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晨西講歷史
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1633—1701年)。17世紀晚期,國王詹姆斯二世試圖將天主教重新引入英國,儘管大部分英國人要麼信仰英國國教,要麼信仰某種形式的新教。詹姆斯恢復天主教的野心促使他實施更加專制的統治,這種專制統治最終在1688年的光榮1633年10月14日,詹姆斯出生於倫敦,他是國王查理一世和王后亨革命中結束。
利埃塔·瑪麗亞的第二個兒子。1634年1月,詹姆斯被封為約克公爵,他的童年過得相當平靜。雖然詹姆斯的母親試圖把他培養成一個天主教徒,但查理一世堅持讓他的孩子接受英國國教教育。1642年8月英國內戰爆發時,詹姆斯參加了他父親的軍隊,儘管他當時還年幼。1646年6月,他在牛津被議會軍俘獲,但他設法於1648年4月逃到荷蘭。1649年1月詹姆斯的父親查理一世被處死,隨後詹姆斯開始流亡。流亡期間,詹姆斯堅定地支持他的兄長,即無冕的查理二世。1660年5月,查理二世被立為英國國王之後,詹姆斯隨他的兄長回到英國,擔任海軍大臣。在這個職位上,他展現出組織和領導能力,痴迷於海上生活和軍事生活。在1664年至1667年的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他幫助佔領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隨後為了紀念他,此地改名為「紐約」活的歡樂,並擁有數位情婦。1660年9月,他與查理二世的首席顧問愛德華·海德的女兒安妮·海德秘密結婚。安妮懷了他的孩子,查理逼迫詹姆斯娶了這位女孩。此後多年,他們還育有若干個孩子,但只有兩個女兒即瑪麗和安妮沒有夭折。
王政復闢時期的早期,詹姆斯生活中的最大變化是他在17世紀60年代末的某個時候皈依了天主教。這時在英國,天主教徒被禁止按照他們的教規做禮拜。君主的宗教信仰被認為尤其重要,因為他是英國國教領袖。因為查理二世與葡萄牙布拉幹薩王朝的凱薩琳的婚姻沒有生下任何子女,所以詹姆斯成了王位繼承人。因此,查理要求詹姆斯將他的信仰僅限於他一個人保持,並堅持要求把詹姆斯的女兒撫養成新教徒。1672年,在其妻子安妮死後,詹姆斯與一位義大利天主教公主即摩德納的瑪麗結婚。此外,在英國議會於1673年通過《宣誓法案》強迫所有政府官員宣誓忠於英國國教之後,詹姆斯放棄了海軍大臣職務,沒有服從該法案。17世紀70年代末,議會中有人提出三個法案,這些法案若獲通過,將明確禁止詹姆斯在查理死後繼承英國王位,但三個法案都沒有獲得足夠支持以成為法律。由於所謂的1678年天主教陰謀案,詹姆斯的地位進一步受到損害。天主教陰謀案是一個子虛烏有的「陰謀」,是一次編造的、從來沒發生過的天主教暴動,據傳與王后凱薩琳有牽連。出於對他弟弟性命的擔心,查理二世在1678年末將詹姆斯送到國外,一開始送到荷蘭,後來又送到蘇格蘭。直到1682年5月,詹姆斯才被允許回到英格蘭。
然而,當詹姆斯在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後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時,他的受歡迎程度卻空前地高。英國人熱愛他的兄長,並期望在詹姆斯二世的統治下,和平與繁榮能得到延續。然而他的統治卻很快遇到兩個威脅:一場發生在蘇格蘭的由阿蓋爾伯爵領導的叛亂和一場發生在英格蘭南部的由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領導的入侵,蒙茅斯公爵本人試圖奪得王位。在議會的幫助下,詹姆斯很快集結起一支大軍,鎮壓了這兩場叛亂。英國人紛紛支持他們的新國王,因此詹姆斯的受歡迎程度飆升。然而,詹姆斯二世鎮壓叛亂的殘酷手段令英國人感到震驚。不僅叛亂的領導者被處死(這是當時的慣常做法),他們的很多追隨者也被處死。詹姆斯設立了一個法庭來審判所有相關的人,這被稱為「血腥審判」。僅僅由於支持蒙茅斯公爵的入侵,就有超過400人被處決。國王的這種惡毒的報復心令英國人深感不安,因此詹姆斯的民意支持率很快直線下降。
