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肉不受待見這個現象如今來看,早已有些不太適合了。人類對於各種動物肉質的痴迷,早已打破了很少吃鯊魚肉的規則。不過,即便如此,魚翅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是同樣來自鯊魚身體的肉遠遠不能比的。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肉類如此大的差距,我們就這個問題簡單地探討一下。
鯊魚與魚翅
早在恐龍之前,鯊魚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其生存歷史已經超過5億年,被譽為是海洋中最兇猛的魚類,因此也佔據著海洋食物鏈的頂端。我們最熟悉的大白鯊,根據08年澳大利亞團隊的計算機模擬,咬合力可以達到4000 PSI(磅/平方英尺),能夠輕易撕碎任何獵物。
魚翅可以簡單理解為鯊魚的魚鰭。依靠這些魚鰭,鯊魚能夠精準的把控方向,掌握在水中的深度,同時還能在水中遊行,捕捉獵物。一般情況下,鯊魚有6-8個大小不等的魚鰭,包括胸鰭、腹鰭、背鰭和尾鰭,但由於尾部上半部分比較粗大,因此很多時候都不會充當我們所謂的「魚翅」。
魚翅為何那麼貴?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紀錄「腹下有翅,味並肥美,南人珍之」,說的就是鯊魚魚鰭製作的魚翅,可見當時南方人就已經珍重魚翅了。到了清末,魚翅更是成為豪華宴席的必備菜餚,更是有「無翅不成席」的說法。
不僅我國,世界不同國家都有關於吃魚翅的記載。但是,古代捕魚技術相對落後,正常大漁況且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想要捕獲像鯊魚這樣的大型兇猛魚類,面臨的困難更多。因此,魚翅的產量非常稀少,一直都是非富即貴的特權階層的食品。「物以稀為貴」,魚翅價格高也在情理之中。
現代捕魚技術發達,為何魚翅價格還是居高不下呢?這就得說到魚翅的營養。一直以來,魚翅、熊掌、燕窩等一直被當作珍貴補品被人們食用。因此,一些商家也開始在此大做文章,惡意炒作。
但研究表明,魚翅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即使這樣的蛋白質具有神奇功效,進入人體腸胃也會被消化成為胺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共有20種,像雞蛋、牛奶等這些物質包含了全部的20胺基酸,因此被稱為完全蛋白質。而膠原蛋白中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屬於不完全蛋白質,從這個角度來講,魚翅的營養並沒有說的那麼高。
清楚了這個原因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魚翅之所以那麼貴,一方面是由於比較稀少,另一方面是商家在炒作價格與功效,才讓魚翅價格居高不下,同時也給鯊魚帶來了生存危機。
鯊魚肉為何少有人問津?
許多鯊魚在被割掉魚鰭之後,一般都會重新扔回海裡。在這些捕魚者的眼中,魚翅才是最寶貴的,那些鯊魚肉粗糙難吃,根本沒有經濟價值。鯊魚肉為何如此難吃?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個有趣的物理現象,滲透現象。
自然界水分子一般都會從低濃度溶液通過半透膜向高濃度溶液移動,直到兩側濃度相同。例如我們經常用鹽水消毒,就是利用了這種規律。由於鹽水的濃度比細菌內的細胞液濃度高,水就會從細菌內部流向了鹽水,造成細菌脫水死亡。
同樣生活在海裡的鯊魚也面臨這樣的情況。海水中的含鹽量要比身體組織高得多,這就需要動物體內的滲透壓要和海水的相平,才能維持住自己的細胞水分。一些鹹水魚會通過不斷地喝海水,再將多餘的鹽分由鰓排出來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因此它們鹽腺代謝能力非常強。
而鯊魚則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滲透壓系統。為了維持體液的高濃度,它們將大量的尿素留在體內,以讓自己適應高濃度的海水生活。而尿素的調節則根據皮膚和鰓來進行。尿素是尿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常聽到「鯊魚肉充滿尿液「的說法。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特別準確。首先尿素並不是尿液的全部,我們能夠聞到鯊魚肉的那股尿騷味也並不是由尿素產生的。純淨的尿素是無臭無味的,而那股刺鼻的味道則是來源於,尿素代謝所產生的氨。
不過即便如此,在冰島鯊魚肉仍然是這裡的食物來源。他們會將格陵蘭鯊魚肉風乾、發酵,防止中毒。雖然不能去除那股刺鼻的味道,但面對食物匱乏時,這仍然是解決溫飽的有效途徑。
總結
儘管科學論證魚翅的營養確實比鯊魚肉沒多到哪去,但是商業的操作仍然讓魚翅生意成為暴利行業,這也讓更多的鯊魚面臨生存威脅。雖然國際組織多次頒布禁令,但很多國家的人們依然在追逐著自己的利益。
我們不得不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請對鯊魚製品說不,還鯊魚一片安靜的家園!
往期回顧:
章魚不是「地球魚」?為何很多科學家認為章魚不是地球生物?
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牛的糞便可以做燃料,而人的糞便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