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長得更高?相信很多家長對孩子身高沒有一個系統的認知。總認為孩子長大長高是件最平常的事,而不知道孩子的身高增長是遵循一定規律的,生長發育的每個時期都有該長的身高。
很多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長得比同齡人高,爸爸媽媽就覺得高枕無憂了,但到了青春期,卻發現孩子不長了,才趕緊帶孩子來看醫生;還有的孩子小時候長的不高,家長總覺得之後會長,卻錯過了孩子長高的黃金時間。
這些都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好好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期,才導致了孩子終身的遺憾。為了不讓相同的遺憾重演,咱們今天就來說說:孩子的長高規律和不能錯過的兩大長高黃金期。
一個人要大約生命前五分之一時間可以決定孩子的終生身高。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首先,孩子長高其實就是生長發育的一個表現。孩子的生長發育是連續的,但並不是平穩、均勻的。也就是說,在孩子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長高的速度有快有慢,我們做家長的得心中有數。
根據孩子的生長發育,一般劃分為5個時期:
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春發育期。
其中,嬰幼兒期和青春發育期是兩個長高的黃金期。
第一個胎兒期。主要是指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階段,這時候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主要來自媽媽。正常情況下,小嬰兒要在媽媽的肚子裡從一個小小的細胞長成一個50公分,3公斤重的胎兒。
如是不足月的早產寶寶,他們在身高和體重上都會比足月的寶寶們欠缺一些,但是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太過擔心,把握好長高的黃金期,是能夠追趕回來的。
第二個階段,分為兩個時間段,一個是指0-1月的新生兒時期,另一個是1月到3周歲的嬰幼兒時期。
新生兒到嬰幼兒的這3年時間是說孩子一生中第一個黃金期 。
寶寶第一年能長25公分,第二年能長11公分,第三年能長10公分,也就是共長46公分。加上出生時的50公分,能長到96公分,接近1米的身高了。
所以,在民間有一種說法叫「三歲定終身」,它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設想一下,按之後每年長6公分的速度,如果要趕上剛出生這3年所長的46公分,需要七年半時間才能達到。
所以,如果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身高離標準身高矮10公分,以後的追趕是有難度的。
那麼,在這個階段,父母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嬰幼兒期的生長通常不受遺傳影響,營養才是影響孩子生長的關鍵因素,一定要做到讓寶寶吃飽睡足。
尤其是在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添加輔食,要做到輔食多樣化,避免讓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壞毛病,否則身體某一方面的營養缺乏,都會妨礙身高發育。
嬰幼兒期的營養非常重要,要引起高度重視。如果這一時期的寶寶始終比同齡人矮,並且身高發育緩慢,比如4歲前,每年平均增長不超過7釐米時,就要帶寶寶去看醫生,檢查原因了。
接下來我們來講兒童期,兒童期包括學齡前期4—6歲和學齡期7—12歲。
這個階段,寶寶每年能夠增長6~8釐米,這個數值是多是少,受遺傳、飲食、運動等多方面影響。
4歲前,媽媽們可以看到寶寶的四肢都比較短小,這是因為寶寶在生長發育的前期主要是大腦和上身在生長。在4歲之後,四肢生長速度加快,這時候就能看出寶寶是否有「大長腿」的潛質了。
相比於嬰幼兒期,正常兒童在4歲以後身高增長速度開始逐年下降,在青春期前到達最低點,大約每年長高5-5.5釐米。
所以有許多家長都會有種感覺,孩子年齡慢慢大起來,身高反而要比以前長的慢了,其實這就是一種青春期身高突增前的生理髮育的規律。
另外,補充一點:學齡前期4~6歲這個階段,人體骨骼處於儲備期,骨骼發育每天所需要的鈣元素量為800毫克。6歲左右補鈣對兒童今後的成長非常重要。
說完了兒童期,我們再來看看青春期,青春期也是孩子的第二個長高黃金期。
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約9 - 10歲進入青春期,11歲半-12歲出現初潮。而男孩子則從12歲半-13歲才開始進入青春期。
在青春期的3年左右時間裡,女孩子能長24-26公分,男孩能長26-28公分左右。
不過,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中國青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總體在提前,而且個體差異很大。比如有的孩子月經初潮可能11歲就來了,而有的孩子月經初潮13歲才來。爸爸媽媽們需要及時關注自己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關注差異。
有許多家長由於在孩子長高的第一個黃金期沒有關注孩子的身高,而導致孩子身高落後,千萬不能再在孩子的第二個黃金青春突增期失去最後一個彌補的機會。因為孩子的青春期過後,骨骼已完全癒合,終身身高的高度已經定形。
在12歲之前,大多數孩子的身高都是差不多的,真正拉開距離的就是這一段快速增長期。這一階段多做有助於長高的運動,比如摸高、打籃球、跳繩、遊泳等,可以幫助孩子長高。
了孩子的生長規律,也清楚了孩子長高的兩個黃金期:第一個時期是0-3歲,第二時期是青春期,相信爸爸媽媽們對孩子長高規律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更多育兒知識,可關注「家巴啦智慧教育」,歡迎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