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12月21日電 題:蒙古高原上的「酸馬奶」:將馬文化帶出草原
作者 張瑋 烏瑤
12月的蒙古高原,冬季那達慕正火熱舉辦。當草原那達慕打破傳統走進冬季時,一碗碗純純的「酸馬奶」也在訴說著這片草原上的「馬文化」。
「隨著內蒙古經濟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冬季草原被打造得別有一番趣味。近年來,內蒙古草原上掀起了『冬季那達慕』之風。」舉辦過中國遊牧文化節的內蒙古達茂草原上達爾汗蘇木副鄉長額爾登巴特爾說,「為了能讓酸馬奶能從盛夏保鮮至深冬,草原上成立了不少馬奶酒廠,運用現代工藝,將馬奶酒整體包裝和保鮮,為不少遊客提供了帶走『馬文化』的便利。」
「酸馬奶」俗稱馬奶酒,蒙語稱之為「策格」,是草原馬文化的組成部分,是「蒙古八珍」之一,自古被譽為「元玉漿」。它是蒙古民族傳統飲品之一,由新鮮馬奶發酵製成的高營養乳酸菌飲料,是蒙古族牧民在各種聚會、盛宴中的珍貴飲品,曾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品,如今已逐漸演變成將馬文化帶出草原的一種新形式。
馬奶酒流傳於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元朝時期,成吉思汗把它封為御膳酒,賞與有功之臣。蒙古族人敬獻哈達和馬奶酒,也是對貴客的最高禮儀。
額爾登巴特爾介紹說,馬奶酒歷來都是蒙古民族引以為豪的飲品,它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歐洲還把馬奶酒飲療法作為肺病的臨床療法之一。
「草原上的牧民養馬戶待每年騍馬下駒後,家家戶戶都要栓馬駒擠馬奶,釀策格。當入秋草木枯黃時,馬駒和群,才停止擠馬奶。因此,從伏天到仲秋這一段時間,被稱為飲馬奶酒的歡宴季節,這一段時間也是草原那達慕的鼎盛時節。」額爾登巴特爾說。
節日豐富了,遊客多了,草原上的牧民們也忙得不亦樂乎,從攪拌、分離、發酵到放置、儲藏,一罈子正宗的馬奶酒是要經過悉心料理才能釀得出來。
被譽為「馬都」的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上的青年牧民寶勒德巴特爾介紹說:「馬奶酒的製作,不能離開草原這種特殊的環境。與牛奶、羊奶不同,馬奶有自己獨特的品質和味道,可以說是天上仙品,人間佳釀」,「我們牧民把它當做相伴終生的飲料來喝,它早已經融入到我們的血液裡,這是我們亙古不變的獨特文化。」
青林算是錫林郭勒草原上釀製酸馬奶的大戶,一年光出售酸馬奶就能收入20萬元人民幣,今年他還僱傭了一對蒙古國夫婦來幫他料理生意。
內蒙古大學旅遊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王亞峰分析說,馬奶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鮮明地域民族特色的草原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這種民族文化也在通過不同形式延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