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文:農村民間高利貸是中和農信競爭對手

2020-12-17 和訊銀行


中和農信總經理劉東文

  和訊銀行消息 1月20日,由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中和農信主辦的「第二屆新時期金融扶貧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會議主題為「金融扶貧的創新與發展」,和訊網作為獨家媒體對會議進行了全程的圖文報導。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和農信總經理劉冬文參加論壇並發表了「中和農信,專為窮人服務的小貸機構」的主題發言。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劉冬文: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論壇也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注意到,剛剛發言的一些嘉賓都是來自於國內頂尖的金融機構,都是那些高大上的金融機構,有政策銀行,也有商業銀行,也有保險公司,也有農信社。我在這兒,其實我是代表中和農信來做這個發言。

  和剛才發言的機構比較,我們這個機構其實非常非常小。甚至在國內統計金融機構區別時也沒有這個機構。我想中和農信在扶貧方面還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存在已經有十幾年時間,也許很多人不一定知道,所以在這裡我花點時間介紹一下中和農信是誰。

  中和農信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成立的社會企業。他成立這個社會企業的主要目的是要為農村的貧困戶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的小額信貸。我們是扶貧組織,發現很多貧困戶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想發展生產時確實缺乏資金支持,找金融機構貸款時確實又遇到很多的門檻和障礙,使他沒辦法從這些機構獲得貸款,這是他們現實生活中面對的難題。所以,過去十幾年時間裡,中國扶貧基金會也一直在學習和借鑑國外的做法,我們能不能建立專門的基金,由專門的隊伍來針對這些貧困戶進行貸款支持。

  從剛才金融機構的報告也反映出,這些金融機構也做了很多支持「三農」、農村、農戶的貸款支持,規模也很大,幾百億、上千億的規模,全國統計有上萬億資金投向農村和農戶。實際,在中國,農村信貸需求也是分層次的,我們儘管金融機構很多資金投向了「三農」,但需求角度來講還是遠遠不夠。從官方統計數據來看,在中國現在能直接給農民提供信貸支持的機構首先是農信社,之後是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三家大的機構。其他銀行機構說實話和農民打交道還是比較少的。

  我看了銀監會的統計數據,全國農信社大概扶持了8.7萬農戶,8.7萬農戶獲得農信社貸款,大概佔我們全國農民1/3多一點。剩下2/3在農信社也沒有借到錢,或者到農業銀行或郵儲銀行。儘管三大銀行規模很大,能力也很強,扶持小農戶還是很有限制的。發放5萬元以下的貸款一共覆蓋了171萬戶,大概496億元,也就平均一共貸款2、3萬的規模。這是中國農業銀行全國性涉農比較多的機構。所以,以我們的體會來看,覺得在目前來講,不可否認的現實是農村信用社是主力軍,其他金融機構也做了工作,但覆蓋面還是有限的。我和農村金融機構在基層也打過交道,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和難處。

  記得以前我和農行人交流時,他們說我們只要在農村發放5萬元以下貸款都是虧的,縣級支行就跟我抱怨,我們沒有辦法,總有考核任務,要發放涉農的5萬元以下貸款。但成本角度來考慮我根本不會做5萬元以下的貸款,做一筆虧一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只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儘管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在推動大型金融機構到農村發放小額信貸,給農民貸款,尤其貧困戶貸款,包括海波司長提出我們要採取各種措施,包括提供風險補充金,提供擔保金,成立擔保公司,貼息貸款,或者榜樣帶頭,農村致富人帶頭,讓金融機構一塊兒到農村給他們借錢,帶貧困戶去貸款還是很難。這就是為什麼中和農信這樣的金融機構還存在,還有業務發展,而且這幾年每年的業務增長都超過50%,說明底下還是有需求的。

  應該說中和農信從1996年由世界銀行支持開始做,到現在18年,已經在全國142個縣有分支機構,也就是有我們的隊伍,我們投入的資金在當地專門向那些向銀行借錢借不著的銀行發放貸款,累計發放94萬筆,84萬元,平均每筆不到1萬元。去年2014年我們一共發放了25萬戶小額信貸,發放總金額28億元,這個規模和金融機構相比很小,但我們每筆貸款額度也很小,只有1.1萬元。農行發放了171萬戶5萬元以下的貸款,貸款2.9萬元,3萬不到的貸款額度,非常小。而我們相比農行更小,只有1.1萬元。目前中和農信存量貸款客戶24萬戶,貸款餘額19億元,平均單戶貸款佔我貸款餘額只有7900元,而且所有貸款都是信用貸款,不需要財產抵押、村支書擔保都不需要,最需要的是本村農民互相組成聯保小組,每個人都可以貸款,每個人組成聯保小組集體向我申請貸款。即使像這樣低的貸款,我們給農民提供單筆1萬元左右的貸款不良率還是很低的。到目前為止不良率只有0.27%。

