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新電商賦能精準扶貧,助力農產品走出大山

2020-12-15 人民網

5年來,陝西省平利縣電商協會秘書長王秀梅帶領當地51戶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終於摸索出一條脫貧致富路——平利縣絞股藍多多農園模式,藉助電商和直播,帶動當地貧困戶創業致富。如今,她所在的多多農園合作社店鋪,已經成為拼多多平臺上養生茶類目的熱銷產品。

「像王秀梅這樣的新農人還有很多。」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介紹,截至2019年,平臺累計帶動86000餘名新農人返鄉創業。

新農人王秀梅(張華 攝)

拼多多,這家總部位於上海,成立不到5年的新電商,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業電商品臺:去年平臺及新農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農產品活躍商家達到58.6萬戶,賣出了1364億元的農副產品,其中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訂單額超過了372億元,註冊地址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商家達15.7萬多家,同比增長540%。

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電商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途徑。電商與農產品上行相結合,形成了中國農村脫貧的一大特色。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平臺重塑了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不僅讓農戶與市場得以低成本對接,享受新電商紅利,還開闊了農民視野,更快融入現代化,縮小了城鄉社會差距。

帶動貧困地區「脫貧+創業」,「多多農園」創新扶貧模式

拼多多助農項目經理徐筱瑋第一次在平利縣見到王秀梅的時候,他在雲南已經推動落地了5個「多多農園」扶貧示範項目,分別涉及咖啡、雪蓮果、茶葉、堅果以及蔬菜。

平利縣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貧困程度深,此前經濟發展一直落後,「十二五」末,全縣依然有貧困村79個,貧困發生率高達22.4%。徐筱瑋在當地政府的引薦下,遇到了大學生創業代表王秀梅。

十年前,王秀梅從技術學院畢業後,做過幼兒園和小學教師,也開過網店,但最終她發現網上開店最大的成本是流量,2016年網店的流量日趨金貴,價格戰和流量投放讓她這樣的中小店鋪喪失了入門機會。

徐筱瑋對此很有經驗,「很多貧困地區,一聽說要做電商,就有畏難情緒,認為要燒錢買流量。拼多多作為新電商,一直執行零佣金和零平臺服務年費,鼓勵商家以品質取勝,而不是以營銷取勝,非常適合毛利率低的農產品。」

幾番交流後,王秀梅終於放下了擔憂,決定再試一試通過電商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不過這一次,徐筱瑋還給王秀梅增加了一項任務,要她帶著當地51戶貧困戶一起幹。

「把貧困戶組織起來,一方面發揮王秀梅的電商經驗和特長,帶領大家一起脫貧,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規模化生產,保證產品的生產能力和貨源的穩定性。」徐筱瑋介紹,2019年9月,王秀梅與51戶種植絞股藍的貧困戶組成了尋夢農園絞股藍合作社,由拼多多初期投資52萬餘元,讓建檔立卡貧困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股東。合作社對標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帶頭人王秀梅負責運營店鋪,貧困戶可以通過合作社來共享銷售收益。

「多多農園」扶貧合作社,把貧困戶變為股東,建立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受益主體的「新農商機制」。(穆功 攝)

今年2月,徐筱瑋又輔導王秀梅做直播。去貧困戶家收購的間隙、工廠加工絞股藍的片段、晚上回家沏一壺絞股藍茶……都成了王秀梅的直播內容。一個月下來,令王秀梅沒想到的是,店鋪一度成為養生茶類目好評榜的第一位。

合作社做了半年多,效果就開始顯現。社員徐昌美因為母親生病,一直不能外出打工。去年在合作社託管了20多畝的絞股藍,光是賣絞股藍就收入了3萬多元。除了農作物售賣,社員還有合作社分紅、務工等方式賺錢。

