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眾所周知,中國海軍在近10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各型新型艦艇批量入役,不過,中國海軍新發展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哪些為了中國海軍發展而付出重大犧牲的官兵,而本文所講的361號常規柴電潛艇事故,堪稱中國潛艇史上最大損失。
在2003年,中國海軍北海艦隊一艘艇號為361的常規柴電潛艇在山東內長山島以東我領海進行訓練時,因機械故障失事通氣管故障導致氧氣耗盡,艇上70名官兵壯烈犧牲。
據英國《簡氏戰艦年鑑》介紹,361號潛艇屬於我國20世紀60年代開始建造的035型柴電潛艇,西方稱為明級,其中361號艇於1995年服役,失事時服役8年,還屬於設備較新的裝備。當時的西方軍事媒體認為,從中國軍方過去的報導及刊登的照片分析,該艇主要擔負新裝備、新戰術的試驗工作,實際上充當「種子艇」的角色。
035型艇是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准,自行研製的中國第一代常規柴電動力魚雷攻擊潛艇。研製的中心任務是盡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速。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降低阻力,提高推進效率和增大推進功率三個主要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試驗,實際上是針對母型艇水下航速低而瞄準了國外高速潛艇,以大幅度提高水下航速和續航力為重點的型號研製。
根據中國新華社的相關報導稱,361號艇是因為在訓練中因通氣管故障導致潛艇失事。當時361號潛艇沒有發生大爆炸的跡象,專家分析拖回的361號潛艇殼體完整,封閉設施依然良好,潛艇最後一次與指揮部聯繫的時候報告說,他們在進行半潛狀態下的訓練,處於海面下10米左右的位置,接下來的數小時,指揮部就與該艇失去了聯繫。
在361號潛艇被拖運回港後,艙蓋一開所有人頓時淚目,因為艇內沒有海水滲入,且遇難的70名官兵依然堅守崗位上,從他們的各種姿態和表情上,可以判斷是窒息而死。根據各方面的調查,361潛艇失事,最大的可能原因就是,潛艇在訓練下潛過程中,通氣管故障,而潛艇發動機吸走艇體內的氧氣,兩分鐘內,70名官兵全部喪生。當時的官兵都死在自己崗位上,沒有掙扎跡象,這暗示死亡是一下子降臨的。
在當時的事故發生後,西方媒體的報導將這次遇難事故與2000年發生的俄羅斯海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聯繫起來。不過與「庫爾斯克」號事件不同的是,「庫」艇的沉沒象徵著俄海軍的真實處境,官兵缺乏訓練、或是艦艇疏於維護,俄羅斯海軍遂行任務的能力也被徹底懷疑。而361號艇事件則不會打亂中國海軍走向現代化「精兵之路」的步伐,反而了激勵後來者專心於軍隊建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遠洋深海救援能力,為建設真正保衛21世紀中國海洋利益的「藍水海軍」而奮鬥。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