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才去講道理,高手都愛講故事!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故事思維,已經是我們生活、職場必備的一項技能,當你學會講故事後,你的演講表達能力、帶領團隊能力也都會有質地提升。那麼,要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講臺上,小明正在滔滔不絕地給大家做培訓,下面聽眾席上,張三拿筆戳了一下旁邊的李四。李四,剛剛用手託著一邊下巴,不知不覺睡著了,腦袋差點就砸到桌子上,還好張三戳了他一下,他嚇得一愣。可睜開眼沒3秒,感覺又要睡過去。李四晃了晃腦袋,起身往洗手間走去。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公司搞培訓、開大會,上臺的不是領導就是牛人,可讓他們講話,卻總是「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也倒不出。

人都喜歡聽故事,而不是道理,一千條道理不如一個故事來得生動。你跟人講了一大通公司章程,不如說「上個周小明沒有穿工裝,第二天就通告被罰了200塊錢」來得印象深刻。

故事思維,已經是我們生活、職場必備的一項技能,當你學會講故事後,你的演講表達能力、帶領團隊能力也都會有質地提升。

今天,我將分享一下「如何講好一個故事?」,相信這在你的培訓、開會、日常溝通或是自媒體寫作上都會有所幫助。

什麼是好的故事?

小時候,老師會讓我們寫日記,當時流行兩種流派:

1)湊字派:某年某月某日,我和爸爸媽媽在院子裡數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五顆六顆……如果早一點聽到周杰倫的歌,我們可能會寫「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

2)記帳派:某年某月某日,天氣晴。上午,我幫媽媽曬被子;中午,我幫媽媽燒火;下午,我幫媽媽收被子。放到今天,可能會被作為時間管理的範例,但流水帳不是故事。

我們很多人講話為什麼沒有故事思維?首先,你要清楚什麼是故事。

如果將故事濃縮成兩個字,那就是「衝突」。我們講故事,就是去講某個衝突的來龍去脈。

比如,我們跟同事去談論今天的天氣:

張三:「今天天氣不錯,陽光真好。」

李四:「嗯,是不錯。」

這就是寒暄,屬於片湯話,沒有故事在裡面,簡單一個對話就結束了。

張三:「今天天氣還真是詭異啊,早上還是大晴天,現在突然就開始下雨了。」

晴天轉下雨,好像有衝突了,但好像又沒有,這僅僅是故事背景的變化,並沒有與主人翁關聯的衝突。

張三:「昨天天氣真是詭異,早上晴空萬裡,突然就下起大雨。我包裡一直隨身帶著一把雨傘,但我碰到一個姑娘,就把傘借給她了,自己跑回了公寓,差點凍感冒。」

這個時候,聽眾就會心一笑,「有情況」。下雨了 ,張三帶了傘但還是被淋溼了。好奇心就驅使我們探求真相,去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她有沒有還傘啊?」「有沒有人的聯繫方式啊?」,我們甚至可以將這個故事延展成一部現代版的「白娘子傳奇」。

再看八卦新聞為什麼容易傳播?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好故事會讓人忍不住去分享。

什麼是好故事?

1)好故事必然包含衝突

2)好故事會弔起人的好奇心

3)好故事會讓人願意分享

4)如果在職場,我們還希望是可以從中受益的

我們需要好故事

如果缺少了講故事,你的文章或語言就會雜亂,讓聽眾摸不著頭腦。

在《科學需要講故事》一書中,作者認為,如果科學內容如果缺少了講故事,就會造成兩個在災難性的惡果,一個是誇大,另一個是麻木。

據統計,英國20所最頂尖大學的生命科學專業網站中,40%的內容包含了誇大的建議,33%誇大了原因,36%誇大了推論。

當我們不會講故事的時候,如何吸引別人?靠「震驚」。自媒體野蠻生長的時期,就暴露出了很多這種問題,很多標題黨依靠誇張的標題吸引人去點擊。

有人在做公司培訓的時候會說「掌握了這種方法,你就能解決工作中90%以上的問題」,或是說「如果錯過這個,你的職業生涯面臨停滯」。

不能從根本引入入勝,就只能藉助誇大的力量來引起大眾的關注。

誇張的宣傳可能會讓人產生興趣,但是這也拉高了聽眾的期望值。等聽眾準備好記筆記的時候,才發現找不到乾貨,那就會引起另一個災難性惡果:麻木。

聽眾本身會對誇大的信息過濾,對演講內容麻木。

也有人不屑於誇大,安安心心搞學術,等做分享的時候,一個理論套著一個理論,雖然滿是乾貨,但聽眾聽得頭大。就像本文開頭描述的現象一樣,不講故事和誇大的最終後果都是會讓人變得麻木。

