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歐陸的興革之查理二世,一個「快樂」的國王

2020-12-19 榮榮暢聊天下事

導讀:英倫、歐陸的興革之查理二世,一個「快樂」的國王

1660年5月29日,剛好是他30歲生日,查理二世進入倫敦,當時倫敦市民的喜悅超過英格蘭歷史上任何事件。倫敦市的2萬名民兵護衛著他,旌旗招展,寶劍林立,通過灑滿鮮花、遍懸織錦繡畫的街道,小喇叭聲、鐘聲高聲喧囂,半個城的人都出來夾道歡迎。伊夫林寫道:「我站在路邊注視著它,一面還祈禱上帝保佑。」這句話象徵著英格蘭的氣質,以及清教主義的失敗—既然6年的戰爭動亂是要罷黜查理一世,現在卻又不流滴血地讓他兒子復闢。整個狂歡的夏天,英國人麇集到白宮向英王致敬。

一名目擊者說:「男人、女人、孩童都是那麼渴望能夠瞻仰國王陛下聖顏,並親吻其手祈福,所以他一連多天犧牲進餐的餘瑕…國王極願滿足民眾,無一例外,一一接見。」他說,他希望能使其子民和他一般快樂如果他在那段勝利的日子裡,很嚴肅地思考些間題,那些留待他收拾解決的困難必會使他的蜜月黯然無光。國庫裡的現金只餘11鎊2先令10便士。政府債臺高築,負債達200萬鎊。陸軍、海軍已數年欠餉未發。

英格蘭與西班牙仍在交戰,教刻爾克所費不貲,堅守不退要斥資10萬鎊。為查理一世效命疆場,而被克倫威爾罷黜的1萬名騎士黨人( Cavaliers)要求賠償撫恤。1萬名忠臣、僕從要求派予官職。查理二世輕率地一口應承,而委任國會去尋覓經費國會也沉浸在歡樂之中。它的第一個心境是要向狂歡的復闢國王順服:「我們暨子孫後裔永遠敬謹順服、效忠陛下。」平民院表決通過:「他們自己及英格蘭人民都不能免於過去不當的叛變之可怕罪過,也不能免受因此種罪過應得的懲罰,除非陛下寬宏赦罪方可免於刑罰。」

因此他們集體向這位快樂的國王下跪接受他的免刑寬恕。平民院又因本身未經英王之召集或同意即行集會益覺罪孽重大,而謙遜地自稱為「會議」,直到查理宣布它是個合法的國會,才良心稍安這些儀式過後,國會廢除長期國會的一切立法,因其未獲查理二世的同意。但是它確認英王授予國會的那些特許權,其中包括國會對一切徵稅事宜享有最高權力。這些特許權亦經查理二世承認。國會與國王合力使拖欠軍隊(他們統治英格蘭有10年之久)的餉銀付清了,4萬名軍人亦解甲歸田。查理已同意赦免其一切敵人,唯有國會不允給予的赦免者不在其列。國會費時數周辯論誰應赦、誰應殺。

1660年7月27日,英王親赴貴族院,要求早日決定並且寬宏裁決:各位爵爺,如果諸位不能與我合力撲滅這種令人難以入寢的恐懼……請位將使我無法履行我的諾言。我深信若非許下這些諾言,今天你、我都不會在此議事。我深知有些人不能寬恕他自己的罪草,也有些人的罪孽不能被我們寬恕,而且我感謝諸位對那些殺害先父的直接兇手子以公正懲處。但是一我坦誠敬告諸君我從未想使其他人例外(而不被赦罪)這種慈悲和寬故是使人們悔改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使人們成為我的良好臣民,成為諸君的好朋友好鄰人國會希望大事株連,廣為報復,但是查理堅持應赦免全體,除了籤署他父親死刑者為例外。這些人之中,1/3已亡故,1/3潛逃了,只有28人被捕受審,其中15人被處終身監禁,13人被處絞刑、碎屍開膛以及赦免無罪(1660年10月13-17日)。

哈裡森( Thomas Harrison)第一個受刑,目擊者佩皮斯說:「看來視死如歸,極為勇敢。」哈裡森在斷頭臺上還勇敢地說,他是受上帝的指示才投票同意把查理一世處死。佩皮斯說:「他被公開斬首,而且首級,臟腑示眾,觀眾對此報以高興的大聲喊叫,「12月8日,國會下令把克倫威爾、艾理頓(len).布拉德肖( John Bradshaw)的戶首由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掘出,並處以數刑。1661年1月30日,國會的這項決定執行了,以紀念查理一世被害的周年祭。他們的首級懸於威斯敏斯特堂(國會集會所)示眾一天,殘肢就地埋於奏伯恩(Tybm)刑下的一個小坑中,凡此種種,使伊夫林很高興,認為是「上帝偉大的、不可思議的判決」。

