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翻譯 要麼簡單粗暴,要麼單詞亂用
昨日,記者來到海口宜欣廣場,在一家餐廳的菜單上看到,多道菜品的英語翻譯讓人忍俊不禁。一道名為「想吃我豆腐」的菜,英文翻譯標註為「want to fat my tofo」,存在明顯的單詞錯誤問題,把「eat」(吃)寫成了「fat」(胖),翻譯過來成了「想胖我豆腐」或「想要脂肪我的豆腐」。另一道名為「口水雞」的菜品,英文翻譯標註為「Water Chicken」,翻譯過來成了「水雞」。還有一道名為「樹子炒龍豆」的菜品,英文標註為「Fried Bean Dragon Tree」,記者查詢辭典,翻譯過來是「炒豆龍血樹」,光看單詞沒啥問題,可這排列順序有點讓人匪夷所思。
在菜單上酒水處,青島啤酒、喜力啤酒分別被翻譯成「Li Quan Beer」、「Liquan Draft」,中文英文完全對上號。記者查詢發現,單詞「Draft」與酒沒有一點關係,翻譯過來是草稿、匯票、草圖等。
除了上述菜品名出現的問題之外,菜單上的其他菜品名在翻譯上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
除了用詞錯誤,記者發現該餐廳菜單上的部分菜品,選擇了簡單粗暴的直譯方式進行英文標註,比如「臺北滷肉」和「臺灣四神粥」,翻譯成「Taipei Lurou」、「Taiwan Four Gods Porridge」。這兩款菜品名的翻譯,從字面上來說,算是沒啥毛病,稍微有些英語基礎的人也能看得懂,但是,對於這道菜所包含的飲食文化,客人通過這種翻譯基本上是感受不到的。
路牌標註 多採用漢字拼音相結合的指示
記者發現,海口大街上不少路牌,除了漢字,都採用拼音作為英文指示。在海口龍昆南三橫路看到,路牌上的「龍昆南三橫路」用拼音寫著「LONGKUNNAN 3HENGLU」,馬路對面的「昆雅巷」,同樣用拼音標註成「KUNYA XIANG」。此外,海口市明珠路、國貿路、金龍路、龍昆南路等路段的路牌,除了漢字,都只是標註著漢語拼音。
外國朋友 英文菜名看不懂,看拼音路牌不如直接問路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菜單和路牌,外國人能看明白嗎?來自保加利亞的提米亞(音譯)姐妹來海口2年了,對於「Fried Bean Dragon Tree」這個菜名,姐妹倆先是愣了幾秒,然後念了好幾遍,最後露出無奈的微笑,給出了「炒龍樹豆」的答案,並直言不知道這個究竟是啥菜。對於「拼音路牌」,她們表示,看路牌只能知道大概地點,具體的位置還需要詢問,或者通過導航指引。
專家咋說 「國標」出臺,公共領域翻譯問題將得到改觀
海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劉忠喜表示,不管是英文菜單還是標註拼音的路牌,最初目的都是為了方便外國友人。「不規範的翻譯,非但幫不到外國人,還會鬧出笑話。」劉忠喜說,公共場所的翻譯錯誤百出,會讓遊客感覺工作不認真,「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讓人捧腹的翻譯,比如把『小心滑倒』翻譯成『注意慢點滑倒』。」
劉忠喜告訴記者,學校的老師們也曾討論過這個問題,但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反映,所以只能通過發表文章提出此問題,希望能引起社會關注。「現在好了,《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出臺了,等到正式實施全面落地後,不但給外國友人帶來方便,也可以為提升國際旅遊島的形象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