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和蓮藕是高產高效的水生經濟作物。近幾年來隨著市場需求,其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是病蟲害的大量發生也嚴重影響了蓮子和蓮藕的產量和商品經濟價值。六、七月份是蓮藕的生長旺盛期,也是病蟲害的發生高峰期,現介紹幾種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一、腐敗病
又叫黑根病、藕瘟,主要為害地下莖、地上部葉片和葉面,是蓮藕的第一大病害,在耕作層淺和水淺的老藕田及連作田易發病。
荷葉腐敗病
發病原因
水溫過高或長期深灌會加重發病。
防治提醒
蓮藕生長期要管好水層,以水調溫、調肥;
下種前用400~500倍的50%多菌靈藥液浸種24小時;
下種後灌第一次水前勻撒生石灰每畝50公斤消毒;
生長期間全田噴灑50%多菌靈+75%百菌清600倍混合液5~7天噴灑一次,連噴2~4次。
防治要點
及時拔除病株。蓮田出現的白蓮腐敗病發病蓮株要及時拔除,防止串株,傳染健康蓮株。
及時採用化學防治措施。凡發生白蓮腐敗病的蓮田,先將蓮田水排乾,僅留「泥皮水」,再每畝用10包「綠亨1號」和1包「地衛士」殺線蟲劑拌細沙撒毒土,發病植株周圍多撒,每隔5-6天再用藥一次,連續用藥3-4次。
加強蓮田水肥管理。近期蓮田水位以淺水為主,施肥可每畝用45%複合肥40-50斤加尿素15斤追肥,10-12天後再追肥一次並適當增加施肥量。
冬季蓮田浸水。今後凡第二年準備種蓮的田塊,最好整個冬季都浸水過冬。
推薦藥劑(保護性+治療性)
發病初期:68%精甲霜·錳鋅、440g/L精甲·百菌清、20%噻森銅等。
二、褐斑病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開始時葉片淡黃色並出現褐色斑點,然後逐漸擴大,病斑相互癒合,病健交界明顯並有黃色暈圈,病斑上有明顯輪紋。後期病斑上生有黑色黴狀物,嚴重時可使葉片枯死。
該病主要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中越冬並成為初侵染來源。再次侵染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在大田,該病於5月下旬開始發病,發病高峰期為6月下旬。一般田塊發病率1%~5%,嚴重的可達10%以上。
荷葉褐斑病
發病原因
高溫多雨季節,雨後環境容易發病。
防治提醒
做好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性;
病菌可藉助風雨或氣流,在暴風雨來之前要灌深水減少風害,雨前雨後注意打藥預防;
收穫後及時收集並燒毀藕葉和病殘體。
防治該病的主要應做到施足基肥,增施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對發病田塊噴霧雙效靈或代森類農藥有良好效果。
另外,出現發病中心時,可將發病重的蓮葉摘除併集中燒毀。
推薦藥劑:(保護性+治療性)
發病初期(以及雨前雨後)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20%氟矽唑·咪鮮胺、20%苯醚甲環唑·咪鮮胺、25%咪鮮胺+75%百菌清等。
三、病毒病
發病原因
蚜蟲危害
高溫乾旱天氣
防治提醒