另一位被害人哈利( Harry Vane)爵土曾任馬塞諸塞海灣殖民地(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總督,於1662年被處紋刑,罪名是協助造成斯特拉福德( Strafford)被處死。在這個案子上,國王未曾用其赦罪權,他曾允許赦免這頗孚眾望的哈利爵士。但是犯人在審訊時的大膽行徑,使皇心大為不悅,因此未赦他的罪。1600年12月29日,會議國會自行解散,為選舉一個更具代表性的議事機關鋪路。在這段空當,政面臨唯一的敵意示威,以考驗政府在首都是否不負眾望。政府並未採取行動鉗制依然希望有個共和派政權的各派宗教。長老會、浸信會、獨立教派、第五王政派的傳教士都熱心地傳道,反對君王制,並且預言上帝即將以地震、大流血,或以成群的蟾蜍湧入皇室官吏家的方式,降下天譴。

1661年1月6日,星期日,查理二世在普茨茅斯( Portsmouth)送別鍾愛的妹妹亨利埃塔赴法國。這時一個製酒桶匠託馬斯·文納( Thomas Venner)在一個第五王政派「聖徒」的聖會上,高聲呼叫叛亂舉事。興奮的聽眾們立刻武裝起來,遍街奔跑,高喊只有耶穌才能為王,而且殺死所有反抗他們的人。一連兩晝夜,這個城市陷於恐怖之中,因為「聖徒」遍布各處,任意殺戮。直到最後,一小隊衛兵奉鎮靜自持的政府之召,前來維持秩序,包圍了暴徒,把他們一一送上絞架。查理匆匆趕回首都,組織新軍來維持公共安全。

4月23日,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St. George)的節日,快樂的國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最莊嚴、最鋪張的儀式令國王窮奢極欲,令百姓滿心歡喜恢復地位的英格蘭國教會也要求他們這位接受塗油儀式的浪子宣誓保護信仰國教會。5月8日,新的「騎士派國會」召開會議,其名得自於它比英王還更具保皇派色彩的大多數成員,並且急欲向清教徒復仇。查理在勸阻它不要再大事株連殺害他父親的敵人上面,遇到了困難。理論上,它恢復了許多在查理一世手上失去的皇家特權:除非經兩院及國王同意,任何法案皆告無效。英王對英格蘭的海陸軍享有最高指揮權。它恢復設立貴族院,並且使國教會主教重新加入貴族院。但是它拒絕復設星法庭或高級法院,並且仍舊保留人身保護狀的權利。

克倫威爾時被充公的騎士黨財產,現在歸還原主,承購這種財產的人僅得到少許的補償金,舊日的貴族重獲財富與權勢。被剝奪財產的家族轉為反對斯圖亞特王朝,後來更與鄉純和中產階級攜手組成輝格黨( Whigs),反對託利黨( Tories).查理二世在其掌政的前一半時候,對於確保專斷權力之事十分疏懶。儘管他依法有權可解散國會,他卻聽任騎士黨國會存在了17年之久。事實上,他僅是一個立憲國王。王政復闢時代,儘管理論上王權專制至上,而事實上「大動亂」的主要結果一一最高權由英王移往國會,又由貴族院移到平民院一卻保留下來了。查理二世不喜理政,對國會是一大幸事。

經歷了14年的流浪和艱辛之後他認為現在上帝已賜予他享樂的權利,也已獲準可升入穆字默德的樂園。有時候他也親理國政。他疏忽國事被人們過分誇大,以至於在他這王朝末期,國民很驚訝地發現,他竟以純熟的技巧、堅毅的決斷直接掌管政事。不過,在這段蜜月期年代裡,他把政府的行政事務,甚至政策的決定,都委託給1661年受封為克拉倫登( rendon)伯爵的愛德華·海德( Edward Hyde)。

查理二世的個性影響到當時的風俗、道德和政治。他的家族和教育法國式的成分極重。他的母親是法國人,他的父親是洛蘭的瑪麗的曾孫。他的祖父母輩有一個是蘇格蘭人,一個是丹麥人,一個是義大利人,我們看到一個多彩多姿卻不安定的混合。從16歲到30歲,他都住在歐洲大陸,他在歐陸沾濡法國方式,而且從他妹妹亨利埃塔·安身上發現法國方式的優美。他的黑色頭髮和皮膚像他那位義大利籍的祖母瑪麗·美第奇:他的氣質是拉丁式,像曾祖母蘇格蘭女王瑪麗;他的動人嘴唇、明亮眼睛、挺直的鼻梁以及那對女色的嗜好,則來自他的外祖父法國加斯科尼( Gascon)的「那瓦爾的」亨利( Henry of Navarre)在男女關係上,他是他那時代醜聞最多的領袖,他的宮廷、倫敦社交界和王政復闢時期的劇藝界,以他為仿效對象,頻聞淫穢。

