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小知識:每逢過年,老百姓們都要放鞭炮,這裡有什麼說道呢?

2020-12-21 紀布說文化

文/紀布

話說,自我國古代起,一直沿襲至今日,只要到了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以示慶祝新的一年到來,同時,也預示著可以沾點「喜氣兒」。那麼,今天的問題來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咱們中國人燃放鞭炮又是為了什麼呢?

老百姓過年放鞭炮!

現今,大家通常見到的那些「鞭炮」,其實就是源於我國古代的「爆竹」,不過古代的爆竹和現在的鞭炮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在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宗懍曾在《荊楚歲時記》中對爆竹進行記載:「每逢正月初一,天還未亮,人們就早已起床,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的小院子裡燃放「爆竹」。在竹子爆裂之後,就會發出『噼噼叭叭』清脆的響聲,這樣就可以驅邪,也可以蹦走『窮氣兒』,寓意吉祥」。

小孩兒放炮

眾所周知,火藥最先起源於春秋時期(煉丹術),後來在隋朝被開發,到了唐朝就被廣泛用於軍事。在火藥發明之後,古人們就將木炭,硝石,硫磺等物質混合後置於竹筒中,然後再加上一條引線。這樣一來,在點燃引線後,竹子在爆炸後所發出的聲音會更加響亮,而且清脆。在後來,古人們將那些調配好的火藥放入紙卷中,然後再用漿糊粘好,這就形成了最初的「炮」。然後,再將每個「炮仗」逐個編成串兒,在「鞭炮」被點燃之後,火星通過引線這樣就可以連續地發出清脆的響聲,這樣「鞭炮」就形成了。因為鞭炮的起源與古代「燒竹子」頗有淵源,所以,鞭炮也被稱之為「爆竹」。

「年味兒」十足!

古人為什麼要燒竹子?其目的就是為了驅除邪魔。曾有傳說,在古時候,有一些妖邪經常侵擾人類,尤其是有一種叫做「年」的妖獸,更是肆意禍害人類。這個「年」,面孔非常醜陋,眼若銅鈴,身長數十尺(還有一個版本描述年的外貌是,面似人臉,只有一條腿,不過這也只是傳說)。每年的春節時期都會出來禍害百姓,只要是碰到它的人,都會沾染惡疾,渾身忽冷忽熱,如果得不到及時地救治,那麼就會因疼痛而死亡(還有個版本,說的是「年獸」吃人,禍害村莊,反正是無惡不作)。

年獸(僅供參考)

相傳,在古代的某一年春節,人們為了慶祝去年的大豐收與祈願能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風調雨順,能再獲豐收,家家戶戶都張貼彩畫,懸燈結彩,當夜幕降臨,所有人都出來,圍著篝火,載歌且舞,一直喧鬧到後半夜,當人們玩的比較「嗨」的時候,有人忽發奇想,他們將一些竹節扔進了篝火中,當竹子燃燒到一定的程度後,就會發出「噼噼叭叭」的脆響,這樣一來,又把歡快的氣氛推向一個小高潮。

「年味兒」篝火(僅供參考)

時至夜半,「年」這個壞東西又像往年一樣準時地出現在了人間,又來禍害人們了。可是,今年和往年不同,當「年」進入村子後,正準備活動活動筋骨,熱熱身,突然聽到篝火中正在燃燒的竹子所發出的「噼噼叭叭」響聲,嚇了他一機靈,轉頭就跑。當人們看到了這番景象,知道了原來「年」竟然怕火光與爆炸聲。於是,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在之後,每逢「過年」, 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爆竹」,就是為了嚇跑「年」這個壞東西。這樣一來,時間一久,「年」就再也不敢出來禍害人類了。雖然說「年」這個壞東西不再現世, 但是,人們還是將「過年」燃放鞭炮的「習慣」保留了下來。現今,老百姓們在春節燃放「煙火爆竹」已經不再是為了驅除「年獸」,而是代表了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寓意辭舊迎新,增添喜氣兒,吉祥之意!

喜氣洋洋過大年!

本文參考文獻:《荊楚歲時記》,《中國節日傳統文化讀本》,《搜神記》,《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爆竹,鞭炮,年獸》

