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自我國古代起,一直沿襲至今日,只要到了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以示慶祝新的一年到來,同時,也預示著可以沾點「喜氣兒」。那麼,今天的問題來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咱們中國人燃放鞭炮又是為了什麼呢?
現今,大家通常見到的那些「鞭炮」,其實就是源於我國古代的「爆竹」,不過古代的爆竹和現在的鞭炮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在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宗懍曾在《荊楚歲時記》中對爆竹進行記載:「每逢正月初一,天還未亮,人們就早已起床,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的小院子裡燃放「爆竹」。在竹子爆裂之後,就會發出『噼噼叭叭』清脆的響聲,這樣就可以驅邪,也可以蹦走『窮氣兒』,寓意吉祥」。
眾所周知,火藥最先起源於春秋時期(煉丹術),後來在隋朝被開發,到了唐朝就被廣泛用於軍事。在火藥發明之後,古人們就將木炭,硝石,硫磺等物質混合後置於竹筒中,然後再加上一條引線。這樣一來,在點燃引線後,竹子在爆炸後所發出的聲音會更加響亮,而且清脆。在後來,古人們將那些調配好的火藥放入紙卷中,然後再用漿糊粘好,這就形成了最初的「炮」。然後,再將每個「炮仗」逐個編成串兒,在「鞭炮」被點燃之後,火星通過引線這樣就可以連續地發出清脆的響聲,這樣「鞭炮」就形成了。因為鞭炮的起源與古代「燒竹子」頗有淵源,所以,鞭炮也被稱之為「爆竹」。
古人為什麼要燒竹子?其目的就是為了驅除邪魔。曾有傳說,在古時候,有一些妖邪經常侵擾人類,尤其是有一種叫做「年」的妖獸,更是肆意禍害人類。這個「年」,面孔非常醜陋,眼若銅鈴,身長數十尺(還有一個版本描述年的外貌是,面似人臉,只有一條腿,不過這也只是傳說)。每年的春節時期都會出來禍害百姓,只要是碰到它的人,都會沾染惡疾,渾身忽冷忽熱,如果得不到及時地救治,那麼就會因疼痛而死亡(還有個版本,說的是「年獸」吃人,禍害村莊,反正是無惡不作)。
相傳,在古代的某一年春節,人們為了慶祝去年的大豐收與祈願能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風調雨順,能再獲豐收,家家戶戶都張貼彩畫,懸燈結彩,當夜幕降臨,所有人都出來,圍著篝火,載歌且舞,一直喧鬧到後半夜,當人們玩的比較「嗨」的時候,有人忽發奇想,他們將一些竹節扔進了篝火中,當竹子燃燒到一定的程度後,就會發出「噼噼叭叭」的脆響,這樣一來,又把歡快的氣氛推向一個小高潮。
時至夜半,「年」這個壞東西又像往年一樣準時地出現在了人間,又來禍害人們了。可是,今年和往年不同,當「年」進入村子後,正準備活動活動筋骨,熱熱身,突然聽到篝火中正在燃燒的竹子所發出的「噼噼叭叭」響聲,嚇了他一機靈,轉頭就跑。當人們看到了這番景象,知道了原來「年」竟然怕火光與爆炸聲。於是,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在之後,每逢「過年」, 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爆竹」,就是為了嚇跑「年」這個壞東西。這樣一來,時間一久,「年」就再也不敢出來禍害人類了。雖然說「年」這個壞東西不再現世, 但是,人們還是將「過年」燃放鞭炮的「習慣」保留了下來。現今,老百姓們在春節燃放「煙火爆竹」已經不再是為了驅除「年獸」,而是代表了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寓意辭舊迎新,增添喜氣兒,吉祥之意!
本文參考文獻:《荊楚歲時記》,《中國節日傳統文化讀本》,《搜神記》,《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爆竹,鞭炮,年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