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仙俠?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們特別是愛讀網絡小說的人一定對這個詞不陌生,仙俠流派在成熟之後很多人也只能從小說中感受仙俠世界,但是最近兩年影視劇片方的手伸到了小說領域後也拍了不少仙俠的影視劇,但是幾乎全軍覆沒,沒有一部是能受到廣大好評的仙俠劇。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在仙俠這個題材上都沒有什麼建樹,這不禁讓很多網友越來越鄙夷現在的娛樂圈,這都什麼年代了,特效技術都快完美擬真了,而那些仙俠玄幻劇卻連最簡單功法特效都做得無比粗糙,場景世界觀更是直接套用古裝武俠劇的模子,當有人提出18年前的一部《蜀山傳》的時候,我們才瞬然發現原來連一部18年前的仙俠劇拍的都比現在要好。
想起這部電影之後小編又去重溫了一遍,在《蜀山傳》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明顯區別於現在仙俠劇特點,那就是世界觀與電影形態。
其實我們現在去看《蜀山傳》能夠發現,雖然這部電影在整體特效上做得很好,但是特效的細節其實還是很粗糙的,但是也無可厚非,畢竟這是十八年前的電影了,可是我之後一想才恍然大悟,特效細節差又能怎樣呢?仙俠電影最重要的不還是世界觀,和整體的意境嗎?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蜀山傳》的特效很棒,其實就是因為世界觀塑造的好,從一開始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仙俠世界,他沒有世俗凡塵的俗物,比如馬匹,這是近幾年仙俠劇被吐槽最多的地方,本該御劍飛行的修道者卻慢悠悠地去騎馬,多尬,再比如服裝,現在太多仙俠玄幻劇上來就算全員一身華麗衣裝,美顏濾鏡,畫面亮的刺眼。
《蜀山傳》沒有過多的兒女私情,相反,這部電影中崑崙山的師徒戀更是有一點點睛之筆的意思,電影從一開始就交代了魔道入侵,正道各大派團結抗魔的基調,也許這種故事放到現在來看有些俗套,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屬於那種就算不用看劇情光看畫面和場景都能明白這是仙俠片的感覺,而不像現在的仙俠片,你要是不亮出個會發光的法寶觀眾還以為這是武俠片呢。
我認為《蜀山傳》最厲害的一點不是特效,而是徐克個人對仙俠的理解,你想,2001年,仙俠小說都還沒有形成概念,一般人你就是靠大腦想都想不出來仙俠該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但是徐克就是靠著大腦把自己心中認為的仙俠該有的樣子給拍了出來,可以這麼說,即便當年的《蜀山傳》是一毛錢特效,那它也是偉大的,因為它真正的意義是開創,是想像力,是創作出一個全然不同的電影形態。
一個人單憑一篇文字,來幻想出一個世界,再用畫面的形式把他展示出來,這個難度放在當年可是難以想像的,這座仙山該怎麼做,那個房子蓋放在這哪裡,這位仙人的法寶該是個什麼樣子,這些東西都是從抽象的靠著人的幻想去把它們變成具象的,在如今看來,我們經常讀網絡小說的人可能會覺得這不是很難,但是在當年連網絡小說都還沒興起,更別提什麼玄幻仙俠了,純靠個人的腦洞,這只能說明,徐克是個狠人。
現在很多仙俠小說對書中的世界觀描述其實都很直觀,這座山門是個什麼樣子,旁邊有幾個參天大樹,大殿師尊和長老們坐在哪裡等等都寫得很清楚嗎,就像誅仙,一個門派,七座峰脈,山多大,相互離多遠都寫得很清楚,可即便是這樣,現在的導演還是無法拍出書中的感覺,是不是有點打鐵不成鋼,恨不得想把鐵燒成汁給淋了?嗯?鐵汁。
《蜀山傳》當年投資也很大,眾星雲集,場景宏大,奈何世人當時還不明白仙俠是個什麼鬼,徐克在吃了這個虧之後想必也不敢再捧這個題材,這著實是有些可惜,不知徐克現在看著那些宣稱仙俠大片的影視劇作何感想。
徐克算是生不逢時,以他的腦洞和才華,如果把充滿激情敢打敢衝年輕時候的他放到現在這個時代,特效手段豐富,技術強大,任他操作的話可能我們也不至於天天被這些套著仙俠外殼的古裝偶像劇洗眼睛了。
真是 碧落仙人入凡間,恍然已是仙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