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燕鮑翅」被認為是頂級食物,同時也是佳餚中的奢侈品,與其說它們的美味或者營養,其實更加類似於身份的象徵。燕窩鮑魚到是可以,但魚翅就很殘忍了。
看過紀錄片的都知道,鯊魚被捕撈上船後,由專人直接割掉它們的背鰭,此後會諷刺的把這些鯊魚「放生」大海,這哪裡是放生,實際上就是放任不管,鯊魚鰭又不能再生,這些鯊魚的結果是註定的,只有死亡。尤其看著獻血淋漓染紅海面,此後這些斷翅鯊魚幸運的話沉到海底,不幸運的血腥找來獵食者直接被吃掉。
鯊魚靠腮來呼吸,要想不窒息就必須不斷的進行遊動,這樣海水才能衝刷過腮,過濾充足的氧氣以備細胞的有氧呼吸。但那些被割去背鰭的鯊魚,無法再次遊動,只能沉向海底,比較反直覺的是,這些鯊魚最後竟然是被淹死的。
如果鯊魚有思想,它們可能想不通,「老子」在地球上發展演化了將近4.4億年之久,順利度過了地球歷史上第二次至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到今天竟然還要被僅僅進化了數百萬年的人類欺負,很多鯊魚種類面對著滅絕的危險,不得不說人類要好自為之!
鯊魚是一種海洋大型軟骨魚類,少量進入淡水生活,地球上共有8目25科將近450種鯊魚,在我國海域分布超過100種。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是噬人鯊,也就是網紅動物大白鯊,靠「吃人」把自己變成了明星動物。
人類不僅僅吃魚翅,實際上還會吃鯊魚肉,國內的超市比較少見,但國外的超市鯊魚肉並不少,尤其是日本鯊魚肉和鯨魚肉很常見。例如我國比較著名一大菜系「潮州菜」,就有很多關於鯊魚肉的做法,鯊魚肝炒飯、鯊魚皮羹、鯊魚燜鹹菜等等。
只不過大家都被誤導了,人們在獲取魚翅的同時,會把整條鯊魚丟掉,其實並非是不吃鯊魚肉,只不過船主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只挑最值錢的地方往回運,整條鯊魚肉價格並不高、還非常的佔地方,因此就直接被處理掉了,這一點跟市場上所見的無頭鱈魚比較類似,捕撈鱈魚需要進行遠洋,因此為了保證一次出海的利益最大化,鱈魚打撈後直接去頭。
當然吃鯊魚肉比較小眾,主要還是它們的肉並不好吃。
有一種說法認為鯊魚並沒有尿道,它們會通過皮膚進行排尿,並且體型越大的個體肉越不好吃。鯊魚肉不好吃,這是公認的,並且有很大的尿騷味,但這並不是因為沒有尿道的原因。鯊魚排洩生殖共用洩殖腔,有自己的排尿系統。
鯊魚肉之所以味道不佳,在於它們死後身體內高含量的尿素,通過化學變化產生氨,最後就會出現尿液的味道。並且一般烹飪方式很難徹底清除這種味道,因此說鯊魚肉比較難吃,它們的價格也並不高。但這也並非發生在所有鯊魚身上,一些體型較小的鯊魚並且是新鮮的鯊魚肉,這種就適合人類去實用,並且味道上稍微好一點。
而鯊魚作為軟骨動物,除了堅硬的牙齒外,大部分都是軟骨,而受到很多人追捧的魚翅實際上就是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其中80%左右都是蛋白質,同時還含有一些脂肪和糖類,並沒有特別出奇的地方,搞不懂為什麼鯊魚翅能成為奢侈佳餚。
可能它們的唯一作用就是「炫富」,一種身份的象徵了,想補充蛋白質多吃點雞蛋瘦肉,想補充膠原蛋白就吃點豬蹄,這些可比魚翅有營養的多。
並且有一點需要注意一下,人類為什麼大多數時候只吃草食性動物?除了味道上更好之外,從食物鏈的角度來分析,食物鏈越頂級的成員身體內有害物質積攢的就越多。鯊魚就是如此,它們是海洋中的頂級獵食者,身體內重金屬含量必然很好。還有此前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發現了塑料微粒的存在,並且一些低等海洋生物身體內也發現了塑料微粒,它們是無法被消化和降解的,最後這些都會傳遞至頂級獵食者的身體內,因此說鯊魚翅還是不吃為好。
因為人們對魚翅的追捧以及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很多鯊魚數量大減甚至瀕臨滅絕,鯊魚翅真的那麼好嗎?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