相關焦點

  • 《查理二世》歷史上查理二世是有名的花心國王
    歷史上查理二世是有名的花心國王,同時有好幾個情婦。此中刻畫得很好。倘若國人拍這樣的戲,非得編出幾個簡陋的市井化愛情故事,要不就索性把國王描繪成色情狂或者變態。相當失真。可是在<查理二世>裡,一筆筆的刻畫都是逼真。
  • 從「叛國者」之子到國王:「享樂主義者」查理二世的成功之路
    在這一背景下,查理二世的戰敗逃亡之旅著實艱辛,他總共在英國各地流浪了四十多天,甚至還接連幾天在樹上過夜。若不是他自身足夠機靈,懂得利用各種伎倆逃過搜捕,恐怕他早就和父親一個下場。在一些保王黨人士的幫助下,查理二世到達布賴特,經由富商與當地上校介紹,他通過扮作水手的方式混上一艘運煤船,最終平安逃到法國諾曼第。
  • 世界通簡史: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無冕的查理二世,之間的聯繫
    詹姆斯恢復天主教的野心促使他實施更加專制的統治,這種專制統治最終在1688年的光榮1633年10月14日,詹姆斯出生於倫敦,他是國王查理一世和王后亨革命中結束。利埃塔·瑪麗亞的第二個兒子。1634年1月,詹姆斯被封為約克公爵,他的童年過得相當平靜。雖然詹姆斯的母親試圖把他培養成一個天主教徒,但查理一世堅持讓他的孩子接受英國國教教育。
  • 復闢君主查理二世是如何絕地逃生的
    其次,克倫威爾出重金懸賞國王首級,成功者可以領取1000法郎的報酬,而當時一個普通手工藝人的年收入不過只有25法郎。最後,任何包庇與幫助查理二世流亡的人都會被處以叛國罪,因此風險很大。那麼,在克倫威爾的天羅地網之下,查理二世究竟是如何絕地逃生的呢?
  • 查理一世: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不是長子的查理一世原來可以做一個閒散之人,可是在1612年他的哥哥18歲的威爾斯親王亨利去世了。成為長子的查理一世成為了英國王儲。詹姆斯一世是一個極力宣揚君權神授的君主,他聲稱國王是上帝派到世間的最高權威,擁有無限的權力。
  • 查理一世:他如何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處死的國王
    不是長子的查理一世原來可以做一個閒散之人,可是在1612年他的哥哥18歲的威爾斯親王亨利去世了。 不過當時的蘇格蘭已經改信了英國的新教,並在歐陸上的三十年戰爭當中支持新教一方(其中包括查理的姊姊、姊夫波西米亞國王及王后)。
  • 查理二世:剃光頭,催吐能治中風?
    在工業革命完成之際,查理二世便突然得了中風這個疾病,中風在當時算是非常嚴重的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這位國王經歷了非常痛苦的所謂治療方法,最後在這些宮中醫生的所謂幫助下離開了。其實查理二世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英君,但是百姓們卻一直在包容他。原因就是他的父親查理一世在之前的變革中被軍隊處死,當時沒有人制止他們,也沒有人為他所求情。
  • 查理二世為逃難曾躲在樹上,卻最終憑藉實力贏得人民愛戴
    在十六世紀四十年代末,保王黨在徹底被奧利弗·克倫威爾擊敗後,克倫為二憑藉模範新軍和議會的權力將當時的國王查理送上了邢臺。在同年的五月份,克倫威爾決定成為國王建立政權,所以他成立以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基礎的政府,轉身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軍事獨裁者。
  • 格林威治天文臺是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在1675年在格林威治建造的!
    格林威治天文臺是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於1675年在倫敦格林威治建造的一個綜合性天文臺,在8月10日安放了奠基石,同時國王也創建了皇家天文學家的職位,以擔任天文臺的臺長和「致力於以最誠摯的關心和努力校正天體運動的星表,和恆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確的定出經度,使導航成為完美的藝術」。
  • 女婿有風險,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丟了女兒,還被佔了王位!