徐筱瑋說,電商不只是渠道,也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通過做多多農園,王秀梅已經有了更宏大的目標,她還想培養一批鄉村網紅,為平利的脫貧事業做貢獻。受到王秀梅啟發,平利縣紛紛以合作社的形式開始了「脫貧加創業」,在拼多多上開設的店鋪接近1000家。

幫助農產品走出大山,拼多多成為助農扶貧新「農具」

在王秀梅直播的同時,距離平利縣1600公裡外的雲南,另一場直播也在進行中。

「雖然我們西疇是個邊陲小城,但北回歸線橫貫全境,使我們這裡出產的紫皮洋蔥個大、辣味足,富含花青素……」正侃侃而談直播賣洋蔥的兩位,是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縣長黃明勇和上海援滇幹部、副縣長吳川。

西疇縣長黃明勇(中),副縣長吳川(右)組隊「香辣組合」直播,為40萬網友介紹本地洋蔥。(鄧偉 攝 )

5月是洋蔥大量上市的季節,西疇縣蚌谷鄉大寨村的農戶卻開心不起來,往年4月就能賣完,今年豐收的幾萬斤卻賣不出去。

西疇縣是典型的邊疆貧困縣,全縣75%的國土面積是喀斯特地貌。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韓東原介紹,疫情發生後,拼多多上線「抗疫農貨」專區,幫助貧困地區和部分農產區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兩位縣長走進了直播間。

兩位縣長直播一個小時,吸引了40萬多萬網友觀看,當天銷量相當於過去一周的銷量。在拼多多幫助下,西疇本地商家一個店鋪,不到兩個月就賣了1.6萬多單洋蔥。

「完全沒想到,拼多多直播帶貨能量太大了。」黃明勇說,西疇的電商環境相對閉塞,鄉親們對電商不了解,此前縣委縣政府花了不少精力建設電商服務站,但是由於地處偏遠,很難和發達地區競爭。

「西疇經驗表明,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上行有後發優勢。」韓東原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撰寫的《中國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電商報告》總結,在拼多多等新興平臺帶動下,深度貧困地區逐步形成了農產品上行的電商「超短鏈」模式,以及創造需求的「直播帶貨」模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取得重大進展,正成為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富礦區」。

所謂的「超短鏈」,是電商開創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將傳統農產品流通中的多個環節精簡為2至3個環節,通過「超短鏈」解決消費者買的貴、生產者不賺錢的難題。拼多多打通了農產品走出大山的新通道,成為很多農產區的新「農具」。

韓東原告訴記者,2月19日,首場市縣長直播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舉行,縣長吳康秀為消費者介紹特產香水菠蘿。當天直播訂單數量超過3萬單,帶動銷量超15萬斤。市縣長之外,奧運冠軍勞麗詩、林躍,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朱有勇,雲南農大校長盛軍等也蒞臨拼多多直播間,助力農產品上行。

「農民院士」朱有勇在農田直播挖,拿著剛剛挖出的「比臉還大」的新鮮土豆,朝著鏡頭展示,「帶貨」一小時售罄25噸土豆。(穆功 攝)

5月20 日,國務院扶貧辦聯合拼多多啟動「消費扶貧百縣直播行動」。拼多多在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指導下,發揮平臺農產品上行優勢,選取100個貧困縣開展消費扶貧活動,為東西部扶貧協作貢獻力量。

截至7月31日,拼多多市縣長助農直播已超175場,近330位市、縣、區等各級主要負責人進入助農直播間帶貨,已累計帶動平臺相關助農專區和活動共計成交3.2億單,賣出農副產品總計超過19.1億斤,幫扶農戶超過60萬戶。

供給飛輪+需求飛輪,探索扶貧背後的農產品上行新路徑

多多農園、新農人、超短鏈、直播帶貨……這些新鮮事物展示了助農扶貧的一部分,再加上拼團、分布式AI、天網系統、農業科技,就能看到更完整的拼多多數字農業藍圖。

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把這個藍圖的全貌描述為兩個互相咬合的飛輪,一個叫「供給飛輪」,另一個叫「需求飛輪」。

