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健康周刊·生命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晚餐進食應「質高量少」 運動是減肥的最好方式
很多人減肥,都是從不吃晚飯開始的。不吃晚飯真能減肥嗎?「
不吃晚飯可以有效地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和體內脂肪堆積,對於通過人體內的脂肪消耗是有一定的幫助,可以減掉點體重,但靠節食減掉的多數是水分,也很容易反彈。同時,長期不吃晚飯容易破壞腸胃功能、影響內分泌,並且也不利於減肥。」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嘉嶼說,不吃晚飯是一種不健康的減肥方法,也對身體有著不良的影響,不吃晚飯減肥的人群需要慎重,以免引起不良症狀的出現。
專家簡介:陳嘉嶼,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O醫院消化科主任兼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消化系重症疾病及腸道疾病臨床工作及研究。現為中華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胃疾病協作組、應急內鏡協作組、膠囊內鏡協作組委員;甘肅省醫學會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常委;甘肅省消化醫師協會副會長。
1
專家:不吃晚餐危害多
陳嘉嶼說,不吃晚餐,雖然在短期內可以降低體重,但也會降低人體的基礎代謝水平,「不吃晚餐,身體認為自身在鬧饑荒,使身體的代謝形成一種節能模式。如果不繼續減掉平時的量,或者是恢復了正常的飲食,還會反彈。而且體重很有可能比原來更重,這種方法是不可行的。」
不吃晚餐給身體帶來許多傷害,主要有以下症狀:
1.容易低血糖。
有些人在晚餐時間,明明已經有飢餓感卻堅持不吃晚飯,餓得頭腦發昏、四肢發抖、出冷汗……這些,都是低血糖的症狀。輕微的低血糖,只是讓人難受一陣。但嚴重狀況下可能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昏迷等現象。
2.降低抵抗力。
身體各大器官營養供給不夠,會造成營養不良,時間長了,人體的免疫系統抵抗力也會跟著下降。
3.傷害腸胃。
當肚子出現飢餓感時,胃部並沒有東西可以消化,胃酸就有可能傷害胃黏膜,而引發胃部不適。時間長了也會使胃潰瘍、胃炎發病的風險增加。
4.大腦細胞不可逆的死亡。
不吃晚餐的人,在睡眠時處於飢餓狀態, 產生低血糖,人的大腦細胞只能利用血裡的葡萄糖合成。人的血糖低於人體的正常值時,會導致大腦細胞的養分供應中斷。
5.更容易發胖。
減肥的人不吃晚餐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體重,但是當夜晚肚子餓得咕咕叫時,可能會起來補充個夜宵,這樣一來,不吃晚飯要減少熱量攝入的目的又泡湯了,反而更容易發胖。
6.月經推遲現象。
不吃晚飯時間久了,身體的機能被破壞,出現厭食症、精神乏力,甚至多數女性的月經也會推遲。
2
晚餐不能吃太多,適量為主
如此看來,不吃晚飯的減肥方法並不科學,這就對晚餐怎麼吃和吃什麼要有所了解了。陳嘉嶼告訴記者,晚餐吃太多,也容易傷身,「晚餐如果能量過盛,極易導致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胰腺炎等疾病的發生。」晚餐過飽,還會影響大腦,導致多夢,夢境會使人疲勞,久而久之,還會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
應該怎麼吃?陳嘉嶼建議,晚飯攝入的熱量不應超過全天攝入總熱量的30%。晚飯後,很多朋友的活動要比白天少,能量消耗也因此降低。因此,「質高量少」是人們應該遵循的晚飯進食原則。晚飯儘量少吃麵食,主體一定是蔬菜,大約吃半斤。主食可以變換花樣吃粗糧、米飯、饅頭等,但不要過量,原則上不要超過2兩,最好不要選擇吃油炸類食物。
當然,高蛋白食物是晚餐中必不可少的,豆製品、瘦肉都是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每餐以1兩為宜。肉首選魚蝦,其次是去皮雞鴨,最後是瘦的豬牛羊肉。可用豆腐替代肉(等量替代)。另外,特別推薦清蒸魚,好吃不貴,做法簡單,蛋白質含量多。
合理的飲食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晚餐中也可適量攝取一些粥和湯類的食物,以利於消化。如果是純素的,餐後可喝酸奶1杯。臨近睡眠時間,晚餐可以少吃一點,有飽腹感即可。晚餐也忌食用具有刺激神經作用的食物,如濃茶、咖啡、辣椒等。
3
運動是減肥的最好方式
從人體結構看,男性的基礎代謝率要明顯高於女性,絕經後的女性更加容易出現肥胖,這是因為代謝率的不同,同時由於男人與女人的飲食習慣、飲食量和運動量也存在著差異,所以,性別往往也決定肥胖。
「運動量比較大的人就不容易肥胖,因為運動消耗掉了很多的熱量,而運動量比較小的人就比較容易出現肥胖,所以想要減肥,運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陳嘉嶼說,運動是最好的減肥方式,管住嘴邁開腿,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和目的。
他建議,如果運動量大,建議不要過度飲食,這樣對自己的胃不好,會出現胃下垂,不利健康。三餐後,可以散散步,慢運動,也有利於健康。
陳嘉嶼提醒,在減肥鍛鍊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如有些人認為,減肥鍛鍊要高強度,達到體力透支才有效,這是不合適的。有臨床研究發現,高強度運動並不增加減肥效果,與其增加鍛鍊強度,不如延長運動的時間。減肥每周鍛鍊150-300分鐘,包括1-2次力量訓練,每天可多次鍛鍊,但每次時間至少10分鐘。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