講故事並不是讓科學內容被扭曲,而是要用更合理的邏輯來敘述內容。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也許我們的生活沒那麼波瀾壯闊,但一定也能找到好故事。

一個故事好壞,關鍵在於你如何去講。

1)故事的開頭不一定是故事的開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有一個特別的開頭,那就可以在一開始就將聽眾的注意力抓住。

通常情況下,講故事都是從時間或是地點開始,畢竟故事要發生就要有背景。但我們不要老套地去講:「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

我們看漫威的電影,一開始通常都會出現一段打鬥的場面,把觀眾的腎上腺素刺激出來。一場小危機化解,然後,才開始講真正的大危機,講危機背後的起源。

最近大火的《我是餘歡水》,一上來就彪摩託車,接著就出車禍。什麼也沒交代,意外先來臨了。

我們講故事也可以借鑑這種方法,正向敘述是講故事的常規方法,但一定不是最好方法。

所以,故事的開頭不一定要是故事的開始。

2)講故事的漢堡包模型

如果不用正敘,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可以試試講故事的「漢堡包」模型。

先講兩片「麵包」,一片是故事的背景,一片是意外的結果,即先交代衝突。然後再講中間的「肉」,故事的詳細經過是怎樣的。

比如,講揠苗助長的故事,我們可以說:

第一片「麵包」:從前有個農民,非常勤勞,他每天都去照看自己的麥田。

第二片「麵包」:但是,沒等到秋天收穫,他地裡的麥苗就都死了。

中間的「肉」:原來,他每天去看麥田,覺得麥苗長得太慢了,於是,他就將麥苗拔高了一寸,結果麥苗的根系被破壞,沒多久就都死了。

當聽眾聽到衝突的時候,就會本能地去探究衝突的原因。

3)用ABT結構而不是AAA結構

我們講得內容之所以沒有吸引力,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習慣了「AAA結構」,即……and……and……and……

從前,有個小男孩很調皮。然後,有一天他去放羊,就大喊「狼來啦!」然後,村民都跑過來幫忙。然後,村民發現他在撒謊,根本沒有狼。然後,他又這樣捉弄了村民兩次……

一切都那麼的順理成章,卻又那麼的無聊。

AAA型的敘事是沒有起伏的,聽眾找不到重點在哪裡。

在《科學需要講故事》一書中,作者推薦我們使用「ABT結構」,也就是and but therefore,即……然後……但是……因此……

這個「但是(but)」至關重要,它是用來引出「衝突」的。

舉個例子:部門裡的小明,技術過硬,工作認真,但是去年他並沒有拿到優秀員工的獎勵。因此,他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調整自己的狀態。

一個「但是」,就讓事情出現了轉機或危機,人物遇到障礙,試驗遇到困境,科學遇到難題,這樣,故事才開始吸引人。

最後,要想講好故事,不能僅僅依靠故事模型,還需要有針對的刻意練習,在《不會講故事,怎麼帶團隊》中,作者推薦了一套講故事的步驟:發現——記憶——分享——更新。

  • 發現故事:識別身邊的故事。
  • 記憶故事:將好故事收入大腦的「故事清單」,隨時等待提取。
  • 分享故事:如果沒有分享,那麼發現與記憶則毫無意義。
  • 更新故事:將陳舊、失去感染力的故事進行更新。

生活工作中,我們堅持刻意練習時,我們的故事能力也就可以不斷提升。

總結

(1)好故事一定要包含「衝突」,好故事能夠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2)我們需要好故事,沒有故事我們可能會陷入誇大、麻木的惡果中。

(3)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 故事的開頭不一定是故事的開始
  • 擅用故事的漢堡包模型
  • 用ABT結構而不是AAA結構

(4)講故事的刻意練習:發現——記憶——分享——更新。

參考資料:

《科學需要講故事》,[美] 蘭迪·奧爾森

《不會講故事,怎麼帶團隊》,[澳]肖恩·卡拉漢

 

