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百年奧斯曼帝國」夢,再給100年,能實現嗎?

2020-12-18 文史大司馬

奧斯曼帝國,這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之一,巔峰時期面積可達550萬平方公裡,橫跨歐亞非三大陸,而後卻分解成了40多個國家,曾經的奧斯曼帝國現也僅龜縮在78萬平方公裡的土耳其這個地方。

但是土耳其骨子裡依舊流淌著奧斯曼帝國的血液,無時無刻不想著恢復往日的輝煌!奧斯曼帝國解體已經有100年了,現在的土耳其儘管在地區類也屬於一個大國,也是在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敢和俄羅斯爭奪利益的國家,那麼如果再給土耳其100年,能夠恢復百年奧斯曼帝國的夢想嗎?

土耳其的野心

土耳其歷史上曾經那麼輝煌,那麼在土耳其上至領導下至民眾心中都有一顆帝國種子,甚至到今天土耳其都習慣將中東地區看成自己的後花園,所以才利用了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高調侵略敘利亞;又繼續發兵利比亞。

還使用自己的空中優勢,轟炸伊拉克境內的庫德人聚居區;主動挑起自己與希臘之間的領土糾紛,以及東地中海爭端;現在還和亞塞拜然聯合軍事侵略亞美尼亞。這些無不證明了土耳其的野心。

那麼土耳其的野心配得上他的實力嗎?再給100年能夠實現夙願嗎?答案是可能不信!為什麼呢?

一、強敵環伺

現在的中東地區,除了俄羅斯和美國以外,還有幾個小霸王,分別是以色列、埃及和伊朗,儘管土耳其夠聰明,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這個國家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現在的土耳其在敘利亞的政策——想在敘利亞身上「割塊肉吃」,這樣的行為已經引起了多方警覺,一個不小心可能引火燒身。

二、綜合實力不夠

一切夢想都要靠實力說話,雖然土耳其的表現不錯,其國力在地區之間來看是夠有底氣的,但是以土耳其的綜合實力,約一萬億美元的GDP,八千萬人的人口,78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想要恢復往日輝煌,可能還沒有那個實力!

即便你說土耳其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倘若你有所異動,其他大國立刻也會來攻佔,因為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一旦土耳其侵略戰爭失敗,軍事戰略位置優勢,就會變成軍事戰略位置的劣勢。這個不正是世界多國都想要佔領的目標嗎?除非你只能贏!

三、國際法律

此外便是國際法律不允許,因為前奧斯曼帝國的很多領土,已經變成了今天的主權國家如果想要讓土耳其恢復成奧斯曼帝國,就意味著要公然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直接違反國際法將受到制裁,然後就會給俄羅斯和美國藉口出兵攻佔土耳其,得不償失!

現在的中東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實都是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對奧斯曼帝國的瓜分,所以即便土耳其內心蠢蠢欲動,但是至少短時間內沒有辦法,除非世界再次爆發戰爭,土耳其也足夠強大,百勝百勝,否則沒有可能!

