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簡介:日本海軍挑釁中國上海引爆大戰

2020-12-15 free山河日月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企圖在華北製造第二個滿洲國,中國統帥部知道大戰不可避免,遵照國防計劃甲案,陸軍為確保首都安全,先準備集中兵力殲滅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海軍準備堵塞江陰,全殲日軍長江艦隊,但機密洩露,日本長江艦隊倉皇逃出長江口。中國軍隊一不做,二不休,在華北已經開戰的情況下,決不能容忍日本海軍陸戰隊在上海的存在。況且,戰爭既然開始,一·二八事變後規定的中國軍隊不能進駐上海市區的規定在中方看來自然作廢。8月13日,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的中國軍隊打死前來偵察的日軍大山勇夫大尉,是為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変)爆發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國和日本雙方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標誌兩國之間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

1937年8月13日晨9時15分,日艦重炮向我閘北轟擊。日海軍陸戰隊一部,由天通庵及橫浜路方面,越過淞滬路衝入寶山路,向我駐西寶興路附近的保安隊射擊。我軍為自衛計,予以抗擊。「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開始。之所以使用會戰而不用"事變"一詞是因為當時嚴重低估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鬥在當時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區和郊區進行。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實行武裝中立,分別劃為法、英、美、意4國軍隊的防區。蘇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築路地區屬於日軍防區,是日軍在上海的作戰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8月13日到9月11日,國民革命軍防衛該市,阻止登陸的日軍;第二階段從9月12日到11月4日,兩軍捲入血腥的巷戰,爭奪對城市的控制;最後的階段,從11月5日到月底,中國軍隊遭到日本的側翼攻擊,向後撤退。上海於11月12日陷落。

