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映資本
記者|黃斯理
「中國餐飲業4.6萬億的市場規模,但Top 40的餐企只佔到整個市場規模的5%!發展這麼多年中國為什麼至今還沒有出現一個像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那樣的霸主品牌呢?」
一碗麵賣38元,在去年融資了2.15億,開創「書房裡的撈麵」創新模式的和府撈麵創始人李學林在近期發表了一次公開演講,圍繞餐飲企業為什麼沒有出現巨無霸,未來的機會在哪裡,以及哪些東西是餐飲行業應該長期堅守等話題做了深度分享,希望對各位餐飲人一些啟發。(以下為李學林演講實錄,有刪減)
為什麼在中國
還沒出現巨無霸的餐飲企業?
在聽了包大師的創始人演講後,李學林調侃忽然有一股想去幹奢侈品的衝動,包大師幹了2、3年就有10個億的體量,而和府幹了5、6年才不到20個億。
反觀現在的餐飲市場,發展這麼多年為什麼至今沒有出現一個像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那樣的霸主品牌呢?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國內的民營企業到底有沒有機會?
疫情期間,整個餐飲行業在都不太好過。除了海底撈、九毛九等企業,和府撈麵是這個產業裡為數不多比較淡然淡定的品牌。
疫情期間,無數企業發聲只能堅持三個月,甚至只能堅持兩個月。但是,我冷靜的判斷過,只要疫情能夠在一年之內改善,和府依然能夠活的比較健康。就算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和府撈麵在兩年之內也依然能生存,這背後來源於我們跟傳統餐飲企業完全不一樣的一套模式。這些年,和府一直保持著對中式標準模式的深度思考,及迅速迭代的創新能力與活力。
要想做大做強,
餐飲行業的未來在哪裡?
近十年,中國的餐飲可謂百花齊放,但是能夠生存下來、活得舒服的屈指可數。餐飲掌舵人不僅要對整個大趨勢要有足夠的了解,也要對短期誘惑有足夠定力。
那麼,餐飲長期的趨勢到底在哪裡?短期的機會又在哪裡?整個產業的深度矛盾在哪裡?自己組織的項目應該怎麼去做調整?這是這個行業一直要思考並解決的。
中國餐飲產業的規模那麼大,官方公布的4.6萬億的市場規模再加上大大小小的餐飲,10萬億以上的規模應該是沒問題的。如此龐大的市場在疫情下就扛不住了,不得不讓人反思。
從日本和歐美這些成熟的市場體系來看,他們的產業集中度差不多在50%,比如說日本在48%、美國53%。那中國呢?中國 Top 40 的餐飲企業只佔到整個市場規模的5個點,而美國的 Top 10 已經佔到28%了。雖然我們的餐飲市場規模極大,但品牌極度分散。但從本質上講,日本、美國的企業,就是中國的明天。
那中國的餐飲產業如果要做大、做快、做強,他的方法論是什麼?未來到底在哪裡?
一是標準化
過去中國餐飲的標準化程度是非常低的。如果沒有辦法解決標準化的問題,很多餐飲企業還是要依靠大量的人力,那我們就很難把品質掌控得好。現在,中國餐飲產業的標準化程度還是相對落後的。
二是資本
為什麼在餐飲領域沒有特別大的企業?這是因為在很長時間內,資本市場對餐飲行業比較冷漠,沒有太多的信心把餐飲企業推出來。
三是信息化工具
在中國,絕大部分的餐飲企業還處於一個非常原始的狀態,只用了一些非常簡單的信息化工具,甚至有些連財務系統都沒有。過去很多大型跨國企業的技術,以及信息化程度,今天很多中國民營企業仍然不具備。
目前餐飲行業相對還是處於產業鏈底端,而人才大都湧向回報率比較高的產業集群。餐飲行業去跟跨國企業競爭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弱,高端人才更願意湧入投行、網際網路、地產等行業。當然,大家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過去的民營企業管理理念相對還是缺乏的,管100人、管3000人、跟管10000人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標準化、信息化、組織、資本、人才等等,都是制約了整個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
市場千變萬化,
哪些是永遠不變的?
今天,很多人也在討論行業的機會在哪裡,未來的趨勢在哪裡?每個人都非常焦慮,非常怕喪失新的機會。但是,到底你想的那個機會是一個真需求還是偽需求,這是很難辨別的,你很難去分清他是否在大趨勢內。
那麼,如何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保持足夠的定力,看到未來的趨勢,看到事情的本質並且剖析明晰自己的優勢?行業不斷迭代變化是不可阻擋的,在動態的變化著又有哪些是不變的呢?
一是產品。
你的產品是不是做的特別好?你的客人體驗是不是特別好?無論你是做餐飲的還是其他行業,產品都是一個非常核心的要素。
二是效率。
無論是信息化的改造,跟消費端的共連,還是對客人反饋響應的速度,對效率的追求都是沒有改變的。
三是商業資源整合以及成本控制的能力。
在任何一個時代,這個行業的本質永遠不會變,對這些能力的需求都永遠不會變。
每個人、每家企業,都無法做到在每一個階段裡都能夠抓住短期的趨勢。但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戰略和戰術還是需要思考的。雖然我們無法每次都抓住短期趨勢所帶來的機會,但我們要有能夠洞察到長期趨勢和機會的能力,並且要確保我們能在長周期中,把握整個市場趨勢的變化,結合企業自身的基因及需求,變成自身組織的核心能力。
所以無論市場怎麼變,時代怎麼變,客群怎麼變,當我們有一個長期堅持的決心,有一個看到長期變化的眼力,看到當下問題本質的能力,有一個不斷去深挖和構建生態的能力,並且能夠把這種能力不斷的夯實的話,我們一定不會被整個產業和歷史所淘汰,並且很大機會會成為趨勢的一部分,甚至可能在一段時間裡,成為能夠改變和引領這種趨勢的企業。
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者,一定不能被短期的市場波動影響了自己的心智,同時緊抓本質,狠練內功。現在的和府也會看到階段性的機遇機會,並會時刻關注這種趨勢與變化,但一定是在充分準備好的情況下再出手。
今年,和府矩陣下的財神面、一口撈麵在很多渠道上實現了突破。但顯然未來還有一段非常長期的路要去走。在這個過程中,和府依舊遇到很多的波折和不可預料的危機,比如像今年的疫情。但是你要堅信,如果你所處的賽道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你只要能夠在短期內深刻的洞察市場,能夠批判地進行迭代,你肯定會跑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連鎖經營標準化有哪些手冊,你知道嗎?
總 結
不可否認,在中國現有的餐飲行業環境下,仍存在著很多底層的要素問題,導致今天一個偌大的市場中,還未能出現一批超級餐飲品牌,這裡面需要短期的趨勢變化把控,更需要長期定力的深度耕耘。
向勢而生,保持定力。中國的餐飲企業應該、也一定會走出一批,在全球有幾萬家店、銷售過百億千億的有影響力的全球企業。
關於「為什麼在中國還沒有出現巨無霸的餐飲企業?」,各位餐飲人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