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小林是今年7月畢業的職場新人,幾個月前,他進入了一家國企做技術支持工作。
原本小林就是學理工科背景,從事技術相關的工作理應沒太大的問題,可小林最近卻遇到了很大的困擾。
他們部門的領導是位非常喜歡且擅長應酬的人,小林跟著領導去項目現場,總免不了得參加各種各樣的飯局,見不同的人。
小林說,幾次飯局下來,他感覺自己非常不適應社交,以前大學裡時候就只和熟悉的同學交往,現在到了職場上,卻頻繁和陌生人接觸,內心總覺得挺抗拒。
小林問我:「那些飯局我一定得去參加嗎?」
作為過來人,也是親戚,我給了他三點建議。
一、必要的飯局免不了,不如坦然接納
都說咱們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中國式的飯局也是幾乎每個單位都會遇到的。
尤其是企業裡那些業務崗位,比如銷售、採購、工程等,要麼和供應商吃飯,要麼需要和客戶吃飯。
因為「吃飯」這件事在許多中國人心目中,就是彼此加強關係、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徑。
從這個角度來看,飯局幾乎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一件事。
假如硬是不參加飯局,要麼得罪了領導,要麼被同事認為是不食煙火、不合群的表現。
所以,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必要的飯局免不了,那就不如坦然去接納。
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究竟是討厭飯局本身,還是不適應去參加飯局呢?
我相信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屬於後者,畢竟飯局還可以享受美味的大餐,有的吃飯還是好。我們會抗拒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許就是飯局上的社交模式,比如敬酒、恭維別人等等。
因此,建議新人們不是把關注點都放在討厭飯局上,而是如何適應一場必要的飯局。
當我們提升了社交的能力,也許就不會那麼抗拒了。
二、有些飯局也可以迴避
雖然必要的飯局是免不了的,但也不是說全部的飯局都得參加。
一般來說,必要的飯局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公司領導主導邀請的飯局,這種飯局領導親自組織安排,能邀請你參加,那也是自己的榮幸,若拒絕不去,顯然是不給領導面子。
2、重要節日或紀念日的飯局,比如公司年會、周年慶典飯局等,這些飯局不是經常性,卻有特殊意義的,一般都需要去參加。
3、業務合作上重要的飯局,比如合同洽談、感謝商業夥伴所安排的飯局,通過這些社交活動可以達成重要項目的,那也必須得參加。
除了上述飯局,其他的飯局就屬於不那麼重要,則可以迴避參加。
比如開放式報名的飯局,領導只希望有一些人能夠去湊湊人數,那自己也無須主動報名。
又比如工作任務非常忙碌,和飯局有衝突的時候,也可以請示領導放棄參加飯局。
總的來說,我們需要識別飯局對自己或公司的意義,若重要性不強的,不去參加也不會帶來很負面影響。
三、飯局對職場新人的意義
我身邊有不少90後的年輕人,似乎都不太喜歡參加職場的飯局。
他們會覺得飯局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耽誤了個人的時間,寧願在辦公室裡加班到半夜也不喜歡去外面胡吃海喝。
我可以理解年輕人的心態,但是對職場新人來說,也需要看到飯局對自身的意義。
第一、飯局能幫助自己得到領導更多的關注,比如一個新員工有幸能和董事長一桌吃飯,可能是幾年都遇不到一次的機會。
在飯局中若能和領導有一些溝通,加深其對自己的印象,顯然是有助於未來職業發展的。
第二、在飯局上可以察言觀色,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特點,有利於將來可以更好地和他們交流。
比如我曾經公司的一個副總,總覺得他為人非常嚴肅,但有次一塊參加飯局後,我看到他熱情開朗的那一面。當然,副總也更多了解了我。
此後,我們兩人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信任感更強。
第三,某些工作內容可以在飯局上達成目的。比如商業合作洽談、員工思想工作的溝通等等。
因為在輕鬆一些的場合下,人們是可以更好地放下防禦心理,從而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