這次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徵服侵吞,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上)
    上海淞滬會戰紀念碑近期筆者考證到大量淞滬會戰新史料,遂重寫淞滬會戰。以紀念浴血疆場的國軍烈士。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之中國!將分上海圍攻戰,反登陸作戰,陣地戰,防禦戰,金山衛登陸入杭州灣阻擊戰,撤退戰六個階級講述淞滬大血戰。
  • 淞滬會戰初期,日本海軍陸戰隊真的只有三千人嗎?
    淞滬會戰初期,日本海軍陸戰隊真的只有三千人嗎?為了探明真相,筆者專門查閱了日本海軍戰報,發現日本海軍陸戰隊在上海的兵力遠遠不止三千人。提前下手的日本海軍「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上海方面的局勢日益緊張。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中將從海軍在上海方面的情況出發,認為上海戰役遲早打響。
  • 淞滬會戰:日軍憑險據守,國軍精銳受挫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
    上海有一座年代久遠建築,它位於上海四川北路和東江灣路交叉路口,這座建築便是當年中日淞滬會戰爆發時日軍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這座褐色的堡壘式建築呈「口」字型,四周為營房和倉庫,中間是2200平米的操場,可以容納2000多人,大批裝甲車也可以開進開出。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下)
    》,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第25第2864張秉鈞:《抗日戰役第一期作戰之研究—淞滬會戰(一)》,《中國現代歷次重要戰役之研究》,中國臺灣「國防部」史政局1978年版童元亮:《淞滬會戰講稿》,中央軍校內部版1947年《張治中回憶錄》上冊
  • 日本士兵鏡頭下的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 《八佰》上映,你真的了解淞滬會戰嗎?中國主動出擊卻沒守住上海,但...
    但開戰前日本在上海實際駐軍不多,一是因為上海是日本海軍的「勢力範圍」,而日本海軍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了英美方面;二是因為一·二八事變的停戰協定有中國不能在上海駐軍,只有保安隊的條款,日本認為不必放太多兵力。
  • 淞滬會戰中觀戰的美國重型巡洋艦被誤炸!
    淞滬會戰開始,美國海軍陸戰隊保衛租界,包括第6海軍陸戰隊的增援部隊被派遣到上海。陸戰隊員沿著蘇州河布防。亞洲艦隊的旗艦,重巡奧古斯塔號(北安普頓級6號艦),停泊在黃浦江外灘。8月20號,炮彈落在奧古斯塔號正在甲板上看電影的水兵附近,死1人,傷18人,這是美國二戰中第一起傷亡。
  • 淞滬會戰,80萬人血拼日軍精銳,中央軍一天損失一個師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04字,閱讀約2分鐘1937年8月13日,為趕在日軍主力抵達上海前殲滅日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指揮87師團,88師團等國軍部隊向駐守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發起進攻
  • 史料︱日本戰時寫真類刊物中的淞滬會戰
    在14年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新聞機構派出記者隨軍報導侵華戰爭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和次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第一次上海事變),如朝日新聞社發行的《滿洲事變寫真畫報》、《上海事變寫真畫報》(共兩輯)和大阪每日新聞社發行的畫報《上海事件》。封面上都特別標明了「特派寫真班攝影」或「特派員攝影」。
  • 淞滬會戰迷惑操作,3萬國軍打3千日軍,蔣介石卻3次下令暫停進攻
    淞滬會戰爆發前,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認為,一旦開戰應該採取「先發制敵」的措施,攻其不備,迅速將日軍在上海各處據點清除。張治中曾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立下汗馬功勞,對日軍有一定的了解。為了做好「先發制敵」的準備,他安排人員摸清了上海日軍各處據點,並製作了詳細的作戰圖和方案。
  • 國軍3個精銳師打不過3千日本兵?看看淞滬會戰到底有多難打
    早在淞滬會戰時期,國軍就表現出了頑強抵抗的戰鬥精神,那麼,在淞滬會戰時,國軍真的動用了3個精銳師都不能打敗3千日本兵嗎?看看淞滬會戰到底有多難打。淞滬會戰是抗戰日期中日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不僅作戰規模大,戰況也十分激烈。在淞滬會戰之前,日本的海軍就曾率先向我國的上海發動了襲擊,遭到了國軍的強烈反擊,雙方首次交鋒。
  • 淞滬會戰|史可法號魚雷艇奇襲日軍旗艦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8月17日的上海,地點是在外灘九江路碼頭附近,市民圍觀河裡的一艘魚雷快艇,這艘快艇上了當天報紙的頭條。原來,這艘快艇在前一天晚上襲擊了日軍旗艦出雲號,這是當時海軍發動的一次奇襲。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淞滬會戰是國軍發起的,目的是防止日軍迅速打通津浦路,從而將國軍的主力包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這是國軍的預判,日軍當時並沒有整體侵華計劃,撤守山東,日軍也並未跟進,國軍有預謀的在上海打死一個日軍守衛,日軍派代表來理論,蔣介石直接派5個軍精銳進攻日本駐地,日軍向本土求援,淞滬會戰全面爆發。
  •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自製小炮艇海上打遊擊,日本親王被炸傷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中日雙方精銳部隊在上海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廝殺,日本強大的海軍艦艇不斷用威力強大的艦炮轟擊中國守軍陣地,給中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由於中日武器裝備差距懸殊,當時中國海軍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本無法對日本艦隊形成有效威脅,中國唯一的反擊手段就是使用炮兵進行還擊了。
  • 圖說血淚淞滬!國軍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日本海空軍?
    1937年8月,日軍在上海淞滬會戰中使用的「全日本號」報國91型飛機。日軍參加淞滬會戰作戰飛機架約390架,其中陸航210架,海航180架。中國空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約200架飛機。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上海市區進攻的日軍陸戰隊。
  • 一寸山河一寸血——老照片裡的「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嘉德 供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80年前的今天,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帷幕。「八·一三」淞滬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場大戰役,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妄想。中國軍隊在虹口、楊樹浦一帶與日軍海軍陸戰隊激戰,日軍決定全力增援上海,國民政府也決心打一場大仗,調動全國軍隊向上海進發。
  • 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滬會戰」解說詞|抗日戰爭 一寸山河...
    淞滬會戰 (上)上海,這塊當年楚國春申君的封地,是長江千裡物產匯聚萬商雲集的唯一出海河港。7百年前築城設治以來,從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口處起家,逐漸發展,到了抗戰初期已經是個350萬人口的大都市了。8月9日,日本陸戰隊大山中尉帶了個水兵硬闖機場,被我守軍擊斃,事情就這麼鬧了起來。國軍準備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其實是7月下旬決定的事。打上海除了戰略上的意向之外,也看中了上海是個國際化的都市,這裡的一舉一動比較容易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藉以昭告世人中國抗日禦侮的決心。
  • 抗日英雄黃梅興,曾參與一二八抗日和淞滬會戰,犧牲時年僅40歲
    文/馮玄一晚清之後,中國國力漸弱,日本便開始窺覷中國。甲午中日戰爭,大清敗得一塌糊塗。此後,日軍便一步步踏上了入侵中國的道路。1931年日本在東北製造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又製造了七七事變。小日本一直想要吞下中國,可惜,他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
  • 日方記錄的淞滬會戰:黃浦江鰻魚圍著屍體啃
    停泊在上海黃浦江面的日本軍艦1937年8月13日向中國守軍發動進攻,淞滬會戰爆發。日軍11月12日佔領上海,淞滬會戰結束。這是中國八年抗戰中最激烈的一次戰役,歷時三個月,日軍參戰兵力達25萬餘人,死傷五萬餘人;中國軍隊參戰兵力共七十餘萬人,傷亡達十餘萬人。
  • 抗戰,那些中國海軍的軍閥們啊
    海軍建設需要極大的國力投入,同時,在機械化戰爭時代,中國是傳統意義上的大陸國家,自然,有限的軍事資源首先考慮的必然是陸戰國防體系。 大力發展海軍固然重要,但是,在當時情況下,不顧日本挑釁、侵略在即,耗費巨大財力發展海軍,就顯然與當時戰略大勢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