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帶髭鯛海水網箱養殖技術
斜帶髭鯛(Hapalogenys nitens)屬鱸形目,石鱸科,髭鯛屬,俗稱包公魚、打鐵魚。斜帶髭鯛具有抗病能力強、病害少、成活率高、生長快等優點,且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色彩鮮豔、市場售價高, 是近年來我國東海沿海重要的海水魚類網箱養殖對象。
1 海區選擇及網箱設施
1.1 養殖海區選擇
該試驗養殖海區選擇在避風條件較好、周邊無汙染源,水流通暢,流速 0.5~1.5 m/s,海水交換好,水質清新,常年水溫 11.5~33.5 ℃,透明度 0.5~2.6 m,鹽度 30.4~33.2,溶解氧≥5 mg/L,pH 值 7.9~8.3,最低潮時水深 10~15 m,底質泥沙的莆田市南日島海岱海區。
1.2 網箱設施
斜帶髭鯛網箱養殖設施為 3.6 m×3.6 m×3.6 m的浮式網箱,網衣為聚乙烯無結網,網目依據試驗養殖魚的大小而定,以防止魚逃逸為原則,體長5~8 cm魚種用 1.4 cm 網目;體長 8~10 cm 魚體用 1.6 cm網目;體長 10~15 cm 魚體用 2.0 cm 網目;體長 15 cm以上魚體用 4.0 cm 網目;網箱底部用沙袋做沉子。
養殖海區每臺筏架長寬為 21.0 m×8.7 m,用松木作材料,75 kg 級的泡沫浮球作浮力,每臺使用30~35 個。每臺分 10 格,每格的規格為 3.6 m×3.6 m。
筏架設置每 4 臺連為一區。順流設置,每區四周用錨固定,錨繩為 2 500 絲 3 股捻合的聚氯乙烯繩。臺與臺之間留出 80 cm 的間距。區與區之間的距離保持在 20~30 m 之間,既可增加網箱之間的水體流動性,避免因水體流動性差而導致網箱內海水的渾濁,又便於進行日常管理時船隻的通行。
2 種苗選擇
放養魚種種質好壞、是否體質健壯,極大影響網箱養殖的成功與否。購買種苗時,一般選擇 5 cm左右的種質優良、體形完整、體質健壯、無傷病、遊動活潑、大小均勻的斜帶髭鯛魚種。
3 種苗放養
3.1 魚种放養
2017 年 7 月 16 日購進體長 5~8 cm 的斜帶髭鯛幼魚 2.5 萬尾進行海水網箱養殖試驗。放養時,儘量選擇在小潮汛期間及平潮流緩時刻,且要帶水操作避免幹露,將斜帶髭鯛幼魚用聚維酮碘 30 mg/L藥浴 15~20 min 或高錳酸鉀 10 mg/L 藥浴 10 min,並用淡水浸浴消毒 3~5 min,以提高養殖成活率和減少魚病的發生。
3.2 放養密度
海水網箱養殖魚種的放養密度要適當,應根據海區養殖條件、苗種規格來確定,並及時調整。如養殖密度過高,極易導致養殖環境變差,引發魚病,造成損失。該試驗購進的體長 5~8 cm 的斜帶髭鯛幼魚 2.5 萬尾放養在 4 個網箱內進行試養,平均每個網箱放養 6 250 尾,放養密度為 120~140 尾/m 3 ,並隨魚體增長逐漸分疏,當斜帶髭鯛規格為 50~100 g/尾時,疏分為 13 個網箱養殖,放養密度為 35~45 尾/m 3 ;當斜帶髭鯛體質量達到 150~250 g 時,疏分為35 個網箱養殖,放養密度為 15~20 尾/m 3 ;當體質量達到 300 g 以上時,放養密度為 10~15 尾/m 3 ,疏分為 53 個網箱,一直養至商品魚。
4 餌料投餵
優質、適口的人工配合飼料能夠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餌料係數,減少殘餌量。該養殖試驗投餵餌料分別為新鮮小雜魚和人工配合飼料,當斜帶髭鯛體質量小於 100 g 時,投餵鮮小雜魚絞成的魚糜或大小適宜的魚塊;當斜帶髭鯛體質量在 100 g 以上,以優質人工配合飼料(粗蛋白 40.5%、粗脂肪 4.5%、灰分 12.3%)代替鮮雜魚肉糜投喂。斜帶髭鯛幼魚投放後 2 d 內不投餵餌料,從第 3 天開始進行投喂。投餵時採取「慢、快、慢」的投餵方式,儘量撒開、撒勻,儘可能使魚都有攝食的機會;開始時應少投慢投,以誘引魚群上浮攝食,待魚紛紛向上層爭食時,則多投快投,當大部分魚已餵飽散開或下沉時,則放慢投餵速度和減少投餵量,切不可一次將餌料傾倒入網箱,以免造成浪費。
