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由國務院扶貧辦、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會上,中國平安入選「消費扶貧」優秀案例單位。中國平安在消費扶貧實踐中有何「典型」之處?或許,從來自四川大涼山的一瓶橄欖油背後,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消費扶貧模式創新,促進產業造血能力
不少平安員工們還在對上次平安集團黨委和工會的組織義賣的涼山橄欖油念念不忘。不久前,首次來深圳參與義賣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懸崖村的橄欖油、核桃和蜂蜜等「俏農貨」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深受大家的喜愛。這樣的「以購代捐」助力貧困地區產品義賣的活動,在中國平安還有很多。
新晉「網紅」農產品大涼山中澤橄欖油,正是產自「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涼山州。從近十萬畝的油橄欖林,到數十條油橄欖加工生產線,再到覆蓋線上線下多元銷售渠道,中國平安在涼山州重點落地的油橄欖種植扶貧項目已十分成熟。
「過去,一家幾口人在地裡辛苦幹一整年,總收入也不過4000多元,如今我們經過技術和商務培訓,還有平安給予的資金支持、土地流轉收入、務工、銷售分紅等,一年下來能掙2萬多元,相當於過去的5倍。」涼山州懸崖村致富帶頭人某色日者欣慰地說。
近年來,中國平安從產業、健康、教育三方面扶貧方式入手,在涼山州實施「村官、村醫、村教」三村扶貧工程,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為鄉村長遠發展培育種子選手;通過產業扶貧貸款、扶貧企業債等方式給予金融支持,實現產業造血;同時,結合涼山州的氣候及環境資源,打造出橄欖油等農產品品牌,提升銷量,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扶智培訓、產業造血、 一村一品、產銷賦能」的金融扶貧閉環,讓無數涼山懸崖村這樣的貧困地區開闢出一條自我脫貧,自我開拓的新天地。
若要實現真正意義的脫貧自足,必先讓扶貧模式由以往的「輸血」式變為「造血」式。截至2020年8月末,平安扶貧「三村工程」和金融扶貧模式已在全國21個省份落地,讓更多的貧困地區走出自己的振興之路。
構建長效幫扶機制 激活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涼山州的油橄欖樹種植規模小,知名度不高,營銷渠道欠缺,加之地理環境偏遠,我們的產品總是無人問津。」涼山州致富帶頭人某色日者曾經深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圍繞涼山州特色產業扶貧項目,中國平安設計打造了「產前致富帶頭人培訓,產中金融保險助力產業發展,產後產銷賦能」於一體的產業扶貧閉環,並通過扶貧保險保障形成兜底,建立起涼山的扶貧長效機制。
一方面,中國平安將涼山橄欖油納入「三村百寶」消費扶貧品牌計劃,進行集團內部集中採購,並提供專業品牌營銷策劃對外推廣。另一方面,整合自身完整的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將平安金融流量轉化為扶貧產品銷量,幫助涼山州橄欖油系列產品銷售。同時,依靠成熟的電商體系和科技支持,先後通過舉辦「買涼山好貨,助力脫貧攻堅」的公益助農直播、設立消費扶貧專區、平安雲農場線上認領等方式,對扶貧農產品進行銷售,向全國消費者推薦涼山州橄欖油等當地特色農產品。
截至目前,中國平安已累計採購涼山州扶貧農產品近3000萬元。「金融 科技 產銷」的消費扶貧模式,讓優質的農產品,不因交通、生產條件等困難而埋沒,為村集體與貧困戶增產增收。圍繞涼山州特色產業扶貧項目,中國平安所建立的「產前致富帶頭人培訓,產中金融保險助力產業發展,產後產銷賦能」於一體的產業扶貧閉環,並通過扶貧保險保障形成兜底,建立起涼山的扶貧長效機制。
小小一瓶橄欖油的背後,彰顯的是中國平安等無數在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道路上不懈奮鬥與創新的企業力量。「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中國平安的扶貧之路,也不會止步於前,會在後續進一步助力貧困地區一步步向幸福小康生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