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名言出自《警世賢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質樸的人生真諦,吃苦有利於磨鍊我們的意志和能力,幫助我們獲得成功。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堅信苦難可以鍛鍊人才的國度,事實上,歷史上的大量事例也反覆驗證了這個觀點,我國歷史上的許多能人大賢,乃至帝王將相都曾經出身貧寒,生活落魄,在歷經了長時間的奮鬥過後,才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偉業,走上了人生巔峰。
而同時,在中國,對於貧窮人家的子弟而言,通過讀書而達到平步青雲的目的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十年寒窗,一朝得躍龍門,人前顯貴,無疑是很多人的夢想。
靠著讀書出人頭地,這個觀念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很多人哪怕條件再艱苦,也不會放棄上學讀書的夢想,前兩年在網絡上轟動一時的「冰花男孩」就是這樣的例子。
那麼「冰花男孩」究竟是誰,為什麼他的上學之路這樣艱難?在網絡曝光之後,他的人生得到了怎樣的改變?
一、冰花撲面的上學之路
2018年,一張圖片開始在網上得到廣泛的轉載,圖中是一個頂著滿頭冰花的小男孩,男孩一張臉被凍得通紅,單薄的衣服上也沾滿了冰花,在鏡頭前顯得不知所措,讓人感到好笑又心酸。事實上,這張圖片背後所隱藏的是一個艱苦求學的故事。
圖片上的小男孩叫做王福滿,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為了生計,父母不得不遠赴大城市打工,而小小的王福滿則被留在了爺爺奶奶身邊。家裡的窘迫狀態讓王福滿不得不提前結束了自己的童年,砍柴,倒水,餵牛,他像一個大人一人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擔著家裡的重任。
而且,由於農村教學資源有限,為了求學,他不得不每天步行到4.5公裡之外的學校上學,這其中的路途並不完全平坦,還包含著有一段路程不短的崎嶇山路,每天他花費在來迴路上的時間就有接近三個小時,對於城市或者發達地區的孩子而言,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到了冬天,上學的條件就變得更加惡劣了,北風凜冽,刮在臉上火辣辣的疼,但是家裡沒有條件讓王福滿坐車去上學,甚至無力為孩子購置一頂可以遮臉的帽子或者圍巾,一次期末考試,王福滿害怕遲到,便頂著北風在路上疾風,等到了學校,頭上已經掛了滿滿的一頭冰花。老師用手機將這個瞬間定格,發到網上,很快就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總而言之,冰花男孩的照片初看之下也許會覺得莫名的搞笑,但是當你知道背後的故事之後。你的笑意只會在臉上完全消失,換上沉重的表情。因為在我們生活的這一片大地上,還有一些很少被人關注的角落,那裡的孩子,為了得到受教育的機會,不得不付出比我們多千百萬倍的努力。
但是,更沉重的現實是像王福滿這樣的孩子並不止一個,還有許許多多的孩子,過著和王福滿一樣的生活。
二、中國不止一個王福滿
王福滿並非是一個罕見的個例,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有著許多和王福滿遭遇一樣的孩子,他們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區和農村,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兒童」。
由於地區間的不平衡發展,中國的地域貧富差距很大,哪怕近年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差距有了一些縮小,卻依舊不容小覷。富裕發達地區人們已經過上了小車洋房的生活,而貧窮山區的人們還掙扎在溫飽線上。
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大量的青壯年離開農村,離開西部,走進了繁榮富庶的都市討生活,而他們的子女則被留在農村,同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逐漸形成當代中國一個急需關注的群體——留守兒童。
中國的留守兒童已經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許許多多的農村留守兒童和王福滿一樣,小小年紀就不得不承擔繁重的勞動,而且為了讀書,他們不得不每天奔波幾裡,十幾裡,寒來暑往,不敢間斷。甚至還有很多留守兒童,由於缺乏足夠的關心,被社會的不良人員影響,走上了犯錯誤的道路。
總而言之,冰花男孩的照片所折射出的,不僅僅是王福滿一個人的問題,甚至不僅僅是教育資源的問題,他所反應的是,在中國,還有許多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缺乏社會的關注,缺乏安穩的生活生長環境,這樣一個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和改變的社會難題。
三、王福滿的現狀
由於網絡的曝光。社會愛心人士的介入,王福滿的處境已經解決了,但是中國的留守兒童問題,路還很長。
現在王福滿的父母都已經回到了農村,同家人生活在一起,王福滿再也不是一個留守兒童了。更值得高興的是,在好心人士的幫助下,王福滿的父親在當地找到了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讓他以後都不用為了生計而離開家庭和孩子。
而且,在社會力量的幫助下,王福滿許多做夢才敢想的事情已經變成了現實。寫著經歷也讓王福滿成了同學中的「風雲人物」,被許多同學羨慕,但是王福滿依舊錶示,會繼續好好學習,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使自己鬆懈下來。
綜上所述,王福滿現在已經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再也不用頂著滿頭冰花上學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冰花男孩已經消失了,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留守兒童的問題依舊還很嚴峻,一個王福滿的問題被解決了,卻還有許許多多的王福滿每天頂著風雪,奔波在上學放學的路上。
並且,依靠網絡曝光,然後社會愛心力量介入的方式,始終不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正途,這種方式可能在一時一地奏效,但是面對中國中西部廣大的農村地區,面對數以十萬計的留守兒童,卻無疑是杯水車薪,早徹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還需要全社會所有人的繼續奮鬥和努力,只有所有的農村青壯年不用離鄉也能致富的時候,留守兒童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結語:
「同一片藍天下,資源共享」,這是很多學校都會張貼的一句標語,但是就目前看來,這句標語還僅僅是一個美好的夢想。現實是在同一片藍天下,資源的分布卻有著觸目驚心的差距,在許多農村和地區,他們得到的資源,少得可憐。
生活在那裡的孩子,沒有舒適的生活條件,沒有觸手可得的優質教育資源,甚至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在別人還沉浸在蜜罐溫床中,不知生活為何物時,他們卻已經過早得經歷了生活的磨鍊。
但是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沒有被苦難的生活打倒,而是想用自己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出貧困的陰影,想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為自己撐起一片幸福的明天,他們不是感受不到苦和累,只是早已經習慣了。
他們起跑線其實比我們要低很多,他們跑步的鞋子也沒有我們合腳,甚至他們可能跑得也沒有我們快,但是他們跑得比我們刻苦,比我們用心。哪怕頂著刺骨的北風,頂著滿頭的冰花,他們也沒有停下來奔跑的步伐,那麼,我們是不是該更加努力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