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公司基地安排、指導工人對油橄欖園施肥、除草;上午,驅車百餘裡到喜德縣種植區進行技術指導;下午,趕回基地學習、探索最新的選種、育苗和豐產栽培技術……
這是四川涼山州中澤公司技術員付永平的一天。他負責的喜德縣油橄欖扶貧試驗示範種植基地,位於海拔1600米的冕山鎮民主村,共300畝,也是涼山州與京東對州內八縣市進行橄欖油產業電商精準扶貧的項目基地之一。
油橄欖種植作為涼山州生態產業扶貧的突破口,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貧困戶+龍頭企業+京東網際網路平臺」的合作模式,幫助貧困戶從源頭上「造血」、升級收入結構,最終實現脫貧致富。
每畝增收約4000元
「我有兩畝地,原來租給別人種烤菸,每年收入600元。」喜德縣冕山鎮民主村村民謝詩蘋(48歲)家有七口人,她家的收入除了土地租金,只有自家的油桃樹每年能收成千餘斤,收入三四千元,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2017年初,涼山州下轄的八市縣與京東籤署農村電商及精準扶貧合作協議,將油橄欖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突破口。涼山州政府、京東與中澤公司選擇八市縣適宜區域,推廣、帶動農戶及貧困戶規模化種植油橄欖。龍頭企業中澤公司為農戶提供良種種苗、種植技術服務和果實收購,並對原料進行精深加工;京東將中澤公司產品納入京東平臺銷售。
喜德縣便是上述合作的八市縣之一。喜德縣冕山鎮民主村村主任李亮介紹,該村共510戶,以前是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主要種植玉米和土豆,成本高,經濟價值低。以玉米為例,一畝玉米可收成700斤收入700元,除去成本農戶只能掙200元,即便是後來開始種烤菸等其他作物,農戶也只能收穫土地租金,每畝大約在300元。
2017年11月,該村與中澤公司合作,引進優良油橄欖品種,與村民採取土地入股和資金入股的方式合作,共種植300畝油橄欖。
民主村村民籤署油橄欖種植入股合作合同。
今年6月初,這片種植區已經初見果實,「油橄欖一畝可產1000多斤,每畝增收約4000元。」李亮介紹,按照現在這種模式,村民的收入將主要來自土地租金、種植區務工收入和賣果實的收入分成,不光將實現人均收入的增長,最重要的是村民收入結構的變化。
付永平(左一)與李亮(左二)在村民謝詩蘋家入戶調查。
謝詩蘋家便是合作入股村民之一。2018年,她家的年收入除了土地租金700元、油桃收入,還將有油橄欖的果實收入分成,「今年脫貧沒問題。」
資源有效整合 龍頭企業的通路之變
「農戶放心種,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果實收購,京東負責產品銷售。」在涼山州油橄欖龍頭企業中澤公司負責人徐曉燕看來,產業發展既要重視技術、規模,更要重視市場開拓,不解決產業末端產品的通道問題,對整個扶貧都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必須將種植、加工、銷售一二三產業進行融合,只有源頭、中間流轉和終端資源有效整合,借力網際網路和電商平臺的技術和通路,才可能讓油橄欖產業扶貧進入良性循環。
像付永平這樣的技術人員,便是中澤與農戶之間聯繫最緊密的一群人。他們負責氣候、土壤、水源等環境勘察,負責結合當地環境為村民選擇栽植品種、栽植方式,負責實時解答疑問並定期現場指導。用付永平的話說,他們就是一群油橄欖種植的全案專家,大到3-5年的種植規劃,小到如何利用土地套種為農戶多創收,他們都要去想。
中澤公司技術人員在對橄欖油品質進行檢測分析。
在油橄欖產業脫貧項目中,京東從店鋪入駐、運營上給予企業平臺使用費、平臺質保金減免的政策扶持,同時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協助橄欖油產品進行扶貧溯源品質的打標,跟蹤產品從種植、加工到最後消費者的全過程,加深消費者對扶貧產品的理解、認識,提升購買轉化。同時,京東集團還通過視頻節目《京晚8點》以及自身營銷資源,將涼山橄欖油打造成了「網紅」產品。
有了「貧困戶+龍頭企業+京東網際網路平臺」這樣的合作模式,龍頭企業中澤搭上網際網路的春風,在京東開設了自營店鋪和旗艦店,並在京東涼山特產館上架產品,通過京東物流將涼山州的優質橄欖油送到全國消費者家中。
「我們的運營人員可以通過後臺數據及時向商家和種植戶反饋用戶的喜好,還可以根據相關數據對他們的產品上架、促銷活動等提出建議,提升扶貧的效率。」京東工作人員說。
電商助農產品上行 地方經濟的升級之變
涼山州地處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自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種植油橄欖,但由於種植初期規模小,宣傳少,加之地理環境偏遠的特殊性,限制了涼山州油橄欖「走出去」。
成立於1998年的中澤公司在涼山州發展油橄欖產業18年,圍繞油橄欖產業打造了包括良種幼苗、特級初榨橄欖油、橄欖油護膚品、油橄欖茶、油橄欖果脯等系列產品。
中澤公司位於西昌的月華油橄欖基地。
目前,藉助京東電商平臺,油橄欖產業已在涼山州西昌市、昭覺縣、喜德縣、普格縣、寧南縣、會東縣等地帶動貧困戶共計230多戶,在昭覺縣支尓莫鄉「懸崖村」,油橄欖樹已經種滿山坡,部分已經掛上果實,預計今年9-10月採摘,屆時中澤公司將按照等級以保底4元一斤的價錢向農戶收購油橄欖果實,產品通過京東銷售所得利潤也將與老百姓分紅。「有了京東這樣的大平臺支持,我們發展油橄欖產業更有信心。」徐曉燕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據了解,京東上線貧困地區商品136個品類300萬種,實現銷售額200億元,累計幫扶1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超過20萬貧困群體平均增收2000-3000元。京東「走得出、立得住、叫得響」的網際網路+「立體扶貧」戰略已初見成效。