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農業+網際網路……陵水特色農業鋪錦繡

2020-12-20 環球網

農業+科技、農業+網際網路、農業+旅遊、農業+品牌…… 特色農業鋪錦繡

陵水南灣花鎮是海南省重點預備項目,也是海南休閒農業示範區。本報記者武威通訊員陳思國攝

冬日的陵水黎族自治縣,陽光明媚,放眼望去,田間一片翠綠,連片種植的聖女果引來一批批前來採摘的遊客,好不熱鬧。

「優先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發揮陵水熱帶農業資源優勢,做優冬季瓜菜、熱作、南繁、水果、漁業和畜牧業,積極創建『國家有機農業生態示範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縣和陵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陵水黎族自治縣委主要負責人在中共陵水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時說。

高起點謀劃做大做強做精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陵水位於海南島東南部,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是全國四個熱帶市縣之一。陵水屬於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5.2℃,年平均雨量為1500毫米—2500毫米。這裡光照充足,四季常青,物美天華,非常適宜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是全國少有的天然溫室,是我國熱作種植寶地、冬季瓜菜主要種植基地、南繁育種基地、海水養殖基地。優越的氣候條件孕育了陵水豐饒的特產和琳琅的瓜果。

陵水冬季瓜菜、熱帶水果遠銷全國各地,陵水聖女果、海島紅蓮霧、魯宏荔枝、雷鋒芒果、美月小西瓜等知名品牌已經在全國打響,產品供不應求。特別是陵水聖女果,2016又蟬聯冬交會最受歡迎農產品品牌冠軍,前段時間上市的聖女果田頭價都賣到12塊錢一斤。「這是陵水的優勢,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大力扶持農民成立合作社,引導農民從散戶經營向合作社經營轉變,做足品牌化、規模化文章,使之大放異彩。」陵水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說,與此同時,陵水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政策作用,既要落實各項惠農資金發放,又要引導合作社、農戶向銀行貸款,政府再來進行貸款貼息,全力解決好農業發展資金問題。陵水還將積極服務現代農業、南繁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廣陵高科等有實力的優秀企業,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大家共同努力,做大做強做精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陵水聖女果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青睞。本報記者武威通訊員陳思國攝

高標準建設打造海南現代農業標杆

2016年,「陵水聖女果」正式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陵水現代農業發展風生水起,陵水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已經成為陵水縣乃至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張金名片。

「下大力氣做強做精現代設施農業。突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壯實農業產業化『筋骨』,提升熱帶高效農業發展水平,使之真正成為陵水發展的『王牌』產業。」陵水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發揮生態環境「金飯碗」和生命線載體作用,構建綠色節約循環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把資源比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廣標準化建設體系,擴大聖女果GAP標準化示範基地種植面積;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支持陵水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申請國家級綠色旅遊示範基地。

「農業發展關鍵還是要靠科技,打造一個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現代農業示範平臺,能夠帶動和引領陵水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陵水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陵水搶佔先機,高標準推進農業示範基地、海南南繁科技創新產業園建設。2015年6月,海南潤達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海南陵水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正式揭牌啟用,這標誌著陵水在持續實現代農業徵程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裡將成為海南省農業發展的一個新高地。

據介紹,該基地是一家集「熱帶農業科技研發,高效設施農業生產,現代農業文明展示,新型農業觀光旅遊,現代農業科普教育、培訓接待、會議會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及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示範與推廣」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農業產業集群示範基地,從建設規模、建設內容上說,是全省最大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所運用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也是國內一流。示範基地的建設是實現我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的橋梁,能夠帶動陵水及周邊市縣現代農業的發展,對促進陵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完善陵水的農業產品和服務,推動陵水甚至是全省的綠色發展均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基地已建成6棟共計22000平方米的高標準荷蘭文絡式玻璃溫室,2座6600平方米的水培蔬菜棚和潮汐育苗棚,與中國熱科院、浙江大學院士專家工作站、荷蘭GreenQ公司、馬來西亞vegelife trading公司等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精品小西瓜、荷蘭水果小黃瓜、無公害綠色葉菜、櫻桃小番茄、海南綠蘿、鐵皮石斛的試驗種植和科研攻關,並自主開展國內先進的潮汐育苗系統建設。

「海南陵水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建設思路新、起點高、落地實,為推動陵水高效農業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陵水乃至海南省農業大發展的難得契機。」副省長何西慶說。

「海南陵水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高度融合了高效設施農業、觀光旅遊、科普教育等資源,我們將大力支持這個平臺的建設,將先進的農業成果展示出來,打造一個新的典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說。

多渠道推廣讓陵水農業品牌叫得更響亮

陵水農業品牌層出不窮,以「美月西瓜」為代表的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新突破,被授予海南省名牌產品稱號;魯宏荔枝、曉密哈密瓜入選「2016年海南熱帶水果十大品牌」。

據介紹,美月西瓜肉質細膩無纖維,口感很好,早熟,長勢強,從開花到採收28天。同時,該品種在海南熱帶地區設施栽培可以周年生產,每年可種植5茬,年畝產達到10000-12500公斤。該品種已通過海南省品種認定,並獲海南省科技進步獎。

