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水上藤菜水裡魚 魚菜共生調水質

2020-12-27 視界網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李海 蔣世勇

近年來,大足區在發展循環農業過程中,推廣蔬菜和魚類共同種養,運用魚菜共生的複合循環養殖體系,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技術融合,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生態種養模式,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走進大足區龍水鎮橋亭村五社的穗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餵養魚塘內的魚兒。而與傳統漁業養殖不同的是,在這裡的魚塘之上,漂浮著一排排綠色的農業作物——空心菜,也就是咱們俗稱的「藤藤菜」。

該合作社負責人謝雲燦告訴記者,自家主養草魚,配養鰱魚、鱅魚、鯰魚等,傳統養殖每到入夏,魚群排洩物都會帶來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在以往只能通過藥物和換水處理,對水質和魚苗生長有一定影響。而空心菜對氮肥需求量大,池塘富營養化環境正好為其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且「空心菜」生長旺季5-10月與魚塘富營養化時間吻合,達到空心菜、魚苗和水中微生物的合理循環。

大足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漁業科科長曾進介紹,將水產養殖與蔬菜無土栽培技術有機結合,可有效緩解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同時減少魚塘消毒殺菌費用,少用藥提高了魚的存活率,達到池塘養殖零排放,對整個區域的生態也有積極作用。另外一方面,蔬菜種植由土地轉到水上,也能節約出稀缺土地資源,讓養殖戶實現魚水雙收。

目前,該合作社實施魚菜共生示範面積68畝,水面種植空心菜約3628.5平米,平均畝產空心菜652公斤,而水面種「空心菜」一般比旱地晚上市,且不受高溫影響,品質更好、價格更高。目前,穗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為「水上空心菜」申請並通過了綠色食品商標認證,產品直供超市。其年空心菜收入高達16.82萬元,減去前期各類栽植成本4.83萬元,利潤約11.99萬元。

同時,因為水質有了持續保障,魚塘較採用「魚菜共生」技術應用前,水體氨氮分別下降65.3%和62.4%,全年減少換水50%以上,魚類品質也跟著提升,成魚畝產達到1626kg/畝,增產12.5%。