發現有蚜蟲危害的時候及時治蟲;
做好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性。
推薦藥劑
防治傳毒蚜蟲,用吡蚜酮、氟啶蟲胺腈、以及菸鹼類殺蟲劑(如噻蟲嗪、呋蟲胺、吡蟲啉等)。
發病前期到初期:鹽酸嗎啉胍、寡糖·鏈蛋白、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
荷葉病毒病
四、褐紋病
發病原因
溫度越高,降雨越多,發病越重;
浮葉發病重,離葉發病輕;
深水田發病重,淺水田發病輕。
防治提醒
病菌可藉助風雨傳播,雨前雨後注意預防;
在生長中後期及時清除病葉,但不要折斷葉柄,以免雨水或塘水灌入葉柄通氣孔,引起地下莖腐爛;
收穫前摘病葉,帶出藕田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來年侵染來源。
推薦藥劑:(保護性+治療性)
發病初期(以及雨前雨後):75%百菌清+10%苯醚甲環唑、70%代森錳鋅+20%溴菌腈,64%氫氧化銅·福美鋅等。
荷葉褐紋病
五、炭疽病
發病原因
多雨季節利於發病;偏施或過施氮肥,抗病力會降低導致容易感病。
防治提醒
病菌藉助風雨傳播,雨前雨後注意預防;
蓮藕生長期要管好水層,以水調溫、調肥;
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及時處理了病株殘體,減少來年侵染來源。
推薦藥劑:(保護性+治療性)
發病初期(以及雨前雨後):25%嘧菌酯+20%唑菌胺酯、20%苯醚甲環唑·咪鮮胺、75%百菌清+25%咪鮮胺等。
荷葉炭疽病
六、葉腐病
葉腐病也是蓮藕的重要病害,蓮區普遍發生,但該病的危害造成的損失遠不及蓮藕腐敗病嚴重。該病主要為害細嫩葉片、花蕾和細嫩的蓮蓬。受害部開始為褐色水漬狀病斑,後期組織離析,呈腐爛狀。天氣潮溼或早上有露水時,病部可見蜜黃色菌濃。
該病主要以病菌隨病殘體在上壤中越冬並成為初侵染源 、 。病菌借雨水、流水、昆蟲、農事操作等途徑傳播,從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適宜的條件下(如大風、暴雨、淹水等),再次侵染持續發生,病害迅速擴展漫延。
在大田,該病在整個生育期均能發生,發病高峰期為5月下旬午至6月下旬,每下一次雨就出現一個小的發病高峰。該病在所有蓮田均能發病,一般田塊發病率1%~2%,嚴重的可達5%~l0%,如蓮田淹水,發病率可達70%以。
荷葉葉腐病
發病原因
葉片浮在水面較多的藕田發病較多,連續陰雨天,田間通透性差的情況下。
防治提醒
注意田間水位,避免葉片長期浮在水面上;及時處理了病株殘體,減少來年侵染來源。
防治該病主要做到合理施肥,實行精耕細作,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約劑防治經用10%雙效靈300倍噴霧可收到較好的防效。
推薦藥劑:(保護性+治療性)
發病前到發病初期:25%溴菌腈+50%乙烯菌核利、50%腐黴利+36%三氯異氰尿酸、 35%菌核淨+70%敵磺鈉等。
七、蟲害防治
蚜蟲、斜紋夜蛾,刺蛾
危害立葉和花蕾。針對性藥物噴灑植物表面加新高脂膜,可提高藥效,有效防止葉片病毒感染,使枝葉翠綠茂盛。
蓮紋夜蛾的生活習性
