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關於國家支持創業的政策舉措不絕於耳,大環境好了但並不意味著創業就可以一帆風順,若敗在競爭對手手中那無話可說,可要是敗在一群騙子的手裡那就讓人扼腕嘆息了。近日,南京秦淮警方就處理了多起圍繞創業的騙局。警方提醒,創業路上要特別小心貴人、熟人、陌生人。
貴人:
「檢察官」同學突然找上門求合作
2014年3月,市民吳某來到月牙湖派出所請求援助,他稱自己之前與妻子的老同學「檢察官」王某籤訂的7萬元承包檢察院食堂的事,對方一直沒給回應,自己不想再等了,請民警幫忙協商退款。
早在2013年8月,吳某妻子許某的同學王某突然找上門來,王某自稱是外市某地檢察院檢察官,想與吳某一起合夥承包該檢察院的食堂。當時,他覺得項目不錯,跟檢察院合作可信度也高,便同意了。
不久,王某就告訴他事情已經談妥了,並通過QQ傳給他食堂承包合同的電子版以及王某個人身著檢察官制服的工作照片。看到照片,吳某更加相信王某所說的都是真的了,隨後他通過銀行向王匯去7萬元作為合同款和好處費。但錢匯過去以後,王某就一直稱正在與單位領導協商後續事項,把這個事情拖了大半年。吳某多次找王某協商,對方都找藉口拖著,吳某無奈這才來派出所請求援助。
民警聽後,立即聯繫王某,希望能了解一些情況。誰知王某在電話裡一口否認牽頭承包食堂一事,還稱是吳某自己找的關係,他不了解情況也沒拿過任何好處費,說完就把電話掛了。
根據吳某反映的情況,民警趕到銀行查證,確認吳某確實向王某匯過一筆7萬元的款項。隨後,民警輾轉取款地銀行,通過調取取款當日的監控錄像,查明取款人確實就是王某。
很明顯,王某在電話中沒有說實話。隨後,民警前往王某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就讀過的學校及聲稱工作的檢察院調查發現,王某並非檢察院工作人員,而該檢察院根本沒有承包食堂一事。
確定王某是假冒檢察官後,民警立即對王某展開正式調查,得到證據後,警方順利將嫌疑人王某抓獲歸案。目前,嫌疑人王某因詐騙罪,已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
熟人:
與快遞員一起片區送貨被騙2萬
7月份,秦淮公安分局秦虹派出所受理了一起熟人間承包快遞創業而引發的詐騙案件。
報警人陸女士,家住秦虹小區,由於陸女士經常網購,今年年初,陸某結識了常給自己送貨的快遞員王某。一次王某與陸女士提到,他們送快遞掙不了多少錢,如果可以將附近地區快遞業務承包下來,才能賺錢。王某告訴陸女士,他們快遞都是按片區承包業務的,平時自己送一個包裹,只有一兩塊錢,有時甚至是幾毛錢,但是如果有人可以承包這個片區的業務,那利潤將有郵費的一半,可礙於自己手中存款有限根本達不到承包的要求。
有閒錢正愁沒地方投資的陸女士,在詳細了解快遞承包區域經營的情況後,與王某一拍即合。雙方約定,陸女士與王某各出一半錢,一起承包下這個片區的快遞業務,當然賺取的收入,也對半平分。在沒有籤訂任何合同的情況下,陸女士給了王某1萬元承包金。合作不久後,王某又陸續以購買快遞單為由,多次向陸某索要錢款,共計1萬元。
直到7月1日,報警人陸女士聯繫不上王某後,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辦案民警很快介入調查,發現王某根本沒有承包該片區的快遞經營,根本就是騙了陸女士。7月中旬,警方成功將王某抓獲。目前,王某因涉嫌詐騙已被秦淮警方刑事拘留。
陌生人:
借3萬元租房錢 卻買來「空殼」
小孫是南京某高校的大四學生,今年6月初,他在網上發現一條轉讓信息,南京夫子廟附近一商家聲稱有店面及客戶等各項資源,欲以低價進行轉讓,這樣的「商機」令小孫十分心動。
幾日後,小孫帶著問親朋好友借來的3萬多元與老闆徐某約見詳談。徐某自稱是安徽人,三年前來到南京開店,幾年來小店經營得有聲有色,積累了不少客戶資源。「要不是我老家的孩子得重病需要照顧,我怎麼也不會放棄這個店面啊!」徐某這樣告訴小孫。當天,徐某還帶著小孫來到其欲轉讓的出租屋內實地「考察」,並商談了轉讓後的約定。創業熱情高漲的小孫當天就與徐某籤了轉讓協議,並且付了全款3萬元。可就在雙方約好辦理租房手續以及正式開始培訓的日子,徐某卻玩起了失蹤,手機不是關機就是停機,QQ微信消息也不回復。望著空蕩蕩的出租屋,小孫感到一籌莫展。
就在這時,房東陳女士找到了小孫,稱對他與徐某之間的轉讓事宜毫不知情,而且徐某已經拖欠了兩個月房租,現在必須收房。經過警方調解,房東陳女士暫時放棄了對小孫索要徐某所欠的房租,但因小孫的房租並未交到其手中,陳女士也要求小孫不得佔用自己的房屋繼續經營。魏延根 通訊員 秦公軒 記者 錢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