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6日 16:45 來源:燕趙晚報
參與互動■良心油餅麵條店。
■良心香油店。 本報記者 東方 攝
本報訊(記者 東方)在衡水市區,有一條不起眼的小街道,名為靜安路。這條街道不算長,而且還比較狹窄,卻因為這裡的良心小店而變得不一般。「良心油條」、「良心油餅麵條」……每天來這裡排隊的人都會讓這條街道熱鬧起來。就在幾天前,這裡的「袁老三香油坊」新掛了「良心香油」的招牌,成為這條小街上的第5家「良心」店。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了剛剛掛上「良心香油」招牌的袁老三香油坊。走進店內,一股很純正的香味撲面而來。店老闆袁鐵良看到記者進來,趕忙起身招呼,詢問需要點什麼。記者說明來意,老袁開始介紹起自己的香油。早在1986年,老袁就在山東省經營香油生意。後來回到衡水,開起了這家袁老三香油坊。在店內記者看到,香油機正在忙碌著,而原材料就是用香油機旁的磨盤將芝麻研磨成的油坯,一切都在消費者眼皮底下加工,讓人放心。老袁說,自從開起了這家店,他就決心要靠誠信創名牌,但自己掛了好多條幅都覺得沒分量。當他看到街上越來越多的「良心」牌匾,就加掛了「良心香油」招牌。
說起「良心」牌匾,這條街上最早的就是「良心油條」。2012年,店老闆趙京栓就掛起了「良心油條」的招牌,起初,他是在市區鐵路小區門口,後來搬到現在的靜安路上。他每天早晨5點半開始炸油條,一般到上午9點半就停,因為加熱時間長了油會變壞,每次剩油大約五六斤,他會把這些油做沉澱處理,上層的好油帶回家炸辣椒,下層的油底子就倒掉了。趙京栓堅持用品牌麵粉手工和面,一次性使用正品油,炸出的油條脆而不膩,內裡蓬鬆。許多人起早開車來,就為吃他的油條,他的「良心」牌匾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亮點。
受到「良心」牌匾的影響,這條街上的其他小店也跟著曬起了「良心」。半月前,距離「良心油條」不遠的烙油餅店掛起新牌匾——「1+8良心油餅麵條店」。緊跟著,該店對面的「秋來洗車店」門口也放上了「良心洗車」豎牌。烙油餅店老闆王科喜敢掛「良心」牌,還是因為顧客的鼓勵。他用品牌麵粉手工和面,在燃氣灶上的餅鐺裡兩次加工並多次刷油,出鍋的油餅外酥內軟、味道純正,還不貴。該店在整條街上最「火」,大冷天也會有多位顧客排隊。不少顧客出主意:「你烙了8年油餅,一直沒個正式店名。既然你的油餅跟『良心油條』有一比,何不叫『良心油餅』?」後來,王科喜覺得自己一直憑良心做事,掛個牌也不愧,就照辦了。
然而,要論良心,這條街上的「老王家塗料」更算有資歷。因為生產廠家2009年就註冊了「良心」商標,老王家塗料掌門人頭像和手機號也印在產品外包裝上,可是廠家一直沒大張旗鼓地宣傳,現在牌子也該「曬」出來了。店老闆李海波告訴記者,「良心」商標沒有註冊前,他就一直在經營,顧客反映都非常不錯。
眾小店齊曬「良心」,這條不起眼的小街道上讓市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誠信經營,採訪中,掛上「良心」牌匾的店老闆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小店加入用良心經營的行列中,讓這條街道真正成為良心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