很多人的印象裡,拼多多總能夠做到更便宜,怎麼做到的呢?狄拉克說,通過「拼」的模式,把分散的海量需求聚集起來,這種巨大的需求吞吐量,讓「需求飛輪」拉動「供給飛輪」也轉動起來,持續倒逼農產品的流通,建立讓農民增收、讓消費者得實惠的農產品「超短鏈」,同時推進農業生產環節的智能化、數位化轉型,使得農產區的水果產量更高、品質更好。

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草莓大賽,一邊是具有多年草莓種植經驗的農人組,一邊是掌握人工智慧技術的AI組,農業領域的「人機對戰」拉開帷幕。(穆功 攝)

在平臺上,每天都在沉澱海量的人群、商品、地域等多維度的消費數據,利用分布式AI,在保護消費者隱私的基礎上,通過「天網」也就是農貨智能處理系統等技術應用,將數千萬農戶的供給和數億用戶的需求進行精準匹配。

兩隻飛輪一起轉動,帶來更多用戶,讓消費者獲得更好體驗的同時,也不斷突破農業分散化的制約,讓農產品供給在「雲端」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從而推動農業和流通領域的效率提升。2019年拼多多單品銷量超10萬+的農(副)產品達1500款,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30%。

5月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計劃在兩年內建成100個示範縣,實現農產品出村進城便捷、順暢、高效。貧困地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此次試點工作的重點地區。作為唯一一家以農產品起家的大型電商平臺,拼多多成為首批主要合作企業之一。

狄拉克介紹,2020年春節前就派出工作組,前往雲南、四川、新疆、陝西、山西、黑龍江、山東、廣西、福建、河南、浙江等省區調研,重點圍繞「三區三州」和優勢農業區遴選試點縣市。各地農民、商家和政府,不僅希望能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把自己的農產品順利賣出去,還迫切希望能獲得消費端的數據,來指導、改善種植和生產。

「距離形成完整的數字農業閉環,仍然還有很多工作。我們希望未來提供一個能給農民帶來更多收益,也更尊重農產品消費者的『數字農業智能基礎設施』。」狄拉克說,農產品上行是拼多多長期堅持的核心戰略,未來5年將投入不少於500億元,支持現代農業人才孵化、超短鏈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等,積極探索農業農村新基建。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相關焦點