相關焦點

  •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
    有時候,他們會拿出自己的畜牧產品,與城鎮居民或農民交換他們所能提供的物產。偶爾,他們也會在有水源的綠洲停下腳步,過起農耕的生活。為了維持他們的畜牧業經濟,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得不與自然界中的種種力量進行曠日持久的鬥爭。在這一過程中,這些隸屬於鬆散的部落聯盟的封閉的小族群,獲得了特有的活力、技能,並形成了自己的制度與習俗。
  • 奧斯曼帝國:繁榮與衰亡的六百年歷史
    1529年,他圍攻維也納,但由於物資不足而被迫撤離。他還對波斯(伊朗)發動了三場戰爭。此外,蘇萊曼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海軍。1529年,北非的阿爾及爾敗於奧斯曼帝國之手,而黎波裡(現在的利比亞)於1551年被擊敗。在蘇萊曼長期統治期間(1520-1966),奧斯曼帝國正處於其政治權力的頂峰。除了獲得軍事勝利外,蘇萊曼還建造了許多清真寺、渡槽、橋梁等。
  • 假如奧斯曼帝國沒解體,現代土耳其有多強?
    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緣優勢,土耳其得以在世界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已經發展為世界主要的區域性強國之一,但從輝煌程度來看,現代土耳其卻遠遠比不上曾經的奧斯曼帝國。而反觀現代土耳其的面積只剩78萬平方公裡,歐洲國土也只剩伊斯坦堡一隅之地,而且鄰國希臘的領海幾乎劃到了土耳其的家門口,愛琴海大部分海域,大部分島嶼都歸希臘所有。相信現代土耳其人,面對這樣的窘境,也會幻想昔日奧斯曼帝國的榮光。那麼不妨假設一下,假如奧斯曼帝國沒有解體,現代土耳其會有多強大呢?
  • 徵服者的抉擇: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為何不願住在君士坦丁堡?
    在世界歷史上,公元1453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這一年的5月29日,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陷,拜佔庭帝國宣告滅亡,而拜佔庭帝國的滅亡則標誌著中世紀的結束。
  • 地理位置極為優越的土耳其,為何無法恢復奧斯曼帝國的雄風?
    伊斯坦堡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君士坦丁堡,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堡,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土耳其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這裡是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西臨愛琴海,北臨黑海,這裡還有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土耳其海峽。
  • 奧斯曼帝國滅亡後,末代皇帝回國被拒,無奈的嘆息道:我愛土耳其
    穆罕默德六世是奧斯曼帝國的第三十六任蘇丹,也是土耳其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穆罕默德六世公元1861年出生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自幼接受良好宮廷教育的他,不但對土耳其的宗教和哲學十分精通,還曾學習過歐洲的文化和西方的宮廷禮儀。
  • 關於1923年希臘土耳其人口交換
    回顧2016年,我想起另一次中東地區的大規模人口遷移:距離那次大移民的開始,正好是一百年的時間。那次人口遷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緩慢崩潰造成的。那個從巴爾幹到尼羅河,從波斯邊界到摩洛哥的帝國,七百年來一直有著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傳統。
  • 得罪俄羅斯,挑釁歐盟,土耳其能不受排擠?
    在今天,包括土耳其在內周邊很多國家都曾是奧斯曼帝國的國土,而沙烏地阿拉伯漢志地區、匈牙利、阿爾及利亞北部這些國家及地區,在百年之前也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邊疆行省或屬地。 一方面是包括民族主義思潮在內的新興意識形態對奧斯曼帝國傳統觀念的衝擊;另一方面,西方列強為了實現自身,往往以奧斯曼帝國作為博弈工具、或者剝削目標。
  • 為什麼土耳其在100年後重返高加索地區?
    亞塞拜然在44天內成功擊敗該地區的亞美尼亞軍隊,土耳其成為高加索地區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英國「中東之眼」網站總結了其網站駐土耳其記者雷傑普·索伊魯撰寫的長篇報告,該報告試圖回答與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立場有關的一些問題,以及在奧斯曼帝國軍隊控制巴庫100年后土耳其重新回到高加索地區時機的徵兆。
  • 值得關注的中東強國土耳其
    再加上埃爾多安上臺執政土耳其以來,一直試圖恢復奧斯曼帝國,並謀求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就更值得我們重點關注一下這個國家了。本著用數據說話的原則,我們先簡單列一些數據:一、土耳其概況【面 積】78.36萬平方公裡,其中97%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3%位於歐洲的巴爾幹半島。
  • 地圖看世界;兵家必爭之地土耳其海峽
    (馬爾馬拉海日落)(土耳其海峽不僅是國際戰略通道,土耳其海峽地區還是託起土耳其大國夢的翅膀)(1973年土耳其建成了橫跨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大橋,橋長1560m,其跨度1074m,居當時世界的第四位、歐洲第一位)(橫跨土耳其海峽的第二座大橋徵服者蘇丹邁赫邁特大橋,建於1988年,全長1090米。)
