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啟幕 海內外華僑華人聚首文昌共話桑梓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4月1日,2017年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新華網喻濤 攝

新華網海口4月1日電(張瑜周淑儀)4月1日下午,以「傳承情誼·共謀發展」為主題的2017年第六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在文昌魯能希爾頓酒店草坪開幕,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37個海外社團、港澳臺同胞代表以及部分國內知名企業代表共聚文昌,話桑梓,論發展。

海南省文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符永豐宣布開幕。新華網喻濤攝

原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林明江,原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原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符氣浩,原海南省教育廳廳長、海南省宋耀如研究會宋慶齡研究會創會會長符鴻合,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傑,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副主任陳健嬌等相關出席開幕式。文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符永豐宣布2017年第六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開幕。

海南省文昌市委副書記王雲致開幕詞。新華網喻濤 攝

文昌市委副書記王雲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南洋文化節已成為文昌開放發展的展臺,成為海內外鄉親親誼交流的重要平臺。自2012年舉辦以來,南洋文化節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文昌也藉助這項活動,加強了與廣大鄉親的聯繫,凝聚了僑心僑力。先後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僑界代表團450批、11500多人次到訪文昌;僑資企業已成為文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累計投資額達60億元,有力地助推了文昌經濟和社會發展。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88億元,增長7.7%;固定資產投資176.45億元,增長10.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億元,增長6.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0元,增長7.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4元,增長9.1%,文昌的發展步入平穩較快的軌道。

王雲說,長期以來,廣大海外鄉親在異鄉艱苦奮鬥,創出業績的同時,不忘桑梓、情系家鄉,為家鄉的公益事業出了很多力。五年來,海外鄉親捐資捐物折合人民幣3600多萬元,用於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事業上。特別是在自然災害面前,更是慷慨解囊。2014年,兩次超強颱風襲擊文昌,海外鄉親、僑資企業就捐款捐物折合1200多萬元,幫助家鄉開展災後生產救助和重建家園。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廣大僑胞和僑資企業熱心響應,精準幫扶,為去年脫貧攻堅的首戰告捷發揮了積極作用。

海南省文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有雷主持開幕式。新華網喻濤攝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部長翁詩傑致辭。新華網喻濤 攝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部長翁詩傑參加開幕式並致辭,他說,文昌南洋文化節作為海內外鄉親交流合作的平臺,之前已成功舉辦了五屆,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鄉親們和朋友們,帶著親切的鄉音鄉情,帶著誠摯的節日問候,帶著共建海南的美好願望,暢敘鄉情,互致祝願,洽談合作,共話發展,不僅增進了海外與家鄉的溝通了解,也推動了海內外鄉親在多領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更進一步推進了實力文昌、活力文昌、魅力文昌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對於宣揚南洋文化、本土文化和凝聚發展合力具有重要意義。

翁詩傑對故鄉文昌新時期的發展十分關注。他說,文昌正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海南的發展機遇為文昌經濟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網際網路+」、海洋經濟、新型城鎮化等新的增長動力也將為文昌發展拓展更大的空間;由海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文昌木蘭灣片區開發建設,不僅成為承接海南全省「多規合一」、「海澄文一體化」規劃構架的重要戰略支點,更為文昌市聚集先進要素直接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臺。提到近些年文昌的新發展,翁詩傑表示,海外鄉親一直對此保持密切關注,並充滿期待。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副主任陳健嬌。新華網喻濤 攝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副主任陳健嬌出席開幕式。她說,本屆南洋文化節是由文昌市委、市政府主辦,海南省外事僑務辦首次作為支持單位參與的一次盛會。南洋文化節經過五年的發展,已成為廣大海外鄉親暢敘鄉情,共謀發展,參與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重要平臺。「海南是中國的著名僑鄉,文昌又是海外僑胞的主要祖籍地,自古人靈地傑,人才輩出,120多萬海外僑胞旅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長期以來,廣大海外鄉親艱苦打拼、自強不息,既在海外創造了不凡的業績,也積極關心和支持祖籍家鄉經濟社會發展。」陳健嬌說,截至目前,海南在世界五大洲建立了51對國際友好城市,海南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並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50多條國際航線,為海外鄉親與家鄉的聯繫和往來提供了便利。希望海外鄉親能發揮在語言、文化、法律、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橋梁紐帶作用,抓住「一帶一路」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機遇,推進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與海南的共贏發展。