  我們目前已經發放了84億元,餘額19億元,也就是說過去時間我應該收回60多億元的貸款,但實際60多億裡真正沒有回來的,還損失的不到1000萬,900多萬。60多億應該收回來,實際只有900多萬沒有收回來。我們統計了一下,總體還款率應該是99.87%。所以,應該說我們的貸款質量還是控制得非常好。

  中和農信來講,我們本身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成立的機構,我們的本意不是去做貸款,不是希望通過貸款去掙錢,本意是為了解決那些無論如何的不到金融機構信貸支持機構提供貸款支持。功能角度來講我們希望中和農信起到拾遺補缺的功能,我們非常鼓勵也非常高興地看到很多大型金融機構都去給農戶發放貸款,都去扶貧,但我們依然會發現還是有些人在金融機構服務範圍之外的,我們的目標是那些客戶。對市場分析我們也有定位,中和農信永遠不和銀行去爭客戶,永遠做最低端的,沒有人去做的。說實話,誰是我的競爭對手?農村民間高利貸是我的競爭對手,農民從我那兒貸款的人,不從我這兒貸款的時候唯一的出路就是找親戚朋友或者民間高利貸,這是中和農信和其他金融機構最大的區別,就是有特定的目標群體。

  從我們自己的定位來看,我們是希望扶持的農戶都是貧困戶或剛剛脫貧,沒有穩定脫貧的貧困戶。從統計數據來看,在我們貸款客戶99%戶口是農民,1%為什麼戶口還不是農民?一是我們當時在四川災區,什邡做了災後重建的貸款,他們不是農民;二是他們幹一些農村的活,由於農轉非各種原因轉為城市戶口,但系統統計是99%。我這個數據是非常準確的,因為我這個數據要進人民銀行的徵信中心,必須準確,不準確就跟那個對不上。

  我們也曾經在2013年時在河北抽了幾個樣,到去年全國貸款貧困戶系統沒有建立起來,但在河北有完整信息庫的幾個縣我們做了比對,我們貸款戶有52%是建檔立卡戶。如果扶貧系統建檔立卡資料庫出來之後,我們也非常希望和貸款系統、建檔立卡資料庫系統好好對接一下,看貸款用戶有多少是扶貧系統的建檔立卡戶。

  在我們的貸款客戶裡有93%是婦女客戶,說句實在話,金融機構一般男的貸款比較多,男的一般家裡主事,我們鼓勵婦女貸款,雖然婦女在家裡地位低下,文化層次比較低,但我們希望婦女貸款,一是婦女有更高的信用,二是婦女可以更加提高我們的貸款還款質量。我們1/3的客戶75%是從金融機構沒有獲得國貸款的,因為他們確實沒有貸到款,因為我們的銀行利率比銀行高,不是一點點,是相當高的水平。他能從金融機構借到一定成本的資金一定不會找我來借,只有從銀行借不了錢,只有一部分從銀行借了錢不夠使還找我借錢,所以20%是和農信社、銀行重疊的客戶。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我的客戶群體和銀行不太一樣。

  為什麼中和農信的利率一定會比銀行要高?最主要是受我們經營模式的影響。第一,我們資金70%以上來自銀行的批發貸款,銀行75%的錢借給我,我再借給農民,但我還要加上管理費,因為我有一幫人馬運作,還要管理這個項目;第二,我做農戶貸款,額度更低,服務的農戶居住更加偏遠,他們管理難度更大,這樣我操作成本自然會很高,我們也沒有辦法把成本完全降下來,這也造成我們貸款裡比銀行要高。我們貸款利率比銀行高一點,能保證凡是能從金融機構借到錢的人不用來找我,反而是從金融機構借不到錢的人來找我,這樣客觀上鎖定了我的客戶是銀行服務不了的機構或被排斥的客戶,說實在的就是貧困戶。金融機構怎麼努力,道德怎麼高尚,總行說我們道德怎麼高尚,但相信信貸員和基層經理去做客戶時會有比較,我放給誰更安全一點。所以,我相信那些農戶絕大部分還是那些無法享受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貧困群體。我們的所有交易記錄都輸入到人民銀行的徵信中心,我們可以查詢,銀行裡80%的客戶在銀行裡沒有任何徵信記錄,這說明他沒有在農信社、人民銀行貸過款,如果貸過款一定有徵信記錄。我們有93%的客戶是婦女,有些家庭在金融機構有貸款,但可能以丈夫名義登記的,查婦女不一定查得出來。但我們為很多金融機構還沒有服務到的客戶提供了貸款支持。