據了解,「魚菜共生」模式,建立了池塘養殖廢棄物原位減控與消納利用技術,甚至可實現養殖不換水,節省用藥68.3%,飼料成本投入減少10.5%。創新採用的浮床栽植技術,可實現池塘蔬菜種植的多元化、立體化、周年化。特別適合水源條件差、換水不方便等地區。目前,大足已實施「魚菜共生」養殖面積達到兩千餘畝,並將繼續通過政策引導扶持,強化技術培訓的方式,逐步在全區進行大面積推廣。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維基百科」想學魚菜共生嗎?從這本開始:魚菜共生自學...
    在一個魚菜共生系統中,來自一個水產養殖系統的水被輸送到水栽系統,其中副產物是由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它們由植物利用作為營養物。水然後再循環回到水產養殖系統。 在飼養箱(池)中,可以養殖吳郭魚、錦鯉或寶石魚等魚種。
  • 魚菜共生能賺錢嗎?
    魚菜共生是將傳統的養殖和種植相互結合,剛好能夠結合兩者優點並改善缺點。在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隨著魚的排洩物積累,水中的氨氮含量增加,毒性越來越大,需要定期換水,以維持水質乾淨,才能養好魚。魚菜共生是利用養殖尾水(魚糞便),經過微生物(有益菌)分解轉化為植物可以吸收的養分,植物在吸收養分的同時淨化了水體,水重新回流到魚池以此循環。 達到魚幫菜,菜幫魚的效果。
  • 「網紅模式」魚菜共生系統,是搖錢樹還是騙人的幌子?
    魚菜共生系統:種菜養魚兩不誤魚菜共生系統最初起源於美國,這種系統完美地融合了水下的水產養殖系統與水上的蔬菜栽培系統:養殖魚類產生的糞便等代謝廢物殘留在水中,形成豐富的懸浮有機質,而蔬菜的根系可以吸收養殖水體中的有機質
  • 「水科技」你知道魚菜共生嗎?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北京市通州區中農天陸水科技園裡,魚和蔬菜相互配合唱起了「雙簧」。這樣的生態種養模式是不是很特別?上面種菜,下面養魚,能玩能賞樂趣多,魚菜共生輕鬆實現了種菜不澆水、養魚不換水,打破空間、環境以及耕作技能上的限制,在庭院、陽臺、花園甚至校園裡就可種菜養魚,輕鬆打造微型生態系統。觀賞型魚菜共生系統不僅可以讓青少年學習了解到食物的來源及生產方式,還蘊含的豐富科學原理和新興技術,是食農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優秀載體。
  • 重慶永川脆肉鯇養殖:胡豆瘦身肉脆生 魚菜共生水質淨
    重慶永川脆肉鯇養殖:胡豆瘦身肉脆生 魚菜共生水質淨2012-09-14 14:27:00  水產養殖網    魚菜共生水質淨  藤菜水中生,魚在菜中遊。這樣的畫面,也許你只有在畫中才能看到。然而,在賴平的魚場,處處是此番景象,水塘中和岸上均種植著藤菜,遠處的小山包上綠樹茂密挺立。  「這是我們作的魚菜共生養殖技術。」
  •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養殖種養技術
    技 術 概 述: 魚菜共生是一種涉及魚類與植物的營養生理、環境、理化等學科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農業新技術,就是在魚類養殖池塘種植蔬菜,利用魚類與蔬菜的共生互補,池塘水面進行蔬菜無土栽培,將漁業和種植業有機結合,進行池塘魚菜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
  • 魚菜共生系統科普與實踐目錄(第一版)
    第一章 魚菜共生原理一 ,無土栽培原理之——魚1.魚的特性,一多一少零氨氮,魚適宜的水質電導率80μS/cm。二,無土栽培原理之——菜1.植物特性,重點剖析根部生長環境——水、氣、肥2.土壤水氣矛盾,水培技術是解決水氣矛盾的程碑意義。水培簡介。3水培特性——精準控制,特性決定了局限性。(開篇提出根系吸收水要不要消耗能量?鹽害。)
  • 魚菜共生系統——戀上你的吻
    寶寶帶回了假期遊玩撈回來的小魚,最初只是想給小魚一個簡單的家,想不到我就迷戀上了魚菜共生系統,想讓魚兒有個更接近自然且舒服快樂的家。於是在研究魚菜共生系統原理的同時開始製作設備,過程中也有過調試,到現在我的魚菜共生系統已經運行5年了,它的呼吸我已經瞭然於心,只有我可以改變它的節奏。魚菜共生系統的優點:魚缸不用換水,依然可以保持水質,菜盆不用人工澆水,系統會自己灌溉,而且是植物不會幹枯也不會爛根,真的很方便省事。
  • 乾旱地區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技術
    、環境、理化等學科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農業新技術,是針對養殖水體富營養化,基於生態共生原理,在魚類養殖池塘水面進行蔬菜無土栽培,利用魚類與蔬菜的共生互補,將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有機結合,進行池塘魚菜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資源可循環利用的綜合種養模式。
  • 唐山首個「魚菜共生」項目投運
    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施肥唐山首個「魚菜共生」項目投運河北新聞網訊(黃志山、李連君)近日,曹妃甸區六農場民悅生態園引進的魚與野特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項目建設完工並投入運行,這也是唐山市首個「魚菜共生」項目。據了解,「魚菜共生」是一種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於一體的生態系統,魚產生的排洩廢棄物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經農作物淨化吸收後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物種之間和諧共生運行,雙方之間形成生態互利關係,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