4月1日,2017年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新華網喻濤 攝

出席2017年第六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還有省直部門領導,廣東籍、福建籍、海南其他兄弟市縣的海外社團僑領,教育科技文化界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等。

4月1日,2017年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新華網喻濤 攝

據了解,從明末清初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海南文昌興起到南洋地區營生的熱潮。通過下南洋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達120多萬人,遍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7年第六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由中共文昌市委、市政府主辦,文昌市委宣傳部、文昌旅遊和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委員會、文昌外事僑務辦公室承辦,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提供支持。該活動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成為文昌與海內外華僑華人溝通的一個重要平臺。

相關焦點

  • 第七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將啟幕 200餘海內外鄉親參會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3月31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望)3月31日下午,南海網記者從文昌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18年第七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將於4月1日開幕。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昌籍僑胞和36家海外社團的僑界代表、國內知名企業和商會代表等200餘人將齊聚一堂,共話桑梓、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 文昌市委書記:把文昌建成處處皆風景的全域旅遊勝地
    海南省文昌市委書記陳笑波4月2日在2016年第五屆文昌市「南洋文化節」懇親交流會上表示,「南洋文化節」不僅成為文昌市加強與海內外鄉親溝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成為一個具有地區影響力的盛會。文昌將持續推進「九大環境」建設,優化投資創業環境,為僑胞與港澳臺同胞企業的發展壯大營造更好的氛圍。
  • 凝聚華僑華人拳拳愛心 海南文昌羅峰中學迎建校135周年
    文昌羅峰中學建校135周年慶典現場。 駱雲飛 攝中新網文昌4月2日電 (記者 張茜翼)凝聚眾多海南文昌籍華僑華人拳拳愛心的文昌羅峰中學,2日舉行建校135周年慶典。多位海內外校友遠涉重洋相聚,共敘同窗情誼。
  • 海南文昌將舉辦南洋文化節民俗民居文化圖片展
    海南文昌將舉辦南洋文化節民俗民居文化圖片展   中新網文昌3月25日電(林明鵬 潘孝榜)海南文昌將舉辦南洋文化節,民俗民居文化圖片展是其中一項重要活動。
  • 下南洋,為何文昌人最多?
    下南洋,為何文昌人最多?「下南洋」曾經是海南島東部較為獨特的人文現象。「下南洋」是海南人開拓全新的生活空間、介入世界經濟文化大潮、最後回歸故裡回報家鄉的一代瓊僑經歷的縮影,也是近現代海南乃至中國發展變遷的生動縮影,體現了一百年來海南人前赴後繼下南洋、不斷取得新業績的奮鬥精神,其海島文化特徵鮮明。
  • 老華僑追憶僑鄉海南文昌文南老街鄉情風貌
    老華僑追憶僑鄉海南文昌文南老街鄉情風貌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共飲故鄉水 歡聚敘鄉情
    由於各種原因,許多華僑終生未能返鄉,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缺憾。然而,他們渴盼歸鄉的深情並沒有被時光遺忘。多年來,海南僑務工作者不斷奔走,為華僑與故土架起了一座座溝通的橋梁,讓散落於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們,有了共飲故鄉水,歡聚敘鄉情的機會,從情感、傳承等不同方面,加深了海外鄉親與故鄉的情感。
  • 海南文昌南洋美麗匯:充滿南洋風情的商業步行街設計