  • 拼多多扶貧筆記:新電商的農業新生態賦能
    不僅是農戶們努力成果,也體現出「多多農園」扶貧模式的破局之力。扶貧難、扶貧慢、扶貧是場攻堅戰。多多農園,為何有如此神奇?精準創新、全產業鏈賦能是一個重要考量。也就是說,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電商+合作社」模式像一把槍,但貧困戶們並沒有第一顆子彈。拼多多的戰略賦能,則讓子彈飛起來。
  • 拼手速的時候到了,京藏扶貧特產上線拼多多「限時秒殺」頻道,千份...
    通過這些扶貧助農項目的開展,不僅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新道路,也讓優秀農產品得以走出大山,走出高原,讓消費者感受到不一樣的舌尖美味。
  • 借力拼多多直播推「土貨」 42萬網友助力消費扶貧
    9月22日,適逢第三個農民豐收節,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湖南行媒體團來到新化縣電商產業園,見證新化縣政協主席楊韶紅和省人防辦駐新化田家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謝勝文藉助拼多多平臺直播帶貨農產品,感受網絡消費扶貧的強大力量。截至當天下午2點,這場直播共吸引了42.6萬網友觀看,帶動新化特產店鋪粉絲增長近2倍。
  • 中國工程院首屆扶貧電商班結業,七成「新農人」拼多多成功開店
    「此前,院士教會了我們如何種,現在又有了電商班,連銷路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電商班優秀學員代表何志偉表示。隨著首批新電商學員的正式畢業,瀾滄的特色農產品和科技扶貧產品有了新的銷售路徑,也有機會走出深山,走向更廣泛的消費群體。而瀾滄科技扶貧也已經形成了一個幫助新農人從生產到銷售的完整扶貧閉環。
  • 拼多多發布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兩臺四網」戰略助力農業農村「新...
    「多多農園」通過在國家級貧困縣及深度貧困地區,引入農產品電商上行通路和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培養新型電商經營主體,精準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農民—農人—農商的轉變,從而讓提供主要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 2019年4月,「多多農園」首站落地雲南保山,792名貧困戶成為首批「新農商」。
  • 拼多多的另一面:用直播讓千萬農民走出困境
    "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助力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商務部研究院網站1月7日發布的《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如此總結。
  • 旗長拼多多直播代言八千年敖漢小米,新電商助力西部優質農產品...
    敖漢旗找到了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把助農扶貧的直播間搭到了小米的老家敖漢。3月22日19:30,敖漢旗政府旗長於寶君走進了拼多多直播間,為當地特產敖漢小米代言。半個多小時的時間,累計超70萬網友湧進了直播間,6噸的敖漢小米銷售一空。「旗長親自代言就是黨和政府給咱們農民背書、給咱們小米打包票」,於向生和五百多戶貧困戶放了心。
  • 石頭山變身「花果山」,拼多多助力「三區三州」數字農業發展
    12月19日,瀘水市政府和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共同舉辦「科技興農助力「三區三州」——怒江瀘水數字農業新發展」研討會,省扶貧辦幫扶協作處副處長、省委下派怒江州幫助脫貧攻堅工作隊瀘水工作組組長譚建萍,瀘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豔,瀘水市副市長李揚海,雲南省農科院熱經所黨委書記李進學等參加會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三農發展迎來新的機遇,科技興農已成為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共識。
  • 通江縣長拼多多直播賣農貨,15分鐘賣光銀耳,新電商助力「西貨東進」
    通江縣縣長的直播只是拼多多直播助農的一角。2月10日起,拼多多率先在全國開啟了「政企合作,直播助農」,探索「市縣長當主播,農民多賣貨」的電商助農新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首頁「秒殺頻道」,或者直接搜索「愛心助農」就能找到助農專屬頁面。
  • 扶貧好村官,帶領村民在拼多多賣百香果,全村走上脫貧路
    在接觸拼多多,成為電商之前,這是雲南象塘村的真實寫照。這對於村官李能龍來說也是村裡的一大難事兒。因為身體的缺陷,李能龍的人生可謂是艱難困苦。在成為電商之前,他做過很多工作,擺攤、搬磚、甚至開豬場養豬。憑著這股不服輸的韌勁兒,他成為了村裡的村官。相比於養豬,百香果當年種植當年結果。再加上雲南德宏四季如春的氣候,一年盛果期多達10個月以上。
  • 吉林靖宇縣長拼多多直播為扶貧帶貨,百萬網友「剁手」7萬根人參