在去年的陵水城市形象暨旅遊地產推介會上,陵水展示了美月西瓜、火龍果、山蘭米以及芒果等特色農副產品。

「海南的熱帶水果特別豐富,海南的香蕉、菠蘿、芒果等水果都很好吃,第一次看到『美月』西瓜,聽陵水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西瓜生產量還很小,在島外很難買到。」昆明市民周女士對美月西瓜頗感興趣。

陵水的聖女果也名聲在外。聖女果又名葡萄番茄、櫻桃番茄,除含有番茄的所有營養成分外,其維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陵水光坡鎮田洋距海岸較近,又處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上,晝夜溫差大,土壤含鹽度高,陽光充足,水質好,種出的聖女果色澤豔麗、口感鮮美、汁多肉嫩。陵水目前種植的冬季瓜菜中面積最大的是聖女果,達7萬多畝。

近幾年來,針對該縣農業發展現狀及鄉村遊發展實際,陵水縣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推動聖女果「一縣一品」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同時推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鄉村遊,通過田洋綠道貫通生態文明村莊,連接「三灣」、「三島」,初步形成了山海資源互通與共享,生態自然與民俗風情相依存的良好局面。

今年1月20日,2017年陵水(光坡)第三屆聖女果採摘季暨鄉村休閒遊活動拉開序幕,各地嘉賓與遊客在海南春節旅遊旺季前夕相聚陵水,共嘗聖女果美味,享受北緯18°地區的陽光果香之旅。

「太好吃了,又脆又甜!比市面上賣的普通聖女果好吃多了!」家住海口的蔡先生得知此次活動後,帶上兩三好友參加當天的採摘,置身田壟間,鮮嫩的綠葉掩映中,顆顆成熟的聖女果實通體透紅,個大飽滿,猶如粒粒碩大的紅寶石點綴在廣袤的田園間,讓很多來自都市生活的朋友們既飽嘗了甜頭,又體驗了一把田園勞作的快樂!

2015年陵水光坡首次舉辦每年一屆的「聖女果採摘季暨鄉村休閒遊」活動,時至今日已成為陵水打響聖女果品牌、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抓手。

未來五年,陵水將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生態立縣、創新興縣、智慧強縣」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縣、區互動,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譜寫美麗陵水新篇章。(海南日報記者 易建陽)