  • 魚菜共生的原理和系統構建
    顧名思義,魚菜共生就是魚菜互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在英語中,魚和蔬菜的共生被稱為水培共生,是水產養殖和水培的結合體。而魚菜共生利用硝化細菌將魚排出的氨轉化為硝酸鹽,將魚排洩物轉化為植物肥料(對於固體魚便,需要很長時間分解礦化才能被植物利用)將養魚與蔬菜有機結合,形成可持續的閉環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魚類營養共生系統實際上是一個人工的完全的自然循環水系統,力求模擬自然生態。與許多流行興的生態魚缸、傳統養殖和傳統種植相比更貼近自然,過濾效果更強,生產成本也更節省。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展示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的澳洲龍蝦。
  • 王海與他的「魚菜共生」產業
    「在這個問題上,我就和村支兩委開會,我們就把羅仙村所有的優勢全部分析,就在網際網路上去查,有什麼特色的產業適合我們羅仙的發展,然後我就帶著我們羅仙村的村幹部在辦事處的安排下出去學習,考察,回來以後我們決定選擇『魚菜共生』這個項目。」王海希望選擇的是最適合羅仙村的產業。
  • 石縫種菜 地上養魚——聚焦"魚菜共生"現代農業
    石縫種菜 地上養魚——聚焦"魚菜共生"現代農業 2020年06月04日 09:47:48      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的一畝漁菜(天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內,8個不同於傳統蔬菜大棚的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進入棚室內,石頭縫裡長出了蔬菜,地面上支起了魚池來養魚,魚池的出水口和進水口一直有水在循環。
  • 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我們養觀賞魚的的也可以做!
    事實證明我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後期確實有人在我們這裡發展過魚菜共生,結果不到小半年的時間是魚也不生了,菜也不生了,最後就剩下個人趕上了二胎政策確實是生了,哈哈。其實對於我們觀賞魚愛好者來說,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一點也不陌生,相信有很多魚友都會在家裡試驗過,比如在小魚缸裡養個綠蘿啥的,或者在過濾槽裡扔個地瓜,也能長得非常的旺盛,鬱鬱蔥蔥的很是漂亮。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這將是一篇乾貨滿滿的「魚菜共生」專題資訊。筆者力求一文帶你讀懂「魚菜共生」的概念與原理,分析該類模式優劣,探密其前世今生,一瞥它的知識寶庫及相關外延。  「魚菜共生」,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使得魚、微生物、植物三者之間在水體循環中達到和諧共生的生態平衡,從而實現了養魚不(少)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茁壯成長的生態共生。
  •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魚菜共生池塘物質循環流程圖  &nbsp  增產增效情況:  池塘魚菜共生養殖模式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平均畝產能提高10%左右,節約水電成本投入約30%,魚藥成本投入  溶解氧:24小時中16小時以上,氧氣必須大於5毫克/升,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毫克/升,保持水質「活」、「嫩」、「爽」。  ②池塘水質調控  生物調控:  魚菜共生調控,以菜淨水,以魚長菜;  微生物製劑調控,使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有益細菌,實現淨水。  以魚養水,適當增加濾食性魚類和食腐屑性魚類投放量,改善池塘的生態結構,實現生物修復。
  • 市水產總站對巴南2017年魚菜共生項目測產
    華龍網8月25日18時20分訊 8月22日,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李虹副站長率該站體系推廣科翟旭亮科長一行來到巴南二聖鎮鄧家壩村的李嘉勇淡水魚養殖場,對「魚菜共生」種植的水藤菜、水稻進行了測產。區農委副主任李明帶領區水產站等相關人員陪同開展工作。    被測產養殖場今年種植水藤菜、水稻、菱角和絲瓜。
  • 羅仙村引進「魚菜共生」模式,打造安順城郊「世外樂園」
    目前,羅仙村引進「魚菜共生」發展模式,為鄉村旅遊增色不少。在羅仙村魚菜共生基地,18個鋼架大棚分兩行排開。棚內整潔清爽,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西秀區羅仙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海:魚菜共生就是種菜不用施肥不用打農藥,養魚不用換水,靠收集我們的魚糞,通過礦化池的礦化以後,進入我們的種菜槽,通過蔬菜水果的根系吸收的養分,把水質淨化乾淨,返回我們的養魚池。
  • 水裡養魚 浮床種菜!德清探索「魚菜共生」新模式
    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的百源康植物夢工廠,採用「魚菜共生」的新科技進行生產,取得可喜成果。一個多月前種下的首批大棚水果黃瓜苗,日前已開始收穫,樂得企業負責人袁若楠眉開眼笑。   據了解,所謂「魚菜共生」,就是將「工廠化養殖」與「無土栽培」兩者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