可俗可雅他都是一把好手。
  • 品嘗美味的「東坡肉」:美食的背後,有蘇軾的紅顏知己和曲折故事
    吃這道美食,真是賺翻了!東坡肉和紅燒肉前幾日,有朋友來家中做客,雷哥做了一道拿手的紅燒肉,他邊吃邊贊邊拽文:黃州好豬肉,價錢比糞土。慢用火,少用水,火候到時它自美。我笑著回應他:這首詩說的是東坡肉,可不是紅燒肉。他非常吃驚:紅燒肉不就是東坡肉嗎?
  • 吃貨們有福了,蘇軾的《豬肉頌》介紹東坡肉的做法,還能吃出情懷
    吃貨們最有發言權,但是結論一定是五花八門的,有人喜歡西餐,有人喜歡素食,而在一千年的北宋時期,美食家蘇軾很堅決地說:豬肉最好吃。為了讓大家相信他的說法,他寫下了一首短詩《豬肉頌》,間接批駁了當時社會各界對豬肉的惡評,儘管當時醫學界依然普遍認為:豬肉吃得多了,可能導致弱筋骨、虛人氣。
  • 品嘗一碗軟糯香甜東坡肉,感悟蘇軾豁達人生
    然而像蘇軾這樣,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下裡巴人,可謂婦孺皆知,而且都是這麼喜愛他,可能千百年來只有蘇軾一人了。蘇軾為什麼被人們這樣喜愛?他寫的詩詞水平很高,自然不必說,但蘇軾更受人喜愛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對生活的熱愛。蘇軾不僅會寫詩,還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家,他發明的東坡肉,至今還是中國十大名菜之一。
  • 蘇軾首創的一個美食,不是「東坡肉」,尤其是西安人吃過!
    東坡肉大文豪蘇軾,也就是蘇東坡,他除了文章寫得好,還是一個吃貨。著名的東坡肉就是他的發明。吃貨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蘇軾不僅喜歡吃,還喜歡將吃的寫下來。在古代,漢族人認為豬肉是不上檔次的,根本就看不上吃,對牛羊肉特愛。特別是在黃州,也就是蘇軾第一次被貶的地方,當地人就不咋吃豬肉,因此很便宜。蘇軾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這是最好的證據。
  • 傳承千年的東坡肉,美味與營養並重,你們了解嗎?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東坡肉這道菜餚,有很多朋友吃過,只是知道和蘇東坡有關,但是具體是怎麼回事卻不太清楚。這道菜源自於一千年前的北宋時期,出自宋代大詩人蘇軾之手,蘇軾號東坡居士,東坡肉這道菜的名字,正是因此而由來。據傳,蘇軾當時在杭州做官的時候,由於連降大雨,江河決堤,洪水泛濫,蘇軾不顧自身的安全,組織老百姓一起來抵禦洪水。
  • 蘇軾很喜歡吃的一道菜,非常美味!為了吃到它,連官都可以不當
    說起蘇軾,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他的詩詞,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吃貨」或許你們知道「東坡肉」,但你們可知道他為了吃上一口筍子可以連官都不當其學生黃庭堅曾評價他:「公如端為竹筍歸,明日春衫誠可脫」,是說東坡為了回眉山吃筍子,連官都可以不當。
  • 蘇東坡,東坡肉,紅燒肉
    東坡肉的主要食材是豬肉。要求豬肉的皮,肉。豬皮要薄,肉要嫩,肥瘦相宜。煮出來後這個東坡肉的顏色會特別明亮,味道醇厚,湯汁濃鬱。用大家相傳的話來說,就是肉塊軟嫩但是不是很軟爛,形狀整齊但又不是很零碎。口感香糯但是又不膩口。大家一定要記住東坡肉一定要用小火慢慢的燉,然後加少量的水,加多一點的酒。
  • 「無肉令人瘦 無竹令人俗」大文豪蘇軾和「東坡肉」的故事
    蘇軾(蘇東坡)愛吃,也會吃,他發明的「東坡肉」比他所有的詩詞文賦都出名。當時有位書生動不動就對人宣稱是蘇東坡的超級崇拜者,一天不見和他有關的東西都難受。有人問他,那你喜歡蘇東坡的詩詞呢?還是喜歡他的書法?
  • 蘇軾一道「東坡肉」揚名,金聖歎臨刑前教你吃花生米,這是真吃貨
    現代社會中,我們最喜歡說的就是:「你這個吃貨,不要吃了,看看你的身材」。但是,話是這麼說,可是現在這美食越來越多,很難管住嘴巴去不吃各種好吃的呀。但是呢,我們也不要以為只有我們現代人會吃會享受,古人也一樣會。今天,咱們一起去看看歷史上的吃貨們。
  • 蘇軾、蘇東坡、東坡肉,什麼關係?原來蘇軾才是真正的吃貨
    蘇軾還寫了一篇《老饕賦》,把自己比作了上古神獸什麼都吃、胃口極大的饕餮。更是豪言,以天下之美食,「養吾之老饕」,說自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什麼都能吃。但是,你如果覺得蘇軾只是一個大吃特吃的「吃貨」,你可能就誤會蘇軾,他其實算得上是真正的美食家,因為蘇軾不僅會吃,還會做,還會自己寫菜譜。
  • 封面 蘇軾首創的一個美食,不是「東坡肉」,尤其是西安人吃過!
    著名的東坡肉就是他的發明。吃貨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蘇軾不僅喜歡吃,還喜歡將吃的寫下來。 在古代,漢族人認為豬肉是不上檔次的,根本就看不上吃,對牛羊肉特愛。特別是在黃州,也就是蘇軾第一次被貶的地方,當地人就不咋吃豬肉,因此很便宜。蘇軾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這是最好的證據。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很快,蘇軾不僅居黃州東坡躬耕,而且還在此處荒地築起了一間草房,取名「東坡雪堂」,同時自號「東坡居士」。在這裡,蘇軾每天除了勞動和賦詩下棋,還在閒暇時琢磨起烹調技藝。有一次家裡來客人,蘇軾親自動手烹豬肉待客。他把豬肉切塊放到水鍋裡,加調料並以微火慢慢燉著後,便與客人對坐下起棋來。不過在棋局結束時,他才猛然想起鍋中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