    1660年2月,身為保王黨分子的英國駐蘇格蘭軍隊司令蒙克剛一進駐倫敦,就馬上派人到法國與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斯圖亞特進行談判。兩人經過一番溝通,終於在這年的4月,查理在荷蘭的布雷達發表聲明:赦免參加過革命的人;保證宗教信仰自由;承認革命時期變動的土地產品。而議會也一致通過了議案,並當眾宣布查理·斯圖亞特為「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最強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國王」。
  • 被迫害的基督教徒,靈性主義的誕生,為什麼受到查理二世迫害?
    百家號作者:潔玉觀歷史大家都了解英國的宗教歷史嘛,對英國蘇格蘭的宗教,17世紀傳播的時候受到了查理二世的迫害。在當時的靈性主義者們,開始遊走於英國與國外。傳播宗教,向新地區傳播他們的思想。但是他們的罪名卻被指責,煽動人民叛亂。
  • 查理二世的情婦肖像首次露面 來自私人收藏(圖)
    首次露面的查理二世情婦Nell Gwyn的肖像      她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情婦,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長什麼樣的,她就是查爾斯二世的情人Nell Gwyn。    Nell當時憑著自己的美貌俘獲了國王的心,成了查理二世長達16年的情婦,直到他1865年去世。據說,在他臨終前,他還囑咐:「不要讓可憐的Nell挨餓。」Nell還為查理二世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就是後來的聖奧爾本公爵。
  • 國王查理一世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後,企圖樹立歐洲霸權
    國王查理一世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後,企圖樹立歐洲霸權。西班牙於15世紀末實現統一後,逐漸強大了起來。國王擁有4萬人的常備軍,於1492年收復阿拉伯人在西班牙佔領的最後一個據點格拉納達,結束了長達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
  • 查理一世被砍頭、查理二世太荒淫,英王儲怕沾同名先王「晦氣」名字...
    英國國王的名號一般是依據各自的名字而定,所謂「幾世」代表的不是輩分序數,而是名字的序數,即第幾個使用這個名字的君王。在英國乃至整個基督教世界,給兒女起父母或其他前輩的名字,是對下一代的寵愛,對父輩或祖輩的尊敬。
  • 查理二世的不滿:由於害怕另一場內戰,議會分為不同的組織
    議會成員繼續認為一個國家應該由一種宗教聯合起來,議會正在制定法律,加強英格蘭教會的立場,這些法律認為那些拒絕接受英格蘭教會聖禮的人不能投票,擔任公職,講道,教學,上大學或集會參加會議。英格蘭的新教徒在查理二世的宮廷中看到了輕浮和放蕩。1668年3月,騷亂發生了不道德行為。
  • 英國無冕之王克倫威爾死後被鞭屍,是罪與罰還是赤裸裸的復仇?
    死後,查理二世復闢,查理二世以及長老派非常憎恨克倫威爾,將其屍體挖出來,將其頭顱給砍下,用釘子釘在一個教堂的屋頂上,警告民眾挑戰王權、革命的下場。二十多年後,克倫威爾頭顱流落到了私人收藏家的手中,成了私人收藏品。最後,克倫威爾的頭顱被其母校收回並安葬。
  • 世界歷史:詹姆士二世地位得到加強,恢復天主教勢力
    雖然英國與法國也存在共同利益,但是查理二世要在英國恢復天主教的圖謀卻激起了英國各階層廣大人民的憤怒。查理二世要幫助信奉天主教的法國攻打信奉新教的荷蘭也引起了英國人的反對。167年查理二世未經國會同意即對荷蘭宣戰,倫敦街頭出現群眾騷動,指責國王投靠法國,出賣英國的自由和信仰。
  • 歷史上英法國王后代近況 查理後代擔任中介(圖)
    英國查理二世  當查理1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查理斯一世就在內戰中被處死。在查理一世被處死後,年輕的查理被蘇格蘭議會立為蘇格蘭國王,以對抗清教徒的共和國。此後的1650年查理抵達愛丁堡;1651年元旦加冕,稱查理二世。同年8月,查理二世入侵英格蘭,但是被擊敗;10月查理二世抵達法國,法國和荷蘭拒絕接納他,被迫輾轉歐洲。
  • 艷后之子詹姆士斯圖亞特——英格蘭、蘇格蘭雙料國王?
    1548年,在八年戰爭期間,為了獲得法國的同盟支持,彼時已經沒有婚約在身的瑪麗斯圖亞特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兒子弗朗索瓦二世籤訂婚約。五歲的瑪麗隨即被送往法國,在法國國王的撫養下度過了幸福的童年。這樣一位天選之女,卻很不幸地在18歲的時候成為了寡婦。當然,弗朗索瓦二世的死亡也使得瑪麗在法國擁有了大片的領土和驚人財富。1561年,在當時的蘇格蘭急需女王親政的情況下,瑪麗一世回到蘇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