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扶貧審計:「小卡片」裡的「大文章」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10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新村村民68歲的彝族老伯阿爾古鐵帶著身份證,來到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新村村民委員會,使用新近安裝在這裡的「涼山州惠農惠民監管平臺」終端機查詢資金發放情況。 阮煜琳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阮煜琳)10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68歲的彝族老伯阿爾古鐵帶著自己的身份證,來到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新村村民委員會,使用新近安裝在這裡的「涼山州惠農惠民監管平臺」終端機,看看最近有沒有錢發下來。

惠農惠民資金實現財政到農戶「一卡通」

阿爾古鐵將二代身份證放在屏幕右側的感應區,資金發放情況一目了然。屏幕顯示,2018年9月,阿爾古鐵城鄉低保到帳1775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到帳198.4元。

該村村委會前面的告示欄裡,張貼著喜德縣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農機具購置補貼、草原禁牧補助、退牧還草工程資金、城鄉低保補貼、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補助等共41項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由代發金融機構直接轉入應享受人員「社會保障卡」。

涼山州經過5個月的「清卡」行動,集中整治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共清理了738萬張卡,涉及資金97億元。圖為喜德縣拉克鄉新村83歲彝族老奶奶的莫呷呷日前向記者展示自己的社保卡。 阮煜琳 攝

「以前不知道有哪項補助什麼時候發,村上沒有銀行網點,到鎮上去一趟很不方便。有時候在銀行排隊兩個多小時,但補助金沒有發下來,一分錢也領不到。不同的補貼發到不同的銀行卡裡,還要跑好幾個地方」,阿爾古鐵說,現在在村上或是手機上查到卡裡有錢了,再去鎮上銀行取出來,方便很多。

阿爾古鐵覺得方便多了,得益於涼山州將喜德縣作為試點正在試行的集信息採集、比對、認證、支付、清算、監管等功能為一體的「一卡通」(即:通過銀行卡向民眾發放財政補貼補助資金)服務管理平臺,11個部門的47個補貼項目納入「一卡通」統一管理,以實現財政補貼資金從財政到農戶的「一卡通」。

審計發現,「小卡片」裡暗藏玄機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面積6萬餘平方公裡,總人口521萬,境內有彝、漢、藏、回、蒙、苗等14個世居民族。涼山也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全州17個市縣中有11個國家級貧困縣,現有貧困人口49.1萬,貧困村1118個。

2018年1月8日,涼山州審計局派出審計組進駐喜德縣進行扶貧資金專項審計。該審計組的主審、今年53歲的汪紅日前在喜德縣對中新社記者講起了當時的審計情況。

圖為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姐把哪打村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上課。 阮煜琳 攝

汪紅說,扶貧惠農資金項目多、涉及範圍廣、資金量大。在審核扶貧補助資金發放情況過程中,審計人員發現,有些卡的發放金額超出常規,並且取款時間、地點也都有很多不正常的地方。

帶著疑問,審計人員分頭走訪辦卡戶,查詢辦卡人員信息和使用情況,通過跟蹤追問,發現村民的卡存在被他人代管代用的情況。審計調查發現,有人利用「一卡通」管理方面的漏洞,侵佔貧困戶的應有利益。

全州總動員 4萬多人次投入「清卡」行動

涼山州州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力日前在採訪中說,涼山州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往往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維權意識弱的情況,如果監管跟不上,很容易出問題。

「惠農扶貧資金涉及不同的主管部門,項目種類多,百姓的卡也多,有些百姓甚至弄不清自己得到了哪些補助,也不知道每項補助多少錢,還有的農民不識字甚至弄不清每張卡的用途。調查發現,個別村幹部替百姓保管卡,在卡裡做文章。」張力說。