本文由 @董樓主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
    俗話說:聽故事勝於聽道理;講故事也勝於講道理。故事,本身有其巨大的魅力。可是,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簡單來說,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這個人是如何變化的。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包括某個人、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困難、有何變化和作者的觀點這五個方面。
  • 為什麼不能和女人講道理?
    看吧,這就是女人,一種不講道理的可愛生物。同為女人,當然深知芳芳、秋水和呼呼蟲們的真實想法,以下,才是她們與老公吵架時的真實內心戲:@芳芳:難道我不知道我自己也有錯麼,我只想讓他安慰安慰我啊,其實,他只需要和我一起同仇敵愾,擺出一副,「侵犯我女神的都是賤人,格殺勿論的架勢」,我就非常高興了。
  • 每一次不講道理都是損耗愛為代價的
    每一次不講道理都是損耗愛為代價的 家是可以不講道理的地方
  • 永遠不要和愛你的人講道理
    可母親總覺得我太過貪玩,在母親心裡只有念書才是正事,而我呢,總是埋怨母親太過霸道,根本不理解我,也許也不愛我。還有就是早上賴床的時候,母親總會想各種辦法叫我起床,比如掀開我的被子;捏住我的鼻子不讓我呼吸;往我的嘴裡塞煮好的雞蛋;在我的臉上放熱毛巾;甚至還曾經往我的被子裡放過冰塊。那段過去的回憶就像是人生的一場旅程,不管過了多久,只要我想,永遠都覺得歷歷在目。
  • 不講道理的男人最聰明
    高贊回答就是:不停和老婆講道理的男人。女人大都是感性的,她需要的不是一個動不動就講道理的丈夫,而是一個能夠理解和包容她的人。在感情裡,她更在意的是一種態度。我有個鄰居,結了兩次婚,都離了。對方就是受不了他沒日沒夜地講理。
  • 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講道理(深度好文)
    其實,不論是和親人相處,還是和愛人溝通,都不要試圖和他們講太多道理。贏了道理,輸了愛,又何必呢?微博上看過一則頗為有趣的段子。男人和老婆下象棋,明明五招之後便勝券在握。那一整天,老婆都有說有笑的幹各種家務。底下有人神總結:不和老婆講道理的男人,才是真的聰明。事實上確實如此。沒有一個女人喜歡聽道理,如果非要一爭高下的話,參加辯論賽就好了,結什麼婚呢?「夫妻」這個詞,諧音念「服妻」,倒過來念「欺負」。
  • 繁榮的宋代文化,為詩詞文章增加了「講道理」的新功能
    尤其是到了宋代,詩文變成了文人士子講道理的載體。生活在宋代的文人士子們非常幸福,因為那時候的言論自由可以說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他們可以任意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喜歡講用詩文講道理。與宋代以前以言志言情為主的詩文風格相比,又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其中歐陽修、蘇軾、陸遊都是此中高手。
  • 有人說家裡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講的是什麼樣的感情?
    感情Q:有人說家裡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講的又是什麼樣的感情?A:家,我不認為只是一個講情的地方。當然,也是要講道理的。你說,講的是什麼樣的感情呢?不能是,那個人更加愛你、你就可以橫行霸道。你想怎樣就怎樣,對方都要無條件的遷就你。沒有這樣的感情,也沒有任何一種感情熬得起這樣的折騰。至於道理呢,再大的道理還得作用於這個人。也就是,也有不能少的感情。一個家,那就是親情、愛情等。這個時候,凡事講道理也講不通的。非原則問題,大家就互相忍讓吧。
  • 如何做好招生銷講?講故事的能力很重要
    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你一定要去鑽研和學習銷講,特別是教育投資人。銷講不光是招生用,招聘也能用。你如何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你的團隊,願意跟你一起打江山,僅僅是靠高薪就可以嗎?你平時站臺開員工大會,那也是銷講,你需要將你的辦學想法,發展機會都傳遞給員工,讓員工信服你,覺得跟著你有前途&錢途。一個優秀的領導人一個是銷講高手。
  • 讀戰國策說世故,情商最低的行為,就是不停地講道理
    我在工廠做過3年,遇到最尷尬和無奈的事情,就是廠長講話,每次都要3個小時,核心論題就是「廠興我榮,廠衰我恥!「每次我聽完廠長講話,我都想給他打個電話「天天講道理沒用,儘管廠大門口貼著,工人是企業的主人,你講完話去喝酒了,我們回家吃,不是你說的不對,而是沒人信。「真正高明的老闆,是講利益分配的!當然不是那種畫餅充飢的故事。
  • 我喜歡你,就像吃辣條不看生產日期,我爸打我不講道理