  貸款客戶裡平均年齡42歲,在當地都是中年農村婦女或農戶;95%的客戶是初中以下學歷,應該說在農村,他42歲大概就是70後,我們貸款客戶是70後的客戶或婦女,學歷是初中以下,在當地也算是比較貧困的群體。中和農信主要的目的不是主要靠做金融掙錢,關鍵是給窮人提供機會,我們也發現光給他們提供貸款還不夠地還需要非金融性的服務,所有的非金融性的服務都是免費的,比如提供技術培訓。今天下午另一個會場,通過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遠程中心也在提供金融教學課程和培訓,這些都是免費的。

  我們還給客戶提供衛生健康方面的知識培訓,包括愛心助學活動都是免費提供的。我們最大的好處,對農民來講最大的感受是從中和農信貸款不需要求人,他們有時候貸款打個電話我們就上門提供服務,而且一旦需要服務我們會不遺餘力提供支持。我們提供金融服務時,要在利息中拿出預算提供免費服務,我們也獲得了資金的支持,包括花旗給我們提供互助資金做教育方面的事兒。今天的論壇和會議也得到了花旗銀行的支持,在這裡也感謝花旗銀行的大力支持。

  給農民提供需求,提供這種服務一定要有需求的調研和分析。我們也在花旗銀行支持之下做了很多的工作,其中有一項工作在2013年做了一些問卷調查,主要是為了充分了解農村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他們有什麼生產生活的需要,有哪些信貸方面的要求和金融方面的要求,我們只有了解他們需求之後才能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服務,包括徵信教育。

  這是中和農信服務的特點。另一個角度來講,儘管中和農信不是個金融機構,但確實在幹金融的活。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我們是做大型金融機構得力幫手。因為我們覺得在農村市場,尤其是服務最低端農戶時比這些大銀行更有有識之和專業知識。主要是我們對這個群體已經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和長期的摸索,非常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特點,信貸需求,生活習慣,我們知道用什麼產品服務他們,招什麼樣的信貸員服務他們是好的,把錢怎麼貸給他,怎麼回收是安全的,這都是我們的一些經驗。在過去十幾年時間裡,我們主要是替銀行打工,和銀行合作,銀行你給我提供資金,我們剛開始和國開行、農行合作時,他們除了提供給我們資金之外業提供了產品設計合作、技術支持,我們就希望作為專業機構,使那些不能夠從銀行借到錢的人通過我的努力之後也能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

  術業有專攻,我們就是希望成為一個專業的小額信貸機構,小額信貸產品和流程設計上有我們獨到的東西,包括產品特點,比如沒有抵押,如果有抵押很多人就借不著了;期限比較短也根據農民生產生活的特點,期限比較短,額度比較小。我們也希望像海波司長提出來的,希望貸款多樣化。最近幾年農村人群特點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服務50、60後,現在基本是70後、80後,過去我們50%的貸款支持種養業,現在70%都還不到支持種養業。農民支持特點變化之後我們服務的產品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

  根據貸款模式,我們分為兩類,一類是小組貸款,是我們的主流貸款,大概94%的貸款是小組聯保貸款,6%的貸款是個人貸款,小組貸款來講單比貸款額度不會超過1.6萬元,第二類是個人貸款來講不會超過5萬元,所以我們所有貸款不會超過5萬元,平均單筆貸款只有1.1萬元。2014年單筆貸款11300元。我們和銀行合作最大的好處是銀行可以發揮吸儲和再貸款優勢,我們可以進行更好的客戶放貸。這是很好的銀企合作的模式,現在給我們提供資金最多的國家是國家開發銀行,2006年給我們提供支持,一共開行給我們提供了11億的批發貸款,到現在餘額還有6.1億,渣打銀行提供了8000萬,後來停了因為渣打銀行利率稍微高一點。北京銀行(601169,股吧)、招商銀行(600036,股吧)都在給我們提供批發資金的支持。其實我們做這個資金,在轉貸給農民時很好地解決了金融機構在農村機構服務最低端客戶的難處。