以審計反映的情況為切入點,涼山州政府4月20日全面啟動了為期5個月的「清卡」行動,集中整治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圍繞「卡在哪?有幾張?如何保管使用?有無基層幹部代管?」等問題進行逐戶清查,同時,圍繞「錢在哪?補貼資金是否全部發放?未發資金在哪裡?是否存在違紀違規?」等問題進行排查,嚴堵截留挪用、虛報冒領等行為,保障資金及時、安全、足額落實到戶、發放到人。

「清卡行動工作量比原先預想得大得多,難得多,也複雜得多,全州投入了4萬多人次,5個月清理了738萬張卡,涉及資金97億元,基本達到第一階段摸清家底的目的」,張力說。

守住百姓「錢袋子」 用好惠農扶貧每一分錢

通過清卡行動,要做到「一戶一卡、卡隨人走、收支清楚、安全便捷」。清卡行動結束後,涼山州在喜德縣開始了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管理試點,協調多個部門,讓惠農扶貧多張卡變成一張卡,並以在村委會設立查詢終端、在手機建立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村民可以隨時查詢資金的發放情況。

日前,在喜德縣拉克鄉新村的一戶農院裡,83歲彝族老奶奶的莫呷呷正笑眯眯地坐在屋前,頭上一頂碩大的彝族傳統黑帽,頸上裝飾著一條彝族方型銀質項鍊,黑藍色相間的長裙拖地。見記者一行進來,從上衣口袋裡摸出一個小塑膠袋,從裡面取出一張社保卡和一個存摺。她用彝語對記者說,現在耕地補貼、養老金等錢都會發到這張社保卡上,每隔兩三個月孫子就會去銀行幫自己取一次錢。

在涼山全州的「清卡」行動啟動後,審計部門在喜德縣發現的貪腐問題,也觸發了四川全省的「清卡」行動。今年6月至9月,四川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集中整治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加大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整治力度,守住百姓手中的「錢袋子」。

惠農扶貧資金量大面廣 審計保駕護航

涼山州2017年強農惠農財政補貼資金95.49億元,涉及農牧、林業、交通、海事、民政、人社、衛計、殘聯、教育等職能部門和61個資金項目。

「惠農資金量這麼大,如何用好扶貧惠農資金,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們需要審計部門的共同監管,」張力說,今後審計與紀檢監察部門的合作互動將有更大空間。

涼山州審計局局長高為民表示,今年10月開始,全州審計機關已安排對尚未開展「一卡通」審計工作的木裡、昭覺、甘洛等5個縣進行交叉審計,保證對全州17個縣市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審計工作的全覆蓋,繼續為涼山州惠農扶貧資金的精準高效使用保駕護航。

目前,涼山州委常委會、涼山州政府常務會議分別審議通過了《涼山州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辦法》,要求補貼資金依託社會保障卡進行發放和管理,嚴格執行一戶一卡,所有補貼資金均發放到補貼對象社保卡內,實現補貼資金「一卡通」。(完)

