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貨複式、別墅式住宅。現在不僅可以進去參觀,還能在裡面看書喝咖啡
「疫情過後,重溫寄放上海靈魂的老洋房,真好」最近因為疫情閉館的許多老洋房都重新向公眾開放了,衡復風貌區周末200人的預約名額基本都被秒光了
這些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的元素,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老房子,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現在有一些老洋房基本都是名人故居,加以修繕後變成可供參觀的小型歷史博物館;也有些變成了時髦的街區,開出餐廳、咖啡館,受到年輕人們的歡迎。
電視劇【安家】的熱播也讓更多人對老洋房心生嚮往,最近,上海前段時間因為疫情關閉的一些老洋房,現在已經陸續開始開放預約參觀了。
黑石公寓:
復興中路傷的黑石公寓最近特別的火,經歷3年不斷的修繕,和重新整理布局的它,有望成為下一個驚豔的網紅打卡街區。
1924年,美國傳教士宋合理,在復興路上投資建造的一座酒店式公寓,其中有舞廳、泳池、網球場等如今奢華公寓中都有的設施,黑石公寓位於上海徐匯區復興中路1331號
黑石公寓的名字,還有說法就是源於其中建築的填充牆體和部分的構件採用的是黑色石材
黑石公寓最獨特的地方還是折中主義的設計風格——簡而言之,就是融合了各種建築的風格中最好看的元素,有歐洲式的古典,也有中式的肅穆,
武康大樓:
沿著復興中路一直走,就到了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標,由知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是現存於世的3棟船型建築之一,是滬上最早的外廊式公寓,也是「不可移動的文物」
武康大樓的外觀採用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限,大樓的底層採用騎樓樣式,將店面櫥窗向內收縮,留出人行道空間。
武康大樓的一二層外立面採用水泥仿石牆牆面,使之成為大樓基座的樣式。自三層起至第七層,外立面改用黃褐色磚塊貼面。最頂樓的第八層繼續使用的水泥仿石質牆面,因此大樓呈現出三個不同的區段。
孫科別墅: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獨子,也是民國時期知名的政治家。這棟房子原本是鄔達克自住的家,他因為得到了孫科的慷慨幫助,他便以極低的價格將其轉讓給了孫科。
鄔達克設計的孫科別墅,頗有歐式風格,一樓處大量使用了尖拱和圓拱的設計,內裡的壁爐,欄杆精緻到每個細節,融合了西班牙和巴洛克的設計風格
孫科別墅在建國後,被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徵用為辦公室,當時是謝絕對外開放的,直到這裡被建成「上生新所」後,當年歐美僑民的俱樂部「哥倫比亞公園」才揭開他的神秘的面紗,標誌性的泳池被改造了很多個網紅餐廳,是眾多網紅打卡的常去之地
張樂平故居:
還記得著名的「三毛流浪記」嗎!它的作者張樂平先生的故居,就著落在幽靜的五原路上。這是一座假三層近代裡弄式花園洋房,是20世紀初上海典型的花園式住宅,花園中還立著三毛像,布置得簡譜溫馨,附有格調。
洋房裡面一樓展出了不同年代的「三毛」故事原畫,二樓則復原了當年張樂平先生居住時的原貌,靜靜的參觀都能感受到這是一棟小而美的房子,明亮的陽光和窗外的鳥鳴使人格外的安靜下來,靜靜的感受這位中國漫畫大師的曾經歲月
夏衍舊居:
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夏衍,曾在上海居住了30多年,在人生中擔任職務最多的時候。
這座郎揚帆是三層磚木結構,深棕色的裝飾木架,簡潔幾何裝飾的腰線元素,都體現了英式建築風格。入口的尖卷門洞和綠色的釉面漏窗,已經高聳的煙囪融合進了西班牙的風格元素
衡復風貌館:
這裡曾經是湖南路街道辦事處所在地,還有一個讓人們熟知的名字「修道院公寓」
公寓建造於1930年,由英國建築公司和洋行設計,為典型的西班牙風格住宅,陽光照在院落的時候,真的有幾分南歐風情
如今,修道院公寓被分出了一部分,成為記錄衡山路——復興路一帶街區風貌的展覽館,為街區增添了多元的文化,也帶來了不同的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