跟所有斯圖亞特王朝的其他國王一樣,詹姆斯二世也跟議會產生了矛盾。首先,在他鎮壓叛亂之後,他拒絕解散那支大軍,而是將這支將近1.3萬人的軍隊駐紮在倫敦城外,以此來展示他的力量。其次,他堅持要求議會撤銷《宣誓法案》,而議會堅決拒絕這樣做詹姆斯決定實行獨裁,他的做法跟他父親很像。在他最初的一系列行動中,他不僅宣布《宣誓法案》無效,還進一步解除所有對天主教懷有偏見的人的職務。由此產生的空缺由天主教徒來填補。詹姆斯還開始以一種當時前所未聞的方式幹涉地方政府事務,確保天主教徒得到他們之前無法得到的官職、土地和財產。為了完成這種再分配,詹姆斯剝奪了地方紳士中的新教徒的官職。詹姆斯認為通過聯合所有非國教教徒,他就可以進一步削弱英國國教的勢力因此,他也給予清教徒幾乎完全的宗教寬容。然而,這種行動適得其反,因為比起英國國教的威脅,清教徒更加懼怕天主教的威脅。
詹姆斯對英國人的認識有嚴重偏差,英國人普遍對查理二世統治期間建立起來的英國國教教徒、清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不穩定的妥協感到滿意。詹姆斯也缺乏他的兄長所具有的那種成為有效統治者的品質:願意妥協,機智,富有外交手腕、幽默感、詼諧和判斷力。1687和1688年,詹姆斯一直在推進他的計劃,似乎對人們對其統治越來越多的不滿渾然不覺1688年發生了兩件事情,讓英國人堅信必須結束詹姆斯的統治。第件事是,詹姆斯頒布了一個廣泛的宗教寬容宣言,並逼迫英國國教牧師們站在他們的講壇上宣讀該宣言並支持其規定。有七個主教拒絕服從,包括坎特伯雷大主教(除國王之外的英國國教最高教職),於是詹姆斯逮捕了他們並把他們關押在倫敦塔,將他們反對宗教寬容宣言的請願書公之於眾,並給它貼上煽動罪的標籤。公眾對詹姆斯的行為十分憤慨,而1688年6月30日,七名主教被判無罪時,公眾普遍對此感到欣喜。
第二件事是,1688年6月10日,王后生下一個兒子。此前,英國人一直以為詹姆斯的繼承人將是他與第一任妻子生的新教徒女兒瑪麗。1677年,瑪麗與奧蘭治親王威廉結婚,威廉是一個有才華的軍事領導者,並且是歐洲最堅定的新教衛教者。一個天主教王子的出生改變了英國人的這種期望,因為詹姆斯的王位將由一個信仰天主教的王子繼承,這個孩子很可能成為跟詹姆斯一樣虔誠的天主教徒。英國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害怕回到類似內戰時期的動蕩日子,因此有財產和有社會地位的人都一致認為國王必須退位。
1688年7月初,英國的一個委員會向奧蘭治親王威廉及其妻子即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發出正式信函,邀請他們「入侵」英國。9月,威廉開始組織軍隊,並於11月在沒有遇到多少抵抗的情況下在英國登陸。短短幾周內,詹姆斯的大多數軍隊都拋棄了他,投奔威廉,甚至連詹姆斯的二女兒安妮也跟她姐姐和姐夫站在一邊。安妮的背叛最終讓詹姆斯意識到他的處境的嚴峻性。他於12月10日送他的妻子和兒子前往法國。他本人試圖幾天後逃跑,逃跑時他把英國國璽扔進了泰晤士河,但他被肯特郡的漁民抓獲。威廉派軍隊護送這位逃跑的國王前往國外。詹姆斯的逃跑以及他將國璽扔進泰晤士河的行為被英國主要領導人視為退位行為。1689年2月,議會宣布威廉和瑪麗為他們的新君主,分別稱為「國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瑪麗二世詹姆斯被推翻以及威廉和瑪麗被立為英國君主的事件被稱為「光榮革命」因為除了詹姆斯二世在逃跑時鼻子出血,這場革命未見流血。
1689年3月,詹姆斯試圖入侵愛爾蘭,唆使那裡的天主教民眾支持他,並起來反抗他們的英國地主。詹姆斯想藉此奪回王位,但沒有成功。威廉的軍隊在1690年7月12日的博因河戰役中擊敗了詹姆斯和他的盟友。再次戰敗後,詹姆斯逃回法國,而威廉恢復了英國對愛爾蘭的控制。詹姆斯餘生都在流亡中度過,主要生活在法國,直到他於1701年9月5日去世。看完今天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