相關焦點

  • 涼山州橄欖油背後的平安消費扶貧模式
    新晉「網紅」農產品大涼山中澤橄欖油,正是產自「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涼山州。從近十萬畝的油橄欖林,到數十條油橄欖加工生產線,再到覆蓋線上線下多元銷售渠道,中國平安在涼山州重點落地的油橄欖種植扶貧項目已十分成熟。
  • 「決戰貧困、大愛川煙」扶貧行動在涼山州普格縣舉辦
    人民網成都12月12日電 (趙祖樂)12月8日至9日,四川省菸草專賣局(公司)在涼山州普格縣開展「決戰貧困、大愛川煙」扶貧行動,這是繼今年下半年連續三批次開展「紅色引擎」扶貧行動後的又一次專項扶貧。四川省政府參事一行現場觀摩並開展扶貧主題調研。
  • 「青年眼中的審計」審計一線「野戰軍」:肩負扶貧重任,心有簡單幸福
    校媒記者 中央財經大學沈博堯/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並提出了「2020年前,實現所有國家級貧困縣脫貧」的建設要求。審計機關通過專項審計、跟蹤審計等方式,抽查扶貧資金、入戶走訪貧困家庭,對貧困縣開展審計,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 我省首家精準扶貧農民網校在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洛果村開班
    我省首家精準扶貧農民網校在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洛果村開班 2018年08月26日 09時02分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 湖南雙峰王勇:繼承父志 紮根扶貧的審計人
    10月底,村民們地裡的紅薯一批一批源源不斷送來加工廠,稱重、計數、清洗、磨漿、出粉、曬粉,第一批紅薯粉絲下線。貧困戶袁新輝笑著說:「我地裡的紅薯都賣到加工廠了,我還在這打工,這幾個月生產季,我怕是要搞個大幾千到手哦!」種植上了規模,工廠也辦好了,目光長遠的王勇又開始考慮銷路的事情。
  • 朝陽:「愛心認領小田園」做出扶貧大文章
    朝陽:「愛心認領小田園」做出扶貧大文章 作者:張鳳龍 張旭 2018-03-01 08:55   來源:遼寧日報
  • 「金色熱線」雲南:脫貧攻堅審計工作成效顯著 騙取、套取扶貧資金...
    雲南網訊(記者 夏方海)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審計部門如何發揮作用呢?在12月24日的金色熱線節目中,雲南省審計廳副廳長蘇莉表示,自2015年召開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雲南審審計機關對全省的88個貧困縣進行了全覆蓋審計,取得了顯著成效。
  • 黑龍江:小菜園做出精準扶貧大文章
    「我們歲數大了,幹不了什麼重活,但是種種小園子還行,一畝純掙2000多塊呢!」拜泉縣豐產鄉平等村74歲的貧困戶於淑蘭,有工夫就侍弄自家房前屋後的小菜園。「一家家的小菜園雖然小,全市小菜園集中到一起規模發展就是個大產業。」該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這個市根據鄉鎮種植習慣和種植產品面積布局,規劃建設了馬鈴薯、鮮食玉米、蒲公英、雜糧、蔬菜五個小菜園產業帶。 鼓勵村民充分開發利用鄉村農戶庭院、露臺、房前屋後空地資源,不僅提高了農戶自家用地的利用率,也實現了鄉村美。
  • 小小羊肚菌做出「大文章」
    3月29日,木裡縣項腳鄉項腳村羊肚菌種植地裡,建卡戶胡生根塔說,今年羊肚菌量價齊升,僅這一項產業就可為他家帶來3萬多元收入。在對口幫扶涼山州木裡縣中,攀枝花市把幫扶重點瞄準特色產業發展,注重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 嚴防跑冒滴漏 閉環安全運轉——涼山州教體系統全力推進內部審計工作
    為確保國家、省、州教育扶貧政策落地落實,教體系統進一步完善內審職能、規範內審行為、加大內審力度,以審促訓、以審促改、以審促建,力促教育體育事業科學健康發展。一是健全內審機制,增強內審意識。按照教育部第47號令工作要求,成立教體系統內部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全州教體系統內部審計工作制度,督促縣市教體系統建立健全內審機構,配備配齊專職內審人員,做到分管領導明確,崗位人員明確,責任分工明確。按照財政部印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要求,糾正內審人員既從事具體財務管理,同時又擔負著對自身進行內審責任的問題,確保財務管理與內部監督等關鍵崗位相互分離。
  • 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教育扶貧工作情況
    全縣幅員面積2204平方公裡,轄24個鄉鎮170個行政村3個社區(含西昌託管東河鄉),總人口22.5萬人,其中彝族人口佔91.78%,農業人口佔91.1%,是一個地處山區、以農業為主、彝族聚居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現代彝語的標準音所在地,還是彝族漆器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彝族母語文化之鄉」「彝族漆器之鄉」和「美酒之鄉」。