  中和農信還是會堅持這個最低端的市場,希望中和農信真正為農民服務,為政府分憂,給銀行幫忙,並且做到和而不同。謝謝!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

相關焦點

  • 中和農信劉冬文:小額信貸模式需適合中國農村特點
    (原標題:中和農信劉冬文:小額信貸模式需適合中國農村特點)
  • 訪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文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文。  記者:從您多年的從業經歷來看,國內的普惠金融發展難點在哪裡?  劉冬文:我認為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點與難點是發展服務貧困人群的小微金融服務。貧困弱勢群體的單筆貸款需求很小,但是總量很大。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那些經濟基礎較好的「富人」,而貧困群體很難獲得他們的服務。
  • 螞蟻金服強勢入股中和農信,公益會變味嗎?
    商業資本進入中和農信,螞蟻金服並不是第一個。通過社會企業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中和農信早已是這一模式的踐行者。 早在2010年,中和農信就得到了國際金融公司(IFC)和紅杉資本的投資入股。 劉冬文是中和農信的總經理,在他看來,社會資本青睞具有公益屬性的機構,實際上是社會資本在尋找社會價值和社會企業實現商業可持續模式的過程,這是互動,也是雙方共贏的結果。
  • 劉冬文:中和農信服務方式和產品應與時俱進
    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文  和訊銀行消息 4月23日,由中和農信主辦的「微聚2014:公益小貸之出路」在北京舉行。和訊網作為合作媒體對本次論壇進行全程圖文報導。中和農信總經理劉冬文發表演講時表示,未來中和農信在農村做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應該有哪些思量和考量。對我們來講,客戶群體容量不會變化,我們的服務方式,我們的服務產品,我們的服務能力要與時俱進,要結合現在新的科技發展和新的經濟形勢的變化而做適當的變化和提升。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劉冬文:大家下午好!
  • 中和農信C輪融資6億元獲影響力投資基金青睞
    劉冬文在年初專訪時告訴記者,中和農信之所以能將超過30天的貸款逾期率始終控制在1%左右,技術的加持以及信貸員頻繁上門及時掌握最真實信息,兩者缺一不可。  也因此,中和農信需要收取略高於經營成本的利息,以確保「專注農村小微客戶金融服務」的定位,並保持商業可持續。同時,中和農信還必須定期從外部補充資本金以不斷提升服務目標群體的能力。「特別是今年,鄉村振興戰略又帶來新需求。」
  • 中和農信獲亞洲開發銀行5000萬美元貸款
    8月22日,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農信」)與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行」)正式籤署5000萬美元的貸款合同,用來幫助中和農信繼續在農村地區深入開展小額信貸業務,助力中低收入家庭脫貧致富。  據悉,此次合作是亞行對中國小微金融機構提供的第一筆非主權貸款。
  • 農村「新中年群體」被中和農信「盯上了」
    說是要向中和農信辦貸款搞種植。「貸款?你這條件也能貸款?」貸款不是要有抵押物嗎?還要各種各樣的手續,沒準兒還得給好處費啥的,老周憑什麼能辦下貸款來?這「中和農信」不會是那種騙子公司吧?就這樣,張茂林為了做擔保人,順便了解了一下「中和農信」。
  • 劉冬文:公益小貸打通農村金融服務艱難的最後一公裡
    4月23日,「微聚2014:公益小貸之出路」在北京舉行,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文講話。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文介紹了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和農信小額信貸項目的扶貧成就。他指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未來的農村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應該與時俱進,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運營管理能力。公益小貸打通農村金融服務艱難的最後一公裡眾所周知,貧困人口貸款是最難的,難點在於他們夠不著金融機構的門檻。
  • 年度人物|中和農信: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 - 南風窗網
    中和農信總經理劉冬文說,中和農信的前身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    近十年,以「扶貧助農」為宗旨的公益性小額信貸機構在中國發展迅速,其中包括NGO、傳統金融機構的小額信貸服務以及公益性小額貸款公司,雖然數目眾多,但不同類型的機構都有各自的弱勢。
  • 中和農信幫助更多農戶走上脫貧路——打通金融支持農村「最後一...