    今天,天霸設計就為大家分享預計在今年就要竣工的新的主題商業步行街——海南文昌南洋美麗匯:充滿南洋風情的商業步行街設計,讓大家在計劃海南旅遊的時候多一個目的地。海南文昌南洋美麗匯鳥瞰效果圖文昌,有著「九鄉美譽」,包括華僑之鄉、國母之鄉、文化之鄉。
  • 海南日報數字報-僑胞僑情僑智興僑鄉
    針對華裔新生代教學形式和內容設計的心理需求,文昌外事僑務辦積極引入民間力量組織開辦華文教育學習班,在華文教育中增加海南話等教學內容。文昌市孔子學會與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社團合作,組織瓊籍青少年回鄉參加民俗民風學習班。同時,選派了文昌中學退休語文教師赴新加坡,給海外瓊籍新生代教授「海南話」,增進他們對家鄉語言藝術、風俗習慣等的濃厚興趣,切實提升華文教育成效。
  • 華僑在海南文昌建了一條騎樓老街,成了景點,但遊客卻很少
    如今的海南,不僅有黎、苗、壯等少數民族,還有大量的閩籍移民,這些移民遍布海南全省,尤其是沿海地區,以臨近省會海口的"科技之城"文昌的閩籍移民最為集中,他們大多還保留著閩南語的發音習慣,能用閩南語與閩南人進行基本的日常交流。從福建一直有愛拼才會贏的基因,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海南,都出現了大量的移民。
  • 僑鄉文昌百年「雞飯店」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海南文昌8月11日電 題:僑鄉文昌百年「雞飯店」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當時文昌最繁華的就是這裡了。93歲老阿婆韓英蘭精神矍鑠,坐在街道旁家門口的石凳上指著飯店方向說:「上世紀40年代,爺爺在街上創辦了『毓葵雞飯店』,文昌雞飯是招牌菜,生意好得不得了。」  海南著名僑鄉文昌文南老街近期整體改造完工再現古舊「南洋風」,記者日前前往一探,尋找發源於老街的百年文昌雞飯店。  文昌市有120多萬華僑分布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海南人的地方就有海南雞飯。
  • 海南文昌修復了騎樓街道,老華僑見之垂淚,外地遊客卻罕至!
    如今的海南,既有黎、苗、壯等少數民族,更有大量福建移民,這些移民遍布海南全省,尤其是近海區域,靠近省會海口的「科技之城」文昌福建移民最為集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保留閩南語的發音習慣,可以和閩南人用閩南語作基本日常交流。
  • 遊玩文昌,文昌介紹
    文昌,為海南三大歷史古邑之一,海南閩南文化發源地,國第四座航天之城,有中國椰子之鄉、華僑之鄉、國母之鄉、航天之鄉、將軍之鄉、書法之鄉以及長壽之鄉等「九鄉」之美譽,自然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有椰子大觀園、雲龍灣、高龍灣、銅鼓嶺等著名景點,被譽為「陽光東海岸上的明珠」。
  • 海南文昌華僑中學特色教育成果豐碩
    海南文昌華僑中學特色教育成果豐碩
  • 僑鄉文昌符雅教育基金會獎優助困 278名學子獲助
    僑鄉文昌符雅教育基金會獎優助困 278名學子獲助
  • 海南文昌華僑中學迎建校60周年
    海南文昌華僑中學迎建校60周年
  • 宋氏家族故土尋根 文昌媳婦學說文昌話
    海口晚報網5月20日訊:  時隔70年,宋氏後人第一次回家鄉,別說家鄉話,就連家鄉是啥模樣她們都不清楚了。不過在參觀文昌華僑中學時,文昌媳婦宋曹琍璇女士卻學起了文昌話。  19日下午5時許,在參觀文昌華僑中學時,不知是哪位隨從人員說了句文昌話,這引起了宋曹琍璇女士的注意,她便跟著學,音調雖然不對,但引來在場人員的喝彩聲。  文昌市長嚴正看到宋曹琍璇女士要學文昌話後,趕緊跟上,並願意當她的老師。宋曹琍璇女士告訴記者,她是文昌媳婦,這次70多年後宋氏後人第一次回家鄉,機會難得,也很想學一學家鄉話。
  • 海南文昌鋪前漁港:疍民不舍的家 華僑夢繞的根
    駱雲飛 攝中新網文昌9月26日電 題:海南文昌鋪前漁港:疍民不舍的家 華僑夢繞的根中新網記者 洪堅鵬「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圖為鋪前漁港。 洪堅鵬 攝華僑夢繞的根勝利老街是鋪前的地標,也是鋪前作為僑鄉的重要特徵。海口瓊山中學退休教師、鋪前鎮志撰寫人之一張光濃,是土生土長的鋪前人。他介紹,從明朝起,就有海南人經鋪前港下南洋,每年有成千上萬人經此「南下」。
  • 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文昌海釣精英邀請賽即將啟幕
    作為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的重點賽事之一,好舒福·海南(文昌)海釣精英邀請賽將於9月25日在文昌市鋪前鎮拉開戰幕,為海釣愛好者和廣大市民獻上一場以「親水文昌 縱情揚竿」為主題的體育盛宴。活動期間,主辦方還為現場觀眾準備了精彩紛呈的互動活動和精美禮品,更有價值萬元的好舒福天然乳膠床墊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