  • 「小土豆、大文章」,全國人大機關定點扶貧,打好「智志雙扶」組合拳
    通過重點項目扶貧,用「小土豆」做出了「大文章」,惠及河北、內蒙古等10個省(區)。據了解,推進重點項目是全國人大機關定點扶貧的重要方式之一,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振武、副秘書長信春鷹堅持每年帶隊赴「兩旗」(太僕寺旗、察右前旗)實地調研並捐贈扶貧款。通過調研,確定落實了多個重點項目。通過重點項目扶貧,用「小土豆」做出了「大文章」。  察右前旗的扶貧通過「小土豆」做出了「大文章」。
  • 倔強的審計小花兒——洛寧縣審計局井萌傑
    自2015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應對審計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井萌傑奮勇爭先、埋頭苦幹、緊跟時代,先後獲得2016計算機審計典型案例省廳二等獎、2019年扶貧和「一卡通」惠農補貼資金審計先進個人、「放管服」改革和大氣汙染防治專項審計先進個人。
  • 扶貧帳本:2020年審計查出問題資金佔比為0.19%
    扶貧帳本:2020年審計查出問題資金佔比為0.19% 2020-12-03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開化扶貧再出新招!一張小卡片成了「金名片」,有點意思!
    賴承文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在聯戶幹部的幫扶下,他在家門口的林地裡養起了小雞,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通過賣土雞蛋和土雞增加收入,實現脫貧夢了。   隨後,記者在賴承文的家門口看到,一張由桐村鎮政府製作的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聯繫卡與信息卡張貼在牆上,聯戶幹部姓名、職務、電話等信息在卡片上一目了然。鄒耀鋒告訴記者,聯戶幹部和幫扶對象各持一張,雙方可隨時聯繫。
  • 湘鄉市審計局運用審計新方法取得審計新成效
    湘鄉審計局在實施扶貧資金專項審計中,充分運用新方法新手段高效、精準篩查疑點,有力促進了審計效率提升。審計組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審計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計算機審計,以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貧困人口資料庫、扶貧資金發放等電子數據為核心,採集財政、民政、人社、交通等部門相關數據,通過比對分析篩選為現場審計發現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一是把握政策界線,明確審計思路。
  • 【方志四川•特稿】再跨千年——寫在涼山州7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
    這裡,曾是涼山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因為通往山下的只有一道藤梯,得名「懸崖村」。某色達體家在這臺地上繁衍生活了五代人。5月13日清晨,51歲的某色達體早早起床,掃淨火塘中尚有餘溫的灰燼,關上院門,離開百年老屋,和妻子一起走下2566級鋼梯。65公裡外,在昭覺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一座100平方米、設施齊全的新家正等著他們。
  • 宋九莉 小香菇做出扶貧大文章
    全媒體記者 李會 許靜有「小延安」之稱的確山縣竹溝鎮是聞名遐邇的革命聖地,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脫貧攻堅戰開展得如火如荼的當下,老區竹溝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向社會推出了脫貧攻堅的「駐馬店模式」,再立新功。而確山縣新美潤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宋九莉就是探索、踐行這一「駐馬店模式」的標兵,昨日,記者慕名來到竹溝進行了採訪。
  • 涼山州參加全省消費扶貧「味美四川」川派餐飲活動周
    9月28日至10月3日,由州政府副州長楊卉帶隊,涼山州組團赴成都參加省上組織的消費扶貧「『味美四川』川派餐飲活動周」,省政府副省長李雲澤、副秘書長滕中平、商務廳廳長劉欣、省市場監管局局長萬鵬龍等領導巡館,對我州的參展及活動組織高度肯定,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涼山代表團參展情況總結如下。
  • 金融扶貧之農行樣本 從輸血到造血:產業鏈扶貧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故事還要從去年5月講起,農行董事長周慕冰在涼山州考察時發現,核桃是涼山州的第一大產業,近1200萬畝的種植面積,豐產期產量達50萬噸,幾乎家家都有種。可由於地處偏僻,加上缺乏加工,當地吃核桃以鮮食為主,經常豐產不豐收,就連掉地上都沒人撿。周慕冰將幫助涼山州農民解決核桃銷路問題的任務交給了浙江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