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導港媒稱,美國商品對中國進口商來說越來越貴,但許多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產品變得更便宜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5日報導,中國曾是美國緬因州龍蝦的第二大進口方,2017年下半年中國進口了價值近1.285億美元的龍蝦,2018年上半年的進口又增長了169%。
報導稱,但由於受到關稅打擊,去年中國市場不復存在,美國2018年全年對華龍蝦出口量同比下降了80%。
報導稱,中國並未對這一美味失去興趣,據美聯社報導,2019年上半年,加拿大對華龍蝦銷量幾乎相當於2018年的總和,而緬因州出口的龍蝦與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和新不倫瑞克省附近海域的龍蝦種類是一樣的。
從9月1日起,美國龍蝦業者——以及眾多行業的食品生產商——的處境更糟,因為中國新一輪關稅將進一步影響美國食品出口商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市場份額。
報導稱,中國對緬因州冷凍龍蝦徵收的關稅現已高達45%,加拿大漁民可以期待未來的收入會越來越多,緬因州的政治領導人則繼續苦思「美國這個標誌性產業遭受的無妄之災」。
報導還稱,大豆、小麥和豬肉也在新的關稅清單上,美國的損失意味著其他國家的收穫。由於需要養活近14億人口,中國買家會從關稅較低的國家購買食品,而隨著中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上升,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深。
福四通國際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大豆分析師達林·弗裡德裡克斯說,在美國對華銷售方面,「大豆是唯一重要的」。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的關稅稅率已提高至33%,而對巴西和阿根廷等其他主要供應國的大豆徵收的關稅稅率僅為3%。
報導指出,貿易戰使得巴西大豆在2018-2019市場年前9個月裡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增至77%,而美國的份額降至10%。
報導稱,美國大豆與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相比有30%的關稅差,美國大豆對中國買家沒有吸引力。中國買家在8月考察了阿根廷的工廠,為美國出口產品尋找更廉價的替代品,為巴西大豆尋找競爭者。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Agree Market交易平臺的大豆交易員羅希爾·克維特說:「阿根廷市場總體上受益於中國開出的價格,或者說至少因為中國無法購買美國大豆而受益。」
與此同時,美國小麥種植者也輸給了加拿大的競爭對手。美國農業部上周在一份報告中稱,8月,「由於美國對中國的小麥出口驟降,加拿大在中國小麥進口總量中所佔的份額從2017-2018年度的32%飆升至2018-2019年度的60%以上」。
在6月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查德·鮑恩發現,自2018年年初以來,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平均升至20.7%。
鮑恩說:「但令美國農民、企業和工人感到吃驚的是,中國已將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競爭性產品的關稅降至平均只有6.7%。」他指出,去年年初的時候,美國和其他出口國的產品都只需繳納平均8%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