相關焦點

  • 爆竹聲聲響孩子玩的瘋 過年安全爸媽要注意|孩子安全|放鞭炮|春節...
    新年對孩子們意味著什麼呢?歡樂和盡情的玩耍。@阿晨:過節了,有小孩的注意了,告訴他們放鞭炮不要往下水道裡扔,有沼氣@心中小事兒:過新年好多朋友回家過節來迴路上要小心多注意安全,還有和愛人帶上孩子長回家看看,老人不要什麼只想兒女長回家看看就夠了!
  • 過年放鞭炮,「熊孩子」的招數五花八門,7個安全知識爸媽須掌握
    過年放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歪媽小的時候,每年的三十晚上鞭炮聲都是此起彼伏、一聲連著一聲,一直到大年初一早上還能聽見炮竹聲。小孩子也都喜歡放鞭炮,有了鞭炮聲才感覺有了過年的氣氛。關於過年放鞭炮也有一個傳說——相傳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個兇猛的怪獸叫做「年」,平時都在深海中潛伏著,直到辭舊迎新的時候才出來害人、破壞莊稼、傷害家畜,百姓們都苦不堪言。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裡為非作歹,卻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到了,跑到另一邊又被一堆火給嚇得抱頭亂竄。
  • 過年放鞭炮長度翻幾番 是20年前10倍
    長城網邯鄲2月10日電(劉振山)據觀察,過了20年,每逢過年不可缺少的放鞭炮現象也在不斷升級,節節攀「長」,從500、1000響躍升至1萬、2萬響。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收入的增加和時代的進步,過年放鞭炮的長度也越來越長,從20年前的500響、1000響,最多2000響,象徵性慶賀一下新春的到來,到如今的5000響、1萬響、2萬響,外加禮花彈,人們在燃放鞭炮上的花費可是越來越慷慨和大方,一擲數百金,在所不惜,真可謂鞭炮聲聲,連綿不斷,震耳欲聾,樂此不疲。
  • 在農村,過年的時候為什麼都在12點準時放鞭炮?有什麼寓意嗎?
    每年到了臘月三十、大年初一這兩天都有好多放鞭炮的,其實也不僅僅光在這兩天,整個正月裡邊,沒出正月十五之前,都有好多放鞭炮的。集中放鞭炮主要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點以後,也就是大年初一零點以後,敲了12點的鐘聲,鞭炮齊鳴,震耳欲聾,吵的人根本睡不著覺。
  • 有人建議春節開放放鞭炮,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火藥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最直接的產物就是鞭炮。火曜自從被人們熟練掌握之後,鞭炮也就隨之誕生了。傳說中鞭炮是為了驅趕吃人的年獸而製作的,從古至今應該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  人們習慣了在:過年、過節、結婚、或者有慶祝活動的時候,燃放鞭炮進行慶祝,要的是一個氣氛。雖然聲音很吵,垃圾遍地,但是都是因為是喜事,所以都不在意。
  • 春節習俗盤點,為什麼春節要吃餃子呢?看完感覺漲知識了!
    春節的腳步將近,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講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春節的習俗一定不能少吃這個字眼,畢竟從《舌尖上的中國》就可以看得出,我國素來是民以食為天。在春節吃餃子是在清明時期開始盛行的,從古流傳至今依舊是北方人面試裡邊的「霸主」,春節吃餃子有著「更歲交子」的寓意,其次有的人會在餃子裡放糖、棗、花生等配料,如果吃到這種餃子的人,寓意在新的一年裡會有好運,那麼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在春節吃餃子有很多的民間傳說,有的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人間混沌的狀態,二是因為和「渾囤」的諧音,寓意著「糧食滿囤」。
  • 不再放鞭炮、不再盼著穿新衣、不再盼著過年,如何讓孩子明白過年
    馬上要過年了,我家4歲的兒子早已放了年假,他剛剛上小班,這是他的第一個假期。自從放假以來,兒子就屢屢問我,媽媽我為什麼放假啊?我每次都回答道:「因為要過年了啊!」我這才發現過了快三十個年了,至今還不明白過年的意思,在我的記憶裡,過年就是闔家團聚、穿新衣服、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吃好吃的......我趕緊到網上查閱了很多關於過年的資料,惡補了一通,繪聲繪色的給兒子講關於灶王爺、門神、財神、以及關於過年傳說。
  • 老天津除夕逛宮南宮北,緊俏貨有香燭金魚和鞭炮,過年好不能亂說
    早年間,盼過年的主要是孩子們,大人們的心氣兒可不那麼高。怎麼呢?過年吃喝花銷、親戚應酬是個負擔。天津衛過年是有講究的,有些老例兒雖然已經沒人再提,但作為一種民俗,還是得知道的。大過年的別瞎說早年間一進臘月,長輩就會重複對孩子說:「過年了!你不許瞎說話。」具體不能說嘛?像少、多、不好、沒有、病、死……凡是帶有負能量的話都不能說。
  • 貼吊錢,放鞭炮,天津人怎麼過年的?
    貼吊錢,放鞭炮,天津人怎麼過年的從清代到民國,天津人一年到頭最重視的就是過年。一進臘月,宮南宮北大街就開啟了春節模式,臘月十五年貨登場。臘月廿三,灶王爺上天,祭灶要請灶王爺買糖瓜。臘月廿四掃房子要買窗花!