    5月14日,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縣長全洪寶兩次走進拼多多的直播間,與副縣長、鄉鎮黨委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組成「帶貨天團」,為消費者推介靖宇縣特產人參、胎菊茶、蒲公英茶等農產品。這是全洪寶的電商直播「首秀」,他表示雖然緊張,但意義非凡。「感謝今天觀看直播的朋友們,您的每一份愛心,都是為靖宇的扶貧事業助力。」全洪寶的賣力吆喝,也得到了拼多多消費者的響應。
  • 手機成為「新農具」 電商扶貧一根網線連兩頭(消費視窗)
    淘寶專門拿出一個流量入口,上線來自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拼多多投入100億元搞電商扶貧,今年一季度,農村網店在拼多多上賣出的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增長184%。蘇寧在112個國家級貧困縣開設116個扶貧門店,線上開設約400家中華特色館,一年多來累計助農銷售近115億元。
  • 枸杞、藜麥、牛肉乾……拼多多在浙江農博會助力「好貨」直播
    另一頭,在新電商平臺拼多多上,「海西消費扶貧館」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企業「直播走館」活動正在同步進行。自11月中下旬起,三江沃土、牧上煌、青浙裡、柴達木綠洲等海西代表企業便開啟了形式多樣的線上活動,還通過拼多多直播間助力柴達木「家鄉好貨」雲上行,呼應本屆浙江農博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色。
  • 農商互聯再創新篇,超級碼科技股份助力精準扶貧
    張志剛指出,舉辦全國農商互聯大會及系列活動,是應對疫情挑戰、落實精準扶貧、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推動落實農商互聯工作,要更加關注技術賦能,推廣新技術,要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要聚焦產區和社區,加強民生保障。
  • 拼多多、京東生鮮、每日優鮮各佔一席
    2020年前三季度,線上生鮮果蔬訂單量中,憑藉著規模化優勢,拼多多、京東生鮮、每日優鮮佔比位列前三。憑藉多年產地直採的深耕優勢以及疫情期間對農產品上行的幫扶賦能、直播形式的創新等都打造了生鮮電商樣板。生鮮電商平臺利用新基礎設施優勢,在打通物流、縮短供應鏈、推廣滯銷農產品方面探索了一系列的助農扶貧新模式。  以京東生鮮為例,近年來,京東生鮮通過發力原產地直採、建立農產品基地、推動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等多維措施,夯實農產品上行基礎。通過開設扶貧特產館等主要方式,幫助蒼溪紅心獼猴桃、寧陝野生獼猴桃、百色芒果、阜平香菇、丹寨酸筍等遍布全國的優質果蔬走出大山,成為百姓桌上的營養佳品。
  • 加大投入完善產地建設 拼多多推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助力鄉村振興
    加大投入完善產地建設 拼多多推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助力鄉村振興
  • 拼多多跑通農村電商模式,「多多果園」為何受農民和地方政府歡迎
    儘管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出於社會責任、GR方面的需要,積極開展「精準扶貧(雲)」、「農貨上行(電商)」,但是真正要讓扶貧工作收到效果絕不容易。「現在大家都在講自己扶貧了,所有電商都在扶貧,全國人民都在扶貧,實際上呢,真正去看大部分並沒有達到扶貧的目的。」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這樣感嘆道。
  • 湖南衛視攜手拼多多「扶貧大直播」:迪麗熱巴、王一博等15位明星...
    紅網時刻6月2日訊(通訊員 李康)6月1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與湖南衛視共同宣布,將在湖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商務廳、省扶貧辦指導下聯合舉辦《出手吧兄弟-芒果扶貧雲超市大直播》扶貧晚會及系列助農直播活動。
  • 粵電商精準扶貧工作覆蓋超百萬貧困人口
    作為電商大省、網際網路大省,廣東在電商扶貧方面有著獨特的資源、技術、市場等優勢。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廣東以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創建為主抓手的電商精準扶貧工作,已覆蓋1772個省定相對貧困村的超1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電商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創業人數日益增多,湧現出諸多典型案例。
  • 24小時爆賣15萬斤雲南小黃姜,拼多多推動扶貧助農「蒙自模式」
    揭秘邊陲小鎮「拼多多現象」:雲南蒙自農產品成網紅爆款  「拼多多推的精準扶貧也是政府的痛點,與電商合作扶貧,這是我們非常想做的事。」極具特色的蒙自石榴,在8到10月份,銷售訂單日峰值達上萬單,蒙自在拼多多上經營水果農貨的大小商家有上千家。  蒙自只是拼多多平臺上全國各地農貨上行的一個範例,「過去三年,拼多多平臺已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扶貧家庭,產生超過21億筆扶貧助農訂單,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拼多多創始人兼CEO黃崢在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