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2月17日電 題:海南做強做大特色高效農業
新華社記者鄧華寧、羅江、吳茂輝
冬交會訂單突破500億元、冬季瓜菜與熱帶瓜果銷售額均達到兩位數增長,農業產值去年增長4.3%……海南通過推進供給側改革,做強做大特色高效農業。
調優農業結構增加市場有效供給
2月,「南菜園」海南綠意盎然,出島瓜菜迎來上市高峰。據海南農業部門統計,冬春兩季,全省瓜菜產量478萬噸,產值143億元,同比增長22%;熱帶水果全年產量284萬噸,產值131億元,同比增長10%。
記者在位於三亞市崖州區的坡田洋看到,菜架上的苦瓜、豇豆等長勢喜人。菜農忙著採摘、裝車,送到各地市場。菜農林章第說,豇豆遇低溫霜凍會停止生長,每年冬春有2個月時間,全國只有海南南部市縣可露天種植豇豆。
憑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條件,以及不斷豐富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海南成為全國重要的菜籃子、果盤子。
「去年12月的冬交會上,三亞南鹿蓮霧、澄邁橋頭地瓜、北緯十八度紅心火龍果、陵水美月西瓜等25種共392萬噸優質農產品,1小時內被客商搶購一空,成交額達255億元。」海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黃正恩說。
近年,海南調減低效作物種植面積,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騰出發展空間。2016年,全省調減15.2萬畝甘蔗,發展熱帶水果、冬季瓜菜等高效替代產業;推動低產膠園改種高效經濟林……
海南農墾積極布局熱帶高效農業。去年一年,海南農墾相繼組建了茶業、胡椒、果業、草畜、南繁等7家專業化產業公司。其中,茶業集團實現淨利潤657萬元,同比增長超12倍;草畜集團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淨利潤翻了兩番。
培育「瞪羚群」引領農業科技創新
一株株植物看似普通,摘下一小片葉子,立刻散發出濃鬱香氣……這些奇異的芳香類植物有著獨特的名字:羅勒、百裡香、迷迭香、甘松……
海口「香世界莊園」農莊總經理陳寶迪說,芳香植物的價值正在被挖掘,比如香草口味的哈根達斯冰激凌,所需的原料香莢蘭,一根枝條市場價就要七八元,畝產二三十萬元很平常。「別看我的農家樂不大,2016年接待10多萬遊客,解決了100多名農民就業。農莊最近又與3個村籤訂了協議,帶動農戶種植幾千畝芳香植物。」
「瞪羚」是一種善於跳躍和奔跑的羚羊,業界通常將高成長中小企業稱為「瞪羚企業」,近年,海南孵化出一批擁有專項研發能力、快速成長的「瞪羚企業」,帶動農業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
樂東縣普英洲花卉公司成功移栽的非洲金錢樹,春節旺季畝均銷售額達到30萬元。在普英洲帶動下,2016年樂東金錢樹出口突破了1000萬美元,已成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的「領頭羊」;陵水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裡,新培育的西瓜品種,可以像蘋果一樣削皮吃,這座佔地5000多畝的基地,有機農產品供不應求,畝產效益近30萬元……
據統計,2016年海南創建了20家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培育了一批現代農業龍頭企業,新認證特色熱帶農產品100個。
加速產業融合推進轉型升級
時下是海南旅遊旺季,細心的遊客會發現,海南旅遊「南熱北冷」的格局正悄然改變。海南北部地區打出了休閒農業旅遊牌,農村二三產業向特色農業小鎮和產業園區集中,形成產業融合新載體、新業態。
海口秀英石山網際網路小鎮是一個旅遊新熱點。依託當地地質條件,石山小鎮發展石斛、金銀花、壅羊、山雞等產業,包裝打造一批名優產品。同時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搭建電商平臺,建立大數據管控中心,建立從農資到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確保食品安全。
儋州雪茄風情小鎮是海南「特色農業+三產融合」的一張靚麗名片。這個2010年落地的項目,使當地告別水稻、花生、甘蔗等傳統農業種植,打造中國雪茄精深加工原料基地,建設雪茄文化和雪茄風情小鎮。
該項目助力當地精準扶貧,海南建恆哈瓦那雪茄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爽涇說,項目落戶以來,當地農民收入翻倍。
截至2016年底,海南休閒農業企業已發展到259家,營收達12億元,帶動就業3.3萬戶,實現人均收入近2萬元。
海南省農業部門負責人表示,海南要將熱帶高效農業打造成富裕農民、服務全國、綠色崛起的「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