    &nbsp&nbsp&nbsp&nbsp2015年,張小美和幾位朋友組成聯保小組,向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赤城分公司申請了第一筆貸款。貸款後,張小美的工作坊客戶數量、送貨量不斷增長,年淨利潤增加到5萬多元。2016年初,工作坊的經營規模如願擴大了。
  • 中和農信社會績效管領理先同行 步入第一梯隊水平
    中和農信總經理應邀參會,並在分論壇上就中和農信小額信貸的雙重績效管理進行了分享,發布了國際知名小額信貸評級機構——沛豐評級給中和農信做的第二次評級結果。在此次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普惠金融的服務難點是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群體(因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群應是政府和社會救濟地對象),特別是那些生活在偏遠地區、生活環境不好的人群。
  • TPG 領投「中和農信」C 輪 6 億元融資,想打通農村金融的最後一百米
    此前,「中和農信」還獲得過螞蟻金服和天天向上基金投資的 B 輪,以及紅杉資本和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的A輪投資。關於本輪融資,「中和農信」總裁劉冬文告訴36氪,將主要用於擴充貸款本金和加大自有資金規模。
  • 資金渠道再拓寬:中和農信獲6300萬元貸款
    2020年5月,國際知名影響力投資機構Symbiotics旗下債券公司Micro,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 Bonds S.A.為中和農信提供了為期兩年的6300萬元人民幣(約890萬美金)高級無擔保貸款,用以支持中和農信項目區農戶應對疫情影響,恢復生產生活。本次合作由中和農信股東天天向上投資基金一力促成。
  • 助農行穩致遠 中和農信尋求與商業銀行合作共謀發展
    通過合作,合力助農,達成多贏良好局面。對此,中和農信總裁劉冬文表示,中和農信希望能擴大這類跟銀行合作的業務,一方面可以解決融資難題,也能解決小貸公司槓桿限制的問題。這種助貸方式、聯合貸款方式對於銀行、小微金融機構和農戶來說,都是一個多贏的結局。據了解,限制小貸公司發展的最大瓶頸是融資難,但是小貸公司不能吸收儲蓄,因此需要從外部機構融資。
  • 聯手中和農信 殼牌「創之道」首次落地中國
    中和農信客戶李俊星,幾乎每天都會開直播,為鄉親們講解農技知識   近日,中和農信-殼牌中國「創之道」小微企業扶持項目第一階段「雲」上課程已完成。中和農信聯手殼牌中國打造的「創之道」小微企業扶持項目,將針對中和農信小微企業主客戶,量身定製有針對性的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課程,幫助小微企業發現商機、運營管理以及技術創新,推動縣域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 中和農信:以客戶為中心 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
    近期,為更好地落實「一體兩翼」戰略,中和農信圍繞「賦能分支機構,方便鄉村百姓」重點開展各項工作部署,結合劉冬文總裁提出的「深淘灘,低作堰」的理念,啟動了以「以客戶為中心」的主題討論活動,旨在優化產品,深挖市場,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 中和農信山西小貸成立 加快推進山西農村普惠金融發展
    4月13日,中和農信再傳喜訊。山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文批覆,同意籌建山西中和農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小貸)。這是由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的第12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金為人民幣2億元。
  • 中和農信:扶農助農,用蓬勃朝氣助力打造農村新氣象
    只有切實的資金流入農村,才能為廣大農村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向著這樣的目標,中和農信一直在扶農助農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為農民的生活帶來便利,為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而努力奮鬥。 作為紮根農村的小微金融服務機構,中和農信在幫助農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早日實現美好生活方面做出了不錯的成績。
  • 中和農信攜手網商銀行 十億信貸資金投向農村市場
    中國網財經11月9日訊 近日,全國最大的農村小額信貸專業機構中和農信與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籤了一份價值十億元的合作協議,網商銀行將通過中和農信分布在全國17個省150多個貧困縣的分支機構,將資金投放到有需求的農戶手中;中和農信通過其高效的風控體系,對貸款進行風險控制。
  • 中和農信
    項目介紹 中和農信是一家專注於農村中低收入群體小額信貸的社會企業,起源於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