    3,不要貿然評價我,你只是知道我的名字,可你不知道我的故事。雖然好人居多,但人群中常會混只狗6,就算你瘦了,變好看了,你什麼都好了,不愛你的人還是不愛你。即使你再胖,再難看,再怎麼不好,愛你的人永遠不會嫌棄你。7,我們都在猜著,對方是否會想自己。我們都在心裡,期待著對方先主動。於是,我們各懷心事。最後,我們漸行漸遠。
  • 自閉症家庭幹預:你還在總給孩子講道理嗎?講一個好故事更有用!
    「社交故事」是自閉症幹預的常見方法之一,即通過語言文字和圖畫來描述某個特定的社交情景,用小故事的形式,從自閉症兒童的角度出發,帶出一些有社交意義的提示。我們常常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嘮叨太多道理,講好一個故事比反覆講一個道理或許更有用哦~下面我們就用一個具體的案例來講講如何編寫一個社交故事吧!
  • 鳳姐都當主筆講故事了,講故事必殺技你還沒Get到?
    媒體報導「鳳姐」曾自稱「最愛閱讀《知音》、《故事會》等人文社科類書籍」。近日,她的一篇《戀人趕我坐最後一班公交回紐約》,講述了自己在美國戀愛、約會的心酸故事,感慨絕大多數男人只約會不結婚。眾多網友讀後驚嘆「天哪!書和遠方果然改變一個人。」
  • 蹇宏老師講的這則故事,你能悟出什麼道理?
    為了學習高手的思維,我把自己私藏的蹇宏老師精彩演講和線下分享資料,精選出來一部分,大家共同探討,共同成長。今天要講的主題是《乞丐的故事》,來自於《蹇宏增員主題演講實錄》節選。為保證閱讀體驗,文字內容略有修剪,打斷格式重新排版。我喜歡看書,也喜歡買書。
  • 愛的傳承:小時候爺爺講故事給我聽,長大後我講故事給爺爺聽
    在我人生的星空中,有一顆星星永遠明亮閃爍,那就是爺爺的愛!晚上,躺在鋪得並不厚實的土炕上,爺爺總會給我講「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嫦娥奔月」「狼外婆」等那些古樸的民間故事,在爺爺並不生動的講述中,我甜甜地進入了夢鄉。爺爺,謝謝您給我的這些小幸福,就是它們渲染了我兒時的世界,溫暖了我的童年,而且會瀰漫我的一生。
  • 在我發脾氣時別跟我講道理,我聾的
    你看這年復一年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會遲到相聚別離都是剛剛好在我發脾氣的時候別跟我講道理,我聾的!相愛是種感覺,當這種感覺已經不在時,我卻還在勉強自己,這叫責任!分手是種勇氣!當這種勇氣已經不在時,我卻還在鼓勵自己,這叫悲壯!
  • 講故事能給寶寶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我是一名家庭婦女,教育和管教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平時寶寶的生活起居,我們都要操心著,特別是晚上哄寶寶睡覺更是一個難題,有時候寶寶不願睡覺,怎麼哄都哄不睡。有一次我突然發現小孩愛上講故事,晚上睡不著覺,我就給孩子講故事,講著講著寶寶就容易睡著。
  • 會講故事才是好演講
    編者按: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整合自中信出版社新書《會講故事才是好演講》書評與書摘,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授權發布;原文作者卡邁恩·加洛,加洛傳播集團創始人。36氪經授權轉載。
  • 無底線的「講義氣」,才會被當成「傻瓜」
    文:十裡插圖:來源於網絡任何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不可能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有的時候如果我們太過於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總是在朋友面前表現的夠義氣,夠朋友,就很有可能會被別人當成傻瓜。所以,就做人這件事情而言,不管你有多麼的大方或者多麼的講義氣,都必須有底線,否則最終一定會釀成苦果,輕則家財盡失,重則危機性命。2.為什麼你會毫無底線的夠大方和講義氣呢?因為你還沒有形成獨立人格為什麼你會毫無底線的夠大方和講義氣呢?
  • 收官年講好攻堅故事
    這就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及時發聲,講好汙染防治攻堅故事,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講好汙染防治攻堅故事,需要擺事實、講道理、融情感,努力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贏得人心、得到認同。  講故事在汙染防治宣傳中有著重要作用。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只有吸引觀眾眼球才能引起關注。許多時候,抽象的道理需要形象的表述,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打動人、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