  • 春節不能再放燈花鞭炮了,城市裡過年的晚上可以做些什麼事呢
    城市裡的新年總比鄉下要少些年味,這幾年市區都不讓再放煙花鞭炮了,大年三十的夜晚總會覺得少了些什麼。2019的新年晚上,在家可以做的事情其實也很多!小編小此一一和大家分享。2、 包壓歲錢,送微信紅包除了給家裡的孩子們發壓歲錢,大人們今年別忘了給微信裡的好友小輩們也發上一個微信紅包,讓祝福傳遞到千裡之外。
  • 放鞭炮吃齋菜 舞醒獅拜大年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古曉彤  本版圖片 受訪者供圖    大年初一是春節最重要的一天,番禺區大龍街的街坊們是怎樣度過這一天的呢?他們會有哪些過年的習俗?據了解,大龍街坊每年初一必備的習俗是放鞭炮、吃齋菜和醒獅採青,雖然時代在不斷變遷,這些習俗聽起來也並非與眾不同,但繼續堅守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習俗,不僅可以襯託出春節特有的歡慶氛圍,同時也更加體現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  「開門炮仗滿堂紅」  長久以來,春節放鞭炮已成為我國一種文化習俗而深入人心,所謂「鞭炮不響不成年」、「開門炮仗滿堂紅」。
  • 春節為什麼叫過年,有什麼意義?
    同時有一些美食正在突破地域邊界,在不同城市的餐桌上流動。過年就要吃那一口家鄉味,鄉土的味道是頭腦裡割捨不掉的鄉情和記憶。隨著春節臨近,人們對食物的偏好凸顯了地域特色,傳統菜餚回歸成為春節期間餐飲的典型特徵。
  • 他說過年愛放鞭炮的,你們都「鞭」上長炮!太狠了!
    有個牙尖嘴利的人最討厭人放鞭炮,一年春節他寫個段子——愛放鞭炮的,祝你們都「鞭」上長炮!太狠了!這哥們叫張發財,就上面COSPLAY王思聰的這位。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舌尖上的中國》海報一定看過,那就是他設計的。…………………………………………………………「娃子娃子你別讒,過了臘八就過年。
  • 過年時,請不要讓小孩子用鞭炮雷炸魚,太危險了
    我們都知道,春節時,有些家裡大人會給孩子買鞭炮來逗孩子,村裡的小賣店裡有各種鞭炮出售。那種小型的,而且安全係數高的對人造不成什麼傷害,但同時,也有不少威力巨大的鞭炮,這個一定要引起注意。有人會說,不就是鞭炮嗎?能有什麼危害?
  • 熊孩子放鞭炮被炸飛,過年期間這種危險千萬要警惕!
    春節將至要說最能代表咱們中國春節的事物除了吃年夜飯、餃子裝飾的春聯、年畫、紅燈籠當然還有非常具有中華特色的紅包了事實上,基本上每年都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搜索「孩子放鞭炮炸井蓋」,顯示了一百萬+條結果,都是有關放鞭炮導致的安全事件。2019年1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一家店鋪門口,孩子拿著煙火棒,丟進了井蓋中。瞬間,一團火焰從井內噴出,井蓋被炸飛,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鞭炮聲中的「是」與「非」 春節要不要燃放煙花鞭炮?
    (記者 劉建強 攝)   過年放鞭炮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但是,隨著羊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春節期間不燃放煙花鞭炮」的倡議,在許多人的QQ、微信朋友圈被頻繁轉發。燃放煙花鞭炮的「是」與「非」再次引發市民熱議。
  • 春節放鞭炮什麼時候放好,有啥講究?幾點放炮最合適?
    在農村過年,噼裡啪啦搞得熱火朝天是最好的,這樣就顯得熱鬧,但是因為鞭炮煙花對環境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現在大年三十過後,第二天基本上是霧茫茫一片,所以近年來開始有些管制了,但村裡的話還是會有放的,只是有減少。
  • 00後永遠無法體會鞭炮炸牛糞的刺激 20年前的春節我們玩的是這些
    大家好,這裡是正經遊戲春節將至,有到了可以毫無負擔喪心病狂的瘋玩的時候了,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大家玩內容的和二十年前玩的已經不一樣了,以前的小孩是上竄下跳的玩,現在的小孩給他一臺手機就可以安安靜靜的玩一天了。真鞭炮VS假鞭炮20年前每逢過年過節都一定會放鞭炮,小孩會撿一些完好的鞭炮來玩。
  • 過年為什麼要吃豬蹄?
    2、過年的傳統有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3、過年的傳統有貼窗花過年時,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各種剪紙--窗花。
  • 每逢過年,齊白石畫一種「年畫」送人,如今這種畫一幅賣1344萬
    每逢過年,他畫一種「年畫」送人,如今這種畫一幅賣1344萬。過年寫春聯貼春聯,掛紅燈籠等這些傳統習俗,如今都還延續。以前還有一個傳統鮮為人知,那就是過年期間畫《歲朝圖》送親朋好友,以祝福新春快樂幸福。到了宋代,皇宮中開始興起《歲朝圖》,尤其宋徽宗每逢春節,命宮廷畫師畫一些春節中的神話人物、吉祥花卉禽鳥,陳列宮中,以增添歲朝的喜慶氣氛。不僅要按時呈交「年例畫」, 而且擅長繪畫的皇親大臣也常以繪畫的形式向皇帝恭賀新春。連皇帝也會親自繪製《歲朝圖》表達新年的祝福,增加節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