  •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奧斯曼帝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然而同一時期,西方也有一個大國崛起,那就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在他們領袖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成為了西部最強的國家。同一時期的兩個大國誰的實力更加強大呢? 1908年伊斯坦堡的民眾示威 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及蘇丹宣布復行1876年憲法、恢復議會後,奧斯曼帝國踏入二次立憲時期,對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重要的作用
  • 布爾薩,土耳其旅遊必打卡,奧斯曼帝國的第一個都城
    選擇來布爾薩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是奧斯曼帝國的第一個政治中心、第一個都城。同時,它也是絲綢之路臨近西方終點的重鎮,現在整個城市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布爾薩建於公元前200年,布爾薩的名字來源於其建設者卑斯尼亞(Bithynia)國王普爾希亞斯(Prusias)。後被羅馬帝國和拜佔庭帝國統治達數個世紀之久。1326年成為奧斯曼帝國初期的首都,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
  • 為什麼奧斯曼帝國崩潰了,晚清中國卻沒有?
    土耳其埃爾多安的正發黨(AKP)政府這幾年正著力於解決庫德問題,甚至準備與PKK實現和解。但這個所謂的和解進程遭到了多方壓力,久拖不決,雙方都失去了耐心。隨著敘利亞局勢的變化,PKK的重要部分轉移到了敘利亞。庫德人一向在地區衝突中是被不同方面所利用的對象。隨著土耳其政府與阿薩德政權交惡,雙方的庫德問題又變得更加敏感了。
  • 希臘和土耳其有可能合併嗎?
    既然有諸多好處,為何該構想最終也未能實現呢? 首先我們弄清楚希臘向土耳其提出該方案的時代背景,當時希臘軍隊剛剛大敗於凱末爾的土耳其軍,也就是說希臘企圖通過武力方式收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已經不可能實現。
  • 19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和大清帝國並成為東西兩病夫,兩個國家誰更弱
    19世紀奧斯曼和大清帝國並成為東西亞病夫,然而,這種並稱是相對的,面對大清很顯然奧斯曼帝國要強太多。奧斯曼土耳其,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另外,即便是作為歐洲病夫的存在,但是在一戰當中,奧斯曼帝國竟然能被好戰且善戰的德國人選中,成為關鍵的盟友,就能說明奧斯曼土耳其的價值所在。奧斯曼帝國和歐洲之間的怨恨極為久遠。
  • 奧斯曼帝國衰落後,歐洲為何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
    縱觀現代西方國家的首都,沒有一個能與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輝煌歷史相媲美。這座城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當時,這裡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佔蒂翁,拜佔廷是它的拉丁名字。
  • 100年前土耳其建國戰爭:挫敗多個列強入侵,為亞洲覺醒指明道路
    現代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1914~1918年,日薄西山的奧斯曼帝國追隨德國參加一戰,結果在戰爭中失敗,大片國土丟失,實力一落千丈,整個國家都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圖為一戰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1918年,一戰結束後,戰勝方集團於1920年逼迫土耳其籤訂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同時,法國、義大利、希臘、亞美尼亞等戰勝國也不斷向土耳其派兵,企圖從戰敗的土耳其手中撈取更多的地盤。圖為入侵土耳其的希臘幹涉軍。至此千鈞一髮之際,作為土耳其優秀將領的凱末爾,擔起了救亡圖存的大任。
  • 為何俄羅斯土耳其會成不共戴天的300年世仇?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仇恨,是一個一言難盡的問題。作為名副其實的世仇,歷史上俄羅斯的前身沙俄帝國與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前後共進行了12次你死我活的較量,直接導致了奧斯曼帝國的盛極而衰以及沙俄的不斷膨脹。但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西方夢,雙頭鷹雖然望向東西兩個方向,但「高貴」的西歐人無疑更讓俄羅斯心馳神往。在始終不被接受的情況下,俄羅斯開始劍走偏鋒。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拜佔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這個延續了1000多年的東羅馬帝國終於壽終正寢。
  • 晚清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哪個更弱?我們沒有勇氣
    我不認為奧斯曼帝國比我們弱,特別是在反抗精神上(1)歷史真實是奧斯曼為我們擋了六百年的雷斯曼所面臨的國際形勢比我們危險多了,作為對歐橋頭堡,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千餘年為中國抵擋了歐洲可能的入侵。奧斯曼幾乎與所有列強開戰,而且打了不是三五十年而是六百多年。相反,我們的威脅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