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
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展示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的澳洲龍蝦。
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收穫新鮮蔬菜。
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收穫新鮮蔬菜。
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無人機拍攝)。
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