同時根據斜帶髭鯛個體大小、水質、水溫、天氣和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投餌次數及投餌量。放養初期,苗種個體小以「多次小量的原則」,每天投餵 3次,早、中、晚各 1 次,日投餌量為魚體質量的 7~10%,當魚體長達 16 cm 以上時,每天投餵 2 次,早、晚各 1 次,投餵量為魚體的 5%~7%。當魚體長達 22 cm 以上時,投餵量為魚體的 3%~4%。當水溫高於 28 ℃或低於 16 ℃時斜帶髭鯛攝食量減少,要適當減少投餌量。體長 5~8 cm 斜帶髭鯛幼魚經過13 個月的養殖,平均體質量達 752 g。
5 養殖管理
5.1 分箱飼養
為避免斜帶髭鯛養殖弱肉強食和促進魚種的同步生長,提高養殖成活率和養殖產量。養殖期間應按魚的規格大小及魚體強弱每隔 1~2 月進行選別、分開飼養。一般魚體體質量小於 100 g 每隔 20~30 d 分 1 次,魚體體質量 150~250 g 每隔 25~40 d分 1 次,魚體體質量超過 300 g 後每隔 35~50 d 分1 次。每次選別、分箱時結合更換網衣和隨機測量魚體體長、體質量等指標,掌握斜帶髭鯛生長、活動情況。
5.2 巡視檢查
養殖期間,堅持每天對各個網箱進行巡視檢查,仔細觀察斜帶髭鯛的活動和攝食情況,做到勤觀察、勤檢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如發現魚有異常情況,儘快找出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定期測量魚體體長、體質量等生長指標。建立健全斜帶髭鯛養殖生產記錄製度,每天記錄好水溫、鹽度、溶解氧、透明度和投餵餌料的種類、數量及魚攝食、生長情況等,及時了解養殖水體水質變化,便於調整投飼數量及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5.3 網箱養護
網箱下水前要認真檢查網衣是否有破損,若發現破損應及時修補。網箱下水一段時間後就會吸附大量的汙泥及附著騰壺、牡蠣、海藻、剩餌等雜物,造成網目堵塞、網箱自身重量加大,影響水體交換,造成網箱水質汙染等。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隨著魚體的生長要定期更換網衣,以減少網衣附著生物的危害,保持網箱內的水流暢通和良好的水質環境,一般每月換洗網箱 1 次。更換下的網衣應移上陸地曝曬、拍打、衝洗,清除附著生物後入庫保存,防止蟲蛀、老鼠咬。
6 病害防控
斜帶髭鯛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易受病原生物的侵襲,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魚種運輸、放養、分選、更換網衣時,操作要細緻輕微,以免損傷魚體,造成細菌感染。每次操作後,應採用含氯消毒劑等藥物在網箱內潑灑消毒。夏季高溫季節應在餌料中添加大蒜素、免疫多糖等中草藥製劑,加工製成軟顆粒飼料經口投喂,以增強魚體的抗病能力。同時每隔 10 d 1 次在每個網箱內四角吊掛漂白粉或二溴海因等消毒劑藥袋進行消毒,預防或減輕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