蓮紋夜蛾一年發生5~6代,一般年份5代,秋冬氣溫高的年份可出現6代。世代重疊,無滯育現象。蓮紋夜蛾成蟲白天不活動,躲藏於植株茂密處的葉叢中或其它隱蔽場所,黃昏後開始取食飛翔。多在開花植物上取食花蜜,然後才能交尾產卵。交尾產卵多在黎明,產卵多產在葉背,一般羽化後3~5天為產卵盛期,產卵期5~7天。成蟲對糖、醋等有很強的趨性,對一般燈光趨性不強,但對黑光燈趨性較強。成蟲飛翔力強,一次可飛幾十米,高的可達10米以上。幼蟲共6齡,少數7齡,第5、6代幼蟲處於低溫期常出現7齡。初孵幼蟲群集在卵的周圍,但很快即爬到蓮葉正面取食為害。不怕光,遇驚則四處爬散或吐絲飄散。3齡後開始分散。4齡後進入暴食期,並出現背光性,晴天白天躲在陰暗處很少活動,傍晚出來取食。幼蟲的發育適溫為28~30℃,20℃以下發育速度顯著下降。
蓮紋夜蛾的防治措施
幼蟲3齡前未分散,且耐藥性較差,因此防治重點應放在3齡前。防治方法可結合田間管理採取人工捕捉卵塊和幼蟲,同時噴藥的方法。常用的藥劑種類有:敵百蟲1000~500倍液,滅殺斃6000~8000倍液,三氟氯氰菊酯5000倍液。此蟲遷移性較大,操作時可從蓮田四周向中心噴殺。4齡後幼蟲習慣夜出活動,故應在傍晚噴藥。此蟲世代重疊嚴重,連續噴藥2~3次方可奏效。由於成蟲有趨光性,夜間設黑光燈誘殺效果十分理想。
蓮縊管蚜
該蟲主要以成蟲、若蟲群集於葉柄、花蕾柄及葉和花蕾上,刺吸葉汁液為害,嚴重時可使葉片、花蕾枯死。新葉難以展開。蓮縊管蚜一般4月下旬開始在蓮田現,至10月份仍可發現為害。5月上中旬是為害高峰期,以後蟲量逐漸減少。如果溫溼度適宜,6月中旬仍能嚴重為害。在危害高峰期,株被害率可達50%~100%,每株有蟲100~500隻,高的可達1000多隻。
蓮縊管蚜一年繁殖20多代,氣溫20~28℃時繁殖最快,成蚜壽命長達15.5~24.3天。
防治措施:少量發生時可用手捏死。但由於連縊管蚜繁殖快,數量大,多採用化學約劑防治。一般宜採用兼具觸殺、內吸、燻蒸三重作用的農藥,如吡蟲啉10%可溼性粉劑3000~4000倍防治。也可用50%抗蚜威WP1000-2000倍液或20%滅掃利EP2000-4000倍液噴霧。
水蛆(稻根葉甲或食根金花蟲)
幼蟲危害蓮藕莖節,吸吮汁液,致荷葉枯死,成蟲啃食荷葉。防治:水旱輪作殺越冬幼蟲;清除雜草尤其是眼子菜,減少產卵和食料;結合冬耕或春耕,畝用50%西維因WP3-4斤加細土10斤撒入田中,再施石灰40-60斤驅殺更好。
八、雜草防除
淺水藕生長前期,水田內眼子草、牛毛氈、矮慈菇、三稜草、四葉萍等雜草較多,生長較快,影響蓮藕生長。人工中耕除草,工作量大,易踩傷蓮藕地下莖芽。
選用50%威羅生乳油,在蓮藕立葉長高出水面30釐米時,取藥100毫升,先拌5千克尿素,再加5千克細土,充分拌勻後,於露水已幹時撒施入田中、施藥時,藕田保持水深7-10釐米,施藥後保持水層一周以上,效果良好,殘效期可達1個月以上。
選用12.5%蓋草能或者35%精穩殺得40毫升,加水40-50千克,充分拌勻後,當露水幹時對雜草葉面噴灑,經過4天,對殺死3-4葉期禾本科雜草效果顯著。
展葉後,池內通風差,池邊雜草卻茂盛,要清除周邊雜草,改善通風
九、其他
水綿
隨著溫度升高,池內出現浮萍和青苔,往往要捕撈清除,有一種特殊青苔叫水綿,如果蔓延開蓮藕會因缺氧死亡,如發現有,必須全池潑灑硫酸銅溶液來防治,其用量依水深定,畝用量:按10公分水深用1斤硫酸銅計算。
僵藕
藕身僵硬瘦小,其上分布黑褐色壞死條斑,頂芽扭曲畸形,易於折斷,產量品質下降。
防治:藕田及時換茬輪作,增施有機肥,冬季冬耕曬田或種綠肥等綜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