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空要和大家聊的是釣魚中一個很小的方面——魚鉤。每當說起這類特別細節,或者是技術相關的問題時,就總會有人拿出那套「資源為王」的理論來反駁,他們認為有魚怎麼樣都好釣。
是,他們說的沒錯,只要魚夠多,怎麼都好釣,但是要真的有魚的話,你認為國內還能有這麼多人在研究釣法?要是真的有魚的話,國內餌料廠家能發展到這麼大這麼多?要是這的有魚的話,還會有那麼多人被網上誇大其詞的宣傳忽悠?
問題就在於沒魚!這是必須要承認的,我們大部分釣友目前所面對的魚情就是一個字——差!我們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不得已去研究各種釣法釣技,想盡辦法從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細節提高上魚的概率,以此來提高魚獲。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釣魚更具有魅力,才能讓曾經的「臺灣釣法」演變成獨一無二的「中國釣法」。
魚鉤也是如此,還記得兒時用媽媽的繡花針做魚鉤的場景嗎?那時的資源相比現在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幾乎在任何一個人的回憶中,彼時釣魚都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並且看著背負數十斤裝備還釣不到幾斤魚的我們露出不解的神情。
言歸正傳,我們來說魚鉤的問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魚鉤估計有十多種,很多人在面臨五花八門的魚鉤時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選擇,所以我們最先說的就是鉤型。
1、鉤型
袖鉤、伊勢尼、伊豆、新關東、海夕、丸世,算是最常用的幾種鉤型了,我們來逐個分析。
袖鉤,很多人喜歡用,袖鉤鉤條細,鉤身輕盈,鉤門較窄易入口,是用來釣小魚的不二之選。但是袖鉤的缺陷也很明顯,就是很難「越級」釣魚,也就是小鉤釣大魚基本上不太可能實現。
因為袖鉤鉤條細,易變形,加上鉤門窄,如果遇到大魚很難完全刺穿,那麼受力點多集中於鉤尖而不是在魚鉤底部,所以很容易被拉直。
伊勢尼,鉤條粗,鉤柄短,鉤尖內斂,鉤門大,這些特性讓伊勢尼不適合釣小魚,但是在釣大魚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不僅僅是釣10+、20+的巨物,我認為1斤以上的魚情都完全沒問題的。
伊豆,鉤條適中,鉤門適中,鉤柄短,歪嘴,比起袖鉤釣大魚的能力要稍強一些,比起伊勢尼來說釣小魚的能力又更好一點(歪嘴易吸入加上鉤條較細所以較輕)。所以我認為伊豆很適合綜合魚情,鉤條也比較紮實,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大小兼顧。不過伊豆有個小毛病,就是鉤柄太短了,綁鉤時特別是綁小號伊豆時挺費力的(可能是我的手太肥了)。
新關東,鉤條較粗,鉤尖鋒利,鉤柄長,鉤門較窄,多用於黑坑或者競技。新關東對於釣黑坑或者快節奏魚情時是非常給力的,亦或是野釣碰到魚情特別好的時候(比如上遊某個塘垮了)。但是新關東鉤型整體較大,特別小的魚是釣不了的。
海夕,鉤條適中,鉤尖內斂,鉤門適中,鉤柄適中,各方面都適中的海夕,理應成為萬精油。事實也是如此,個人感覺海夕在強度上達不到伊勢尼和新關東的水平,但比袖鉤高,應該和伊豆差不多,加上其內斂的鉤尖和整體小巧輕盈的設計,讓其在作釣時能更大範圍的大小兼顧。
我個人以前是喜歡用伊豆的,後來選擇了海夕,因為海夕鉤柄要稍微長一點,比較好綁。
丸世似乎是比較老的魚鉤了,我很少用,除了串鉤上,基本就是一些老師傅用來綁單鉤線釣傳統釣了,其他地方很少見到。在我的印象裡,丸世基本上是用來掛蚯蚓的。
整體來說,常見鉤型中,最適合野釣的我認為還是伊豆和海夕了,因為野釣魚情相當複雜,這兩種鉤型能更大範圍的大小兼顧,其他的鉤型都有其特有的局限性。
2、魚鉤品牌選擇以及騙局
之所以說這個問題,也是有自己的切身體會,我也不會推薦魚鉤品牌,基本上國內品牌也夠用了,各個品牌的魚鉤測評,網上也都有,雖說有的是「充值」的(也就是廣告),但其中也有幾個是良心測評的。
重點要說的是,別太貪便宜了!以前我聽別人說起便宜魚鉤,於是也去網上找了找,買了某個10塊錢300顆的魚鉤,而且買二送一!然後我就用了一段時間的這種鉤,直到我去了廣東……
當時我用的6號伊勢尼,錨到了一條半斤左右的鯪魚,魚是釣起來了,但我一看魚鉤,鉤門拉開了……雖說鯪魚力氣大,但6號伊勢尼真不至於那麼軟!當天我回去就把這些魚鉤以及用它們綁的子線全廢棄了,再也沒用過!
再就是說說魚鉤的騙局,也就是網上的那些過於誇大的宣傳,最典型的就是100CC甚至110CC、120CC的魚鉤,100CC的魚鉤需要鑑別,有真有假,但110CC、120CC的魚鉤就純粹是忽悠人了!壓根不存在!100CC就是魚鉤的巔峰了!具體的釣友們可以去查查相關的故事,網上能查到,我就不搬運了。
還有啥鈦合金魚鉤之類的,這玩意和「真麝香」小藥、石墨烯魚竿一樣,純粹的忽悠,這些材料都是比較稀少有或者尖端的,壓根不可能用在漁具方面,所以還是別想了。
如果魚情夠好,那麼鉤型當然是可以忽略的,但我們現在畢竟是面對資源較差甚至很差的局面,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反覆研究。
感謝大家的觀看,祝釣友們大鯽大鯉,天天爆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