陵水篇》》

農業+科技、農業+網際網路…… 陵水特色農業鋪錦繡

電商為陵水農產品銷售開一扇窗

連民心系發展 陵水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

陵水完善幫扶機制 助貧困戶脫貧

相關焦點

  • 海南做強做大特色高效農業
    新華社海口2月17日電 題:海南做強做大特色高效農業  新華社記者鄧華寧、羅江、吳茂輝  冬交會訂單突破500億元、冬季瓜菜與熱帶瓜果銷售額均達到兩位數增長,農業產值去年增長4.3%……海南通過推進供給側改革,做強做大特色高效農業。
  • 山東2019年度「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企業名單公示
    11月14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官方網站發布《關於2019年度「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企業名單的公示》。其中,共有5家「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企業和6家「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培育型科技創新企業入圍。
  • 網際網路+農業助力優化農業生態鏈
    兩年前,杭州市有機產業協會發布了「智慧農業」雙生態服務項目。打開手機APP下單,有機蔬菜隔天就能直接配送到家;掃描一下包裝盒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蔬菜成長全過程的視頻。項目從專業有機農場的管家認證服務,到運輸物流、保鮮倉儲,以及最終專營門店、智能溫櫃,涵蓋整個鏈條的產、運、銷三個基礎環節。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優化了有機農業生態鏈。
  •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重大項目「甘肅旱地農業系列農機具中試與...
    原標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重大項目「甘肅旱地農業系列農機具中試與示範」取得重要成果  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農業省份,發展農業機械化潛力巨大。2010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部署啟動了「甘肅旱地農業系列農機具中試與示範」重大項目,在甘肅省旱作農業區及葡萄主產區的7個縣區開展轉化示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種植油莎草的農業科技企業落地一三〇團,開展特色農業新品種試驗
    農業科技企業落地一三〇團 開展特色農業新品種試驗7月8日,130團招商引資企業新疆玉河金秋農業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在130團註冊成立,致力於開展油莎草等特色農業新品種引進試驗與示範推廣。依託於130團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自然條件優勢,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在該團推進建設「兩基地一所」,即建成305畝的林果試驗示範基地、育種基地和油莎豆研究所。據悉,130團已在6連進行小面積的油莎草試種,目前長勢良好。油莎草又名油莎豆,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油料作物,地上長禾,地下結果。
  • 富士康農業版塊執行長白佩玉:科技賦能,我們讓農業更簡單!
    2018年3月,富士康集團在位於深圳龍華的工業園區舉辦了農業網際網路發布會,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親自站臺並現場品嘗其基地的番石榴。同年5月,一間利用舊廠房空間打造的日產量可達 2.5 噸的植物工廠面世。2019年5月,富士康農業版塊在第七屆成都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上亮相。
  • 小鎮生態鏈|富士康農業版塊執行長白佩玉:科技賦能,我們讓農業更簡單!
    萬科養豬,我失眠了……近日,網友的這句話也代表了大眾的心聲,跨界做農業很火嗎?難道大企業也在趕潮流?2018年3月,富士康集團在位於深圳龍華的工業園區舉辦了農業網際網路發布會,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親自站臺並現場品嘗其基地的番石榴。同年5月,一間利用舊廠房空間打造的日產量可達 2.5 噸的植物工廠面世。2019年5月,富士康農業版塊在第七屆成都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上亮相。
  •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農業院士專家呼籲,用科技讓農民富起來
    其實不然,農業本就應該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2020數字農業50人論壇「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怎麼做到?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在近日舉行的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上表示。
  • 田野因科技而精彩:甘肅重大農業技術推農業轉變
    備受廣大農民歡迎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被譽為「旱作農業的一場革命」。它改寫了旱作農業產量低而不穩的歷史,在國內率先闖出一條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的旱作農業新路子。  今年,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面積達1048萬畝,覆蓋了全省年降雨量在250毫米至500毫米的整個旱作農業區。山川梁峁、梯田坡窪,全膜玉米鋪向天際,豐收在望,預計增產糧食100萬噸。
  • 農業社會化服務——邁向現代農業的新階梯
    解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問題成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問題。 , 更是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農田管家是網際網路農業服務平臺,以飛防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切入,讓農戶網上一鍵下單,享受農業科技紅利。目前,農田管家已入駐 3000 個飛防組織,擁有 10000 架植保無人機,累積作業量 800 萬畝次,復購率為 82 %。
  • 山東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打造農業特色產業鎮
    日前,在山東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的九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義和鎮分管農業的鎮人大主席祝升禹高興地說,「在九豐的示範帶動下,義和鎮的一批特色農業莊園迅速發展,現代農業逐漸步入發展『快車道』,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河口區義和鎮一共46個村2.6萬人,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老百姓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生。
  • 如詩農業入畫來——青樹坪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紀實(2)
    如詩農業入畫來——青樹坪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紀實(2) 產業壯大有根基「青樹坪的大棚蔬菜很有名,嚴冬時節,市民可以買青椒、淮山、蘿蔔、茄子、紅心蜜柚等本地時令瓜果蔬菜。」
  • 以「網際網路+」助推現代化農業發展
    12月30日至明年1月1日,這裡將開展為期3天的農特產品展銷會,屆時來自梅州市內外近90家農業企業將在此展出各自特色農產品。  興寧市是「廣東省農業生產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重點產茶縣」,有著良好的農業生產基礎。近年來,興寧市堅持以「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理念,實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毛球科技集團聯手中國農業銀行德陽分行及新型農業聯誼會...
    毛球科技集團作為四川省區塊鏈龍頭企業受邀出席本次大會,其董事長王明鎏作為大會特約專家嘉賓出席本次大會,發表主題為《區塊鏈技術下的智慧農業》演講,並代表毛球科技集團與中國農業銀行德陽分行、德陽市新型農業農村人士聯誼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智慧農業平臺為產業賦能。
  •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從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看農業科技...
    新華社成都4月26日電 題: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從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看農業科技新趨勢新華社記者 於文靜垂直智慧植物工廠、不易結晶蜂蜜生產工藝、功能型菜籽油7D產地綠色高效加工技術、花卉新品種、蔬菜秸稈肥料化處理關鍵裝備技術……日前在成都市舉行的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的科技成果展覽上
  • 毛球科技集團助力四川省德陽智慧農業發展,打造全新智慧農業平臺為...
    (原標題:毛球科技集團助力四川省德陽智慧農業發展,打造全新智慧農業平臺為產業賦能)
  • 傳統產業升級 東營軟體園打造「網際網路+農業」示範平臺
    東營網訊 「網際網路+農業」模式,通過依託網際網路的信息技術和通信平臺,擺脫農業傳統行業中消息閉塞、流通受限制、農民分散經營、服務體系滯後等問題,使現代農業坐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實現中國農業集體經濟規模經營。  東營軟體園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培育優秀企業項目促進傳統產業二次發展。
  • 《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在京發布
    本報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秦娜)記者從省農科院獲悉,8月6日下午,省農科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發布《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報告(2019)》。綠皮書指出,目前我省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特色產業已成為促農增收的重要支撐。《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於2017年首次發布。
  • 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打造「農業矽谷」
    繪就產業融合發展新畫卷——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打造「農業矽谷」系列報導之二中國昌吉網訊(記者劉茜 通訊員劉歡歡)小種子形成大產業,農旅融合助力脫貧路,「網際網路+」農業前景廣闊……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加快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 《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報告(2019)》發布會...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報告(2019)》。  《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報告(2019)》面向甘肅「三農」 及農業科技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 運用科學、權威、翔實的數據,呈現甘肅農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變化趨勢,發布事實充分、分析透徹、結論可靠、對策具體的權威性、綜合性研究成果,為黨政決策機構、學界、企業和媒體了解甘肅「三農」和農業科技的總體狀況,把握甘肅省農業發展趨勢,開展理論研究和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